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051 三色堇 说起薛蟠的事儿,就不得不提袁春去年十月份那次伴驾南巡。 就是在那次南巡的时候,她随意的一次邀约,就把薛姨妈跟贾敏弄成了闺蜜。甚至还改变了薛蟠的命运,让他直接就跟着贾敏和林如海到扬州念书了。 还是继皇后亲自下的旨。 这样,连爱子如命的薛姨妈也不得不同意。 可怜薛蟠这个原本注定要成为败家纨绔、过得风流荒唐的呆霸王,还没等猥琐发育,就直接被按头去刻苦读书,那可真是苦不堪言。 不过苦也只是开头苦。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 他进的是林如海亲自督办的扬州名校正定书院,里头那些先生都是些饱读诗书的大儒。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实行的都是封闭管理。内中还有专门有会管教子弟的老先生,对付这种顽劣的富家子弟最有办法了。 薛蟠一进去,没过一个月就直接被“教育”老实了。 第二个月,他就已经觉得读书是个没有那么难受的事儿。 第三个月,他居然已经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了…… 要知道,这些东西,虽然应该是开蒙之后就要读的,但是薛蟠长到七八岁,却连第一章 都没背会。 这不能不说,关键还是看他想不想学、愿不愿学,而根本就不是学不明白、学不会了。 是啊,说起来薛家祖上可是“紫薇舍人”。 这种专门伺候皇帝笔墨的活儿,那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若是肚子里没有点儿墨水儿,或者是脑子不够活泛,那是根本不可能胜任得下来。 但是薛家的祖上不但胜任下来了,居然还能挣个爵位传家,可见是有多么厉害了。 有这么牛逼哄哄的祖宗,按理说薛蟠的情商智商方面的遗传基因那都没有啥毛病。只要肯努力,也是可能会成功的。 唯一缺的,可能就是严厉的管教和高明的老师了。 这些,正定书院里都有。 扬州,可以说是薛蟠的风水宝地了。借着林如海这个姻亲姑父的照应,他直接就进了这里最好的书院之一,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当然可以说是进步神速了。 而且这扬州城不但对他来说是个风水宝地,对薛姨妈和宝钗来说也是。 因着实在放心不下薛蟠一个人在扬州求学,薛姨妈和宝钗也很快就搬到了扬州居住。 薛家老爷虽然已经没了,但是薛家诺大的家财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算是薛蟠想要败家,也败不了多少。 有这样的家财在手,那要办成什么事儿不行呢? 故此,薛姨妈和宝钗从金陵搬到扬州,也不过就是新买了一个宅子,带了些东西,坐着船舒舒服服搬了个新家这么简单的事儿罢了。 何况,扬州还有贾敏在。 有她帮忙张罗,房子的事儿自然不用担心,肯定不会买错。 而且薛姨妈还特意要求一个离着林家不要太远、宅子也不用太大、太好的。 一来她们家主业还在金陵,这里只是为了薛蟠求学才临时住着。二来则是想着毕竟林家是这里的主人,她们算是客居,不要弄得“喧宾夺主”才好。 三来则是,因着薛老爷没了,薛姨妈一个柔弱的女子,又不懂经营,只是维持原样都很难,故此也算是在“坐吃山空”,还是能省就省,不要太过铺张浪费才好。 果然只要放低了要求,房子就好找的很。 贾敏很快就在林府附近给薛姨妈找好了一个宅子。小巧精致,但是又绝不寒酸,正好适合薛姨妈她们母女住。 而且这宅子离着正定书院也不太远。 正定书院虽然是封闭管理,但是每隔一个月或者两个月,还是会放里面的学子回家几日,算是“休沐”。 其实也算是放风。 毕竟,作为名校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深谙“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的道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总是要留点儿时间给大家缓一口气儿的。 要不,还没等到科举考试开考,学子们就已经先累死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一到了“休沐”日,所有的学子们就从书院鱼贯而出,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中休息。 外地的就比较惨了,不过也正好因此呆在书院里继续接受先生们“爱的教育”,甚至比那些本地的同窗们成绩更优良。 所以说,所谓“过犹不及”也是相对的。 对于有些人来说,越卷越好,真的是,卷到无法再卷,也绝对不放弃继续卷。 但是对于薛蟠来说,这就太超过了。 最开始的三个月,因着薛姨妈和宝钗还没来,他就过着这样的生活。 虽然说贾敏和林如海也来看望过他,也在“休沐”日接了他去林府放假,但是他们终究不是自己的父母,甚至都不是有血缘关系的姑姑姑父,故此他反倒是得比平日更加好好表现,才能不丢脸,竟然是比呆在书院更累了。 这些经历虽然说正好给他好好打磨了一番性子,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差不多也到了极限了。 