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伸出手指点人,道:“我现在依然坚持我的想法,哼,你们一个个……” 许慎战术后仰:“我专精小学,研究文字训诂与音韵。我好像听马师傅说过,小学是经学的附庸,这个……我一附庸焉能上案?” 手指移向张衡,张衡也战术后仰道:“世人没把我当成杂家或墨家已是万幸,这个……恕我无能无力。” 说完,张衡又与许慎笑起来,气得马融撸起袖子要打人。 许慎忙劝道:“马兄息怒息怒,圣上所言并无道理,只不过你们理念不同而已。” 张衡也道:“我听人说,圣上已经下令不要外传。” 马融这才神色稍缓,轻哼一声,抬起下巴道:“圣上说我之才当为往圣继绝学。” 许慎与张衡对视一眼,面上挂笑,恭喜马融。实际上,刘隆曾叹许慎不断精研可为“字圣”,而张衡再有进益堪为“科圣”。 刘隆当初任命耿小鸾为西华侯时,抱着一些小心思。然而,没想到余波这么大,不仅马融借着讲课上谏,连重量级的朝臣也连上几封奏表。 这后劲儿也忒大了。 刘隆虽不是什么圣人,但他对欺负孤儿寡母的事情感同身受。哦,对了,他与母后本来就是一对孤儿寡母。 刘隆看完司空李郃的奏表,揉揉 眉头,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皇帝你怎么了,要是被皇太后胁迫,就眨眨眼睛,我们为你冲锋陷阵。 邓绥问他:“你怎么看李公所奏之事?” 邓绥为这家伙背了黑锅,不知背后有多少人骂她不仅自己牝鸡司晨,还让其他妇人牝鸡司晨。她心中着实郁闷与不乐。 刘隆打个哈哈道:“他年纪大了,不懂年轻人想起什么。” 邓绥淡淡道:“李公年老昏聩,不如罢免。” 刘隆一愣,想起李郃多次上书指责朝政得失,沉吟道:“他虽老,但多次上书言事可为铜鉴,正朝政得失。” “母后常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李公老者老矣,但忠勇尚在。”刘隆道。 邓绥闻言,思索道:“既如此,李公老矣,不要用俗事烦他。司徒刘凯常生病,让他回去荣养,擢太常杨震为司……李郃忠勇改为司徒,太常杨震为司空。” 刘隆点头道:“母后英明,我听母后的。” 邓绥闻言笑起来,对他道:“隆儿长大了。”刘隆挠头只装作傻笑。 若说常生病的二公非太尉马英莫属,冬日几乎都告假在家养病。 刘凯也是上书常言事的人之一。 不过,邓绥没有一味地选择依附她的势力,倒是擢拔不少才干能力都不错的人置于高位。 冬日里,刘隆迎来了自己的生日,过了今日他正是成为十五周岁的少年。 宫中没有大摆宴席,邓绥只让太官做些皇帝爱吃的饭菜,在崇德殿母子二人聚了聚。 刘隆看着比往日丰盛几分的饭菜,心中美滋滋的,向母后举杯:“若无母后抚育,恐我不能长大,这杯茶我要祝母后万寿无疆,长乐未央。” 邓绥饮了,笑道:“咱们母子不用讲虚礼,你只管吃你的,不用管我。” 刘隆也饮了,开心地吃起饭菜。邓绥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笑容,也低头用膳。 吃罢饭,蔡伦领着宫人为刘隆磕头祝寿,高呼万岁。刘隆颔首,按惯例赏赐众人一个月月米月例。 朝臣与宫中诸人本来要送寿礼给皇帝,但是刘隆说了世事艰难,大家日子都过得清苦,礼物一概不收。 诸侯王对他这位皇帝的孝敬,刘隆 倒是没有拒绝。 虽如此,但较为熟悉的人也会送些不值钱或者亲手做的物件,刘隆还是会收下的,比如蔡伦亲手雕的木雕,二位帝师的字画、亦或女史们的字画。 其中,刘隆最喜欢的就是母后送的金五铢钱,刻有年份和吉利的话,巴掌那么大,沉甸甸,金灿灿,仿佛汇聚了这世间最蛊惑人心的光芒。 刘隆从陆离递来的香囊里,取出金五铢钱把玩一下,然后重新装回去,叮嘱江平道:“好生收起来。” 这可是他为数不多的“私人财产”。 马师傅与许师傅的礼物不足为奇,但是张师傅的礼物却让他震撼。那是一张星象图。 “保真吗?”刘隆悄悄问张衡。 张衡嘴角微微一抽,但还是点头道:“保真,依照星空作图。要是不保真,我还不如给圣上画个嫦娥奔月。” 刘隆拿起颠倒来去看,最后道:“张师傅介意将此画刊印天下吗?”传到后世,肯定是中国科学史里程碑的文物。 张衡道:“此画已送给圣上,全由圣上做主。” 刘隆道:“此画甚好,等刊印好雕版,我就好生收起,将来与我陪葬。” 闻言,张衡顿了顿,不知道该不该感到荣幸,无奈道:“圣上正值青春,何必说这些不吉之言。” 张衡离去,刘隆让人将星象图送到尚方局,令他们刻板印刷。 再看女史的礼物,曹马一如去年,樊耿阎都送了女工,有送扇套的、有送香囊的。刘隆叫人收起来,放置一处。 这个生日过得十分开心。 天气越来越冷,连下几场大雪。今年雨水格外丰沛,连雪也比往年多。 邓绥与刘隆担忧大雪冻死人,下令让郡国赈济孤寡贫苦的百姓。 好在现在大汉南北都种植了棉花,各家只要门前屋后种植多一些,就能做一件袄子一床棉被御寒。 当初推广棉花时,各郡国都是免费提供种子并且派农官教导种植。 未到年关,周边部族拖家带口来京师参加新年朝会,一来就抱着鸿胪寺的人哭穷。 北边草原上遭了雪灾,牛马羊等牲畜冻毙饿死成群,损失惨重,非但进贡的东西大减,还得要大汉接济渡过难关。 大司农等朝臣知晓后脸都绿了,这得需要多少钱帛呀。 若是不赈济,只怕这些部族就要骑马南下劫掠边郡。
