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人们的心情却无法恢复如初。 大清,整个太医院都忙活了起来,给乾隆喂药,掐人中,擦身体…… 过了很久,乾隆才悠悠转醒。 太医:“陛下,您急火攻心,肝火郁结,下次可千万不要动怒了。” 乾隆呵斥道:“朕动了什么怒!朕有什么可动怒的!” 太医连忙摇头说没有,心想,陛下的嘴可真硬啊。 乾隆平时不生病,一生病就躺了很久,直到身体好转,他才慢悠悠地起床。 上朝的时候,那些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汇报工作,好像跟平时没什么区别。可他们低头的幅度比之前要大得多,好像生怕乾隆看清表情。 乾隆冷着脸上完朝,便甩袖离开,下意识跟之前一样来到三希堂。 他平时下朝之后往往来到这里品鉴名家字画,并且挥毫写诗。 然而这一次,他拿着浪毫笔,却久久没能落下笔尖。在书房待了一上午,都没能憋出一首诗。 宦官为了哄陛下,连忙睁着眼睛说瞎话:“陛下,可干万不要把那女人说的话当真,升斗小民读的书都没有陛下多,怎么能理解陛下的诗呢?" 乾隆冷哼一声,把笔重重丢在桌子上,墨水在洁白如雪的宣纸上落下残痕。 “你说得对,朕不会作诗给他们看了,他们不配看!” 从此,乾隆除了给家人写诗之外,几乎再也没有动过笔了,每年推出的诗集也少了不少。 大臣们皆是松了一口气,太好了,他们确实不配看!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深深记下了乾隆的名字,不仅对他的四万首诗印象深刻,还对他异族人的身份印象深刻。 天幕结束之后,他一直在思考大清的事情。 这天,他询问儿孙们:"这清朝皇帝到底是哪个部落的后裔?你们有头绪了吗?" 皇太孙朱允炫摇摇头,老老实实地说:“尚未查到,北边的部落很多,还需要时间摸索。” 朱元璋:“老四,你呢,你在北边待过,消息应该挺多的吧?” 一般来说,藩王无故不得进京,每三年才能面圣一次。最近,正逢藩王进京的日子。 朱元璋也挺想念这些儿子,便办了场宴会,把他们都喊来。恰好今天也是天幕播放的时间,席间非常热闹。 青年朱棣意气风发:"父皇,昔日唐太宗御驾亲征,横扫夷狄,周围的部落无不臣服。我大明岂能落后?哪需要花时间去找啊?直接把他们全处理掉不就行了!” 朱元璋看了朱棣一眼,朱棣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非常像他。 朱元璋:“说得好!老朱家的子孙就该有这种魄力!老四,那这事就交给你了。” 朱棣很想建功立业,闻言忙不迭点头:"儿臣愿意。" 朱元璋心里美美的,皇太孙朱允炊仁德宽厚、声望很高,是个守成之君。儿子朱棣等这些藩王勇猛能干,以后牢牢拱卫着京师,大明江山稳若泰山啊。 他老朱怎么就这么会生孩子呢? 今天,天幕即将播放。朱元璋心里有些期待。盘点完清朝之后应该要盘点到明朝了吧。他年少时没有书读,但一刻也没忘了读书的重要性,一旦有机会就发奋苦读。 文人推崇吟诗作赋,他也学了点,自认做得还可以,反正不会比乾隆差。 能不能盘点一下他? 如果他不能上榜,他的子孙上榜也可以,反正肉都烂在朱家的锅里,没什么区别。 他想通过天幕得知更多大明的未来。比如,朱允纹做得怎么样?他老朱家的子孙生活过得好不好、能不能吃上饭?大明传了多少年才被外族人终结? 在无数人的期待中,天幕准时播放。 【Hello大家好,之前说了,这个榜单中的帝王诗人写诗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皇帝写的未必有多好,只是因为值得盘点,所以上榜了。 排行第九的皇帝就是这种人。 让我们掌声有请第九名,大明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皇帝。】 朱元璋脸上瞬间绽放纯粹又真挚的笑容:“终于盘点到大明了,咱都等急死了!都有十一位皇帝了?看来大明国祚不短啊。允炫,你的后代可以啊。” 至于天幕说这位皇帝作诗的 水平可能不咋地,他觉得无所谓。皇上能研究吟诗作赋,但不能太过沉迷。 如果大明的皇帝是一位诗坛宗师,那朱元璋就要担心了——隋炀帝、南唐后主和宋徽宗投胎到他们这里来了? 有个藩王奉承道:“父皇,侄子饱览群书,骑射水平也不差,总之文武双全,子孙后代当然不差。” 他话音落下,一个又一个的藩王恭贺朱允炫,把他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他们也有几分真心。朱标是他们的长兄,对他们很好,有事儿朱标是真护着他们。二是,朱允坟挺像朱标,性格很温和,对他们这些叔叔不错。 他们都觉得,未来在朱允坟手里讨生活应该不错,不比大哥朱标差多少。 连朱棣都笑着说了几句漂亮话。 朱允坟脸上含笑,立刻举起酒樽,温声谢过叔叔。 觥筹交错之间,其乐融融。但朱允坟低头喝酒的时候,好整以暇地想。 他爷爷朱元璋给这些藩王的权力太大了,迟早会威胁到京城,极大可能酿成类似"七国之乱"的苦果。可朱元璋非常信任朱棣他们,所以朱允炫还不敢向叔叔们动刀。 他将酒一饮而尽,姿势潇洒极了,迟早他要削藩。 不知道到了那一天,这些叔叔们会如何作态?