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在唐朝之前,剑的形制差异比较大,到了唐朝才开始慢慢定型,有猜测说唐朝的“剑”和“剑器”可能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剑。只是在唐宋之后已经看不到了。 【现在,我们的宋朝来啦~】【宋朝,是“武术套子”的诞生时代,“套子”就是我们现代的“武术套路”;】 【宋朝,也是华夏古代武术的成熟期,出现了许多冠以姓氏的名家武术;】 【宋朝,还是武术“平民化”,民间出现许多民间武术组织的时代。】 赵匡胤原本等待着听天幕讲述自己的“太祖长拳”,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冲击,有些控制不住表情了。 怎么回事,前面不是还在说武术与军事相关,从实战中而来,到了他的大宋怎么变成“套路”了?你习武难不成还能跟背书一样背套路? 姓氏也就罢了,连他这个宋太祖都被冠名,其他人冠名一下似乎也很正常。 但是听到武术平民化,民间有了许多武术组织,赵匡胤又坐不住了。 都说“穷文富武”,习武是很费钱的,不仅仅是因为武器昂贵,习武过程中容易受伤,你总得买药治疗吧?习武之人身体太差了也不行,你得吃好喝好吧? 最重要的是,武术也多是家传绝学,就算收了徒弟也得事师如亲父,依然属于一家之内,怎么到了大宋变成了许多平民学、还是民间许多组织共同学,朝廷都不担心他们谋反吗? 刚刚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不敢置信。 大唐再开放,在《唐律疏议》里同样有限制民间能拥有的武器,他上位后很明确规定过,除了边军,其余的士兵只有作战时才能使用武器,战争结束后立刻收回兵器,就连日常训练都是以木墙木棍代替金属兵器,那些平民武术组织哪里来的金属武器? 赵匡胤坐立不安,急地恨不得钻进天幕里亲自去看后文。 【前面说过,宋朝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朝代。】 赵匡胤:朕没有!朕是重文轻武,但没有抑制打压!他又不傻,打压武将谁去打仗! 但是天幕听不到他的心声,所以赵匡胤一扭头,看到早有察觉的赵光义想跑,直接脱下鞋子朝赵光义的头上砸过去。 赵光义被快狠准砸到,脸朝下扑在地上,丢脸又怂,直接装死不起来。 赵匡胤磨牙。 果然,特意把赵光义从研究毒药那边叫过来一起看天幕是有必要的,需要打弟弟发泄一下怒火,不然迟早得被他气死。 【宋朝提倡儒学理学甚于武学,因此在主流社会中流行文弱柔靡之风。】 比如,文人雅士不再流行佩剑,流行佩戴折扇; 再比如,官员不流行骑马和坐马车,开始流行乘坐轿子。 轿子起源很早,比如1978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陪葬坑中,出土了三乘木质肩舆,有屋顶式和伞顶式两种制式,就被认为是轿子的原型,更早的被推测可能夏朝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轿子盛行是在宋朝。 毕竟,前面的秦汉隋唐都尚武,哪怕是儒生也要学习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里面的“御”和“射”就是很重要的骑射,不会骑马在上层贵族里是会被耻笑的。 但是宋朝一来崇尚文人风流,一来偏安一隅,重要的养马之地在敌人手中,朝廷普遍缺马,民间缺牛,于是只能使用人力,那就是轿子。 . 赵匡胤更加羞耻了。 文弱竟然还有偏安一地失去了养马场的原因,好丢人! 但是你既然缺马,也可以用茶叶换马,就不能练习强大自身吗?! 【当然,宋朝并不是没有武术高手。】 【首先,我们说一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传说中的“太祖长拳”。】 【在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何良臣的《阵纪》中都有记载“赵太祖长拳”或者“赵家拳”。 《纪效新书》还将之列为“古今拳家”第一拳,后来这个说法也流传了下去。 在清军入关之后,还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太祖拳,甚至是“太祖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武编》的记载,“太祖长拳”随名为拳术,但是“赵太祖长拳多用腿”,在《纪效新书》中同样有清晰地记载。】 【不知道这是不是赵太祖身为帝王阴谋的体现?】 虽然名为“太祖长拳”,但其实赵太祖更擅长腿功呢,没想到吧! 当敌人与赵匡胤的传人对敌,听到传人自报家门:“哦,久仰大名,太祖长拳!” 双方互相拱手施礼后,开始对仗。 敌人以为传人一身功夫全在上半身,各种警惕对方的拳头,却冷不丁,对方先是“装腿横拳”,接着“挑腿”,然后“悬腿”,“一换腿”,踢的敌人一脸懵。 不是说好了太祖长拳,你擅长的竟然是腿功,你诈骗! . 宋朝时期,大臣们齐齐默默地看向赵匡胤。 没错,跟武将一起打天下时还说什么“共分天下”,打完之后杯酒释兵权; 招揽文人谋士的时候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登基之后抽了宰相和大臣们的椅子,从此大臣们被迫站着上朝。 就连武术都如此阴险!不愧是你! 赵匡胤被眼神谴责着,心虚中夹杂着疑惑:等等,后世那么多太祖长拳,哪个才是他的传承?还有那什么太祖门,跟他什么关系? 【赵匡胤除了有太祖长拳的传说,还有“赵太祖腾蛇棍”的传说。】 【据说,赵匡胤擅长使棍棒,这一种说法比“太祖长拳”的论证更多,因为太祖长拳只有明清后人的文章记录,但是“赵太祖腾蛇棍”在宋人的笔记话本中也有记载。】 【史料上以当代人史料为准,因此“赵太祖腾蛇棍”的说法比“赵太祖长拳”的说法更为真实。】 宋人蔡绦的《铁围山丛谈》里记录过,赵匡胤微末之时擅长使用棍法。 《水浒传》也提到过赵匡胤靠棍棒打天下。 最重要的是,因为朝廷对民间铁器兵器的管控,许多农民起义军在起义之初都是以棍棒为武器,而且棍棒比起刀剑上手也更快,“赵匡胤腾蛇棍”的真实性也显得更大。 . 赵光义默默从地上爬起来:“皇兄,你到底擅长什么?” 赵匡胤脸不红气不喘,一口全部揽下:“都擅长。” 赵光义:呸!虚伪! 但是他不敢说。 【但是,宋朝也有可考据的高手!】 【那就是梨花枪,也叫做杨家枪!】 【虽然名叫“杨家枪”,许多人以为是杨家将的枪法,但是呢,“杨家枪”与杨家将的原型杨业其实没什么关系,虽然都姓杨但完全不是一家人。】 【这是一位巾帼英雄的枪法,杨妙真!】!
