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李长安在得知李隆基派人送过来一批赈灾物资时都满脸诧异。 天地良心,她真的只是为了向李隆基表明自己心软优柔寡断还做不成事,谁曾想李隆基不但真的会给她赏赐补上了她的亏空,甚至还额外送了伊川县一大笔物资。 这事反而更让李长安恨得牙痒痒。 你这不是有的是钱吗,怎么当初事先问你要钱修堤坝开水道的时候你把奏折一扔置之不理,现在人都死了房屋也都冲垮了你倒是送钱来了! 合着这是告诉我日后我想要做什么事都要通过吹枕头风才能把事情做成啊。 李长安恨恨地磨了磨牙,并且决定今岁过年给她爹送一套漆器,里里外外刷五十层漆,会往外冒有害气体的那种! 对了,也要送李林甫一套。 县衙也正在修缮中,洪水冲塌了半边县衙,在洪水退去后,颜真卿就做主雇用了一批灾民修缮县衙,也算是解决一小部分人的生计。 这一个来月,伊川县的人口不但已经恢复了灾前的数量,而且还在迅速攀升。 受灾的地区不只有伊川县一处,伊川县隔壁的汝阳县以及洛水沿途几个县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波及,只是没有伊川县这样严重罢了。 那些县的灾民没有伊川县这样的好运气,虽然因为其他地方洪水是逐渐蔓延上涨而不是突然一下冲垮了河堤,所以那些县的灾民死伤不多。 可他们的房屋和田地也都受到了损伤,尤其是田地全被洪水给淹没了,短则在洪水中泡了三五日长则泡了半个月,麦和粟的根都被泡烂了,颗粒无收。 田地里种不出粮食,这些百姓就成了灾民,虽然有家有室,可没了粮食就养不活一家老小,要是再找不到谋生之所,说不准短则数月,长则一年就要家破人亡,比这些受了洪灾的百姓更惨。 伊川县虽然遭受洪灾最厉害,可却有位李大善人,在伊川县搭了十几个砖窑,雇人干活,工钱还能日结。 而且李大善人还在工厂里面开了一家粮铺,只要在工厂干活的工人都可以用内部价购买粮食,限购,每个人每日只能买三斤粟米,价格却比外面的粮铺要便宜上许多。 每日三斤粟米,省着点吃够一家老小五口人饿不死了。 只是后来来做工的百姓太多,甚至还有洛阳以外的流民听到了消息来此做工,李长安不得不限制每户最多只雇佣一人为工人。 毕竟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致富而是糊口,一家子里只要有一个人有活干就不至于家里饿死人。 李长安从县衙出来后直奔厂区,厂区内处处都是热火朝天搬砖的工人,李长安巡视着工地,在场的工人都已经认识李长安了,见到李长安走过,手上没有要紧活的工人都抬起头来看她。 好在李长安已经习惯了被人盯着看,她头上戴着头盔,踱步到纺织厂边上。 纺织厂已经初见雏形,数百个工人正在砌墙,预计九月底就能完工。 该招多少人呢? 李长安心中估算着,她是按照一万工人的容纳量来建造的第一座纺织厂,一开始她只计算了伊川县内处于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妇女的人数,然后折半,假设只有一半的妇女会出来工作,再折半,另一半工作的妇女也不会全部从事纺织,毕竟伊川县挨着洛阳,洛阳内富贵人家多,做厨娘、乳母也是门好营生,收入只会比纺织厂更高。 李长安还打算在伊川县建一座厨娘专科学堂,专门培训相貌清秀的女孩学做菜,好给洛阳城内的富贵人家当厨娘呢。 可现在看来,估计在纺织厂内做工的妇女不仅仅会有伊川县人,其他县的妇人估计也会到纺织厂来做工,那容纳量就不太够了…… 这么想着,李长安返回了县衙自己的书房中,从书架上抽出一张图纸。 陈国生去了荆州,和裴素一起折腾出了这个纺织机图纸,并且随图纸而来的还有一封信在信中信誓旦旦保证这是电气时代之前最先进的纺织机了。 李长安在图纸上打了个叉号,并提上一行小字: [太过先进,暂不可用] 她要的不是一个人能干一百个人的工作量,而是一百个人能干一百一十个人的工作量,目前最需要的是充足的就业岗位,而不是最先进的生产机器。 她用这个纺织机,倒是只需要雇佣十个人就能干一千个人的活了,可剩下的九百九十个人找不着工作怎么办? 而且布帛属于大唐的官方货币,如果一下生产太多,市场会遭到猛烈冲击从而经济发生崩溃。 目前只需要先进一点点就够了。
