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胤祺感觉被抓包了,露出了不太好意思的神色:“其实看不大懂,这个叫福……福尔……” “福尔摩斯。”胤禛补充道。 “对,福尔摩斯,这人名字挺奇怪的,看不懂。” 胤禛也没想到,自己的弟弟会纠结一个人名字的意思,忍不住道:“这个名字没什么意思,就是个代号而已。” “怎么会呢?”小胤祺憨憨地问,“咱们的名字可都是有自己的意思的。” 胤禛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无言以对。 他想起了姑姑的话,有些人的思维方式是固定的,所以他们会无法理解一些超出思维方式以外的事,胤祺弟弟可能就是这个情况。 于是胤禛道:“这样吧,哥哥给你讲一下这个故事好不好?福尔摩斯名字有点长,咱们就叫他……小福好了。” 小胤祺嘀咕道:“那这宫里的小福还蛮多的。” 太子的贴身太监叫赵全福,孝庄太后常使唤的太监叫常福海,不少太监为了求个吉利,名字里都带有福字。 胤禛忍了忍,才道:“没事儿,反正这个小福,不是宫里的任何人,他是宫外的人,所以和宫里没有一点关系。” “哦哦,好的。”小胤祺乖乖道。 看着弟弟憨厚可爱的脸,胤禛决定再忍一忍。 接下来,胤禛给小胤祺讲了福尔摩斯的《血字的研究》的故事。 南音提供的这个版本,当然是进行过“阉割”的青少年版,一些不适合年纪小的孩子的内容,例如福尔摩斯嗑*药之类的,就直接删减掉了。 给小胤祺讲完这个故事后,胤禛发誓,以后再也不给弟弟妹妹们讲故事了。 年纪小的弟弟妹妹们问题太多了!注意力根本不在故事上面! 胤禛自己很喜欢福尔摩斯探案的故事,尽管南音姑姑解释过,福尔摩斯生活在遥远的英吉利,那边的人文风土与大清截然不同,但胤禛能够很轻松地接受这个故事,并且注意力都在福尔摩斯解密的过程上,小小年纪的他还不能理解,为什么胤祺弟弟的思维那么发散,总注意到那些无关紧要的地方。 给小胤祺讲完故事的胤禛,感觉自己当哥真不容易,讲完故事脱层皮,整个人都不好了。 正好南音端着炸牛奶和葡萄乌龙茶来给大家消暑了,胤禛立马靠了过去,问南音道:“姑姑,这个福尔摩斯的故事,什么时候出后面的呀!” 南音有些惊奇:“这个绘本才五天,小阿哥就都看完了吗?” 胤禛点头:“看完了!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我就问和馨姐姐她们,所以很快就读完了。” 南音暗暗吃惊,她根据胤禛好奇心比较重,喜好探索研究的特点,尝试着给他讲了几个小侦探的故事,结果胤禛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于是,南音就把福尔摩斯的故事拿了出来,看看小胤禛的接受度如何,结果小胤禛阅读的速度,出乎她的意料了。 要知道胤禛这个时候的识字水平,才二年级左右,对于他五岁的年纪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读这个福尔摩斯的故事,还是挺有挑战的。 “小阿哥都看懂了吗?有没有不懂的想要问问姑姑的?”南音问。 胤禛道:“还真有一些问题。” 胤禛对故事的背景接受很快,但不代表他能完全理解,所以问了不少背景相关的问题,南音发现,他问的问题,最后大多会回归到故事本身的逻辑推理,合理不合理的上面来。 南音对胤禛逻辑思维的缜密程度,十分惊叹,这小家伙真的思维敏锐,反应也超快,绝对是个十分聪明的崽崽。 他的聪明,与胤祉的聪明又不太一样,胤祉的聪明,会让你觉得这个孩子联想能力超强,而胤禛的聪明,则会让你觉得,这孩子思维跳跃能力强,但逻辑上又严丝合缝。 不愧是未来的四大爷,果然聪明人的天赋,是从小就显现出来的。 福尔摩斯的故事背景,还要在一两百年后,南音就直接说是取材于英吉利,但有艺术加工,所以解释起来的时候,更有一种“所有解释权归姑姑所有”的意思。 幸好胤禛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故事逻辑上,而不是在故事背景和一些环境问题上寻根究底,南音倒能勉强圆的过去。 南音给胤禛解决了他的一些疑惑后,胤禛又问南音,下一个故事什么时候来。 南音想了想,道:“姑姑最近在忙皮影戏的事儿,待这个皮影戏告一段落后,就准备下一个故事,好不好?” 胤禛也不好糊弄,立马追问道:“那我什么时候可以看到下一个故事呢?” 南音算了算时间,道:“若没有意外的话,六月月底应该可以吧。” 现在画插画已经不是难题了,经过南音几年的提点,画师们都各有进益。南音需要插画的话,只需要稍微打个底稿,然后说明要求,画师们至少能画出八分的水平。 南音的工作还主要在于,将简体字的翻译成清朝这时期常用的字,所以有点耗费时间。 时间才进入六月,胤禛一想,几乎还要等一个月,顿时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看到胤禛不高兴的样子,南音也没办法,因为她事儿多嘛。 尽管事务繁多,但南音在这六月初,还是按计划出了宫。 