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视频盘点了唐朝的隐太子李建成,这期视频依然还是盘点唐朝的太子 。】 唐太宗李世民:“???”有种吃瓜吃到了自己家的感觉。他还以为一个朝代只有一个悲剧太子上榜。 这次怎么又是盘点唐朝的? 李建成曾是开国皇帝的太子,自李建成之后的太子,都是他李世民的子孙后代啊。 观音婢没忍住看了一眼李承乾。 天幕上说最后当皇帝的是她的幼子李治,并非是她的长子。 【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唐高宗李治的太子李弘都挺悲剧的。 前面盘点了李建成,这期视频将要盘点的悲剧太子是李弘。 在盘点李弘之前,先简要说说李承乾。】 【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因为有脚疾,也就是瘸腿,担心自己的储君之位不稳,再加上他那个当皇帝的爹偏爱他四弟,也就是他嫡亲的二弟,惶惶不可终日,于是造反。】 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李承乾的脚,瘸腿?哪条腿瘸了?怎么瘸的? 李承乾气得当众蹦了一下,好好看看,他这是瘸腿的样子吗?冷静下来后想到,天幕说的该不会是他未来会瘸腿吧? 这么一想心情顿时不好了。 【若是在其他朝代,不包括洪武朝,李承乾的担忧是有道理的,造反也许是他唯一的出路。 古代十分的注重仪容仪表,长得丑的即便科考成绩再好,也会因为颜值问题落榜。李承乾残疾了,心里本来就难过,再加上皇帝爹偏爱李泰,给李承乾传递的讯息就是他这个太子之位要被废了。 都是嫡子,是让一个健康的人继承皇位,还是让一个残疾的人继承皇位?】 众人:“???”为什么不包括洪武朝?怎么只是不包括洪武朝? 自认为十分疼爱太子胤礽的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沉默了,他大概是容忍不了太子谋反的。 【李承乾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在误解下行为偏激,犯下谋反这种无法挽回的大罪,以至于错失皇位。 李承乾不谋反,李世民不会废太子。 李世民让年仅十二岁的李承乾参与朝政,给年仅十三岁的李承乾加冠礼,放心让年仅十四岁的李承乾监国,到处炫耀年仅十五岁的李承乾写的治国之策。】 【在李承乾腿瘸了之后,李世民让魏征给李承乾当老师。甚至在李承乾造反失败后,千方百计想要保住李承乾的性命。 想想造反失败被迫自杀的刘据。 当初明确说了不会废太子的汉武帝刘彻,在明知刘据起兵反抗只是为了自保的情况下,仍是犹豫不决没有下达保护刘据性命的命令,以至于刘据被迫自杀。 刘据虽说是自杀的,但是他的儿子是被杀的,不自杀也会是和他儿子一个下场。 汉武帝在刘据死了之后才开始悔悟,很难说不是故意在等刘据死,才好放心地悔悟,对刘据不够信任。】 汉武帝刘彻看的来气,说他故意在等刘据死过分了啊。 唐太宗李世民看向年仅十四岁的长子,好奇一年后李承乾写出了什么样的治国之策,让他欣喜若狂,到处炫耀。 这样有才华的儿子,他是疯了吗要把人逼反? 【作者菌认为李世民偏爱李泰不是想让李泰当皇帝,因为李承乾被废之后都没有考虑过让李泰当皇帝。 约定俗成的观念是父母偏爱幼子。 李世民对李泰的偏爱,可能是因为李泰不是太子,却又是嫡子,且只比李承乾小一岁。 古代是长子继承家业,所以父母偏爱幼子。给不了和长子同等的爵位、财产,就用足够的爱来弥补幼子。 得了大量物质好处的长子,不能又要又要吧?】 大魏吴王孙权想到了自己。 他一生都在玩弄政治,太子早亡之后,在他的纵容下搞出了“南鲁之争”,不过是想达到政治平衡的目的。 父母偏爱幼子,天幕给出的理由放到平民家说的通,但不适合帝王之家。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长子李弘,出生于唐高宗永徽三年,也就是公元652年,五岁时被立为太子,死后被追封为孝敬皇帝。 之所以用“孝敬”这个谥号,是因为李弘孝顺,年少读书时不愿意或者说不忍心读《春秋左氏传》。】 唐朝之前的众人懵了,孝顺和不读《左传》有什么关系? 【《春秋左氏传》中记载,春秋时期的楚成王在选哪个儿子当继承人时摇摆不定,立了长子商臣为太子之后,又想改立王子职为太子。于是太子商臣兵围楚成王,把自己亲爹逼死。 太子李弘读到这里不忍心听到这么残忍的故事,弃书不读。】 众人:“!”好家伙,这人设立的稳。 四岁时让梨的孔融,怀中藏橘的陆绩看了都甘拜下风。 这人放到汉朝,妥妥的孝廉。 【辽东之战有逃兵,唐高宗李治诏令,这些逃兵在规定期限内不回来自首,一律斩首,家人没收入官,也就是发配流放,没收家财。 在这诏令下达之后的逃兵,和之前不回来自首的逃兵一样处罚。 太子李弘认为不妥,上表进谏。 