第87章 科研人员和政客看待问题角度不同,科研人员只负责搞科研,东西怎么用是政客应该思考的问题。 就像政客和商人思考角度也不同一样。 李长安不是一个科研人员,也不是一个商人,她是一个政客,所以她考虑的利益不仅只有金钱一样东西,政客的利益组成很复杂,并不像商人那么单纯地只要钱。 如果她是一个商人,那她当然愿意只需要雇十个人就能让他们干一千个人才能干完的活了,反正她的目的也只是赚钱,让自己能够顿顿大鱼大肉,至于其他被机器挤占了工作岗位的人会不会饿死,那又跟她有什么关系? 可李长安是一个政客,她需要维持社会的稳定,所以李长安不愿意看到一个人大鱼大肉而其他人都被饿死,哪怕能顿顿大鱼大肉的那个人是她。 社会的稳定,百姓的安危,高于她个人的利益。 如果政客只管自己大鱼大肉不管百姓死活,那就离昏庸不远了。当然她只是顺口一提并没有拉踩李隆基的意思。 所以她需要做到的任务就是让一千个人每一个人都能吃糟糠活下去,阻止其中一个人大鱼大肉而其他人全被饿死这样的情况出现。 技术不能拔高得太快,社会发展具有滞后性和缓慢性,一旦社会制度或者社会生产力被贸然拔高得太快,那社会就会不稳定。 李长安得负责调控社会的稳定。 大唐上一年收上来的布帛赋税才两千五百余万端,一端布等于四丈等于十三米,按照这两张图纸造出来的机器利用水力风力作为动力,运作只需要一百个人,年产布量一百余万端,平均一个人能织出大唐普通百姓一百户的产量。 就算不提就业岗位一下子就从一万个变成了一百个,单单是原料供应,毕竟本来收购的原材料能供纺织女工一年所用,用这个机器后七天就能干完一年的工作量,那剩下三百五十多天总不能让她们闲着吧。 就算想要制造更多的布匹,那也的树上有蚕叶,地里有棉花才行啊,现在的桑树一家才种几亩,而棉花虽然南北朝就已经引进了,但是到现在都还没有在大唐推广开。 还有对市场的冲击,大唐的布帛属于官方货币,完全能当钱用,这个织布机织布的速度比印,钱还快,这么多布在短时间内全部流入市场,肯定会造成大唐本来就不稳固的经济崩溃。 所以李长安沉重地在信上又写了几个字:[老师们,只要比现在大唐的纺织技术进步上一丁点就够用了。大概就是,足够支撑起工厂运转,但是不用达到翻倍赚钱。] 信被快马加鞭送到了荆州。 一刻钟前还蹲在地里观察今年矮秆稻生长情况的裴素和刚从火药试验场走出来的陈国生两个人面面相觑。 二人齐刷刷低头看了眼放在二人面前桌面上的信,又抬起头来看着对方。 陈国生用小拇指掏掏耳朵:“我没听错吧,长安那丫头嫌纺织机太先进?” “陈老,长安远在洛阳,您如果听到了她说话,那的确是您听错了。”裴素认真道。 “小丫头年纪轻轻怎么就这么严肃……”陈国生嘟囔了一声。 他又抬手揉揉眼睛,随后指着桌面上摆着的信,“我没看错吧?李长安那丫头嫌弃咱们的纺织机太先进?” 既不用电力还不用蒸汽,这这织布机怎么也不能算先进啊。 裴素沉默了,认真看了两遍信,而后道:“您没有看错,长安的意思是让我们改一版不那么先进的纺织机。” “长安应当有她的道理。”裴素淡淡道。 随后二人又陷入了沉默。 最终还是陈国生开口打破了沉默:“比现在大唐的纺织技术进步上一丁点是什么意思?” 裴素迟疑了一下:“零件改动少一点?” 陈国生和裴素恋恋不舍将自己二人研究出具有上千个零件的水力纺纱织布一体机图纸压到了箱底,然后派人送给李长安两个结构简单,只有两个巴掌那么大小的图纸。 一个叫“轧棉揽车”,可以用来脱棉籽。一个叫“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裴素还特意绘制了简易版飞梭图纸附在完整版图纸后面,简易版飞梭图纸上面的零部件比起完整版又少了两个,效率也只有完整版的一半。 李长安找匠人先打造出来一个飞梭和一台轧棉揽车,又寻了一名擅长织布的妇人试验了几回,终于满意了。 厂房已经快要搭建好了,颜真卿的夫人韦芸也已经来到了伊川县,李长安旁敲侧击问过韦芸,她虽然出生大家族,却并不像一般的大家族子弟一样认为做工经商是一件丢家族颜面的事情。可以先让工匠加急赶出一小批工具先用着,等到第一批布帛卖出去以后再雇更多人。 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幽州节度副使安禄山升官了,被封为了营州刺史,充平庐军节度副使,押两番、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1]。 李长安还是从沈初信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听说安禄山给长安城中不少人都送了许多珍贵的财物,沈初在信中告诉李长安,虽然她没有在长安城可作为颇受帝王宠爱的小公主,安禄山也给李长安备了一份礼。 沈初来信是问李长安是将这一份礼收下还是退回去。他的意思是最好退回去,可又不能确定李长安是不是想利用这件事做些什么,于是就写信过来问一问李长安。 李长安当然是选择退回去了,和李林甫不一样,李林甫没等到安史之乱就死了,所以在利益没有冲突的情况下李长安还可以和李林甫维持表面和平。 可对于安禄山和杨国忠这样的敌人,必须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和他们不对付。 要是她真收了安禄山的礼,那日后安史之乱一爆发,岂不是别人就会议论“寿安公主前几年还收了安禄山的贿赂了”,到时候她还怎么大张旗鼓收拢安禄山的反对派。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03 首页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