第86章 第 86 章 武术与军事3 【《宋史·李全传》记载:反金起义军女首领杨妙真的杨家梨花枪法精妙非常,杨妙真曾自诩:“二十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成尚之,变幻莫测,神化无穷,后世鲜有得其奥者。”】 【何良臣《阵纪》:“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各有其妙……而天下无敌者,惟杨家梨花枪法也。”】 【无论是戚继光口中的“杨氏梨花枪”,还是“杨家梨花枪”,都是指杨妙真的梨花枪。很多地方误传说是“杨家枪”是杨业或者其他杨氏男子发明,其实从称呼就能看出。 在史料中只有对女子才会称呼“某某氏”。当然女子也可能称呼全名,比如宋史记录的杨妙真,还是被记在她丈夫李全的传记里,并不是单独立传,男子也不会被记为“某某氏”。】 “金人无道,夺我汉人江山,我们誓要夺回汉土,重回大宋!” 山东莱州,身穿红色棉袄的“红袄军”正在攻打莱州,气势雄浑,为首一名身骑高头大马、手拿银色长枪的女子骁勇善战,冲在了最前面。 杨妙真一□□出,快狠准地刺入敌人铠甲的缝隙,直接穿透了对方的胸口,再次拔出梨花枪时,敌人来不及任何反抗,从马背上摔了下去。 她的梨花枪未停,再次挥舞,策马朝着城门冲了过去: “夺回汉土,重回大宋!” 红袄军看到打先锋的杨妙真杀死对方的头将,受到巨大鼓舞,士气高涨,呼喊着“夺回汉土,重回大宋!”,跟着朝金人的队伍冲了过去。 金人开始慌乱起来,想要回城关城门,却已经来不及了。 “杀——” 杨妙真快马奔来,追上来就是一枪一个。 她一身红色棉袄,在马背上腾挪旋转,丝毫不受骏马剧烈奔腾的影响,银色梨花枪挥舞的荧光闪烁,如同索命的刀锋,收割了敌人一片又一片的生命。 血色染红了银色长枪,也染红了这片土地。 莱州攻打下来后,杨妙真依然没有停歇,没多久金人就派兵来镇.压起义军。 杨妙真依然冲杀在最前面,每一次都是一马当先:“杀——” 她疾如闪电,策马向前,杀到梨花枪的红缨彻底被血液湿透,血液顺着梨花枪的枪杆蔓延到她的手上,把她的衣服全染红了。 敌人的血液溅了她满身满脸,最后杨妙真的脸上也全是血液。 金人太多了! “兄长,你先撤!”杨妙真好不容易与哥哥汇合后,要求杨安儿的亲信护送杨安儿撤离。“我掩护你!” 杨安儿还不舍得刚打下来的莱州城,却已经来不及了。 金人不但兵马更多,连武器也比他们更强,还有从宋人那边传来后研发改造的火器。 “走!”最终,杨安儿带着亲信转身逃走。 杨妙真掩护哥哥离开,自己带着部队在后面拖延时间。 好在,她顺利打通了出口,让杨安儿顺利逃到海上。 但是,当杨妙真自己也带着重伤撤离时,却得到了更大的噩耗——杨安儿逃过了金兵的追杀,没能逃得过人性,船夫曲成为了求重赏,击杀了杨安儿,把他推入海中,活活溺死! 杨妙真不顾伤势追去海边,连夜打捞尸体,等到杨安儿的尸体打捞上来时,已经被海水浸泡的浮肿了。如果不是衣物完好,差点看不出来对方的样貌…… 处置好杨安儿的葬礼后,红袄军的元老们商量一番:“我们决定,由杨妙真来继续率领红袄军。” “区区一个女人……”杨安儿的侄子却非常不满,愤怒之下口不择言,“哦,你们这么多人支持杨妙真,莫不是都与她有染……” 话刚说到一半,咽喉处猛地一凉,后半句话说不下去了。 杨友艰难低头,看到自己被杨妙真的梨花枪抵住咽喉,快到他根本没看得清她出枪的影子。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