嬴政很平静地打断张婴的话,“阿婴,我让你挑刺,并不代表要你判断对错。你要知道,政策无对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你只需要挑出你认为不足的地方就行,正确与否,目前的大秦能否做到,都不重要。你就挑剔点,百无禁忌,畅所欲言。” 张婴没想到仲父会说得这般认真。 他好像有点点领悟对方的意思,但也不敢深想,但仲父另外一个意思他还是抓住了,那就是挑刺,毫无理由地找茬。 他虽然不通读历史,但对古代的科举制度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只是挑刺。 不,应该说是当个随意发挥的杠精,问题不大。 思及此,他也不再多说,低头,胸有成竹地翻开第一卷 。 张婴一点一点地慢慢扫过去,微微蹙眉,然后再从头看了一遍。 半晌,他抬头道:“唔。敢问这一份提议的是,用军爵选拔文官吗?” 他说完,姚贾忽然起身,走了过来道:“准确来说,是先对大秦军爵普及律法,由各个军团的将军从军中举荐一批熟读律法的人,按其军功的大小,向朝廷举荐。 相对应,朝中文臣也应当有强悍的体魄,一份军中履历……” 姚甲在这边详细的说。 他的大意就是,可以培养军人读律法,然后按照军爵大小向朝廷举荐人才当官,另外一方面,他们认为纸张文化普及后会导致学律令的人极速增加,为了筛选,以前从吏而师后就基本可以混个小吏的朋友们,现在不了。必须也要有一份从军的履历,或者家中有爵位让你继承。 张婴:…… 艾玛,草率了。 这好像和科举制度没一毛钱关系啊! 怎么不按套路来。
第171章 偏殿安静了一会。 嬴政看向张婴,眼眸带着鼓励,道:“阿婴,不论对错,畅所欲言。” 张婴抬头看向嬴政,道:“仲父,只能挑刺,不能说优点吗?” 这个提议乍一看。 核心差不多是给大秦军爵一次转业机会,同时强调入咸阳的文臣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以及军事素养。 抛开“选拔渠道狭小、拉帮结派”等问题,对于一个知道“重文抑武”历史,以及“外行指导内行”导致的战场悲剧事件的人而言。 张婴对这种建议并没有太大的恶感。 “哈!”嬴政轻轻一笑,目光落在张婴期待的眼神上,平淡道,“不行。” 张婴耸了耸肩,好吧,看来仲父就是要看看他杠精的功力了。 他想了想,道:“仲父。我不反感这个,但我有三个疑惑。 大秦并未给士卒发放军饷,也不提供衣物。但大秦士卒之所以愿意浴血沙场,是因为杀一人,就可以立功,改变命运。 现在告诉他们,军中提供纸张,读书能够离开秦军,前往咸阳当官。那么是不是聪明的人会选择读书离开,军中却多只留些不会读书的莽夫?我们大秦军的将官战斗力会不会直线下降。” 嬴政微一挑眉。 姚贾立刻道:“你这是诡辩。” 张婴双手向下压了压,道:“我知道!不要激动,我也只是提出一个可能性。但你不能否认这个可能性,毕竟人趋利而避害。越是聪明的人,越能抓住机会!姚郎官,你不也是这样吗?!” 姚贾一时哽住。 张婴继续道:“第二个疑问,这个制度和军功爵制度,是单方面依存的关系。 但这么多朝臣聚在一起,应该不是只想讨论出一个军功爵制度的附属品吧。 今日的议题,多半是想借着普及纸张的能力,找到一个,当战场不够时,能取代军功爵制,成为大秦黔首们平等晋升机制的议题吧。 这个军爵举荐制度,几乎完全和军功爵制度绑定在一起。百姓们还是得经历战场之后才能改变命运。这有什么区别呢?” 姚贾一顿,一时哑口无言。 嬴政目光扫了一遍朝臣们的表情,微微颌首,然后看向张婴道:“很好,阿婴继续看下一份奏章。” 张婴一顿,默默咽回刚刚想的第三个条杠精语录。 他翻开第二份奏折,细细的看了一遍,忽然一笑。 嬴政的目光始终落在张婴身上,见张婴笑容灿烂,故意调侃了一句道:“怎么?又是阿婴欣赏的制度?” 其他朝臣们也看过去。 张婴摇了摇头,开口道:“不是不是!这个制度没有多吸引我。但仲父之前让我挑剔军功爵举荐制,我还有些想法没说完,本来以为会浪费。但现在一看到这个郡守举荐制,嗯,换汤不换药,之前想的内容可以直接用上。” 嬴政微微挑眉,饶有兴趣的开口道:“哦?这两个制度在你看来是换汤不换药?” 张婴点了点头,为了保险,补充了一句道:“挑刺方面是这样。” 这时,司马欣拱手道:“敢问婴小郎君对郡守举荐制有何高见?又为何说他与军功爵制度的缺点如出一辙?” 奏章上的这个郡守举荐制是这样的。 大秦郡守每年可举荐人才去咸阳。 一方面是举荐廉吏能吏。这些人才来到咸阳后,由丞相向他们提出几个政治问题,丞相在看过他们的对策后,再决定是留任咸阳,还是送回当地当官去。 另一方面是嘉奖民间的孝子、名士,郡县每年可举荐大孝子、或有德望的人前往咸阳,擅武的可以去皇宫做卫 尉、郎官等。 擅文的可以拿牌他们去博士学宫、四大学室学习,根据他们的才能,分回原籍贯地区工作。 