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之前,倭寇还在放狠话挑衅: “和尚什么时候会打架了?该不会是想感化我们吧?” “你们送上美人美酒,我就可以考虑被感化一下!” “没有美人,你们也可以哈哈!” 恶心的话语没有激怒僧兵,只是让他们想起了被欺负的无辜百姓和父老乡亲。 僧兵冷冷一句:“佛也有金刚怒。” 引来倭寇们再次嘲笑:“哈哈哈哈!” 然而下一瞬间,少林棍法就朝他们招呼过去,刚才的淡定不复存在,被打得武士刀都给扔了,四处逃窜。 “快跑!” “逃!” “追——” 经此一战,少林武僧一战成名。 再厉害的武士刀和倭寇,也敌不过少林武僧手中的木棍。 【小说里的“少林十八铜人”虽然有所夸张,但是也是有原型可考。】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频繁侵犯沿海地区,少林寺组织僧兵到江南抗倭,取得重大胜利。 天启五年,立“少林观武碑”,少林寺成为天下武林之宗,在这样朝廷鼓励、民间支持的氛围下,少林寺相继出现了18位高手。】 十八铜人的原型,是出自少林派的18位武林一流高手——悟须、周友、周参、洪转、洪纪、洪信、普从、普使、广按、宗擎、宗想、宗岱、道宗、道法、庆盘、庆余、同贺、铉清,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参与过抗倭战争。 除了这十八位武僧,还有其他的著名高手,也会在小说里出场过,比如觉远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禅上人等人。 【所以说“少林十八铜人”虽然小说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少林的确有十八高手。】 大唐少林寺的方丈第一反应是:还真有啊! 而一旁刚刚以为“十一个兄弟没了”的香客立刻精神了。 香客:“我那失散的十七个兄弟在哪里!” 十三武僧没有,但是有十八铜人。很好,其中一个名额他定下了,明天就出家! 方丈哭笑不得:“施主你等等!” 大唐现在还没有武僧高手也没有十八铜人啊! 细细说来,少林寺参与军事行动,帮李世民擒拿敌人,是因为打了对方一个出其不意,以有心算无心,根本不是天幕上那样声势浩大。 若真被大军包围,别说设计抓人,敌人一把火少林寺都没了。 香客听完方丈讲述的故事,摸摸下巴:“有道理。” “既然没有,那我现在去,不就成了开宗立派的祖师?” 方丈:“……” 得,全白说了。 但是仔细一想,好像的确是这个道理。 玄奘法师能西行求取真经,他难道就不能到处求取武学秘籍,开启大唐少林寺的武术传说? 【在华夏武术中一直有“外家少林,内家武当”的说法,少林余武当,各有千秋。】 【相传武当派是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本名张全一,又名张君宝,三丰是他的道号,因为不修边幅又被称作“邋遢道人”。】 【关于张三丰的生活年代,有说他是宋人,有说是金人,也有说是元人、是明人。这些并不完全属实,道教并不是起源于张三丰,只是因为张三丰格外有名,武术应该是与少林寺一样,是在长期的习武过程中形成的武当武学。】 【明英宗时期,曾赐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他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为“清虚元妙真君”,说明人是确有其人。】 【说回武当派。】 唐朝时期,开始修建武当山道观,但是武当派兴起是在明朝。 明成祖朱棣登记后,推崇武当道教,调集民工30万人,用了13年时间,在武当山修建了33处建筑群,号称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一岩庙、十一祠、十一亭、三十九桥等,绵延140公里。时至今日,武当山紫霄宫正殿梁上依然有大明永乐年间留下的御驾敕建的字迹。 从这个时候开始,武当的武术门派才开始真正产生。 【同样是从学习招式套路开始,为什么明朝的武术没有沦为单纯的表演,出现了众多武林高手呢?】 【因为他们有实战,不仅仅是同道中人的比武大会,武术交流,门派之间的胜负比拼,还有真正的战场厮杀。】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的“老朋友”倭寇,不止是少林参与抗倭,也不是只有沿海地区才遭受倭寇骚扰。】 一边是嘉靖皇帝在后宫沉迷修仙磕丹药,一边是日本倭寇窜入中原,仗着武士刀的锋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朝廷软弱,民间宗门选择自己保护家乡。 当游方道士遇到倭寇欺压百姓,提着剑牛脾气就上来,也不管对方人比自己多,开口就骂:“什么倭寇蛮夷,也敢在我中原之地放肆!” 三四名倭寇扛着从百姓家里抢来的粮食,一人还提着一个钱袋在数钱,看到游方道士单独一人,十分淡定:“哪里来的老道士!” 道士丝毫不惧:“吾乃武当派,蛮夷小儿报上名来!” 本以为能痛痛快快战上一场,谁知道倭寇一听到武当派的名字,突然把粮食朝道士砸了过去,自己转身朝着不同方向四散而逃。 道士气得一边手忙脚乱接粮食准备还回去,一边骂人:“真乃胆小如鼠!占据人数优势都不敢打,胆小如鼠!胆小如鼠!” 但是再怎么骂也没用。 当时的日本武士若是真有胆气,在日本国内就会为自己效忠的大贵族拼死战斗,但是他们没有。 