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是直接邀请的张友士,而不是别的什么张友士培养出来的弟子。 开新的分部这种事儿,当然还是用有经验的老手儿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着他们完全可以把第一次的经验教训拿来直接应用,查漏补缺、精益求精。 但是若换一个新人过来,那不但还得把踩过的坑再踩一遍,还可能会有新的问题——毕竟,张友士这种人才,哪怕是第一次做筹建医学院这种事儿,也不可能真的是纯新手的水准。 基本上就是个有经验的大佬,随便跨一个界这种概念吧。 但是他的基准本来就是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之上的,哪怕是跨个界,也不会差太远的样子,何况,这医学院的建设,又不用他亲自动手,以使用者的身份当个监工,那简直不要太合适。 正是因着这样的缘由,张友士筹建医学院的事儿才进行的这么顺利。 薛攀去“验收”的时候,看到那医学院的样子,简直为之震惊。 可以说,比他预料中的还要好——毕竟他才是真正跨界的那一个。医学啥的,他真的是外行来的,虽然,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相信就是了。 没看人家珍大嫂子都开始管他这里咨询不孕不育问题了……这眼看着要向着全科医生发展了。 天知道,他连医院都没咋去过,至于医学院啥的,那就只是在电视里见到过吧。 害。 说起来都是无奈。 反正,阴差阳错之间,他居然就成了“神医”人设了。 看看这事儿给弄的……行吧,就算他不是,那他可以找是的人来撑撑场子嘛。 比如,张友士老师,这可是捡到宝贝一样的运气啊。 除了张友士,还有唐姆和汉斯,这中西医一结合,那基本上,世界一流的医院就齐活了——毕竟现在算起来才只是十八世纪初,这么一个地方性质的小医院,居然能够有中西医、内外科,简直就是非常厉害的存在了。 毕竟大部分地方只有中医老先生给抓点儿草药煎熬一下就完事儿,连针灸这些都得要找国手大佬上阵,普通人根本没有这个机会。现在不单有中医,针药,还有外科手术可以选择,简直太棒了好吧……还要啥自行车。 身为一个半吊子普通人,薛攀对于姑苏有余堂医学院的认识很具有普遍性。 有张友士父子的前期积累,和后期薛攀他们拍板儿招聘的一派新的医生和学徒们的口碑加宣传,他们医学院一开业,就立刻在姑苏城引起了一阵狂热——无数的患者涌上门来,张友士他们几个坐馆医生房中个个门庭若市不说,唐姆和汉斯的手术也几乎每天都排满。 这都还得仰仗早期患者的大力宣传。 别的不说,就是薛攀自己的本家儿,薛家那位五老太爷,通过一个手术顺利治好了多年的老毛病,延长了好几年的寿命这事儿,本身就已经算是传奇了。 还有那些身患绝症、“铤而走险”的病人们,只要是敢在医学院开业早期就参加手术的病人们,无一不交口称赞。 当然,这一切的宣传手段之中,效果最好的,果然还是康师傅南巡的时候,亲自来医学院视察、参观,旁观手术经过,大力表彰并且赠送题字这一系列操作。 这简直就相当于是皇帝亲自给他们医学院盖章了。 后来甚至还流传出这个医学院有万岁爷、太子爷和几位阿哥们的股份,那就更加令人放心了。 如此一来,薛攀的这间医学院简直就像是坐着火箭一样飞速发展。 不过一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了姑苏本地、甚至是整个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行业巨头。 只要是说有什么疑难杂症,或者是普通的头痛脑热,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永远都是有余堂——因为,他们家专业啊。 而且方便。 虽然说,看大病得去姑苏本部,但是一般的小问题,在家里附近的有余堂药铺都能解决。 坐堂的伙计不但能够替你抓药,还能帮你看看药方子。实在搞不明白的,还能飞马跑去姑苏城外的有余堂医学院去问“专家”。 是的,薛攀甚至还把现代医院里头“专家”挂号那一套都照搬了过来。 反正,能用的法子,都是好法子。又可以迅速培养人才梯队,又能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还是很有些一举数得的意思的。 医学的投入和前期培养都是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花费很多的资源的,不过吧,薛攀有的是钱,张友士也有的是好点子,再加上那几位跟他想法差不多的医生同事朋友们,这种班底,简直就是无敌啊。 总之,姑苏城外的这个有余堂医学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薛攀就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要开个分部了。 当然,首选肯定是京城,毕竟,或早或晚,他们肯定得进京城发展的。 而且,京城的资源也是最顶配的——别的不说,就康师傅对医学院流露出来的那种浓厚的兴趣,也得看明白人家的眼色吧? 这玩意儿不错,给朕也整一个? 小薛,你的,懂? 虽然说,康师傅一句话都没有提,但是那种强烈的渴望和热情,已经从他的眼神里迸发出来,几乎都要形成实体了。 况且,人家本来就是最大的金主爸爸,还能有啥话好说呢? 薛攀表示,不感动,不敢动,您老说了算——哦,不用说,小薛也必须办。 