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次相见,两人也是相谈甚欢,所以在宋神宗去世之后,由高太后把持朝政,起用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哪怕苏轼从犯官升到三品大员的位置,在司马光废除新法的时候,苏轼还是站了出来。】 【他坚定反对司马光这么做,认为好的政策不应该废除,甚至由此还和司马光产生了分歧和隔阂。】 【苏轼的侍妾在一次与苏轼的问答中,就指着苏轼刚吃饱饭的肚子,说这是“一肚皮不合时宜”,的确是“不合时宜”,但也由此让我们见到了一个不趋炎附势的大文豪,一代文人,一个真正有自己思想的大臣,当如是。】 苏洵一直背着手听着,直到此时,才转过头看向自己的儿子,问道:“若还遇到此事,我儿现在又当如何?” 这问的自然是苏轼,只见苏轼立即笑起来。 “该如何,自当如何!” 他毫不迟疑,也没有半分犹豫。 就是该如何,就当如何,无愧于心是也。 “哈哈,好!” 苏洵也瞬间笑起来,随即重重拍了一下苏轼的肩膀。 “尽管人生艰难,但也更当恪守己心才是。” “父亲教诲的是,儿子谨记。” 苏轼与苏辙共同说道。 这个时代在变好,而不管如何变,其心是总不会变的。 【苏轼的这种情况,和当时的李商隐陷入了一样的窘境,甚至可以说是更难的境况,而且他还陷入了党争之中,于是苏轼又萌生了退意,再次想要外调出去,于是他又来到了杭州。】 【当时杭州淤泥堆积,苏轼为此招募人手和资金,在此筑起了一道堤坝,这就是西湖现在有名的“苏堤”,属于西湖十景之一,而除了苏堤之外,西湖的三潭印月也是苏轼安排人建造的,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去看看哦。】 【不过毕竟距离当时太过久远,所以我们现在的苏堤和三潭印月早被多次修补过,还是有些不同的地方的。】 【但总体而言,苏轼这一次到杭州,也是做了不少实事,只是他在杭州的日子没过几年,宋哲宗亲政之后,又开始想要实施新政,而苏轼在宋哲宗眼里,是属于反对那一派的,于是在这一时期,苏轼便迎来了“三连贬”。】 【而且一次比一次远,先是被贬到了英州,接着又被贬到了惠州,最后又被贬到了琼州,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海南岛。】 【去海南的时候,这一年苏轼已经62岁,他的弟弟苏辙也一路同行,只不过一个去海南,一个去雷州,而这一分别,再见就不知是什么时候了,或许此生都无法再相见,而且在送别苏轼的前一晚,咳咳……苏轼的痔疮复发……】 【悲惨加悲惨,他弟弟苏辙就给苏轼念了一首陶渊明的《止酒》,借此劝苏轼赶快戒酒。】 【不过虽然分别中透着一点“无厘头”,但两人这一分别,确实是永别了。】 【因为尽管苏轼在海南待了几年,宋哲宗去世,于是他申请去常州养老,可在北归途中就生了病,最终到常州后就也离开了人世,而苏辙为兄长作了墓志铭,随后逐渐淡出政坛,也隐居了起来。】 “哥哥——” “弟弟——” 兄弟两个执手相看泪眼,又是不禁一阵唏嘘。 苏轼没想到自己一生竟是这样的,竟然去过那么多的地方。 而励精图治想要实施新政的两位皇帝……哎,想到天幕曾经说过的历史,就不得不道一声可惜。 不过他这仕途也是真的好跌宕起伏,叫苏轼心绪实在是有些难以平静。 但好在有他的弟弟在,有此弟,此生无憾矣。 又在一旁看着的苏洵:“……” 算了,他也是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纵观苏轼这一生,其实很多人提到苏轼,大概都会把他归类为“豪放派词人”这一流派,但其实苏轼的作词风格除了豪放之外,也还有婉约和旷达这两种,而且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又说了——“东坡之旷在于神”。】 【所以用旷达一词来形容苏轼总体的词作风格,其实是更合适的。】 【而苏轼之于宋词发展的意义,就在于他不仅在风格上,在内容上也扩展了宋词的边界,使得宋词发展更多样起来。】 【不过在苏轼之后,北宋的词作发展,也就告一段落了。】 【那接下来的南宋词人,我们重点说两位流派代表人物,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而这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可还是苏轼的徒孙,并且曾这样评价苏轼,说他的词是“不协音律,句读不葺之诗。”】 【就是说苏轼的词根本不算词,其实就是句子长短不一的诗,并且以诗为词,没有音乐性,太拗口,唱不出来。】 “嗯?” 苏轼一听就眉梢跳了跳,他未来的徒孙? 倒真是会说,哈哈。 这不由得让苏轼立即就起了兴趣,也不知这徒孙是哪位…… 【不过在说起这位词人之前,其实关于宋词的发展,还有一位词人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虽然听过他名字的人很少,但王国维又评价了,这位词人可是有着“词中老杜”之称,也就是和杜甫作比,是词的集大成者。】 【而且这位词人的作品,在婉约派之中还长期被尊为“正宗”,除此之外,旧时词论也称他为“词家之冠”。】 【对于南宋作词的风格技巧,这位词人可谓影响之大,所以在讲两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前,也不得不提一下这位词人,对方也可以说是上承北宋,下接南宋的人物了,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第112章 李清照 “词中老杜,词的集大成者?这个评价可不低。” 先有和李白相提并论的苏轼,现在又有一个被誉为“词中老杜”的词人,众唐人心中观感多少有些微妙复杂。 