还会像今天这样恭贺自己吗? 众人心里各怀鬼胎,但有朱元璋压着,表面都其乐融融,气氛和谐。 天幕下,嘉靖皇帝年间,西苑 嘉靖皇帝不穿作为天子象征的黄袍,反倒交领右衽,一身道袍,看上去风流倜傥。 看上去跟山里面的道士没什么区别。 他等候在丹炉旁边,反复踱步,急不可耐。明明外面正在放天幕,他却并不怎么关心,所有的心神都交给了面前的丹炉。 他等得有点急不可耐,于是问旁边的道士:“丹药要什么时候才能好?” 道士说道:“快了,马上就能开炉了。” 嘉靖皇帝像是想到什么,有些踌躇:“上次,那天幕说,丹药往往有重金属。你们青山派的丹药不会也有吧?” 道士连忙解释:“天幕说的那些都是野狐禅,当然有毒了。唯有咱们青山派,才是道家正统。陛下,您经常吃咱们门派的丹药,一点 问题都没有,你自己的身体你自己还不清楚吗?” 嘉靖皇帝面色稍缓:“谅你也不敢欺瞒朕!” 这时,脚边的猫发出"喵喵"的叫声。这只猫养尊处优,皮毛华丽,眉毛洁白如雪。它的性格也非常乖,不用绑绳子,都寸步不离。 嘉庆皇帝一把捞起猫咪,轻柔地摸着猫毛,笑意盈盈:“虬龙,你叫得这么大声,是因为你也急着吃药?放心,少不了你的。” 没过多久,丹药出炉,清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嘉靖皇帝嗅着丹药,神色陶醉,心中暗道:“据说吃完一千粒就能成仙,道爷我马上就成了!” 正当嘉靖皇帝沉迷丹药的时候,有人进来禀报:“陛下,天幕盘点到您了!” 嘉靖皇帝一怔:“什么?” 他抱着猫,离开凡房,恰好听见天幕提到自己的过往。 他唇角上扬,心中暗道:“盘点得好啊,让朕看看,道爷我多少岁才能得道长生!” 【这位嘉靖皇帝跟乾隆一样,也是一位梗王。老规矩,讨论他的诗之前,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他这个人。 【1521年,大明第十位皇帝正德皇帝死于豹房,年仅三十多岁。他一脉单传,又没有生下孩子,导致皇位无人继承。 张太后便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量,在宗室里面挑一个人,来做这个皇帝。一时间,冒出了许多皇位继承人备选。 嘉靖皇帝是正德皇帝的堂弟,跟正德皇帝的亲缘比较近,而且年纪也比较大,比较符合礼法。 所以,十五岁的嘉靖皇帝捡漏了他堂哥的皇位,一步登天。】 【在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眼里,嘉靖皇帝身为宗室子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培养,应该是一朵不谙世事的小白花,很好拿捏。 天降皇位,想必嘉靖应该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生怕惹了任何一个人。 但是事实证明,嘉靖皇帝是个天生的权力机器。】 【年少的嘉靖皇帝来到紫蝶城的脚下,首府杨廷和让他以太子的礼仪进门,不让他以皇帝的礼仪进门。 在我们眼里,这可能没什么差别,但在他们眼里差别太大了。 如果以太子的礼仪进门,说明嘉靖皇帝是从宗室过继给张太后 的,要认张太后当妈。张太后以后也是正经的嫡亲太后,位置稳稳地。 对于杨廷和这些大臣们来说,这样做好处也多多,很像一次服从性训练。他们通过这事能摸清皇帝的脾气,进一步教导皇帝,将来不就是皇帝的亲信了吗? 就像汉文帝跑到长安来继位,周勃非要拉着汉文帝说话,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这个皇帝是我们文官集团拥立上来的,你必须得听我们文官集团的!做人可不能忘本!” 结果嘉靖皇帝一摆手,拒绝进行服从性训练:“先皇的遗诏是让我继位,又不是让我以太子的身份继位,我要是认了太后当母亲,我喊我母亲什么?" 杨廷和还是不同意,结果嘉靖皇帝打死都不肯同意进门。 最后还是张太后出来调停,嘉靖皇帝才肯进门。 别人以为嘉靖皇帝会害怕杨廷和。可皇帝一点儿不怂,他相信杨廷和称霸太久了,一定会有人对他不满,他这个皇帝一定会有支持者。 后来,嘉靖皇帝和文官集团吵了整整三年。一开始还算理智,最后两边都疯狂了。 最终皇帝压倒了文官集团,提拔了另一批忠心自己的朝臣,把杨廷和这一脉的文官都发落了,这期间死了很多人。叱咤风云几十年的杨廷和集团就这么落幕。 嘉靖皇帝成功把自己的父母都加封了。 按照周礼,太庙有七个房间,可以供七个皇帝,朱元璋改成了九个。到了嘉靖这里,里面已经满了,但是他想把自己作为藩王的父亲抬进去。 一来二去,他瞄上了明太宗。但明太宗名气太大了,他不敢动,而且一旦动了,他们这一脉的合法性怎么证明呢?要知道明太宗也是藩王继位啊。 但他还是作势要踢,假如大家都不同意开窗,那么就提议开个屋顶,大家就会同意开窗了。 大臣们当然哭天抢地,打死都不同意。最终两边各让一步,明太宗被抬成了明成祖,把存在感不强的明仁宗踢出去,让嘉靖的爸爸进去。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53 首页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