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门一关,说话便没那么多顾忌。 二格格想了想, 言简意赅道:“就是英法等国在不久的将来会变得很强大。” 三个小少年点头,胤祺道:“这个我们已经知道了。” 二格格微怔,猜测胤祺是从话本里看来的,就说出一个让她更难接受的事情,“以后皇权会被推翻,不是改朝换代那种,是整个世界都会陆续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胤祺笑,“这个我们也知道了。” “老五,话本里也提到了法国大革命吗?”二格格好奇。 胤祺摇头,“我只知道咱们中国后世没有皇帝了。” 二格格点点头,就给他们讲起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三个小少年听得目瞪口呆,听说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时,胤禛莫名颤抖了下。 “这……这不就是民变吗?”胤祉皱眉。 二格格摇头,“不,这和历史上那些民变不一样。以前的民变没有这么彻底的,民众靠着这次革命彻底推翻了专制。” 三个小少年有听没有懂。其实二格格也没完全体会这次法国大革命为何能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她甚至不能理解当地的百姓为何会有那么大的胆量。 “而在这之前,英国还有一场革命,也十分重要。”二格格又说起光荣革命,“……如果我没算错的话,光荣革命就发生在明年。” “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的使团到达英国时,那边就是议会说了算?”胤禛皱眉。 二格格点头,“书上说这叫君主立宪制。” 胤禛还是不太能理解君主立宪的意义,只知道皇帝彻底成了傀儡,他甚至觉得这些事情不能让臣子们知道,以免他们有样学样,生出不臣之心。希望福全、明珠这些人去了英国不要学这些。 胤祺觉得“君主立宪”这个词有点熟悉,他歪着脑袋想了想,“我想起来了,大清末期的时候,那个光绪皇帝就是想搞君主立宪,没搞成功,被慈禧关起来了。” 胤祉有点迷糊,“这么说慈禧也干了件好事?” 胤祺:“对当时的百姓们来说或许是坏事。” 三人说着不由叹气,二格格就问胤祺大清后来怎么了,欧洲史里只提了一两句,说英国向东方发动了战争,在印度和中国占领了大片殖民地。但她不太懂“殖民地”意味着什么,《欧洲史》里更没有细写英法等国到底对大清做了什么。 胤祺就总结了一下,“我们大清先被英国打开大门,后来其他国家也纷纷过来瓜分,连倭国都来欺负我们,反正就是很惨。惨到后世提起大清都觉得屈辱。” 二格格:“……” 二格格眼眶瞬间红了,“怎么会这样?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哪怕已经听过好几次,胤禛每回听胤祺提起这段历史还是心如刀绞,受二格格影响,他鼻头也有些发酸。这大概就跟那些汉人提起靖康之耻、土木堡之变时的感受差不多吧。 胤祺:“别哭别哭,我们既然知道了,就在改变了呀。” 胤祉也道:“就是,就是,这不还没发生吗?” 二格格声音有些哽咽,“会不会在另外一个世界,这些事情已经发生过了?” 胤祉、胤禛、胤祺闻言都茫然地看向她。二格格就跟他们解释,“就像两条不同的河流,两个不同的时空。” 略懂佛法的胤禛很快明白过来,他看向胤祺,“你脑中的那个系统会不会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东西?” 胤祺:“……我哪儿知道?” 他压根听不懂二姐在说啥。 二格格见他一脸呆样,忍不住破涕为笑,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 胤祉道:“那既然是另一个时空的事情,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别理会就是了。” “不,如果咱们和那个世界的人做同样的选择,也会一步步走到那个结果。”二格格道。 这下连胤祉都有些茫然了,他抱住脑袋,“好复杂……” 胤祺道:“别想那么长远啦,我们先把当下已经存在的问题解决了。” “老五说得对。”胤禛点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或许大清走到那样的结局都是一个个小矛盾积攒起来的。如果我们现在能在这些矛盾刚出现时就解决了,后面的事情就会随之改变。” 二格格点头,又问胤祺,“那本《西方美术史》你打算怎么办?” 胤祺道:“我想送给七弟,他对西洋画感兴趣。” 胤祉、胤禛都表示不同意,二格格也劝道:“要不再等等,等七弟搬到阿哥所住再给他。他和他额娘住一块,万一被他额娘发现可就麻烦了。” 胤祐明年就要搬到阿哥所来,还有两个月时间,也不差这两个月了,胤祺于是点头答应。 由于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笃信藏传佛教,有病宁愿吃斋念佛,也不愿意多喝两碗药,每次康熙服侍老人家喝药,太皇太后都很勉强。 