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贾琏把字捧上去给贾母看。 崔氏又道:“甘罗还能七岁为相,以前还在京城,玉儿背诗就有模有样了!瞧瞧,这字也是写得有样子。” 贾母要小丫头拿来水晶老花镜,对着字看了看,果然端端正正,有模样了!转头就对王夫人道:“宝玉也该学起来,黛玉这么小,都能坐下读书。” 王夫人点头应是,她的儿子,衔玉而生,总不能叫一个小丫头比下去。 贾琏在旁笑道:“他那性子和珠大哥一处,岂不是添乱。” 贾迎春轻咳一声,哥哥是在玩笑,可有些人经不起玩笑的,就说老太太就护得不行,他们没有宝玉讨人欢心,一会儿仔细被排揎。 贾元春淡淡道:“家里又不缺屋子,再请一个启蒙先生就成。” 贾母人在塌上坐,只顾笑盈盈的,没有注意几个孩子在下面说话。 最后又嘱咐一遍,让贾政找正经先生来给宝玉开门。 从老太太那边出来,贾琏闲的发慌,就去外面晃荡,贾珠看见贾琏在书房外,探头探脑,像是有什么事情要说,自己主动走出去:“你有心事?” 贾琏摸摸脸,笑道:“大哥,我在想,虽然考功名对咱们这样的人家无用,我是不是也要学一学,好歹混个好名声。” 这话问的贾珠无法作答,好像贾琏嘴上想考,人就能考中一样,贾珠和贾元春一样淡淡的:“随便。” 真是成婚生子的人不一样,兴许在贾珠眼里,自己就是个小孩儿。 “你这……” 贾琏没和贾珠纠缠,过得几日让人在自己院中收拾的一个角落,学着念一念书,看看文章。 林家收到荣国府家书,说元春已经定下人家,迎春的婚事还在商议,贾琏亲事已看好日子,准备来年就将姑娘娶进来。 至于在家中清修的贾瑚住进道观后甚少出门,平日里只是研究经典,偶尔帮忙算一算日子,阖家上下没有什么大事,贾母身子硬朗,让贾敏不必挂念。 等到这一年十月底时,黛玉已将《大学》读了将近一半,至于林家两兄弟,受名师提点,突飞猛进。 先生懒得教书的时候,多半会把他们打发去,扬州的文会或其他书院切磋一二。 这两兄弟没体会过什么叫寒窗苦读,他们能苦读,先生累不得。 那日在一个文会上,林珺和林璋居然遇到了苏家的苏弘。 只得他一人,没见苏家老二。 苏弘早听说林璋另找一家书院,林璋走的突然,就在书院还以为他把书都带走是为好生学习的时候,收到林如海寄来的请辞信件。 松林书院自然也不好说什么,只遗憾丢了一个好苗子。 两人相聚,没什么闲话可聊,说起读书作文,苏弘倒有许多心得。 原来林璋拜下竟是那位稀奇古怪的冷先生,江南好些人都听过他的名声。 苏弘微笑:“我也听父亲提过他,也是江南有名的大儒,就是性情古怪。” 林璋不便多言,先生虽有古怪,但无传言中夸张。 也有可能是对着他们兄妹不算古怪,对旁人…… 林璋还没见识过。 自己和苏哲果然差着年岁,在苏弘跟前,林璋终归还是一个小孩子。 苏弘上月新婚燕尔,已经成家。 林璋道:“还没有恭贺你新婚之喜。可惜我在扬州,不然一定要与你多讨几坛好酒。” 苏家大公子拱手微笑,坦然受之。 林璋没来得及请苏弘到家中一叙,苏家老大只在扬州逗留三日,次日就折返姑苏。 江南的冬天越发冷湿,淅淅沥沥飘雨,每次出门都沾一身潮气。 不过冷先生这边读书,有一个大好处,先生也怕冷,屋里的暖炉烧得旺旺的。 兄妹三人暖呼呼,甚至还要脱下一层大衣裳。 先生是向来不委屈自己,自然也不会委屈学生,就喜欢自己打扮得讲究,再看林家兄妹打扮得漂漂亮亮,赏心悦目。 两兄弟做功课时,先生多半教导黛玉,每日只教一点,小孩学太多怕累得长不大。 黛玉喜欢问多问西,先生就耐心和黛玉讲东讲西,黛玉要去院子里玩,冷先生就带她出去遛弯。 小姑娘总是比那两个小子看着顺眼,黛玉一派天真便问他: “伯伯的家人呢?” 先生的声音听不出悲喜:“都死了,然后就只剩我了。” 黛玉停下脚步,伸出小手来牵着他,这两人在一起说说是伯伯和侄女,旁人瞧着更像祖孙二人。 黛玉又道:“伯伯你还有我们的。” 冷大先生喜欢老庄,亲人离世太久,已经忘记伤感,反而笑意盈盈:“好好好,我的小玉儿最乖了。” 林家俩孩子,先生素来满意,若早落在他手里,上回乡试,林璋肯定能摘得头筹。 林如海也是年纪轻轻就声名在外的主,都说虎父无犬子,他家这几个孩子却显得十分的佛系。 冷先生一面欣慰他们不汲汲营营于名利,一面又可惜,才华横溢的名头叫外面那些虚头巴脑的人占着。 林家长子早已经考下秀才,下一回乡试,年纪已经不小了,在往后也该去那场上试一回。 先生把林璋叫到跟前来?:“下一科,你可以下场一试了。” 林家老大板着脸一本正经:“我还小,不想去。” 先生难得关照一回,竟是热脸对上冷屁股,好心当了驴肝肺啊。 冷先生白他一眼,招招手让人下去:“随你的便。” 黛玉捧着几个烤栗子过来,大概是丫鬟小斯的手笔。 