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夜色正浓,韩信收拾了包袱,悄悄地离开了营地。 逃跑的人很多,不差他一个。 天快亮时,前来点卯的人又少了不少,有人把这一批逃兵的名单送到了萧何这里:“萧相国,昨晚又有一批人逃跑了。” “嗯,放这吧。”萧何习以为常,表现的十分淡定。 士卒将名单放在了桌案上,然后就退了出去。 萧何拿起名单看了一眼,意外地在名单上看到了韩信,当即放下名单就去追,情急之下没有向刘邦汇报去向。 韩信已经走了一个晚上,不一定能够追上。 萧何心急如焚,从白天追到了晚上。由于许久都没有回来,被人误以为他也逃跑了。 丞相都跑了,自然要向刘邦汇报。 刘邦进入蜀地之后,手下时不时有将领和士兵逃跑,人都麻了。 白天点卯的人越来越少。 因为晚上总有人包袱款款,趁着夜色出逃。 刘邦心中理解,放任自流。 这天,有人来报:“萧相国也逃跑了。” 刘邦听到逃跑的人是萧何,原本葛优躺的坐姿顺间就端正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惊慌,说道:“什么?!我跑了他都不能跑。赶紧去追,不能让他跑了。” 萧何是他的左膀右臂,身为相国,居然也弃他而去,这让他很伤心。 虽然也能够理解萧何的选择,不,理解不了。 在等待的过程中,刘邦心绪不宁,失去萧何如同失去左右手,是他的一大损失。] 刘邦回想起过往,付之一笑。 他当时是真的以为萧何要逃跑,可把他吓了一跳,还好是去帮他追逃跑的良将了。 待到萧何追来了韩信,军中有了帅才,反攻项羽的时机也就到了。他怕再拖下去,手底下的将士们都会跑光了,那就真的只能在蜀地当个汉中王了。 就算没有跑光,时间长了,百姓习惯了安定的生活,将士们就不会再愿意随他去打仗了。 攻打项羽的机会也就只有刚进汉中还没有安定下来的时候。 就如萧何所说,趁天下还没有安定的时候,要干什么抓紧时间干,百姓刚刚经历战乱之苦,还没有开始享受和平带来的好日子,正是什么苦都能吃的时候。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我们知道,萧何并不是真的逃跑,而是亲自去追韩信了。这么做一是情急,二是他熟悉蜀中道路,三是只有他能将韩信给劝回来。】 【萧何很赏识韩信的才华,认为能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必然是此人,结果人跑了,如何能不急?肯定是要把人追回来的,问题是怎么追。】 【这就要用到地理知识了。】 【蜀地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四川盆地,被高山包围着。古代人要从咸阳进入蜀地,需要穿过秦岭进入汉中,再穿过大巴山进入蜀中腹地,走人工栈道。道路既危险又不宽敞,别说是汽车了,连电瓶车都很难通行,咳咳,别说是马车了,连马都很难通行。】 各朝各代的众人:汽车?电瓶车?是马车和马的别称吗? 【诗仙李白在《蜀道中》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荀彧的大侄子荀攸原本是要去蜀地任职的,因为道路不通在原地停留许久,被曹操收入麾下了。】 被天幕提到的荀彧:“?” 【刘邦进入蜀地时,为了让项羽放心,把入蜀的栈道给烧了,表明态度他就准备安心当个汉中王,以此来麻痹项羽。】 刘邦点头,确实是这样,但这和萧何如何追韩信有什么关系? 【刘邦攻入咸阳时,其他人都看中宫中的财物,只有萧何看中的是丞相御史府中的户籍、地形、法令等文档资料,掌握了各地的地形,对蜀中的道路那是应该了解的。】 嬴政看到这里,忍不住赞道:“萧何果然适合做丞相,不为财帛动心,有远见卓识,知道御史府中那些文档资料的价值。” 此刻,他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萧何。 之前关注了作者的大臣们并没有出去淋雨,听到秦始皇这话异口同声地道:“陛下,这是天佑我大秦。” 【韩信跑了,也就成了逃兵。若是派兵去追,这样追回来的韩信还会为刘邦效命吗?甚至当时的情况下,去追韩信的士兵都极有可能和韩信一起跑路。】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朦胧月色下,萧何终于追到了韩信,可算是松了一口气。 韩信看到萧何时惊讶了,“萧相国,你也逃跑?”虽然很难相信萧何会逃跑,但是未带一兵一卒出现在这里,不是逃跑是什么? 萧何:“……?不,我是来追你回去的。” 韩信自嘲地笑道:“沛公身边不缺一个管粮草的小官,有我没我都一样。那么多将士逃跑,萧相国不去管,怎么就追着我韩信不放呢?” 夏侯婴和萧何的推荐,都没能让他得到刘邦的重用,再留在这里也没有多大意思。 萧何说道:“沛公身边是不缺一个管粮草的小官,但是缺一个大将军。我是来追大将军韩信回去的。” 韩信不敢相信:“沛公打算封我为大将军了?” “对,而且是建一座拜将台,沛公沐浴更衣,斋戒三日,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萧何管不了那么多了,先把人骗回去再说。 韩信终于相信了,忍不住露出笑容。 又是建拜将台,又是沐浴更衣斋戒三日,很明显是认真的,不是糊弄他的谎话,于是决定了跟着萧何一起回去。 在半道上,他们居高临下,老远就看到了来追萧何的士兵们。 萧何连忙拉着韩信走了另外一条道路,避免迎面碰见。开玩笑,自己回去和被人找回去情况完全不一样的。 韩信感叹道:“你对这里的路还挺熟。”只是为什么要避着那些士兵呢? 