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事打得毫无悬念。 草原骑兵固然擅长马背上作战,但有了马蹄铁马鞍的秦国骑兵,亦极擅长马背上作战; 草原骑兵以肉奶为主食,相比之□□格更为强壮,但秦国骑兵手中的长刀,以当今世上最坚韧之精钢打造而成,锋利无比... 更重要的是,秦军有□□,只消点燃火绳往敌军一扔,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便能炸飞数名草原骑兵—— 虽然,如今这□□之威力,远比不上后世的□□火药,但在这全民皆迷信鬼神的时代,一个比巴掌大不了几分的奇怪之物,随手一扔便能炸断数人手脚,这超过时代认知的神物,已足以让草原骑兵被吓得魂飞魄散! 如此一来,草原骑兵士气大衰,而秦军士气愈发激昂,在短短半月内便歼敌二十万! 头曼单于头一个心生退意,匈奴家底薄,比不得东胡月氏,二十万大军,已是匈奴国中七成兵力,如今已死在战场数万匈奴士卒,他哪敢再跟秦军对抗下去? 再者,若此番东胡与月氏灭于秦军之手,他岂非能趁机一人独吞草原? 于是,再无心恋战的头曼单于,在一个寒风渐起的深夜,趁着三国相约出兵偷袭秦军之时,悄悄带着剩下的十多万大军,仓皇往阴山以北策马逃去。 匈奴军队的贸然撤退,让本就心惊胆战的东胡月氏大军,陷入了愈发惊惶畏战的士气之中,东胡王接连杀了数名逃兵祭拜龙神,才稍稍稳住士气。 到了北方萧瑟的十二月,随着草原骑兵的越来越少,半点便宜没讨着、反损失二十多万士卒的月氏王,率领剩下的士卒愤而离去。 月底,为了面子而强撑的东胡王,连同他带来的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而秦军此时也能腾出手来,前往草原追击匈奴与月氏逃兵。 待蒙恬率军追至匈奴时,才得知头曼单于甫一回到草原,便被萧何挑唆趁乱回国、杀死阏氏幼弟、拉拢贵族势力的匈奴王子冒顿所杀。 而带着大军返身偷袭月氏的冒顿,又死在被萧何掌握的月氏留守军手中。 随着秦军战线的不断推进,李牧率军一路击败月氏与匈奴各路贵族,深入漠北两千里,打到了被后世称作“贝尔加湖”的瀚海旁,并在草原圣山狼居胥山勒石以铭。 而蒙恬则在率军攻下东胡境内后,成功击败从辽东方向赶来偷袭秦军的扶余人,并顺势将战场沿着东北方向,反攻进入扶余本土,成功将这片后世盛产顶级大米的肥沃黑土地,正式纳入大秦版图。 千百年来,中原王朝面对来自草原的侵扰残杀,毫无还手反击之力,只将“驱逐夷狄”视作获胜之目标。 但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天下攻守之势迥然逆转。 这一年,中原军队第一次筹建大规模骑兵以牙还牙,在李牧与蒙恬的带领下,秦军一路追亡逐北数千里,俘虏各部王公贵族,第一趟由中原人反过来成功征服这片辽阔的草原,并在阴山以南之数千里边关,沿着燕赵旧长城路线,重修以坚石水泥钢筋灌溉之长城。 而随着秦吏与驻军的陆续就位,秦语、秦字、秦钱、秦律与搬迁至此的秦人,亦旋踵而来。 在秦国从娃娃抓起的免费公学文化宣传攻势下,这些离中原腹地极远的草原之民,从此一代代说着咸阳官话、写着秦国楷书、感受着来自秦君的减税宽容仁政,自觉日子过得比从前松泛了许多,再不会有草原贵族随意来抢夺他们的牛羊与女子。 