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正想着就听见天空传来雄鹰们威武的啼叫声,看着天空正翱翔的雄鹰,她嘴角的笑容也更甚了。 雄鹰的出现让太皇太后的心情更是好上了一分,再加上有承祜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古灵精怪的问题,逗得她也没精神去伤感从前。 如今她已年迈,玄烨很好的接过了担子撑起了大清国,比他阿玛还要做得好,虽然他近几年颁发的一些政令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对大清无疑都是好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太皇太后才会面对那些想利用自己来压制玄烨的人,果断反击。 他们也不想一想,玄烨怎么说都是她的孙儿,既然是自己的孙儿,她心当然是向着孙儿的,怎么会向着外人呢。 “玛库妈妈,听说您还会骑马是吗?”承祜看着窗外随性在马车旁边的正骑着马的侍卫们,他们英武的样子,那样子显然让承祜也有些蠢蠢欲动的想法,他虽然是在宫内骑过马,但由于年纪小顶多只是走走,策马奔腾这种动作那还是上次康熙带他骑马时候,想起风拂过脸庞,呼吸间都是自由的气息,承祜难免会起兴趣。 仿佛看出了承祜在想什么,太皇太后摸了摸他的脑袋,略带调侃的说道:“是啊,我们大清儿郎,哪有不会骑马的,承祜是想骑马了?” 承祜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嘿嘿,笑了两声,看了一眼不说话的康熙,辩解道:“骑马多威风呀,承祜可没在外面自己单独骑过。” 太皇太后闻言笑了起来,倒是极为赞同他锻炼下自己,但外面这环境明显不适合,便道:“行啦,等你到了草原就让你阿玛带着你去骑骑马,莫要委屈了您。” 承祜见有效不由得晃了晃小脚,显得更开心了,刚想继续说什么就被康熙捏住后颈,“怎么还想提些什么事?给朕也说说?” 仿佛被扼住了命运后颈的小猫一样,承祜扭过头忙讨好的对康熙笑了笑,在他松开之后才狡辩道:“哪有承祜,只是想为您分忧。” “你呀,不给我添乱就是好事儿了。”康熙摇了摇头,又看向旁边的两个儿子,突然兴趣上来便考校起二人的功课。 这胤褆自然是不用说,康熙出的题目,他是样样都能答对,甚至能让康熙极为满意。 胤褆就差上了很多,毕竟他本来自己不在读书上,由宫外军营呆了几个月,四书五经是半点没看,就算闲下来满脑子想的都是带兵打仗之类的,哪有空看这些啊,所以面对康熙的问题,也只能勉强靠着上辈子的经验回答。 对上康熙看上自己和胤礽的眼神,仿佛在疑惑两个儿子怎么差距这么大的意思,好悬,差点一口气没接上来,怎么了嘛?他就是对读书这方面不在行,所谓术业有专攻,胤礽能行,让胤礽行不就可以了。 想到这他又理直气壮了起来,看着坐在太皇太后身旁的承祜便提议道:“哥,这一路我们也没什么事儿,不如玛库妈妈在玩会儿游戏吧,要知道你那游戏,玛库妈妈可还没玩过呢。” 承祜闻言也点了点头,说了声好。 便与一旁的太皇太后解释了下游戏的规矩,怕这次人太少不好玩,便又让梁九功,李行等人,加入在其中。 也就是这马车大,要不然还真装不下这么多人。 此次东巡与以往不同,率先要到达的地方就是盛京,因为康熙准备在前往盛京谒陵后,随后便转道吉林,其次便是松花江检阅水师。 因前几日承祜还对长白山颇为感兴趣,所以这一路又加上了长白山。 好在,因为大御路开始规划了起来,这一路上都开始陆陆续续,已经开始准备建,到时候他们的路途也方便了许多。 也因为是在东巡途中,这次康熙政务上难得清闲了几天,只是设立了伯都讷站,作为西部通往齐齐哈尔城的重要通道。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一行人终于算是来到了盛京。 这盛京本来就是大清的两京之一,在□□迁都之前都是最热闹的地方,如今在这生活的满蒙人其实也挺多的。 盛京作为大清入关后建立的首都,还是比较热闹的,尤其是在康熙承祜一行人进入到盛京后,显得更热闹了。 这盛京又被称为奉天,本来就是以皇宫为主、其他为辅而建成的一座城市,其中盛京便有八门,八旗军各守一门。 这八门对应的也是八街,也因为这八门将八旗划分的居住界限规划的清清楚楚,尤其是在之前还经过了一次扩建过。 整个盛京,外有圆郭,四方有四个塔室,方城与圆郭之间有八条放射性的大街的格局,整个城平面像一个车轮的形状。据说是这种格局根据太极八卦锁设计的,集成中的中心庙为太极,钟鼓楼为两仪,东西南北四座塔为四象,八座城门为八卦。 象征天圆地方,实际上内城的方形是有汉族的城市模式体现,而外层的圆形则表现出满蒙等游牧族聚集的建筑形式,算是一个很合格的民族融合。 当然此次到了盛京,承祜自然也不能轻松起来,毕竟谒陵时康熙可是要带上他的。 这谒陵第一站,自然是福陵,昭陵。 只不过这次谒陵与以往不同,众所周知,皇陵中有一种士兵的存在,叫做披甲士,这种披甲士是历代都守护于此,说的残忍一些,就是毫无升转之路,更别说日子了,自然是清贫无比。 