第103章 邓绥召来大臣商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这些部落都是鸟兽之行,不必赈济;也有人说,对他们抚慰而已,稍稍赏赐些布帛就罢了;还有狠人提出几个狼灭的意见。 反而是一直念叨没钱没钱的大司农朱宠坚定地坚持赈济部族。 朱宠道:“夷狄归义已是我大汉藩属,这几年来纳贡征兵均遵朝令。我大汉乃礼仪之邦,陛下圣上均是仁德之君,部族遭难,若不赈济,恐有损我大汉威名与陛下圣上英明。” 护羌校尉虞诩领羌胡兵讨西域,度辽将军邓遵率南匈奴等破鲜卑,西域长史班勇发西域诸国兵征不臣,益州令长带西南夷御西羌。这些部族确实为大汉做出过贡献。 “这是下臣统计的延平初年诸羌反叛的损失,请诸位过目。”朱宠说着取出几本账册,传阅重臣。 “当年诸羌叛乱,战火绵延数年,府帑枯竭,并凉凋敝,死伤无数。兵患不能轻启,还请诸公三思。”他言辞恳切。 尚书令附和道:“大司农所言极是。前者,护羌校尉、度辽将军以及金城、陇西、北地等边郡太守都言草原雪灾严重。羌胡匈奴未曾教化,若活不下去,只怕又启边患。” 边患不能启,否则遗患无穷。 邓绥与刘隆是倾向于赈济,主要原因确实如大司农所言。赈济虽破费,但能消弥大部分兵祸。 邓绥颔首道:“朱公可曾计算过赈济需要的财帛?” 自从知道部族遭灾后,大司农府就把今年所有通过明算考核的候补官员拉到府中,核实计算部落人数以及赈济钱帛,加班加点终于算出来的。 朱宠将数字说出来,并将预算呈送给帝后。邓绥看完,眉头微微一皱,然后传给刘隆。 今年从四月到十月雨水极多,且多冰雹和狂风,夏秋庄稼都减产不少。国库历年更是没有积攒下来钱粮。 这个数字几乎把国库的底儿都给抄了。 刘隆看完,又将预算传给重臣,抬头看向母后,只见母后微微颔首。 他道:“大汉连年水旱蝗震,百姓本来就生活困苦,若再起兵祸,只怕要活不下去了。” “且诸部归义,朕之前言朕与母后视华夷如一 ,他们遭灾,岂能坐视不管?这事就交于……大司农?”刘隆说完看向母后。 邓绥点一点头,道:“交于大司农。” 新上任的司空杨震问:“陛下圣上,如今寒冬未过来年又青黄不接,若再有灾情,用何赈济?” 杨震并非反对赈济部族,而是盯上少府的钱帛。国库没钱了,若发生天灾,难不成要人苦熬等死?” 邓绥果然回道:“若再需赈济,挪少府钱帛支应。”刘隆也跟着点头。 之前平定诸羌之乱的时候,少府的钱帛几乎都用在了国家上。这些年好了些,财政支出都从国库出,帝后二人节省,少府多多少少积攒了一些。 杨震赞道:“陛下圣上仁慈,实乃万民之福。” 刘隆想了想,道:“大汉旧例,部族藩属遣子入侍,朕记得好像一些部族没有送人过来,大司农你记得催催。” “还有之前一些关于胡汉争端的事情,你借着这次机会与部族好生商议,得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章程,但切记要尊其风俗,不可纤细必察。” 大司农道:“下臣遵命。” 众人散去,邓绥与刘隆留在前殿,看着预算数字,对坐长吁短叹。 刘隆笑着自我安慰道:“来都来了,且他们求上门,不能让人冻饿致死。” 邓绥揉揉眉头,道:“也只能这样了,只希望残冬与春上不要发生什么意外了。” 重臣商议的结果出来后,各部族欣喜如狂,纷纷称赞大汉仁德。朱宠领着掾属与各部族不断讨论,将之前搁置的问题处理不少。当然,赈济钱帛也发下去不少。 一百多名侍子都被安排入太学,派专人教习中原文化经典。 邓绥以天寒路远,暂留部族首领渠帅居住京师,并派汉人官吏辅助发放赈济粮,以加强大汉对边疆部族的影响力。 腊月底,邓绥与刘隆正在处理政务,突然感到宫殿晃动,回过神来,二人被众人簇拥着跑到院中。 又地震了。 宫殿顶着一层坚实的残雪,寒风卷走人身上的热气儿,裸露在外的肌肤慢慢失去知觉。 “一定是哪个地方发生强地震,震感波及京师。”刘隆的双颊不知被风吹得还是揉得,充斥着血 色。 邓绥沉着道:“请三公、九卿、司隶校尉、尚书令、御史中丞过来商议。” 雒阳位居中央,地震的中心可能是东西南北任何一个地方,现在当务之急是确认地震受灾最重要的地区,以及准备好必要的支援。 好在大汉之前建立了灾情预警体系,报灾的奏表会通过传舍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中央。当然这也可能是河南尹地震的前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