而此地发达的畜牧业,在与秦国兴旺的纺织手工业结合后,又让草原民众获得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剪羊毛,纺羊毛,织毛衣,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毛绒制品... 从此,近到阴山脚下、远到瀚海之边,大秦疆域内草原之民,皆坚定认为自己是秦人,而绝非匈奴人或东胡人。 ... 殊不知,早在扶苏跟随秦军前往百越之时,秦国国内的平静形势便再一次被打破了。 因为,咸阳城中又传出了新的流言:此番若秦国攻下百越,陛下必会下令让六国之民,全迁去填充百越之地。 很快,这流言便传遍了国中郡县乡闾,一时人心惶惶。 对故土难离的古人而言,若非升官发财,何人愿意背井离乡?更遑论,这目的地是中原人视为洪水猛兽的南边瘴气之地。 先前,暗卫首领带人顺藤摸瓜,查证暗中散播“废嫡立幼”之人时,所有的证据,皆指向一个居于咸阳的赵国贵族。 对方亦供认不讳,承认自己想借此挑拨秦国君王父子关系。 嬴政收到这消息却淡淡一笑,他心头早有一个怀疑的对象,但反复权衡后,并未再命人继续追查此事。 而这一回,他笃定流言出自同一人之手,此人对朝中形势,对他的心思,摸得太清了。 若说前一趟流言,乃是想借储君之位,挑拨他父子三人之情谊; 那么这一趟流言,便是想借百越之地,挑拨六国故民与大秦之情谊。 一如既往歹毒。 大秦若能成功拿下百越诸地,是真会派遣百姓前去充实人口、将中原农耕纺织技术带去融入当地的,但按他的心思,本是要抛出“减免十年税赋”之利,吸引大秦境内百姓自行前往的。 但对方此番,独独提出“朝堂将派六国之民”前往,乃是故意想在秦人与六国之民中插上一根横刺。 他自忖待对方仁至义尽,对方却以流言步步紧逼,是可忍,孰不可忍! 君王一道诏令下去,很快,王绾父子便被卫尉军押进了宫中。 面对王绾惊慌的矢口否认,嬴政略施小计便拿到了证据:王绾之子王北为保住利益,亲自跳出来,指认其父两次派人散播流言,并揭发了王绾暗中与六国贵族谋划,欲伺陛下来日巡游之机刺杀九公子一事。 担心君王不信此言,王北还供出了府中藏匿信件之处,卫尉军很快便搜查出王绾与六国贵族密谋之信件。 嬴政面沉如水看着这些薄薄的纸张,他们事无巨细谋划着巡游途中,或以铁锥击中明赫,或以意外溺死明赫.... 君王再抬眸看向王绾时,眼中已是滔天怒焰! 早因亲子背叛而瘫软在地的王绾,只喃喃道,“陛下,臣错也!原来,子叛父而人伦尽失一事,并非只出现于王族之中...陛下,臣为大秦忠心耿耿数十年,如今一时糊涂迷了眼,还请陛下宽恕几分呐...” 君王已无心再听对方狡辩半句,当即便命人将王绾以“谋害皇嗣、意图叛乱”之罪处死,并收回曾赐予他的一切官职爵位。 而王北虽因检举有功可免死罪,但王氏一族之荣耀,却是再也保不住了,迎来一个满门爵位封地全部褫夺贬为庶人之下场。 被押出章台宫的王绾,在与匆匆进殿禀事的李斯擦肩而过时,忽然心生悔恨嚎啕大哭不已。 若老夫如李斯这般,事事以君王马首是瞻,纵便王氏因废分封一事失去巨大利益,却又何尝不能如李氏这般,凭借功劳与忠心让儿孙步步高升? 若如此,何至于沦落到丢官夺爵、父子反目、满门失势之地步! 再者今日之大秦,国力已如此强大,纵便失去封地,纵便往后只有官职与虚爵,陛下,又岂会亏待我等老臣? 老夫失悔莫及! ... 可惜,无论王绾在临死前是如何百般悔恨,亦无法再看到大秦北击匈奴、南收南越西夷之煌煌盛世了。 秦始皇二十九年夏,在各地郡县源源呈来百姓的请愿下,在文武百官的再三恳求下,秦始皇嬴政带着太子扶苏与幼子明赫,开始了帝国统一后的第一趟巡游:北狩。 