这样带着怀疑的态度进行治疗,是会影响治疗效果的。康熙为了老人家能安心养病,决定写一本医书——《青囊书》。 在《三国演义》里,华佗被曹操关进大牢,将《青囊书》赠予牢头。许多人认为此书是杜撰,也有许多人认定这本书是真实存在的。华佗作为当时的名医,不可能没有任何著作留下。 反正老祖宗不认识太多汉字,也不会仔细读神书,伪造这样一本书骗过老人家并不难。至于《青囊书》中的内容,康熙打算把《系统解剖学》里的部分内容与中医结合,改成文言文写上去。 这书哪怕以后流传到了民间,大家也能用上。而且因借华佗之名,大家肯定都相信其中的内容。比直接刊印《系统解剖学》更好。 到千百年后,后世之人说起人体解剖学,也不至于全以西方的解剖学作为标准,只字不提华夏医学。他要让后世人知道,华夏早在东汉就有了解剖学。 如此一举三得的事情,哪怕是得罪了神佛,康熙也愿意尝试,他每晚编书时都会在心中念叨,如果佛祖降罪就惩罚他吧,与太皇太后无关,与天下子民无关。 编书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事情,康熙也没指望一本神书就能治好太皇太后的病。当下他还是让各地官员遍寻名医。 时不时就有太医入宫,给太皇太后诊脉,连朝中会点西医的传教士都来给她老人家看过病。 “太皇太后年纪大了,各脏腑逐渐虚弱是没办法改变的。”无论是太医还是传教士,最后都得出同样的结论。 甚至因为老人家脾胃运化功能也不好,连进补都需循序渐进,汤药中补气的药量不能过大。 自从太皇太后生病,太后每日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慈宁宫侍疾,若太皇太后有精神,她和苏麻喇姑就陪着老人家去佛堂念念经。 这日,苏麻喇姑和太后说起太皇太后的新症状,“老祖宗腿脚有些浮肿,太医说是肾气虚弱。” “肾气虚弱,应当少吃盐才是。”太后道。 苏麻喇姑道:“是有太医提过这个,说过咸伤肾,但老祖宗不听。” “咱们说老祖宗不听,皇帝说,老祖宗肯定听。” 这日康熙来慈宁宫请安时,太后就和他说了此事。 虽然说腿脚浮肿不是什么要紧症状,至少老人家不难受。但康熙还是没敢掉以轻心,当即叫来慈宁宫膳房茶房的管事,亲自叮嘱他们,调整太皇太后的膳食,奶茶全部换成清茶,饭菜中少油少盐,腌制的食物一律不能上桌。 太皇太后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心情越发郁闷,为了她吃饭时能多些胃口,在尚书房读书的几个阿哥每日都到慈宁宫陪老祖宗用晚膳。 这主意是胤祺出的,大家一块吃饭更香。康熙觉得有点道理就答应下来,反正尚书房到慈宁宫也不算远。 胤祉他们正是能吃的年纪,太皇太后每天看着几个小子狼吞虎咽,胃口确实好不少。 胤祺又让小厨房做出一种叫“关东煮”的新菜,汤底比较清淡,煮一些豆腐、魔芋之类的菜,老祖宗很是喜欢。还有内务府新供的番茄,酸甜可口,胤祺说可以炒鸡蛋吃,也可以做番茄热锅子。 “之前老五说番茄热锅子好吃,哀家还不太愿意尝试,酸甜的汤煮菜成什么味儿了,没想到小厨房今儿尝试做了一次,还真不错,番茄汤还能喝。” 晚上,康熙来看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就和他说起中午吃的番茄锅。 “真是奇了,五阿哥以前都没见过番茄这东西,怎么就知道番茄怎么做好吃呢?”苏麻喇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天赋。 康熙也曾怀疑过此事,他总觉得胤祺身边有个见多识广的人,但平日这孩子接触的最多的除了太后就是其他兄弟们。这些人都没见过番茄、番椒这类东西。 而他身边的奴才,巴林氏是草原上长大的,吕宝德是直隶人,应该也没见过这些西洋传进来的食材。 康熙觉得有可能是大卫或者张英之类的人跟他说起过,只是人家没说这些东西怎么做好吃,是这小子自己爱琢磨吃的,就让小厨房做来尝试。 也不是所有东西都好吃,像那个麻辣火锅,康熙就觉得不能吃。 不过番茄这东西,确实不错,夏天凉拌来吃应该更好,也可以当水果吃。 康熙就和太皇太后说起番茄的其他做法,什么用白糖伴着吃啦,和茄子炒一炒拌面条啦…… 太皇太后不由和苏麻喇姑笑道:“你道老五会琢磨吃的是随谁?” 苏麻喇姑:“……原来是随了皇上,这就不奇怪了。” 康熙:“……朕虽然会吃,却不像老五那样嘴馋。” 太皇太后:“啊对对对……” 康熙:“……” 太皇太后又问起放足的事情,“听太后说,民间许多人以为放足的事情是哀家提的?” 康熙颔首,“就因为有您,这次推行的才比之前几次顺利。”他跟老祖宗自然是报喜不报忧,不过这次的效果确实比之前几次完全无人理会好一些了。 回京头几日皇子们都担心老祖宗的病情,关于推行放足的奏折一直没写,这两日太皇太后的病情稍微稳定了些,几个孩子的奏折才陆续送到康熙跟前。 胤禔的建议简单粗暴,让官兵挨个人家检查,不给儿女放足的一律抓起来刑罚伺候。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70 首页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