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鉷心里有了把握,便又匆匆拿着试卷回到了李林甫的公房内。 ”右相,此卷甚难,这些举子所答想必会不尽如人意。” 李林甫要的就是这个答案,他要的就是所有人都答不好卷子,到时候他一人不择,也可以有一个略微正大光明些的理由。 虽说他此番行事天下人略微聪明一些的便能猜到是他故意示威,可终究还是要有个正大光明的理由糊弄圣人。 李林甫心满意足笑了笑:“圣人点明要择贤才,自然是要宁缺毋滥,倘若这些举子答的不好,那也这是他们本事不够罢了。” 就算有一两个答好的,李林甫也有办法糊弄过去。 考卷发下,开考。 李泌参加的乃是“策”一科,拿到考卷之后他浏览了一遍,就察觉到了不对。 题出的挺难。 不过不影响他对策。 李泌颇为自傲,他骨子里还是那个少年天才的神童,天下之间,李泌认为比他更聪明之人也唯有主君一人罢了。 他七岁时候就能在李隆基面前和燕国公中书令张说辩论不落下风了,而张说当年可是则天皇帝亲自临试,于万余文人中挑出来的对策天下第一。 如今他已经及冠,才学比起七岁时候又增进了许多,策论对他而言更是手拿把掐。 对于学神,试卷难易程度根本不重要,反正无论多难他都能考满分。 李泌奋笔疾书,开始撰写他的策论。 另一侧的“诗”科考院。 杜甫看着题目,想都没想就提笔写诗。 只要懂一些格律,作诗就很简单了,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出来就是一首好诗。 他虽然没有太白兄那样喝了酒灵感就如江水一般往外冒的“白也诗无敌”的诗才,可随手写几句好诗的本事还是有的。 写完诗以后,杜甫便百无聊赖等待着考试结束。 “哈哈哈,这是什么破题目!” 忽然一道声音吓了杜甫一跳,杜甫不由探头往外去看,两个衙役拉着一个形状疯癫的举子往外拖。 那举子还又哭又笑挣扎着,嘴里骂骂咧咧。 “这样难的题目谁能写出来,误我……” 杜甫连忙又低下头检查了一遍自己的答卷。 这诗的题目难吗? 杜甫仔仔细细把题目看了三遍,也没看出来什么地方难写。 到了时间,试卷被尚书省官吏收了上去,杜甫便将笔墨装入自己的书筐中,提着书筐往贡院外走。 举子大多都是同乡结伴而来,一考完试就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讨论考试,大多都面带愁容,唉声叹气。 杜甫因着是跟随李长安一同来的长安城,没有与其他举子结伴,所以也没人与他讨论试题,只是杜甫听着耳边其他举子们的抱怨声,心里却也有些打鼓。 那题目真的有那么难吗? 杜甫正有些不知所措之时,却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人。 “李十七。” 李泌听到有人唤他,一回头便看到了杜甫,便停下脚步等了等杜甫。 在洛阳时候他一直以“李十七”这个名字示人,知道他是李泌之人也只有李长安寥寥几个亲信,所以李泌也不怕杜甫透露他的身份。 “你也来参加此次恩科啊。”杜甫见到了熟人,这才松了口气。 李泌点点头:“我参加策科。” “十七郎认为今科题目难不难?”杜甫犹豫了一下,忍不住询问李泌。 到底关乎自己一生大事,杜甫对自己的诗才再有信心也难免忐忑。 李泌看了一眼杜甫,语气微妙道:“题目对子美兄来说应当不难吧?” 他方才已经从其他举子那听说了诗科的题目,的确有些刁钻,不过李泌认为应当还为难不了杜甫。 李长安喜好诗赋,这不是什么秘密,不过李唐皇室代代君主都是如此,当今圣人也喜欢音律和诗赋。作为李长安的亲信之一,李泌自然了解过自己主君格外偏心的这几个诗人。 也不难看出来主君交好的诗人虽多,可李长安最爱的是李白,其次就是杜甫,主君的老师沈初则是爱杜甫还要胜过爱李白。 李泌也因此对杜甫这个如今在大唐诗坛只是略有些名声的小诗人上了一点心,然后就发现了杜甫的天赋。 李泌认为杜甫的诗才应当不弱于如今大唐诗坛双子星李白王维,名气比不上后二者更多可能是杜甫擅长的题材和如今大唐喜爱的华贵典雅不太符合罢了…… 对这种老天追着塞饭吃的诗人来说,写一首好诗就跟喝水一样简单。 很明显的例证就是他起码能感觉出来题目难,但是杜甫根本就感觉不出来题目难易。 他能考满分是因为他会所有的题,杜甫能考满分是因为所有的题在他看来都是一加一的难度。 “既然十七郎也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杜甫这才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来。 他自己也认为他今日这首应制诗写的不错。 李泌忍不住看了杜甫两眼,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你还年轻,跟着寿安公主日后总会有出头之日,不用在意一两次的失败。” 