而这趟北狩之行,他将顺应悠悠民意,前往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前往瀚海举行祭地禅礼,以敬告天地神灵:这片千百年来桀骜不驯之辽阔草原,如今,已被大秦收入囊中! 在咸阳百姓兴高采烈的“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赠别歌声中,帝王的六马金根车在群臣与卫尉的浩浩荡荡陪伴下,踏着咸阳的晨光辚辚出城而去。(1)
第131章 入秋时节, 一望无际的金色草原上,挤满了从四面八方新郡县赶来的草原民众。 穿着大秦庶民衣冠服饰的他们,脸上洋溢着好奇而又热切的笑容, 正摩肩接踵地争相伸长脖子,悄悄打量着正中央那位身姿颀长挺拔、面容丰朗端肃的大秦皇帝。 也是他们的皇帝。 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草原百姓,从前自是见过许多换来换去的草原大王。 可他们从未见过, 有一个王, 会如玄衣纁裳的大秦皇帝这般,只消负手站在雄浑的狼居胥山之前,洒在他身上的金色阳光, 便愈发衬得他如天神降世。 真正的天神。 听闻,他们的皇帝陛下如今已逾四十之年, 在草原上,这个年纪的大王, 纵便再如何精于骑射, 亦早已在优渥的酒肉生活中, 养出一身背阔腰圆的横肉。 可眼前, 大秦皇帝陛下系于腰间的山川纹玉绶, 勾勒出他精壮而矫健的身姿; 而他看着至多三十出头、仍旧英姿俊朗的面庞,亦在向世人传递一个信号: 只用短短十来年便征服四海的强秦之主, 如今依然年轻有力。 一个龙精虎猛的新王朝开创者,正昭示着这王朝如日中天的鼎盛未来。 而草原民众, 无比欢欣于这样的未来——由大秦陛下统领的草原, 才真正让他们过上了不愁吃穿的日子。 秦国官吏不但派匠人教他们制作石磨火炕, 还派农家弟子教他们开荒耕地种高产之粮, 派少府工匠教他们各种编织技艺.... 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粮食与财富,他们再也不想被野蛮的首领大王抓去, 在草原上四处策马抢劫,或是时刻担心被旁的部落国家来抢劫。 人一旦尝过甜头,就再也不想吃苦了。 草原百姓只想快些学会秦话,多学些中原习俗,再教导孩子珍惜陛下赐予的免费学堂,努力多学些秦字秦律——来日,若孩子也能成为大秦官吏,甚至,能去人人憧憬向往的都城咸阳为官,该是何等无上光荣啊! 这是草原王族统治之时,他们想也不敢想的美好盛况,是大秦陛下赐予他们的无极恩德。 这般想着,百姓们看着君王的眼神愈发变得炙热兴奋起来,暗暗祈祷着:愿龙神保佑陛下长寿无极,带领大秦永远辉煌下去! 这时,在法天地、法尊卑的古琴祭祀乐声中,已准备妥当的巫师们举着狛枝萱草,开始踏着禹步绕着山下设的祭坛碎碎走动起来,他们边走边歌曰, “嗟!天命玄武,降而为秦兮...登彼狼居胥,以仁易暴兮...” 这道登山开路仪式并非祭祀,而是提醒狼居胥山神:天下已易主,今日我大秦皇帝来此山封禅,切勿冲撞! 这套仪式完毕后,在卫尉军的持剑开路下,长身玉立的大秦皇帝嬴政,带领群臣信步朝山上走去,扶苏亦扶着自家阿弟跟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8 首页 上一页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