没胆气有骨气,也该在战败后为尽忠自尽,但是依然没有。 或者说效忠新的大贵族,比如那时候的战胜者丰臣秀吉,但是丰臣秀吉并不是接纳所有投降者,为了规避被拒绝被杀的奉献,他们依然选择了逃跑。 他们逃到海外欺压平民,本就是苟活,图的就是能潇洒一天是一天,怎么可能与人拼死战斗。 【武当派不如少林寺在民间名声大,一来不如少林寺高调,一来走的是精英路线。】 【少林派收徒汇聚天下求学者,但是武当派不要没基础的,选徒十分严格,动不动没有缘分白来一趟,也让武当派的弟子不如少林派众多。但论华夏最强盛的两大门派,依然是少林与武当。】 【男儿有英雄本色,女子同样巾帼不让须眉。】【现在为您介绍——峨眉派。】 【峨眉派的玉女剑法和峨眉刺,共同点是细长,源于峨眉派的创始人是女子,起源于西南一带,在巴蜀等西南地域独占鳌头。】 【明朝中叶,诗人唐顺之写有《峨眉道人拳歌》,里面有记载峨眉道人的拳法“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崩裂金沙走,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天魔翻翠袖。”。】 【这里的“峨眉道人”有男有女,因为道教里其实没有“道姑”这个说法,“尼姑”与“道姑”都是民间“三姑六婆”的口语,有一定的贬义含义,在宗教里面称为“比丘尼”和“道长”。 道教里没有太多性别之分,无论男女都称呼为“道长”,无论男女长辈都称为“师叔”,若是当面叫道长“道姑”很冒犯哦~】 天幕放出了一段道教弟子的习武视频。 只见一群青衣束发的弟子,拳脚利落,在空气中打出音爆之声“啪!”“啪!”,搭配着激昂的音乐,显得更为飒爽。 所有的男女道长都扎着一模一样的发髻,穿着一模一样的练功服,在外人眼里基本上分不出性别。 【峨眉派有自己的文史资料,根据峨眉派的拳志记载,峨眉最初是一名女子创立的武林门派,最开始叫做“玉女拳法”,也称为“蛾眉拳”,后来因为祖师入了佛门,又以称女子为“蛾眉”和佛教圣地之“峨眉山”的双重含义得名。】 根据拳志原文: 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时,师善技击,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悔,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 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曰“蛾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 . 宋朝以后,峨眉山就成了普贤菩萨的道场,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僧人众多,其中也有一部分僧人日常习武。 南宋后期,峨眉山白云禅师创编“峨眉气桩功”,又称为“峨眉十一桩功”,此后峨眉派有阴有阳,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融合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所长,还有三大器械——剑法、簪法、针法暗器等。 到清朝初年,峨眉派已经有了众多的分支,并且有了《峨眉拳谱》: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五花”指的是从地域划分的五大支派,“八叶”指的是从武术风格划分的派别等等。 因为一直有女性因素在,峨眉派有别于少林外家硬功最大的不同,就是亦刚亦柔,如玉树临风,是诸家武术中姿态最为优美的一种。 . 刘娥下意识抚过自己的秀眉,看着天幕下习武的女子,难得生出艳羡之意。 “峨眉,蛾眉,这个名字真好听……” “女子能习武,真好啊!” 当年她也曾在街头卖艺,假如那时她有机会投入门派,去习武,去闯荡江湖,而不是被皇帝看上,先是改嫁然后在王府金屋藏娇,做那见不得人的外室,又被接进宫中在那宫墙之内暗潮汹涌之中挣扎求生。 哪怕如今走到现在的地步,看似万人之上,她吃过的苦头,又有谁看得见? 【不过与影视剧里峨眉派全是女子不同,历史上的峨眉派是男女都收,但是功法有很明显的女子痕迹。 比如拳法里面的一面花、斜插一枝梅、裙里腿、倒踩莲等。 剑法里面的文姬挥笔、索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 还有独门的簪法,里面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完全是女子的姿态。 峨眉派著名的兵器峨眉刺,又叫做“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演化而来。】 【后来,峨眉派与其他宗门一样,同样参与到了抗倭战斗。】 当大明越来越衰弱,完全无力抵挡倭寇的骚扰后,日本本土仿佛发现了这么一块大肥肉,从三三俩俩零散的落魄武士浪人,变成了开船集体来骚扰。 而武林门派的战斗,已经从单独战斗到了联合战斗。 “少林派到此!” 最先是僧兵抵达战场,与大明将士一起抗倭。 其他地方,各大门派同样没有歇着: “武当派在此,谁敢放肆!” “峨眉派前来助阵!” “崆峒派!” “青城派!”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