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太穷的,朝廷还要给安排房子,若是孩子还未成年,朝廷要一直管到成年。 可林如海呢?他是真的人死如灯灭,彻底烟消云散了,唯一的孤女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别说朝廷了,就林如海的同僚们,哪怕逢年过节送个东西的也没有,贾家姑娘还能去王家逛逛,林黛玉就真的一直在荣国府住到死了。 当初不觉得什么,可真的遇见了,这里头哪哪儿都是蹊跷。 做了六年的巡盐御史,皇帝对他是多么的信任,结果管都不带管的?处处透着违和。 甚至他能当六年巡盐御史,也很违和。 “……要么等请辞的折子上来再说。” “真能瞒过皇帝?”顾庆之板着脸问他。 卫公公又是一阵犹豫,“瞒不过,总是能查出来的,只不过人活着的时候,要看他三分面子,死了之后就什么都瞒不住了。” “那就实话实说。”顾庆之又往前去了。 皇帝见他回来,惊喜之余还要笑话他,“怎么,中午没吃饱?又找回来了?朕就叫你多吃些,你总说中午吃多了下午要困。你看你都瘦成什么样子了?” “陛下。”顾庆之行了一礼,“林如海病了,我想回扬州看看。” 皇帝惊讶极了,当下便问:“可有林如海的折子?” 御书房里伺候的太监回道:“不曾收到。” 卫公公还想开口替他解释,下人嘛,就是干这个的,不过顾庆之一张嘴,就什么都说了。 就连林如海应该先上折子请辞,然后再接林姑娘回家,他也都说了。 皇帝阴沉着脸,半晌没说话。 “既然你开口了,”皇帝沉思道:“朕就当是你替他请辞了,再派个御医吧。” “多谢陛下。”顾庆之又替林如海解释了一句,“他就一个女儿,兴许是病倒之后,分外的惆怅,所以才接了女儿回去。” 这个解释有点牵强,不过皇帝很给面子,他语气轻松,笑道:“你回扬州,也算是衣锦还乡了,虽然不能明说,不过朕不能叫人看不起你。”皇帝一顿,吩咐全公公,“去拿块如朕亲临的牌子来,朕也给你涨涨威风。” 顾庆之放下心来,笑道:“多谢陛下。那祭台别撤了,香火别断,至少能保证京城周边半年风调雨顺。” 皇帝笑着拍了拍顾庆之的肩膀,“多带些人回去。卫德惠,一路照顾好朕的安国公。” 话说到这儿就该走了,不过顾庆之想了想,又问了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问题。 “陛下,您究竟为什么要林如海当六年的巡盐御史?我问过了,别说是大魏朝了,就是前朝灭亡之际,巡盐御史也没有超过两年,林如海为什么能当六年?而且他是太上皇点的探花,并不能算是您的天子门生。” 皇帝犹豫了一下,微微皱了眉头,左右一看,全公公招手带着屋里人出去了。 “真要说起来……林如海当巡盐御史的第一年,太子谋逆,前后牵连了许多人,朕也因此上位。你也知道,朕原先不是被当做太子培养的,别说太子了,太上皇都没打算培养朕当个贤王。” 顾庆之一边听着,一边点头。 “朕初登大宝,心中忐忑,太上皇又说一年只能办一件大事,朕就先换了京城的防务。后来……” 皇帝思索着,“巡盐御史的确是一年一换,不过朕刚上位,连年号也换了,前头的自然不算,加上林如海干得挺好,朕就叫他又做了一年。” 这理由也算正常,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后来太上皇的人要林如海回京,朕自然是不能叫他回来的,太上皇——” 皇帝突然顿住了,几乎是跟顾庆之异口同声道:“这里头有问题!” 皇帝语速突然变快了很多,“朕当年刚当皇帝,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太上皇看不惯朕,所以他赞成的,朕就要反对,他反对的,朕必须赞成!” “太上皇是故意的!他也想叫林如海当巡盐御史!” 说到这儿,顾庆之总算是松了口气,他就觉得林如海死的蹊跷,整个过程都透着诡异。 真要是重病,不会拖了一年之久,可若是病不重,又没必要接女儿回去托孤,除非他知道自己只能死。 顾庆之又问:“陛下,若是……就算林如海真的先接了林姑娘回去,再上折子,最后把家产女儿全都托付给贾家,您真的就生气不管了吗?” 皇帝想了想,道:“生气肯定是生气的,前头一两年说不定会不闻不问,不过毕竟是朝臣,那么多人看着呢,就算是为了江山社稷,等朕消了气,自然会照付一二的。” 所以这里头究竟有什么事? 一时间皇帝跟顾庆之都安静了下来。 “我明日就启程。” “你明日就启程。” 两人相视一笑,皇帝又道:“你是衣锦还乡,查访林如海之事,朕许你便宜行事。” “是!”
