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谁敢说汉女不能太子妃? 皇室都不敢这么说。 大清1636年建立,顺治1644年入关,如今康熙六十一年是1722年。 大清的统治86年,还不到百年,好不容易把汉人安抚下来,让整个社会安定,走向平稳。 一旦有言论挑起满汉的矛盾,肯定不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康熙也是再三考虑,才决定让耿静晗成为太子妃,多少也是安抚汉人的心思。 毕竟这几十年来,汉人并没有完全的安分,而八旗子弟却养尊处优,贪图享乐。 康熙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汉人也不能一味的压制,毕竟整个大清还是汉人居多,甚至除了汉人,还有其他各民族。 大清抬举汉人,也有压制其他民族的意思。 毕竟中原大地历史悠久,都是汉人统治,所以大清用着汉人,也防着汉人。 但同样也防着蒙古,甚至宗室。 所以这之间的关系都要平衡好。 而弘星的强大,也让康熙下定决心打破以往的局面册封汉女为太子妃。 这一天,满蒙憋屈,汉人畅快了。 消息迅速从皇宫传遍整个京城,又向外扩散到整大清角角落落。 所有人都有一种感觉,世道要变了。 是的,要变了。 至少汉人以后的地位,不会再低下。 在耿静晗看来,所有的民族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包容让华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把各民族汇聚成一个大家庭,传承五千年的精神文明。 第351章 朕必诛之 次日一早,满蒙大臣们还是求见了康熙,为着汉女成为太子妃的事情担忧着大清的未来。 他们觉得可以让耿静晗继续当侧福晋,往后当贵妃,皇贵妃,弘星上位后再尊封太后,甚至追封为胤禛的皇后也行啊。 现在直接封太子妃,那胤禛上位,耿静晗直接就是皇后了。 就感觉没有必要一下子把耿静晗抬举的这么高,他们心里不爽,不痛快,甚至后悔在那拉氏倒下的时候,怎么就不赶紧给太子选个太子妃。 满州贵女这么多,哪个不比汉女更可靠一些。 而且汉女为太子妃,那帮汉臣还不得得瑟起来,往后他们这些满蒙大臣还有立足的地方吗。 康熙无语,“听你们这么一说,汉女成为太子妃,你们在朝堂就无法立足了?在你们心里,连胤禛弘星这些爱新觉罗的子孙都成为汉人了?” “万岁爷,奴才不是这个意思。” “你们什么意思,朕明白的很,把你们的心思放回肚子里去吧,这天下是爱新觉罗的天下,不管满蒙汉还是其他民族都是大清的子民。” 康熙说服了宗室,自然也能说服这些大臣。 康熙就传达一个意思,朝堂任人唯贤,选贤举能,满蒙汉都一样。 “弘星的成就,你们也有目共睹,你们谁能有他优秀。 大清往后交给弘星,能让大清更加的强大,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难道你们不希望大清更好吗。 还有胤禛,这么多年在朝堂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许不是一个开疆扩土的继承人,但绝对是一个治国理政的优秀继承人。 大清的国库在胤禛的治下有多少,在朕的治下有多少,你们一清二楚。 收回你们的私心,朕要的是为大清效力的臣子,你们就算以权谋私,只要为国为民,朕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事关国祚,任何动歪心思的人朕必诛之!” 康熙的话震慑了满蒙大臣们,大家只能无奈退下。 其他官员看着大臣们都败退了,也只能认命了。 而这当会,老八福晋到了寺庙拜送子观音后就表示想见见那拉氏叹悔女尼。 那拉氏一身灰衣僧袍,光着脑袋,看到老八福晋过来,木然着脸,道了一声,“阿弥陀佛。” “四嫂啊,哦,不是四嫂了,该叫你一声叹悔女尼才是。” 老八福晋阴阳怪气,那拉氏依旧面无表情,从儿子死的那一刻,她是后悔了。 所以叹悔,也是她内心的赎罪。 只是在听老八福晋说耿静晗被康熙册封为太子妃的时候,那拉氏心里还是起了不小的波澜。 她还是在意的,非常在意,可这会在老八福晋面前,那拉氏没有任何的表情。 老八福晋看着那拉氏要死不活的样子,心里也觉得无趣,但还是不满道:“你要稳的住,哪有她的事,现在好了,一个妾室成为太子妃,让我们这些皇子嫡福晋全都没脸了。” 那拉氏依旧不吭声,老八福晋继续道:“我是没儿子,八爷运气也不好,出身也成了阻碍,不然怎么也不会过的像你这般。你真是太废物了,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害,枉我从前还羡慕你有儿子,地位稳固。” 老八福晋确实羡慕过那拉氏,有了嫡子,虽然小时候体弱多病,但到底也活到成年了,还封了世子,这多年令她们这些无子的嫡福晋羡慕啊。 他们这些皇子福晋,废太子妃无子,老五福晋、老七福晋、还有她,还有老九福晋、十五福晋、十七福晋都无子。 十二福晋和十六福晋生过儿子,但夭折了。 