旋即他明白过来了,生气地道:“沛公并没有封我为大将军,你在骗我?” 萧何急忙说道:“只要你跟我回去,许诺你的一一都会实现。”都被人当成逃兵了,再不把韩信带回去,他回去要怎么向沛公交待? 韩信:“……”估且再信萧何一次。 天下已经被项羽所得,而他正是弃了项羽前来投奔刘邦的。说真的,离开刘邦他也无处可去,若是去投奔其他的王,有被绑去项羽那里的风险。 毕竟,敢和项羽争夺天下的人不多。 萧何劝动了韩信同他一起回去,在刘邦面前极力推荐,果真没有对韩信食言。 让刘邦建拜将台,拜韩信为将,他做到了。] 【正是有了萧何慧眼识人,追回韩信,极力举荐。这才有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兵仙韩信,才有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方能夺取天下。】 【可以说韩信能有成就,离不开萧何这个伯乐。】 嬴政点头,能舍下身段亲自去追一个管粮的小吏就已经十分难得,更可贵的是慧眼如炬,发现了韩信这一将才。 韩信能帮刘邦打下天下,想必本领不俗。 就是不知道韩信年龄几何,可以派到边关去,在蒙恬身边培养一下,守卫边界,抗击匈奴。 【天下安定后,刘邦分封随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为王,韩信就在其中。萧何帮助刘邦铲除这些异姓王出了不了力。】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两次人生拐点都被萧何掌握,第一次拜将封王,第二次却是被骗入宫中杀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刘邦与吕雉这一手,不可谓不狠毒,寒尽功臣之心。不知道作为韩信的朋友,萧何问心是否有愧呢?】 秦始皇:“?” 对功臣向来都不错的秦始皇迷茫了,同为被天子器重的武将,蒙毅也懵了。 他们听到了什么?不是说韩信是大功臣,怎么突然就被骗进宫中,杀了? 刘邦:“!!!” 你们懂什么叫坐立难安!杀韩信就是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 晚年的朱元璋叹了口气:“朕懂刘邦的心情,很懂,为了维护皇权的稳定,俺也是这么干的。” 杀开国功臣,是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 标儿死了,时间太短,皇孙朱允炆年龄尚小,没有能够镇压藩王的能力,他不惜亲自改写自己放言不改一字且已经定稿了的《皇明祖训》,只为了削藩为朱允炆铺路。 他为儿孙做的够好,只是有点对不起那些开国功臣和与他血脉相连的藩王们。 赵匡胤对刘邦的做法不置可否。 相比刘邦,他的手段就柔和的多,没有大开杀戒。杯酒释兵权,皆大欢喜。 李世民想到天幕上说刘邦屡战屡败,不禁摇头,只有自身不够强,才会忌惮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 他不但没有杀功臣,连曾为敌对的魏征都没有杀,还像公子小白重用管仲一样重用魏征。 【韩信,萧何,张良三人并称“汉初三杰”,同为刘邦的开国功臣,一个封王而后又降为侯依然逃不过被忌惮杀害,一个封侯后云游天下,只有萧何安然稳立朝堂之中,甚至在刘邦死后作为托孤大臣辅佐汉惠帝,情商和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当然,仅是这点,他无法被历史铭记两千多年,他的功绩,主要在于两点。】 嬴政心道重点来了,他主要想听的就是萧何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第一,他制定了汉律九章。 汉律九章,顾名思义,是一部律法书,一部治国安邦的新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律令之宗,百代不易之道。”荀彧的女婿陈群就是以《汉律九章》为蓝本,制定《魏律》。】 萧何有点脸红,这《汉律九章》是他在《秦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想不到在后世会有这么高的赞誉,怪不好意思的。 又被天幕提到的荀彧:? 【它在秦律的基础上,轻徭薄赋,不劳民伤财。制定休养生息的政策,十五税一。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成为了两汉一直以来推行的税收政策,只除了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两个增加百姓赋税的败家子,导致汉王朝衰败的罪魁祸首。】 汉律九章,在后世几经战乱,辗转遗失的孤本,在天幕的强大能力之下,呈现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与文武百官面前。 盗法、贼法、囚法……前几条与秦律相似,但比秦律更为完善,刑罚方面则更为宽容。后几条,又新增赋税,徭役,户口等等,对比秦律非常完善。 天幕之外,嬴政看得极为认真。 治国安邦? 他惯以法家治国,认为家国律法必须要严苛,在一统天下后继续采用重典治世。他本以为如此严厉的律法之下,大秦本该海晏河清,传承万世。后世却告诉他,他的想法从根源上就是错误的。 只有适当的放宽,才能在乱世后保证社会的安定。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