第35章 顾钦差 这个年代出门一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去一趟江南,来回路上就得两个月,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 皇帝就又多说了两句。 “大魏朝三大粮仓,两湖、江南还有两广。江南是最繁华的,不仅产粮食,还有丝绸,是粮仓也是钱仓。都察院里,负责收缴盐税、监察盐商,查处私盐的巡盐御史一共六人,林如海这个两淮巡盐御史,手下督管的盐税是最多的。” “不仅如此,太祖皇帝就是在金陵发迹的,那地方是龙兴之地,虽然如今都城搬到了京城,可金陵一直没落下。” 这点顾庆之也知道,“开国的四王八公多半都祖籍金陵。” “那地方……最好不要出问题。”皇帝道:“朕再排些锦衣卫,你们明察暗访的,相互有个照应。” 顾庆之便道:“既然如此,那我不如更声张些。我记得前些日子陛下要削减后宫开支,放宫里太监出来,这事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不如趁机再安排些人去江南织造府,三方一起查,多少能看出些问题来。” 皇帝点头应了,他是觉得后宫太监人过于多,不是觉得太监不好用,像太监和锦衣卫这些人,都是依托皇帝才能存在的,皇帝除非被忽悠拐了,否则不可能不倚重太监的。 就像前朝的几个皇帝,被群臣忽悠着处理打压了太监,然后就只能依仗朝臣,然而朝臣结党营私,跟太监相比,很难说哪个危害更大。 毕竟太监死了势力就散了,可搞不出一个大家族来,也没法侵占几十万亩的土地传家。 这些东西,虽然皇帝当皇子的时候没机会学,不过当了皇帝之后,也是了解到不少。 “既然如此,朕再给你个好东西。”皇帝笑道:“江南造船也是一绝,去年太上皇就下旨叫他们造了一艘楼船,他还想再去江南呢。”皇帝言语里露出几分不屑来,“太上皇好大喜功,六下江南,朕年幼时也跟着去过一次,真是——奢靡,看得人胆战心惊。” 顾庆之脸上也有了笑容,他已经猜到皇帝要叫他干什么了,把太上皇的船开回来。“臣一定好好照顾这船。” 皇帝笑道,“朕还得封你个什么官儿。巡船御史?巡抚?这都是至少加侍郎衔的,林如海就是户部侍郎衔。不过你不是科举上来的,你的本官是钦天监监正,要么封你个钦差吧。” “给陛下办事,都是一样的。”顾庆之也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别的,“陛下要么再给我两道密旨?林如海既然病得蹊跷,折子也上得蹊跷,一道圣旨给他加衔户部尚书,一道圣旨给他的女儿……封个乡君?” 大魏朝女子的封号从高到底一共七级,最高是长公主,最低就是乡君,若是真的能叫林黛玉封了乡君,皇后能名正言顺的接管她,别说婚事了,连住哪儿都不用问荣国府。 “若是一切顺利,这里头真的有问题,这两道圣旨也能安林如海的心,若是没别的问题,真的是他重病临死昏头了,那尚书衔就没有了,给他女儿封个乡君,也算是他多年功劳的报偿了。” 皇帝点头,“县君吧,也别乡君了。他虽不义,朕不能不仁。” 顾庆之再次松了口气,他能做的都做了。 “你很是有情有义。”皇帝忽然唏嘘一声,“希望林如海不要辜负你的好意。” 顾庆之再次从皇宫告辞,一路回到了黎王府。 他这个级别出门,一样不用带很多东西,一路上都有驿站,真要豁出去脸面不要,连银子都可以不带。 不过临走前,还有几件事情要办。 第一就是他快要修好的房子。 当日全公公说皇帝要给他几个太监用,最后一共是给了是三个。 卫公公是个全才,又是乾清宫出身,跟在了顾庆之身边贴身伺候。 剩下两个,也都是内书堂读过书的,其中一位不仅识字还能画一手不错的工笔画,当日卫德惠的建议,就是让他去管库房。 别家送来的礼,总是要登记造册的,尤其是贵重的东西,要是光写个金项圈,那就是故意留后门,等着日后有机会换出来。 正经登记造册不能光写个金项圈,还得有大小重量花纹等等,像御赐的东西,还得画个图案在册子上,并且专门摆放。 还有一个太监对数字很是敏感,去管了顾庆之名下的产业,虽然现在只有一个田庄、一个酒楼外加一个杂货铺,不过考虑到交通不方便也没有电子账本,这人还得给他配两个手下。 这次去江南,卫公公肯定是要跟着的,剩下两人继续留在京城,监督宅邸修整。 说到自己带大池塘的一环大豪宅,顾庆之又跟这俩太监道:“给孟大人的红封丰厚些,他才帮我写的顾宅两个字,没用上就又换新的了。” 纪公公笑道:“大人,孟大人高兴着呢。不过要是大人不舍得,也可以把顾宅两个字挂在里头。横竖咱们家里是三跨院呢。” 顾庆之这个身份,如今也能被称一声老爷了,只是他总觉得这称呼别扭,最后换成了大人。至于私底下叫什么,他就管不着了。 顾庆之想了想,中路是正堂,得想个高大上的名号,东侧是书房会客区,“那就挂在西边吧。” 说完太监,下来就是锦衣卫,尹恩立一开始只给了他一个小旗,外加五名力士,后来慢慢增加到了十五人,顾庆之打算带五人走,剩下十人留在京城,一来人生地不熟,去了没多大用,二来若是真要用人,去当地现找也是一样的。 这边处理完,全公公带着圣旨从宫里来了。 先是封顾庆之做钦差的圣旨,明面上的差事,就是去把太上皇去年定的船开回来。 下来是两道密旨,一个是给林如海加衔做户部尚书的,一个是封林氏女做县君的。 最后还有一块“如朕亲临”的牌子,全公公笑道:“钦差都不算什么,这牌子才是最好的。江南那地儿能人多,就像一般官员出行,差役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金陵府尹是翰林,他出来除了回避肃静,还能再举一块‘钦点翰林’的牌子,也能加自己是哪哪榜的举人,哪哪榜的进士。”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99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