正好这个节骨眼儿上,林如海升了官儿,薛攀跟着他一起被康师傅召进了京城,那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啦。 有余堂医学院京城分院,开起来啊。 几乎是从扬州出发的当天,薛攀就开始给张友士写信。就算再忙,也必须十天半个月内至少写一次——内容,当然就是邀请张友士老师来京城开分院。 继续发挥他老人家的专业,为有余堂医学院京城分院的建设,贡献光和热。 薛攀这边儿写得是真情实感、热情洋溢,但是吧,张友士老师那边儿却十分冷静,甚至有点儿冷漠。 基本上,薛攀写三四回,人家也不一定回复一回。 便就是回复也一定是先回复姑苏那边儿医学院的情况——什么今儿遇到了什么疑难杂症啦,今儿又收治了几个病人啦,今儿种植基地又出了什么新品种草药啦,制药工厂那边儿又产出了多少新药啦…… 反正,就不正面回应薛攀的邀约。 问就是,“孩子”还小,撒不开手,不能来。 行吧,这么一想,人姑苏总院那边儿才不过两三年,可不像是个还不太懂事儿的小娃娃,也的确有点儿放不开手。 但是,京城这边儿也真的没人啊。 你说咋办吧…… 薛攀也十分纠结,故此也不想放弃,只能隔几天就变着法儿地再邀请一次,不过渐渐地,也只是变成了一种无望的坚持了…… 反正人张友士是不会来了,那写个信,了解一下姑苏那边儿的情况也不错嘛。薛攀就是抱着这么一种想法,继续坚持这个写信邀约的举动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张友士居然回应了他。 就在薛姨妈悄悄给薛攀说了尤氏那个小心思,让薛攀有些尴尬又有些头大,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这天早上,薛攀收到了张友士的回信。 这封回信上,在例行的姑苏医学院情况汇报之后,张友士另外起了一段,写了一句话: “医学院诸事已托付唐姆、汉斯诸君并犬子没药。友士拟于月内启程进京,以赴大人之约。” 艾玛! 不容易啊! 这是终于要来了吗? 而且这信都已经到了,那算算时间,最多半个月,张友士本人不是也到了。 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可不得庆祝一番。 没想到的是,张友士到的比想象中更快——他走的船顺风顺水,比送信的根本慢不了多少,居然是在三天之后就到了京城。 薛攀自然十分高兴,亲自带了人去接。 张友士是自己来的。不过船上还是带了不少他们姑苏医学院的制药工厂生产的特效药之类的产成品,正好可以补充一下京城有余堂药铺的存货。 薛攀十分高兴,当天就安排了一场简单又不失隆重的接风宴,给他这个亦师亦友的张先生接风。 接风宴是在京城的薛宅举行的。 接到张友士来信到张友士本人抵达京城这三天的时间里,薛攀已经完成了从贾府的梨香院搬回薛家自己宅子的日程。 他一早儿就觉得,这么一直住在亲戚家不算个事儿——又不是自己家里没有房子。也不是家里有啥困难,干什么非得要赖在人家家里? 虽然是亲戚,就算是再要好,也没有这个理儿的。 至少,薛攀感觉就算自己一个人搬得搬回去,他根本不想住在荣国府。 说实话,那梨香院虽然看着环境相当不错,也很宜居,但是还是比不上薛家自己的宅子。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是真理来的。 何况,谁是金窝银窝谁是狗窝还不一定呢…… 薛家现在不缺钱,以后应该也很难会缺钱,所以吧,这狗窝是肯定不能了,但是你们家现在这个金窝银窝倒是有可能会变成狗窝…… 薛攀十分礼貌又客气地表达了这个想法。薛姨妈原本还在犹豫,宝钗却笑着道: “妈怎么糊涂了。哥哥说的才是正理儿,咱们家在京里头又不是没有房子,哪里有住在亲戚家不走的道理呢?” “可没听说过‘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咱们现在跟姨妈是亲近,但姨妈这儿也是一大家子人呢。咱们也还是得替姨妈多着想着些才是——便就是姨妈不觉得怎么着,倘或家下人觉得麻烦了,也不好,不如听哥哥的,咱们回自家去才自在。” 她说完,见薛姨妈还有些迟疑,便又笑道:“妈若是不舍得,过两日咱们再来便是。时不时来住个三五日也使得,但就只是,该家去,还是要家去的。” 这话一说,薛姨妈终于回过劲儿来——道理她肯定是都懂的,理智上她也明白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吧,感情上一时间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她跟王夫人是嫡亲的两姐妹。自从十几岁各自嫁人开始,如今有二十多年没见过面了,哪里舍得分开呢,真是恨不得每天都黏在一起才好。 这也是薛姨妈顺水推舟地答应了王夫人的邀请,在薛攀没有回来之前住在荣国府梨香院的最主要原因——姐妹们这么多年没有见,简直就是有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心,怎么舍得就这么分开呢。 不过,薛攀回来一解释,加上宝钗一劝解,她就立刻想通了。 那还能有啥说的,该搬家搬家呗,以后有空,再回来住着就行了。 薛攀于是便就直接去找了贾母、王夫人等辞行,坦陈有客人要接待,事关万岁爷的差事,不敢再久作叨扰,她们方才不舍地同意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92 首页 上一页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