看来老天是公平的,同样是十分的天赋,他平均分配给了各项天赋,杜甫却是拉满了文才,其他各项天赋都平平无奇。 杜甫:“?” 方才你还说这题目对我来说不难,怎么现在这语气就跟我已经落榜了一样? “实在不行就请寿安公主举荐入仕嘛。”李泌眉飞色舞拉着杜甫往贡院外走,边走边讲着,“其实不入仕也行,你知道怎么修城墙吗?修城墙可有意思了,可以指挥手下的工人搬砖……” 数日后,尚书省的阅卷官员已经将此次的考卷批阅完毕,送入了右相府,由身兼中书令职位的李林甫最终裁决。 “此次举子大多答的不好。”尚书省郎中小心翼翼道。 李林甫看似十分稳重,淡淡道:“答的不好,那也要宁缺毋滥。本次恩科是为了择贤才,既然没有贤才,那宁可不择录也不可让平庸无能之辈入朝堂。” 郎中道:“右相说的是,所以只选出了几份卷子,这几人中有二人答的格外好,其余者略差一筹但是比起其他举子也算不错了。” 这句话隐含的意思就是有两个人试卷分太高,尚书省考官不知道是要留着还是要刷下去,就只能拿给李林甫这位中书令裁决。 “此二人是谁?”李林甫眼中精光闪烁。 “一个是诗科,名叫杜甫,祖父是杜审言,而今家中已经没落了,一个是策科,名叫李淼,也是没落的官宦子弟。”郎中道。 李林甫眯了眯眼:“本相知晓了,待到放榜前一日,本相自然会把名单拟出来。” 都是破落户啊。 与此同时,杨钊坐在了虢国夫人府中,他的对面坐着的则是太子李亨还未过门的新良娣,张良娣。 “良娣说,太子想要和我联手。”杨钊轻轻低头吹了一口滚烫的热茶。 张良娣笑道:“杨太府卿难道不想再进一步吗?只是需要杨太府卿在陛下面前递一句话罢了。”
第172章 翌日,梨园内一片丝竹之声。 风流天子李隆基亲自排了霓裳羽衣曲,编舞让舞姬跳舞,杨贵妃领舞,他则亲自吹笛伴奏。 一舞罢,杨玉环微微喘气走到绣凳前,接过婢女递上的汗巾擦着汗。 “三郎倒是连汗都没出。”杨玉环白了李隆基一眼。 “圣人龙马精神,吹一首曲子小事一桩。”杨玉瑶也入宫陪着李隆基玩乐,奉承道。 李隆基哈哈大笑两声,他十分喜欢旁人夸他身强体壮,尤其是美貌的女子夸他,每每听到杨家姐妹的称赞,李隆基都觉得自己仿佛还没有老,而是与杨家姐妹一般年纪一样。 就在此事,杨钊才姗姗来迟,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向李隆基赔罪:“陛下见谅,臣有事来迟了。” 他与杨家姐妹一样,也是李隆基的宠臣,时常与李隆基一同玩乐。 李隆基嗔怪道:“你还有什么事情,竟然还能误了和朕约好的时间。” 语气没有怒意,反而带着一丝调侃。 “臣刚从尚书省过来,陛下颁布恩旨命尚书省主持此次恩科,御史台监察,臣是御史中丞,自然要过去看一看。”杨国忠陪笑,把话题往此次恩科引。 “朕记得是右相主持、王鉷监管此次恩科。”李隆基想起来了,他几月前的确下令过今岁加开一次恩科。 “是这么一回事,只是臣听说此次神童李泌也参加了考试,好奇被陛下称赞过的神童到底有多聪慧,特意绕路过去看了一下他的试卷。” 杨钊笑着,先点出了“被陛下称赞过的神童”一句。 李隆基果然升起了好奇心,他思索片刻,终于响起了这个人是谁。 “原来是辽东李氏的那个小神童啊。”李隆基目露追忆之色。 那一年是开元十六年,他还正当年纪,春秋鼎盛。李隆基已经记不太清李泌的脸了,却依然能记得清自己当年风华正茂的模样。 “他如今也到了能入仕的年纪了啊。”李隆基感慨着。 “不过他参加恩科干什么,他七岁时候朕便金口玉言点过日后让他入仕,如今年岁到了直接让吏部授官就是,再考科举岂不是多此一举?” 收到杨钊眼神暗示的杨玉瑶笑着接话道:“这位自小就声名在外的神童可心高气傲着呢,一心想和天下读书人比个高低,这次来参加恩科也是藏了真名,想着即便不靠圣人夸赞的名头仅凭自己的本事也能一鸣惊人。” 李隆基笑了笑:“久负盛名,心高气傲也是难免。” 他自己年轻时候就是天才,对少年天才的心思还能颇能感同身受的。 不过几人也只这么轻巧提了一句,随后就又聊起来玩乐之事,杨钊还趁机将自己这段时间掌管太府的账册给李隆基看了,趁机邀了功…… 放榜前半日。 贡院周围已经围了许多早早就来此等待的书生,他们大多都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聊着天,谈论着诗词歌赋和国家政事。 只是没有几个人有心思深入聊天,大部分人都忧心忡忡盯着贡院院门。 此次的题目极难,大部分人在考完之后知道自己题目做的不好便不等到放榜就早早离开了,剩下这部分还抱着希望之人则是举子中出挑的一批人,还对结果抱有希望。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03 首页 上一页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