这个制度怎么看都和汉朝的乡举里选制度差不多。 乡举里选制度当然是有优势的,否则也不会用那么多年。 但要对它挑刺,对于杠精而言,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情。 张婴道:“高见谈不上。只是我有两个困惑。 首先是举荐廉吏能吏,还是那句老话,我们要的是一个能让大秦黔首,也就是白身能参与的公平选拔的制度。 但能在大秦当廉吏能吏,他必然是从吏而师,家中要么有秦吏,要么是贵族,要么走了狗屎运拜了师。 但这是不是和之前说的军功爵举荐制一样,只是选拔的范围从军爵变成了小吏,还是与广大的秦黔首白身没太大的关系。 你或许能说在纸张普及之后,寻常黔首也可以学习律法,也可以去竞选当小吏。 那么第二个困惑又来了,也是我在思考军功爵举荐制时有的念头。 现在的郡守多是世家贵族后裔,他们举荐人来咸阳,我也不说全部,但绝大部分会举荐自己的亲友,或者自己的心腹。 最妙的是,这些人的选拔不需要通过中央,都是他们自治,自己选拔,这是不是会形成一个小朝廷。那些当地人是听朝廷的还是听郡守……” 张婴还没说完。 司马欣忽然噗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声音透着冤枉道:“陛下圣明!臣绝无二心!” 好些与司马欣关系不错的朝臣,或者说赞同郡守举荐制的朝臣们也跟着“哗啦”出场,再三向嬴政阐述自己为何会支持郡守举荐制,就差没“比干挖心”好展示自己一颗红心向着大秦。 张婴:…… 他人蚌珠了。 张婴有些手足无措,忽然听见上方的仲父猛一拍桌子。 他连忙偷瞄了一眼嬴政,对方的表情很严肃,张婴心下狂跳,艾玛,该不会是自己杠精了一把,惹得大秦朝堂要震荡了吧! 正当张婴思考如何化解这个麻烦时,嬴政的嗓音低沉的响起。 他道:“都起来!朕之前与阿婴,也与你们承诺过,不论对错,畅所欲言,何故作如此姿态?不信朕?” 众臣纷纷拱手道:“臣不敢。” “我看你们敢得很。” 嬴政目光锐利地扫过几名朝臣,看得他们的背脊又弯了些,“关于阿婴的这些疑惑,你们都去写折子上,七日内上呈。” 朝臣们悄悄对视一眼,都能从彼此眼里看到一抹无奈。 但他们再次抬起头,是纷纷拱手道:“唯。” 嬴政严肃的表情又温和下来,语气带着点安抚,道:“你们都是与我相伴数载的老臣。 平日里,你们总劝朕一定要保留群臣对策不一,群策群力的议政之风,说它弥足珍贵。 朕可有阻碍过你们发表异议?可有独断专行过?朕是不是都做到了! 眼下,郡县举荐晋升制,此制度乃国家稳定长久之策,牵涉甚广,厉害深远,得群策群议,广纳意见。既如此,阿婴提出异议,你们应该如朕一般,坦然面对,多思办法才是。 怎么轮到你们自己身上时,就不乐意听异议,不乐意对意见进行改变? 怎么?过去议政之风的说法,都是糊弄朕的不成?” 嬴政说完,朝臣们立刻腰几乎弯到地上了,齐声道:“臣不敢,臣对陛下之心日月可鉴,是臣等傲慢了……” “嗯。有则改过,无则加勉。” 嬴政的声音又放缓了些,他走了下来,一个个将朝臣们扶起来,脸上还带着点亲睐的浅笑,“朕信任你们。” 等这一圈走完,嬴政的目光重新落在张婴身上,似乎给了个调皮的小眼神,他到:“继续下一份奏章吧。” 朝臣们立刻拱手道:“唯。” 张婴:叹为观止。 不愧是登基几十年的陛下啊。 瞧瞧这一番话说的,先抑后扬,胡萝卜加大棒耍得活灵活现,群臣的情绪就好像坐着被仲父推来推去的秋千,起伏完全不受自身控制。 偏偏到了后半程,仲父先用自身为例子,采取“以彼之道还彼之身”方式,将打击一步到位,令朝臣们齐声认错,最后仲父再缓和了态度,一个个扶起,令朝臣们面露感激。 张婴默默地给仲父点了个赞。 他翻开之后的两份奏章。 基本上都是类似汉代举孝廉制度的一些变种和补充。 张婴也没太犀利挑刺,甚至在每一次挑刺前都说了一点优点,比如纸张普及之后,民间的人才会增加,举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贵族阶级,是读书人的晋升渠道。 而且他的杠精发言,也基于他看过的一些历史实例。 比如张婴提出,你们只对举荐廉吏的人数有限制,对举荐孝顺的人没有限制,这容易有一个问题。 若大秦郡县长官为表达治下有方,每年举荐很多有德行有孝心的小子入朝廷,这么多人,必然会挤兑其他晋升渠道能吏的工作岗位,甚至引发官僚体系臃肿,行政效率低。 其二,若某位官员当了诸多地方的郡守,每年都给朝廷举荐自己的得意门生,这会不会形成自己的小朝廷?若某一日朝中大部分人都是他的得意门生,是否能随意糊弄陛下?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57 首页 上一页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