冷先生留下两个,剥开香喷喷的,尝起来甜丝丝的,还是小姑娘好呀,不会天天弄出一大堆脸色来气别人。 林家老二在旁边欲言又止,他哥不想去,他还挺想去,可先生似乎觉得他笔力不够,从不和他提这件事情,只让他把年后的秀才考了。 老二想和父亲一样,当个少年英才,不过仔细想想,又觉很没意思,今后他若苦哈哈的去外面当官,哥哥带着黛玉在家里吃喝玩乐…… 不成不成,林家老二不能接受!! 天太冷,先生觉得教书太累,平常只让他们早上去一回,学几个时辰,过午就把人赶回来。 几人下车,进了二门,院子里吵吵嚷嚷,丫鬟们在拾掇布料,大约是家中给下人们做过年过冬的衣裳,还有人忙进忙出,像在收拾箱笼,难道家里有人要出门? 三个孩子一起去找贾敏,母亲院里人来人往,再加上几人和乳母嬷嬷们,显得更加拥挤。 “母亲,咱们是要回姑苏过年吗” 小黛玉扶着一张茶几,尽量让小小的身躯不要挡道。 贾敏抬起头来,看见他们回来了,欣慰一笑。 把两个兄弟叫到跟前:“你们大了也要学着会办事,一会儿给书院第个帖子请辞,赶紧去苏州一趟。” “苏大人的父亲病故了。” 苏大人,苏哲,苏弘的父亲。 苏弘的祖父病故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苏哲的父亲已过花甲将近古稀,算来也是喜丧。 林如海手头婆娑着一盏紫砂杯,半日不语。 林家两兄弟的年岁,很需要出去历练,苏弘虽然与林璋算不得知交好友,虽对许多事情的见地不同,历来办事公正,君子本就是和而不同的。 林璋道:“上月我还见过他一回,当时忙于庶务,不曾请他来家中一坐。” 林如海放下杯子:“你们兄弟去姑苏一趟。” “……是。” 二人见父亲如此安排,当下应了,贾敏已经早从丈夫那边得了消息,已经将二人行礼箱笼收拾妥当,给书院递了帖子请假,第二日一早就出门。 兄弟二人紧赶慢赶,刚好老先生头七那一日到姑苏,登门亲自拜祭。 苏家的丧事历来办的盛大,整个家族在江南树大根深,官员商户,往来络绎不绝,冲淡了丧事的悲伤之情,讥讽的像是一场南北齐聚于此的盛会。 此时临近年关,刚好洒扫一次祠堂祭祖。 又与苏州各位伙计交割,兄弟二人都学过算盘绝技,处理起事情得心应手,掌柜的知道兄弟俩经于算数,不敢有一丝作假。 林家两兄弟来回姑苏,过于二十多日,冒着细碎的小雪,风尘仆仆回到扬州时候,黛玉已经学完了一本《大学》。 他们二人不在,夫子把教学的经历,都放在黛玉身上,黛玉捧着书,歪着脑袋一句句给他们念,声音甜甜糯糯,实在是太可爱了! “我厉不厉害!” 小黛玉放下书,走到林璋和林珺中间,一会儿拉拉这个,一会儿又拉拉那个。 “我们玉儿冰雪聪明!” 林珺赶紧狗腿的夸起来,伸出大拇指: 黛玉微微仰头,伸出小小的食指,点头:“孺子可教!” “那我们现在学……” 没错,刚从姑苏回来的哥俩被妹妹绑着听了一晚上的‘课’,表达深深的兄妹思念之情。 黛玉手上还不忘找一块竹片做‘戒尺’,如有不专心者,手心伺候。 林珺看着发红的手心,沉默不语,看来他们家要出一个林夫子了! 翻过年去,黛玉马上就到四岁了,在扬州过生日时没有京城热闹,只是穿新衣,戴新首饰,仍旧要出去念书,冷大先生专门给黛玉包一个荷包,林璋悄悄打开荷包一看,五百两的银票。 先生给的……真是不少啊! 他们兄弟两个就没那么好的待遇,尤其上回林璋说他下科还不想乡试,夫子对他就爱答不理了。 清明时节,朦朦胧胧的细雨将整个扬州笼得影影绰绰,林家门房收到一张拜帖,飞也似的传进去给大人看。 林如海是在一个朦朦的雨天见到从京城回来的古人,苏哲身上穿着素衣仙风道骨,林如海一时迷惑,忽才想起来,苏家在扬州发际,想必苏哲回乡守孝。 林如海:“我差点忘了,你祖籍在此。” 苏辙已过不惑之年,早年失去母亲,父亲也驾鹤西去,心中十分寥落,想当林如海未及加冠,父母双亡,又是何等凄凉? 苏哲眼底乌青,原本的白发竟是更多了,颇有银发苍苍的架势,晃眼看去,比林如大了十好几岁。 苦笑:“一处伤心地,换个地方躲一躲。” 躲的何止是失去亲人的伤心,更是朝廷纷争的迷局。 林如海让苏哲宽心,依着前世的状况,龙椅上那一位,已是风烛残年,只多一二年,也当禅位。 某种意义上,苏哲此次因守孝暂且离开京城官场,远离京城是非之地,实在是一种幸运。 林如海笑道:“急流勇退,聪明之举。” 见他孤身一人:“为何不把几位公子带来?” 就算带了来,林家的哥儿姐儿都不在。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6 首页 上一页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