所以一大早,康熙带着承祜到达福陵时,林立在皇陵两侧的披甲士集体跪下,有一领头人上前颤声道:“皇上,我们世代都驻守在此,虽是荣幸,但身后还有儿郎、家眷三千,微臣等常驻于此并无不满,但奈何家中还有儿郎子嗣,又太过清贫,若是长困于此,臣等也会被消磨意志,愿皇上开恩升迁之路。” 他这话本身就有点打动康熙,再加上提及儿郎,康熙也不由得看了眼承祜,要是他,他也自然是不愿意自己儿子过得太难,随思考过后点头便道“朕需要考虑一番,三日内定夺。” 听到此话,披甲士方才叩首。 看着这一群群好儿郎,承祜和康熙都不由得有些沉默。 待到晚间,回到宫中,康熙才与承祜商讨此事。 承祜听着康熙的问题顿了一下,点头便答道:“的确是需要,好好思考,这些披甲士为我皇家苦守陵园,是功臣,不能亏待,不如皇阿玛您看要不要设立军部五年一转,又三年一轮转派人驻守此地,他们都是军中好儿郎在此荒废,也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我们正缺人用呢。” 说到这承祜,不由的又想起了一件事,带着几丝犹疑的对康熙问道:“阿玛,不知以往军中伤残人士是如何自处?” 康熙一听他这话,来了几分精神,“怎么是有人对这些老弱残兵不优待,告到你这了?尽管说说。” 承祜摇了摇头,只是想到了之前听过的一个传言,说是平定三藩时,有一名伤兵,遣返回家后拿了遣散费,因为打仗使他失去了一条手,可军中发下来的遣散费,病不能让他一生无忧,在乡间断了一只手的人很多方面都是困扰,于是害怕拖累家人的他,便于一月后自尽于房梁下。 这事让承祜颇为感叹,本就是家国栋梁,却因为保家卫国的伤残,导致活不下去,这种事他不想继续看到,所以他便对这些人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 康熙一听这,也免不了有些伤感,沉吟了一会,点头道:“既然你有心,那就交给你了,若是能拿出一个好方案,也不枉他们为大清的付出了。” 承祜点了点头,原本松散的神情变得专注了起来。 第三日,康熙便披甲士一事,做出裁断,颁下圣旨道:“此等守陵兵丁,居住年久,终生并无升转,殊为可悯。”随实行军中三年一轮转式,拱卫黄陵,而披甲士也能编入军中。 此圣旨一出,披甲士们是感激涕零。 朝中对这事也议论纷纷,这文臣与武臣总是不太对服的,放在那一朝都这样。 武臣们嫌麻烦,文臣反而觉得此行不错,开始火上浇油。 见状,口齿并不伶俐的武臣们也只好忍耐住了这股气,答应了此事。 待到武臣小聚是才笑着道,那刘荣小子说的真不错,这些事就得逆着来,那些书呆子们才不会被反对,对了,听说皇上最近对我军中颇为关注,莫非又是一些好苗子? 说到这,他的同僚也不禁有些兴奋,要知道那些披甲士个个都是好苗子,虽守在皇陵,可这武艺并未落下,要是再来几批这种,他们武臣那还用到处找人啊。 想到这,他同僚举起了手中的被子,高兴地道:“真好,喝!” “嘿嘿!喝!”
第109章 处理完披甲士一事之后,康熙做才有空用满文写了一份祭黄帝祭文,但又大臣们的建议下选择用汉满文字一并刻立在一座石碑上,放入轩辕庙中。 日子一转眼就到了,太皇太后大寿之际,其实距离太皇太后生辰还有小半月时,承祜就有些忧愁与给她送上什么,要知道今年给太皇太后庆祝的可是七十大寿。 对于他的苦恼,胤褆与胤礽显然也是感同身受,这礼的确不好送,要知道太皇太后可是全天下最尊贵的人,这平日里就不缺什么,更别提现在了,要想送的她喜欢,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送什么呢,承祜撑着自己的下巴靠在椅子上,整个人想的都有些迷糊了。 一旁的胤褆也是有些抓耳挠腮,他到现在才猛然觉得还是小的好一些,就好比老五,老六他们年纪太小,根本就不用想送些什么,自然会有人替他安排,就是苦了他们这些大的,其实按照一般送也行,就是这位太皇太后对他们三人都十分好,他们也免不了不想随意敷衍过去。 胤礽倒是比他们好上一些,知道太皇太后近来对佛经等甚是喜欢,便吩咐下去命人找了一位绣娘,将他手写的佛经,悉数绣在薄锦上,攒成册子,到时候送与太皇太后,另外还有一份百寿图也是贺礼之一。 他送了这些,胤褆与承祜自然是不能与他重复了,胤褆挠了挠头,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开口道:“要不然我给玛库妈妈打套拳?” “噗嗤。”承祜被他这话逗笑了。 胤礽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调侃道:“你可真特殊啊,当心到时候直接被皇阿玛给赶出去。” 承祜听完笑的更大声了,胤褆见他这样一起,难得带着几分生气的对他说道:“大哥,你别笑我,你自己的都还没想出来呢。” 这话倒是让承祜成功的笑不出来了,他思考了片刻后说道:“要不我给玛库妈妈送只海东青吧。” 听到他这句话胤褆还真愣了一下,倒是胤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主意不错,只不过海东青这个月份可不好找。” “也是。”承祜闻言点了点头,这寒冬腊月的他去哪儿找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4 首页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