自打得了甜豆以后,南音出宫比之前频繁了一些,不每个月去见一见甜豆,陪一陪这匹小马,南音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 甜豆真是南音心尖尖上的小马。 到了善堂以后,南音便觉得眼前一亮:“今年大家穿的衣裳,比往年要鲜亮一些。” 孩子们的衣服,大多是买了布做的,外头成衣店的衣裳可不便宜。 后来种了棉花以后,便开始尝试着自己纺纱线织布,然后做成衣裳了,色调十分单一,主要是为了省钱一些,以穿暖为首要目的。 今年南音看着,小姑娘们身上的衣裳,倒是有好几种颜色了。 凤歌给南音解惑道:“这是贝子爷与陈老板的新尝试。今年用纱线织了一些布后,陈老板便找了染坊,自己试着染了一些,瞧着还挺不错的吧?” 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小姑娘们,确实是穿这些有颜色的衣裳更好看。 凤歌又随手拉了个小姑娘过来,道:“姑姑你瞧瞧,她们呀,还自己试着在上头绣花,还挺爱俏的。 ” 南音看了看,小姑娘们的衣裳上,确实有些稚嫩的绣花,还怪有趣味的。 “不错,比我绣得好。”南音称赞道。 被凤歌拉着的小姑娘本还有些不好意思,一张小脸蛋涨得通红的,听到南音这么说,眼睛里顿时迸出亮光来:“姑姑不怪我们吗?” 南音扬眉:“为什么要怪你们?” 小姑娘偷偷觑了凤歌一眼,才道:“我们绣得不好看,有些浪费针线。” 南音摆摆手道:“绣得好看不好看,和绣不绣,是两码事。针线又不是多金贵的东西,你们绣几朵花,也费不了多少东西。但我看啊,你们大多数人都比我绣得好看。” 现代人除了匠人和文化传承人,正儿八经会绣花的人也不多,南音当然不会绣了。 再加上到了清朝,穿成了满族姑娘,女红也不是什么重要的课业了,所以她不会绣花太理所当然了。 即便是在清朝,绣娘也是个门槛不低的职业,一般人家也养不起绣娘,想要穿带绣花的衣裳,不是去绣坊买,就是请绣娘专门绣。衣服上能带上花儿的人,一般都是中产了,所以当铺里也收衣服,收的大多是这种绣花精美的。 一般的底层百姓,能有件没漏洞,或者没补丁的衣裳,都是很不错的事情了。 南音大方承认自己绣花不行,引得小姑娘们偷笑不已。 但没人会觉得,南音姑姑不会绣花,会跌了身价,毕竟姑姑会的东西可多了。 看着小姑娘们在廊下阴凉处玩耍,南音道:“回头托陈老板的关系,找几个绣娘来,教教她们。” 凤歌应了好,又问道:“姑姑,您不是不喜大家学女红么?” 南音摇头:“我并非不喜大家学女红,相反,宫里有些技艺好的绣娘的绣品,我也十分喜欢,在我看来,她们若是绣得好,与书画家落笔在纸上的书画差不多。我只是不喜欢女红背后代表的东西。” 凤歌默然,姑姑的想法,果然不是能轻易明白的。 “对了,银莲呢?她怎么不在?” “哦,银莲之前说,今日晚点过来。” 话刚落音,就听到于银莲的声音传来:“姑姑到了吗?她在哪儿?” 没一会儿,于银莲就过来了,看到南音便露出万分欣喜的笑容:“姑姑!是我来晚了。” 南音应道:“我也才到没一会儿,你这是做什么去了?” 于银莲一手捧着一个盒子,一手提着裙摆,走得飞快的,跟着陈老板去了一趟宁夏后,整个人都显得风风火火了许多。 “去取了一样东西,幸好赶得及。”说着,于银莲已经到了跟前,将手里的盒子往南音跟前一递:“呶!给姑姑你的!这个我已经看好两三个月了,直到今日才做好。” 南音接过来一看,是一对碧玉的耳坠子。 耳坠子上的玉不大,但品相极好,绿汪汪的,又十分通透,看一眼都会觉得十分悦目。 “好端端地,给我这个作甚?”南音问。 于银莲在一旁坐了,道:“之前就想给姑姑送个礼,表达一下谢意,寻摸了半年才等到这个。这个东西不大,比不得姑姑在宫里得的赏赐,但这东西不算显眼,姑姑在宫里戴也可以,不算越了规矩。” 南音明白于银莲说的感谢是什么意思,要不是南音在于银莲出宫时,给了她来善堂这个路子,她回家去还不知道会被磋磨成什么样。对于于银莲来说,南音就是帮她改了命的大恩人大贵人。 南音看这个东西也不算特别贵重,又是于银莲的一份心意,便爽快道:“银莲你考虑得这么周到,不收下是我不识好人心了。” 于银莲顿时笑得更开心了:“那是!姑姑不收我可不安心了。” 收下了耳坠子,南音问道:“听说陈老板去了福建那边?回来了吗?” 于银莲点了点头:“是啊,昨儿才到家得。有消息说,圣上要在福建广东那边,专门收和洋人做生意的税,他就去看看情况,打探一下消息。” 凤歌好奇地问:“陈老板这是想和洋人做生意了?” 于银莲说得保守:“这也不好说,得看看情形如何。不过我觉着,能赚洋人的钱也挺好,对吧?” 康熙确实是有开海禁的意思,这倒不是南音的蝴蝶效应,而是真有这个历史。 之前清廷禁海,是担心那些退到台湾的明朝势力,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死灰复燃,影响到清朝的稳固。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0 首页 上一页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