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过几杯酒下肚之后,贾珠就开启了话唠模式,滔滔不绝地跟薛攀“坦白”起这段时日困扰他的各项烦恼来了。 跟薛攀预料中的一样,最让贾珠困扰的就是忽然有很多以前根本不来往的权贵对他抛出了橄榄枝。 其中就包括那位北静王。 “蟠兄弟你是不知道,这位王爷那日在翰林院就曾经找了我说话的,当时我就慌得不行,还说他这样的身份,怎会来寻我一个小小的庶吉士呢……” “哦,还有啊,那日诚贝勒爷也来寻我,问我要不要跟他去武英殿编书……” 听着贾珠噼里啪啦竹筒倒豆子一般说着这些事儿,薛攀心中不由得暗叹“牛皮”——贾珠不过才中了个进士就惹来了这么多大佬的关注,恐怕他们关注的并不是贾珠本人,而是这荣国府的势力吧。 可惜啊,大佬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荣国府根本就没有啥势力了,都是空壳子了。 只剩下一个贾珠还可以抢救一下,不过若是想要他在夺嫡大战里头做出啥突出贡献,那也是没啥可能的。 一来,他们这位珠大哥的身子骨儿不是很好。没事儿就得关注一下身体健□□怕早死啥的,这根本就不适合去参与什么夺嫡大战这种复杂又激烈的厮杀。 二来,就算贾珠肯,薛攀也绝对不会让他这么干的。 好不容易跟烂泥一样的荣国府出了贾珠这么一个尚未被污染的小白莲,那就不能让他走歪了。 想到这里,薛攀忍不住笑道:“珠大哥哥真是厉害的紧,竟教那么多大人物都主动跟大哥哥结交,实在是教小弟佩服得紧。” 贾珠听得薛攀这么一说,少不得谦虚几句,但薛攀紧跟着就话锋一转,附在他耳畔低声道:“但正所谓‘天上不会白掉馅儿饼’,小弟有句心里的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作者有话要说: 呜呜呜,筋疲力尽,今天就先这么多。明天周末,争取日个万!爬走
第136章 前路 贾珠听得薛攀这话,当即表示:“蟠兄弟还请但说无妨,愚兄自然是要洗耳恭听的。” 薛攀见贾珠一边儿说一边儿立刻就做出了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倒是忍不住笑了。 不过他们要说的这个事儿,原本也是该严肃正经一些的。 毕竟,涉及到这种皇位继承相关的大事儿,那是一个不小心就会掉脑袋、甚至是抄家流放、再严重点儿甚至会被满门抄斩的大事儿,那必须还是得严肃一些的。 想到这里,薛攀的表情倒是也不由得严肃了几分,略微深思了片刻,就捡着重点跟贾珠说了一下现在的朝堂局势,还有他将来的职业规划问题。 本来么,贾珠既然是已经中了进士,可以说是正宗的科举出身了。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起点了。毕竟康师傅的历任首辅人选,基本都是科举出身的,取得了进士的身份,基本上就意味着做官的上限已经可以直达超品了。 加上贾家之前的底蕴,只要贾珠不像隔壁宁国府的贾敬那样中间脑子抽疯跑去搞什么炼丹修道,那肯定是会稳稳当当地进入朝堂为官,然后逐年晋升的。 简单来说,就是基本上可以参考他们的姑父林如海的职业路径。 他们这位林姑父也是科举出身,乃是前边儿某科的一甲第三名,响当当的探花郎。 更巧的是林如海也是世家大族出身,中了探花之后从翰林院编修做起,一路飞速晋升到正四品大员的,可以说是全天下读书人都向往的对象了。 但薛攀其实感觉,就算是如此,林如海的职业上限还远远没有达到。 毕竟这位林姑父还不到五十岁的年纪就已经是正四品的佥都御史了。 而看康师傅对他的器重程度,林如海想要再晋升正三品的左都御史,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了。 如果林如海活得够久,那么甚至都可以搏一搏首辅之位——毕竟,康师傅的历任首辅,还是会考虑满、汉比例的,而江南籍的科举出身的汉人首辅,实在是不要太多。 如此一来,若是林如海能成功苟到最后,再过个十来年,成为首辅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反正,薛攀是很看好他的,至少成为一品大员肯定是没啥问题,那其实做不做首辅,也没有啥关系了。 至于贾珠么? 以他的才华和能力,至少也能冲一波四品,反正,至少也要比他爹贾政那个什么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高点儿吧。 那么这么一来,就必须得好好做好职业规划才行了。 在康师傅这个时期,官场守则的第一条,那就是千万,千万,不要站队。 不管是三阿哥还是北静王,都不能沾——还是那句老话,这两位是肯定没有希望问鼎皇位的,当然北静王那边儿主要是说的他支持的八阿哥,反正,都没戏。 不但没戏,而且还会惹来一身腥,完全的得不偿失。 至于第二条么,是可以安心跟着林如海混。这位林姑父,可是家族亲戚里头少有的聪明人。虽然现在的官职还不是太高,但未来的前途,那可是不可限量的。 原因么,也是明摆着的。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林如海是真正的聪明人,直接就站的是康师傅那边儿,如此一来,不管哪位阿哥赢得皇位,肯定也得尊敬他这个前朝老臣。 毕竟在一片混战的时刻,能够做到完全的中立就十分难得了。只要继位的人不是脑残,那肯定不会做出残害前朝老臣的事儿的。 哪怕是风评不太好的四大爷上位之后,也主要是只对那些站队他其他兄弟、反对他继承大统的人下了死手,对于其他的老臣们,还是尽量做到了善待的。 