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重现大唐盛世时期的风貌,或许也不在话下! 【北宋时期,官方主编了一部军事著作《武经总要》,里面记载道:行军时如果遇到阴天黑夜,无法辩明方向,就让老马在前面带路,或者用指南车和指南鱼辨别。】 【《武经总要》成书于1044年以前,这说明在那个时期以前,指南鱼已经被运用到军事上,并且和老马识途一样,已经成为了普遍的认知。】 天幕及时放出了书中提到的指南车和指南鱼。 指南鱼是用薄薄的钢片做成的,形状就很像一条鱼。它大约两寸长,五寸宽,鱼肚皮凹下去,像小船一样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指南鱼也被称为“水指针”。 钢片当然是没有磁性的,所以指南鱼需要人工传磁。 《武经总要》同样记载了人工传磁的过程: 把烧红的贴片放在子午线的方向上,然后蘸水淬火。这是因为铁片烧红后,温度高于磁性转变点的温度,铁片中的无序状态的磁畴瓦解成为顺磁体,蘸水淬火后,重新形成的磁畴在地磁场的作用下磁畴排列有方向性,就能指南北。 这种手段被叫做“地磁法”。 . “后世对你的《梦溪笔谈》颇为推荐,这已经引用好多次了。”毕昇羡慕地拍了拍沈括的肩膀,“恭喜啊。” 沈括早已经高兴过了,这一次倒也不是很意外。 他注意力在天幕上的人工传磁手段,看着那繁琐的过程,又要烧红铁盘,又要蘸水淬火,觉得十分麻烦,他跟毕昇分享自己见过的传磁手段。 “其实用磁石摩擦缝衣针,也能使针带上磁性。” 毕昇:“你这种方法的确更简单,但是如果没有磁石,还是用地磁法更好。” 沈括摸了摸下巴:“也是。各有各的好处,适应不同的环境。” . 赵祯看着天幕提到的《武经总要》,颇为骄傲,看向负责编修此书的大臣曾公亮和丁度:“天幕总说大宋重文轻武,现在我大宋是第一个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如此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哪怕是大唐也没有。” 大臣们立刻一阵恭维。 赵祯还有些不满:“大宋有如此厉害的兵书,后世也认可我们兵书好,那么我们为什么打不过辽金西夏?” “不仅要写书,朕要看到战功!要看到实绩!” 这是赵祯第一次明确表示出战意,让大臣们一阵惊讶的同时,也意识到天幕出现后,官家的心思变了。 大宋不想继续被后世骂“大怂”,就必须战,而且要战的漂亮。 “朕有生之年,定要收复失地!”一想到后面的南宋国土面积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赵祯就有一种危机感。 他看着满朝文武,能清晰地看到众臣脸上有犹疑,有紧张,还有不满和少量的战意。 太平已久,大家似乎都失去了战意。 赵祯心中一叹,看向了宫墙之外。 朝廷之上能打的武将太少,那就向朝廷之外的民间寻找。 “把《武经总要》多多刊印,发布民间,从民间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 赵祯一言落下,大臣们连连反对,但是赵祯还有更重要的改变政策在后面: “此外,重开武举!朕要亲自选拔武状元!” 【在钢片指南鱼发明后不久,又有人发明了用钢针来指南,这种同样是人工磁化的小钢针,就是世界上最早制成的真正的指南针。】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了指南针的4种使用方法,基本归纳了现在为止的指南针装置的两大体系:水针和旱针。】 水针自然离不开水,用磁针穿过灯芯草,浮在水面上,就可以指示方向; 或者是把磁针放在装满水的碗口边缘,也能指示方向; 旱针不需要水,可以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就能自然宣传指引南北; 或者把磁针放在手指甲盖上,让磁针自由旋转指示方向。 . 天幕放出各种简单的指示方向法,看起来就像是现代的“科学小实验”,简单而有趣。 民间的小孩看着手痒痒,可是想动手却苦于没有磁石也没有磁针,扯着母亲的衣服嚎叫:“阿娘!我要玩!我要玩!” 年轻的妇人跟丈夫商量:“家里没有磁石,不过咱们那个惊马槽那里估计有。” 丈夫笑着调侃妻子:“惊马槽不是说闹鬼吗,你还敢去?你以前不是最怕鬼的吗?” “天幕说了,是磁铁。”妇人信任天幕,自己思想转变的很快。“就当是看戏去了,那大老爷家里过寿还请人唱戏,咱一打雷就可以去看戏,还不收钱,多好。” 丈夫都被她说笑了,这心态,还挺好。 “成,我们一起去,多挖点回来,说不定集市上有贵人买,咱还可以卖了买点肉回来。” 别说民间的小孩,哪怕是贵族文人也有不少起了兴趣。 “把磁石拿来,还有绣花针,待我试试!” 贵族家庭不缺磁石,当下就有不少人让下人拿来磁石和绣花针,拿着磁石和绣花针使劲摩擦,磨得手指都滚烫了,然后用针去吸特意准备的铁制匕首。 “叮!” 轻轻一声金属碰撞的声音传来,贵族惊喜地叫声比磁针吸到匕首上的声音还大:“真有用!真可以!” 这磁铁,这么有意思吗?! 他扒下磁针,又开始吩咐下人拿水拿碗。 等待的时候也不闲着,把磁针放在指甲盖上,但是磁针转啊转,停下来时候,贵族挠了挠头:“不对啊,这边不是正北方啊。” 该不会是他制的磁针有问题,指示方向不准确吧? 