幸而第三个月上,薛姨妈和宝钗过来了,还在贾敏的帮助下买好了宅子、安了个家,这感觉就不一样了。 薛蟠回到了薛家在扬州的这个新宅子,见到了久违的母亲和妹妹,那真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了。 不过哭完了之后,他居然一反常态,先安慰起薛姨妈和宝钗了。安慰就安慰吧,还能说出几句文绉绉的话来,可以说跟之前的那种傻乎乎的呆霸王形象是判若两人了。 宝钗年纪还小,自然不觉得什么,但也已经聪明地感觉到“哥哥不一样”了。 薛姨妈的感觉就更是直观了许多。 因着薛蟠的变化实在是太明显了。简直让她看到了几分死去的薛老爷当年的影子。 一时间她又是伤心,又是欣慰,少不得又到隔壁去找贾敏哭了一场。 对于她这种情绪波动,贾敏也算是很熟悉了。毕竟两家人住的那么近,有个什么风吹草动都是一清二楚的。 而这些事儿袁春之所以知道这么的清楚,那是因为这都是贾敏写信跟袁春说的。 自从在南巡路上一路同行,相处了那么几个月之后,贾敏已经跟袁春建立了深深的情谊——这种情谊不仅仅是姑姑和侄女之间的亲情羁绊,更是因为灵魂上的契合。 贾敏算是个思想比较新潮的大家闺秀。自己很优秀不说,她也恰好比较幸运地嫁给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老公林如海。 出身富贵,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腹有诗书气自华。思想上的成熟,让她跟林如海这样的才子探花郎精神上十分合拍,虽然说暂时没有孩子是个很大的遗憾,但是日常的相处还是很幸福的。 这样的她,对于袁春这个年纪不大的侄女居然有这样的才识特别是魄力,都十分欣赏。 而且她也并不吝啬于展示这种欣赏。 于是姑侄两个很快就成为了“忘年交”,不但在南巡的那几个月朝夕相伴,无话不谈,就是南巡结束,她们俩分别回到了扬州和京城,也是坚持鸿雁往来不断。 对彼此的近况都十分清楚,甚至还相互为对方生活中的烦恼提供建议。 比如袁春在宫里的事儿,贾敏就曾经给她隐晦提示过要低调行事。 这是因为林家就像是上一个贾家——他们也曾经辉煌无比,但是最后却只剩下林如海一个独苗。现在甚至还有断送在林如海这一代的危险,这中间的事儿,若说皇家完全没有插手,那也不太好说。 这一点贾敏和袁春都心知肚明,但是当然谁都不能明说。 隔墙有耳,小心驶得万年船的道理,她们俩比谁都懂。 不过她们俩的默契也不需要明说。 这就是心灵相通的好处了。 对于贾敏的难题,袁春也给了相应的建议。 其实,对于她们俩这样的人来说,建议不建议的已经并不重要。只要有个人倾听自己的倾诉,那就很好了。 于是,贾敏知道了袁春要嫁给四皇子做侧妃,当即就送了一堆礼物祝贺。 不过送的东西并不是寻常婚礼用的,倒是些值钱的金银珠宝首饰之类。你要是说结婚穿戴也可以用,但是变卖之后养活自己那也是很好用的。 这就是懂行的人了。 袁春也回了贾敏一盆花儿——石榴就太直白了。富贵籽就很好,红色的一大堆珠子堆在一起,又好看又富贵,还真的很多“子”。 当然,除了这些打哑谜一般的隐喻之外,她们俩之间通信更多的还是双方两家的日常。 扬州离着京城千里之遥,寻常也不可能常来常往,贾敏嫁过去那么多年,也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贾母一面。 贾母也同样没有机会见到这个唯一疼爱的小女儿,她们母女彼此之间思念万分,不过也只是平时念叨念叨,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联系。 现在有了袁春作为信使,倒是可以借着书信往来说些家常话,聊以慰藉思念之情。 因着知道贾母最担心她没有孩子这事儿,贾敏便就常常提起身边儿别的孩子来转移贾母的注意力。 因此,英莲的存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自从袁春和贾敏一起把英莲从拐子手里解救下来之后,她就一直跟贾敏生活在一起。 开始的时候,只是暂住,后来在袁春的建议之下,贾敏跟林如海商量了之后,就真的收了英莲做义女了。 当然这事儿正式定下,还是在今年正月的时候。 之前的一两个月的时间,贾敏和林如海都在努力帮着英莲寻找家人,但是奈何人海茫茫,没有任何线索的话,很难寻找到英莲的家人。 那个拐子的底细倒是很快就查清楚了。 原来他就是金陵人士,专门在姑苏、扬州、金陵一代寻觅年幼女孩儿,或偷、或抢、或骗、或买,总之尽一切可能搜罗小姑娘,运到金陵老巢养起来,训练各种才艺,养到十二三岁再卖给豪门大户或者青楼楚馆。 这英莲不是他自己去弄来的,是半路上从另一个拐子手上买的。 如此一层层查下去,源头却是在一处河边捡的。 那河湾也不是姑苏城葫芦庙,也不知道英莲一个小小的人儿是怎么到的那儿,总之线索就直接断了。 贾敏和林如海愈发怜惜英莲的身世,正月初一就正式收了她做养女。还给她取名叫“林荷玉”,暗含着“合该相遇”之意。 没想到这孩子不但十分乖巧聪慧,居然还十分旺林家。 当月林如海就因为差事办得好,得了皇上大大的表扬和赏赐。次月贾敏的身体就大有好转,没过三个月,就怀上了身孕,可见做好事,果然是有好报的。 袁春对于贾敏这种“迷信”思想虽然感觉有些啼笑皆非,但也十分能够理解。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7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