不过听完这苏轼的诗词文章,现在又来这一位,倒让他们不敢太过于妄言了。 只是这“词中老杜”的评价,究竟是从何而来的? 所谓词的集大成者,又是从哪里判断的? 【在主要讲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前,我们现在要说到的这位词人,有可能是词人里面音乐玩得最好的,而先前也讲过,词的出现和发展是从燕乐中演变出来的,所以可以说,词本身就是拿来唱的。】 【那这位词人,就格外看重词的音律和音韵的和谐。】 【而他之所以被王国维评价为“词中老杜”,就是因为这位词人用词精工,并且除了善用典故之外,同时还善于铺叙,从而使得词的格律结构很是谨严和精致,而整体又透着精雅和曲丽,除此之外,还有着音律音韵的美感等。】 【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评价这位词人——“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惟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这其中的欧指的就是欧阳修,秦指的就是秦观,而美成,就是这位词人的字了,所谓“词中老杜”,则周邦彦是也。】 [叮叮——] 周邦彦名字一出,他的作品也随之出现在诗词文章模块中。 历朝历代的众人都得以看到这位词人的众多作品。 比如很长一篇的《汴都赋》,竟是歌颂新法的,还有《兰陵王·柳阴直》,整体一共三段。 这听天幕讲词,他们多多少少也有了些鉴赏能力。 看到这首词之后,一路通读下来,竟发现这词调中间竟还有转调,尤其最后一段,其音调之感竟尤其高,不过通篇结构严谨,语言也很是精巧,确实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值得反复品读和寻思。 【王国维之所以这样评价周邦彦,其实就是在称赞周邦彦汲取了前人在技巧和手法上的长处,包括一些历代的评论家在内,对周邦彦在填词技巧上的评价都很高,不过王国维也说了,周邦彦的词,在意境上就差了那么点意思。】 【如果说苏轼在词的风格内容上扩展了边界,那周邦彦则是在作词的技巧上进行了规整,集众家之所长,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并且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也颇大。】 【或者再确切说点,是对南宋的词人影响更多,因为周邦彦算是北宋的“小尾巴”词人,之后便到了南宋。】 北宋末尾,还有南宋啊。 提起这两个阶段,想起先前天幕讲过的那段历史,这时候的宋人就难免有些沉默了。 又怎么可能不沉默。 无论何时想起这段历史,都是种难言的痛和恨! 如果不是天幕提前泄露“天机”,他们当真要遭遇那一段惨痛的历史啊。 好在一切都已改变,他们必不能让历史重演! 宋朝赵匡胤时期。 自从出现这资料库之后,赵匡胤这心情,就着实是复杂难言,心绪也是颇为不平静,当然也难以平静去面对,毕竟相比于那秦朝和汉朝,还有唐朝而言,这宋朝的排名,着实是不够看啊。 而且除此之外,还得时不时和明朝竞争一下上下的位置…… 这真的是叫他有些情难以堪,不想去面对。 但再不想面对,也得面对。 甚至不止要面对,还要做出改变才行,否则他们这大宋,当真要被甩下去了! 而宋朝以他打头,若他不先做出行动变化,其后朝代又如何破釜沉舟的做出改变和效仿?若是有朝代比他还率先做出成绩,倒是也能让赵匡胤赞叹一声,但目前为止还未出现,所以赵匡胤不得不急啊。 可能也在改变着,但需要动作变化的地方太多,所以只能一步步来。 既如此,赵匡胤不得不更进一步的快速做出表率才行。 尤其是这北宋末尾和南宋阶段…… 南宋还好说,现在有岳飞在,而这北宋后期阶段,则当真要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并且要择善而从之啊。 所以当真要再次多听听这段历史!牢记教训! 【周邦彦被称为“词中老杜”,唐朝也有诗仙诗圣诗鬼等等,那宋朝的词人,自然也有类似的别号——比如很多写的好的词人,都被称为“词宗”,不过这其中被称为词宗的,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因为一共有“两宋四词宗”。】 【苏轼算一个,还有苏轼的弟子秦观算一个。】 【而另外两个,就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说的,其一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二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虽然秦观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越过秦观,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位词人,个人觉得更加特殊。】 【如果说周邦彦的词作风格,是集众家之所长,那么这位词人,其词作风格就是独成一派,自成一家。】 【而且这位词人不止特殊在词作风格上,更是因为对方在我国整个历史中,也可以是单拿出来璀璨的闪耀明珠,在诗词文章都以男性为主的时代下,她是历史的“例外”,是四大才女之一,也有人称她为“千古第一才女”。】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7 首页 上一页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