【《梦溪笔谈》最重要的一点,不仅仅是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磁针,还有最早的磁偏角记录。】 【在西方,直至1492年哥伦布在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偏角,比沈括晚了400多年。】 磁偏角是指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比如长江黄河流域一代的地磁倾角。 各个地方的磁偏角都不同,由于磁极也在运动之中,某一个地方的磁偏角也会随之改变。 【要确定方向,除了指南针,还需要方位盘来配合。】 【这个方位盘,就是罗盘。】 【在指南针发明之前,古人很早就开始使用罗盘来分遍地平方向,还因为罗盘诞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业——风水师。】 罗盘是风水师的工具,也是风水师的饭碗。 尽管风水学上没有磁场的概念,但是罗盘上暗含了磁场的规律,风水师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特定的人或者事物的方位或者时间。 天幕放出风水师勘探地理位置,寻龙点穴的过程。 只见看起来仙风道骨的高人,手里拿着一方罗盘,罗盘上的指针微微颤抖着,风水师看了看罗盘上的具体方位 跟跟在身后态度恭敬的乡绅道:“此处大凶!这里是什么地方 你们可识得?” 乡绅大惊失色:“这是我家祖坟啊!” 风水师表情严肃:“此处大凶 葬于此地不吉利 会有血光之灾!” 乡绅连连点头:“难怪我家一个月内死的死伤的伤 的确有血光之灾 大师您看看如何化解?” 风水师连连叹息:“哎 化解这样凶的煞气 我也会有血光之灾啊!” 乡绅立刻会意:“大师 您看看这些补品够不够。” 他从怀中掏出厚厚一叠银票 递给风水师“买补品”。 风水师不动声色收过银票:“哎 看在你心诚的份上 我这人心善 见不得血光之灾 还是帮你化解了吧!” . 大唐时期 国师杨筠松气得恨不得把手里的罗盘给砸了。 “哪里来的骗子!欺世盗名!坏我风水名声!” 尤其是看到对方手里拿得罗盘还是自己改良的“地盘二十四山盘” 他就更气了 恨不得冲到天幕把对方手里的罗盘抢过来砸他脸上。 他辛辛苦苦钻研一辈子 又是创天盘 又是创二十四山地盘 又是写《撼龙经》《疑龙经》 最后竟然便宜了这群骗子? 杨筠松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不气不气 老夫要活得时间长点 长寿才能去揪出来更多骗子。” 【南宋时期 磁偏角的知识应用到了罗盘上 这时候的罗盘不仅有子午镇 能确定地磁场南北极 还有子午丙壬间缝针 用日影来确定地理南北极。】 秦汉时期 华夏的航海事业已经有所发展 但是指南针一直没有被用于航海事业。 刘彻看着指南针和罗盘格外认真 看到风水师就想到方士 又是佩服又是无语。 “明明也算有技能 怎么只想到坑蒙拐骗 就不能自己去海外谋个生路?” 主父偃默默看一眼刘彻 什么话都没说 但是眼里已经什么话都说出来了。 自己去海外冒险能不能富贵是未知 但是哪有欺骗皇帝得到了好处大? 看看又是封将军 又是娶公主 这样的富贵 哪个方士不心动? 刘彻表情一阵扭曲。 他看着手里摩擦出来的磁针:“哼 日后朕自己研究 看你们谁还能骗过朕!” 这种小玩意 的确还有点意思。 【北宋时期 因为海上贸易发达 指南针终于从山林间走向了海洋 海船上开始应用指南针。】 【历史上最早记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的文献 是北宋时期地理学家朱彧所著的《萍洲可谈》。】 【《萍洲可谈》记载 当时海船上的人辨认地理方向 晚上看星辰 白天看太阳 阴天落雨就看指南针。】 【这是全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载 古代人首创的仪器导航方法 是航海技术的重大革新 指南针与天文导航结合起来 促进了航海天文的重大进步。】 【宋朝时期 因为商船上经常搭载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在大宋学会了指南针 开始将华夏的指南针传到西亚、西方等国。】!
第75章 第 75 章 四大发明与工业革命5 【西方人甚至曾经因为翻译出错,误以为指南针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因为他们将《萍州可谈》里的一段文字:“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误把“甲令”翻译成阿拉伯船长的名字,得出结论是阿拉伯海船来往宋朝时使用指南针,是阿拉伯人将指南针技术带到了华夏。】 正高兴自己的书在后世的东西方都很畅销的朱彧听到这样的翻译,顿时一懵:??? “不会翻译你别翻译啊,我好好的一本书,被你们翻译成啥样了!甲令分明是‘朝廷命令’的意思,哪里像人名了?” 朱彧与阿拉伯商人多有来往,《萍州可谈》里也的确记载了当时大宋与大食,也就是天幕中所说的阿拉伯人的海上贸易往来和民俗风情,还有关于宗教的轶事记录。但是大食人的名字也不是这样,这到底是怎么翻译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