所以啊,她们这些皇子嫡福晋,有子的就这么几个。 那拉氏让众人羡慕,因为胤禛是太子,儿子是世子,只要稳的住,耿氏除非死了才能扶正。 老八福晋发着牢骚,她没对那拉氏怎么样,但也恨铁不成钢,觉得那拉氏给她们这些皇子嫡福晋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让妾侍上位打脸了。 那拉氏一声不吭,直到老八福晋离去后,双手开始颤抖着,两行泪水急速而落。 她不停的擦拭着泪水,心里只觉得痛苦的要死了,她求而不得太子妃之位,终于被耿氏给拿去了。 如果再有机会,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一定一定稳住自己。 一定养好自己的儿子,一定再不给儿子娶侄女,一定保住儿子的孩子。 也一定再不会和胤禛对着来,她会一直隐忍下去,隐忍到儿子顺利登基为止。 明明从前她也想过隐忍到儿子上位再清算一切的,可偏偏就大意栽了。 寺庙里,那拉氏因为耿静晗成为太子妃而难过,民间百姓们则高兴的很。 大清的学子们也都认同耿静晗封为太子妃,不仅是汉人学子赞成,还有更多的原因是耿静晗的功劳。 她改良的种子,让粮食增加,大大的解决了百姓的饥饿,让不少人都能吃饱饭了。 现在只要不是天灾人祸,只要你勤劳肯种地,都不会饿肚子了。 当然,天灾还是不可避免的。 但大清国库也充足,发生灾祸的时候,朝廷也能及时的救援和补给。 相比从前来说,灾民也大大的减少,百姓的日子也肉眼的好过起来。 还有的就是因为弘星,弘星的优秀出众,让天下学子都崇拜不已。 他的事迹都在大清传播着,甚至说书先生每天在茶楼声情并茂的讲弘星在外打仗的事。 这也是胤禛有意,让弘星那边的记录官,把弘星的事迹传出去。 为儿子宣扬造势。 所以弘星在民间的名声一直很好。 耿静晗都说胤禛,“禛郎总是为弘星着想,怎么不为自己多想想?” 胤禛是太子,但名声不算好,可这人好像不在意自己的名声。 对于朝臣们的微词和不好的印象,他都没有想过去改变。 他坚持自己的理政治国方式。 有功就赏,也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但对于一些不作为的官员也是一顿的批骂。 一些大臣更是经常被他怼的哑口无言。 【二更,书写到现在72万字了,这本书至少要写一百万字,还差二十八万字,糖糖也想多更新,但想剧情太费神了,每天码两章都困难,好几次都差点断更,现在暂时只能稳住双更了,望宝宝们谅解!晚安么么哒!】 第352章 一国之母的威仪气度 “我不需要好名声。” 胤禛的话让耿静晗不认同,哪有人不需要好名声的,可以改善的时候,自然改善一番呀。 得罪了文人,背上的是千年的骂名。 而胤禛得罪的可不止是文人,虽然老三老八还有十四这些看起来沉寂下去了,朝堂上官员好像也安分了,胤禛在民间的名声并没有多少好转。 耿静晗可是知道胤禛被骂了几百年的。 “如今朝廷各地多腐败,我若再平和,不利于往后整顿朝堂。” 说白了,就是康熙宽仁,胤禛就严格些。 耿静晗是知道胤禛想整顿朝堂腐败风气,肃清乱相的。 只是现在碍着康熙不好动。 “这大清始终要交到弘星的手中,诺大的国家再加上星耀国,隔着海域管理更加难管。大清这边,我若不在有生之年肃清朝堂,将来弘星就会面临诸多的问题。” 大清现在的问题很多。 一个是民族问题,不说满蒙汉之间的矛盾,还有几十个民族问题并不少。 第二个是人才,整个朝廷几千官吏,能臣能官还是太缺了。 科举层层提拔,可不少士子从乡到京城,已经被拉拢去了。 地方官员联成一气,只手遮天,欺上瞒下,乌烟瘴气的。 官官相护,牵一发而动全身,轻易又动不得,还得从长计议。 胤禛现在都不敢打草惊蛇。 第三是腐败问题,政治腐败,军队腐败,这些情况都很危险。 胤禛已经看到了隐患。 第四是民生,虽然现在粮食增产,解决了大多百姓的饥饿问题,但整个大清贫富差距还是很大,底层饿死冻死还是不计其数。 第五是关口和商贸问题。 …… 相比其它的国家,大清看起来富饶国强,可胤禛却看到了太多的隐患,让他心里的忧虑更重了。 耿静晗觉得胤禛就是个操心的命。 他总是考虑很多,却忽略了自己。 “爷要多注意身子。” 耿静晗给胤禛泡了一杯白菊花茶,这是她用灵泉养的。 而且白菊花可以缓解疲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健脾和胃、补肾清心、生津等作用。 胤禛一杯花茶下肚,整个人都舒服不少,正要开口,就见着苏培盛匆匆而来,“太子爷,万岁爷宣召。” “爷快去吧。” 耿静晗把胤禛送出门,这才回听雪阁,却在路上见到了宋氏武氏和钮钴禄氏还有后苑几个侍妾。 “卑妾给太子妃请安。” “免礼,你们这是要去何处?”耿静晗脚步一顿。 宋氏道:“卑妾等想向太子妃请示去看李姐姐。” 耿静晗才想起来胤禛下令‘李氏’休养,不让人去打扰。 “既然太子爷已经下令了,你们就回去吧,不是初一十五,不用过来请安。”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91 首页 上一页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