当然,肯定是比不上那些一开始就站他的人了。不过这原本也是理所应当的。 论功行赏,原本就是正理。 但是比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还是稳扎稳打更稳妥。 薛攀将这个理念细细说给了贾珠听,他沉思片刻之后,也很快就理解了薛攀的意思,并且当即就表示了赞同。 薛攀对此表示十分欣慰,便也就顺势跟贾珠继续往深入里头谈了起来。 跟聪明人说话,那真的就是省心又省事儿。 要么怎么说,科举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最公平的选举人才的方式呢。 比方说今晚这些个话,薛攀若是跟贾赦、贾政或者是贾珍、贾琏说,肯定都没有这个效果的。 不学无术或者是学不到点子上的人,根本就理解不了他刚刚这番话背后真正的含义。 说不定,还要嘲笑薛攀“没有胆量”、“小家子气”,认为应当“识时务者为俊杰”、“富贵险中求”呢。 事实上,他们几位至今为止做的事儿,不就是这个意思嘛。 没有脑子、没有眼光,最重要的是没有实力还想学人家玩儿什么“从龙之功”,那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面对这种人,薛攀当然是连提都不会提这些事儿——夏虫不可语冰,你跟他们这些人说这些深层次的东西,那不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嘛。 没得浪费时间、浪费感情。 至于贾珠么,薛攀也不过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儿,随便跟他说几句。 没有想到,这位珠大哥哥居然真的听懂了。 不但听懂了,还能够举一反三,真诚地跟薛攀探讨起今后应该如何做了。 这就不得不佩服人家的确是有进士之才了——反正沟通起来真的没有什么障碍就是了。 如果结合这次夜谈的情况客观评价一下,贾珠比林如海唯一欠缺的就是见识和思维的高度了。 才华方面,虽然说同进士出身跟探花之间的确差着一段距离,但是那也不过是学神和学霸的差距。 全国那么多读书人,能够上甲榜的不过就那么两三百人。具体是排前三名还是前三百名,差别也没有那么大。 但是眼界和见识,最重要的是思维的高度,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跟人看齐的了。 所以,即便同时进士,甚至同是前三甲,最后的结局也是不同的。 有人为官一路顺风顺水,最后直接升任首辅、位极人臣。有人就止步在五六品的官位上蹉跎一生,甚至中道崩殂——比如癸未科殿试的那位榜眼赵晋同学,就在辛卯科乡试任副主考官的时候因卷入科举舞弊案,在两年后被问斩了……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缘由,但是他自己行差踏错也是事实。最后就是导致他寒窗苦读多年好不容易高中了一甲第二名进士,不过十年就身败名裂,身首异处,这就多少有些算是太过可惜了。 薛攀边跟贾珠探讨为官之道,边不动声色地把远离站队的思想灌输给贾珠,到了后来,这位珠大哥哥自己都醒悟了,主动表示以后就老老实实地在翰林院学习,去武英殿编书的事儿,最好也不要掺和了。 薛攀想了一下,其实这武英殿编书的事儿,倒也不必避之唯恐不及。 因着按照史实来看,目前武英殿里头正在编纂的正是《古今图书集成》,主编陈梦雷,也是进士出身,选庶吉士,跟贾珠是一样一样的。 不过这位陈老先生的运气有些不好,一生经历十分坎坷,包括但是不限于—— 庶吉士散馆后刚当上翰林院编修,只是想着回老家福州探个亲,就被正好在福州谋反耿精忠虏走啦;虽然被掳走但却并没有放弃努力,跟同年中进士、同年当编修、也同时被掳来福州的李光地一起准备“暗度陈仓”、“里应外合”,搞死耿精忠,但是却被李光地抢了功劳,等耿精忠倒台之后差点儿被康师傅问斩啦。 最后虽然被时任刑部尚书徐乾学救援免于死罪,却也被流放到东北长达十七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七年啊。 但就算如此,这位陈老先生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在父母妻子都亡故、独自在东北苦熬的十七年里,还是勤学苦读,写了很多诗作,最后终于在四十八岁的时候因为给前来出巡的康师傅进献了诗作被重新启用,回到了京城,侍奉三阿哥读书。 就是在这个时候,陈梦雷开始编撰《古今图书集成》,这部大型类书足足有一万卷,号称世界最大最全的百科全书之一。 现在就是在编这个书时间点,如果贾珠能够参一脚,那也算是个给履历贴金的好机会。 唯一不太好的是,这样就有点儿站队三阿哥的嫌疑了。 万一之后四大爷上位,清算起来也是麻烦事儿。 毕竟主编陈梦雷老先生就是这么被二次流放了。 当时他都已经是七十二岁高龄的老人,四大爷这么干,基本上就是让人家去死了。而这位陈老先生也果然在被流放的第二年就死在了流放地了。 最绝的是,四大爷之后还借着重新编纂已经都定稿了的《古今图书集成》的机会把陈梦雷的名字从主编的位子划去了,另外换了人做。这种做法也是绝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92 首页 上一页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