这些逃兵中有些是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回来自首,有些根本不是逃兵,而是队友怕承担责任,将失踪、受伤、被俘虏的队友都当做逃兵上报,由于军旅之中很难查实,便实行“懒政”不加详查,直接以逃兵定罪。 “宁可放过,不愿错杀。”李弘引经据典,请求唐高宗李治免去逃兵的家人发配没官。 唐高宗李治应允了。】 众人中有称赞李弘仁慈的,将来继位必然会是一位明察秋毫的仁爱帝王;也有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肯放过一个的狠人,对李弘的做法并不赞同。 魏王曹操想到了夭折的爱子曹冲。 他的曹冲也是这样的仁慈,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人被治重罪。 【唐高宗李治咸亨二年,也就是公元671年,唐高宗李治去了东都洛阳,留下年仅弱冠的太子李弘在京师监国。 当时有旱灾,在闹饥荒。 太子李弘下令取来外城士兵的粮食,想看看他们吃的是什么,结果看到了榆树皮和蓬实,也就是草根、树皮之类的,吃的很不好,便给他们发放粮食,让这些士兵能够吃上米饭。】 【唐高宗李治回来之后,太子李弘请求将同州也就是陕西的沙草地,借给贫民,得到了应允。 唐高宗李治时常对身边侍奉他的人,以及大臣说,“太子处理内政,没有什么让他担忧的。”】 众人感叹:灾荒之年,当兵的吃的都是草根、树皮,难以想象灾区的百姓吃的是什么,有没有吃的? 【太子李弘年仅二十四岁,突然死亡,死因成谜。 虽然《旧唐书》上记载李弘体弱多病,但是并没有明确地记载李弘是病死,只是简单地记载了李弘跟随皇帝到了东都洛阳的合璧宫,然后就挂了。 于是后人便有了猜测,李弘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被他的亲生母亲武则天毒死的。】 唐高宗李治:“???”是谁在传谣?武则天那么喜欢李弘,在李弘死后那么的悲伤,怎么可能是武则天毒死亲子呢?怎么不说是他毒死的儿子? 武则天也被气到了,到底是谁在乱说? 【这一年,唐高宗李治病情加重,想要禅位给皇后武则天。武则天很有可能看李治病重,怕是活不长了,又不想让太子继位,便先下手为强杀了太子,让李治只能禅位为她。 在《旧唐书》之后成书的《新唐书》直接盖棺定论,明确记载武则天杀了皇太子,但是《新唐书》的可信度并不高。 现代人开棺验尸,发现了武则天的亲孙女永泰公主李仙蕙真正的死因,否定了《新唐书》的记载。 既然《新唐书》记载的永泰公主的死因有误,那记载的皇太子李弘的死因也有可能有误。】 众人看法不一。 弑父杀子的君王认为为了权力,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武则天杀子不无可能,不能因为《新唐书》有一处错误,就全盘否定,因为一粒老鼠屎而坏了一锅粥。 大多数人则不相信母亲会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有违人伦。 【太子李弘,年仅十四岁时请求唐高宗安葬同父异母的哥哥李忠,也就是前太子;弱冠之后又替两位同父异母的姐姐求情,请求让她们能够出嫁。 一部分人认为李弘因此得罪了武则天,所以武则天对他起了杀心,再加上她想当皇帝,而李弘处理朝政的能力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嘉赏,是她登上帝位的绊脚石,必须要除去。 武则天不但为了皇位杀了长子李弘,还杀了同样才思敏捷的次子李贤,只留下两个蠢笨不堪不能够威胁她帝位的儿子。】 唐高宗李治:“……”离谱。 李显和李旦不服,什么蠢笨不堪?会不会好好说话?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次子李贤,出生于唐高宗永徽六年,也就是公元655年,比李弘小三岁,在太子李弘死后成为皇太子。 李贤年少读书时,在读到《论语·学而》篇中“贤贤易色”这句时,反复诵读。“贤贤易色”是教导人们要礼贤下士。旁人问起,李贤就说是喜欢这句,所以反复读。 唐高宗因此夸赞李贤聪慧。】 【李弘读到书中不好的地方,不忍再读下去。李贤读到书中好的地方,反复诵读多遍。 兄弟在对待读书的方面俩很像。 虽然李贤小时候斗鸡遛狗,坑得年少轻狂的王勃丢了官,但是他处理朝政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监国的时候得到了朝野上下一致好评。 唐高宗夸赞李贤是国家的希望,可惜夸一个死一个。 李贤和李弘一样,对他人有怜悯之心,在处理刑事案件方面务求不冤枉一个好人,在处理政务之余,阅读典籍给自己充电。 大唐没了李弘,还有李贤。】 唐高宗李治听到这里不满意了,怎么是李贤坑了王勃呢?明明是王勃品行不端,身为李贤的幕僚,不劝阻李显斗鸡,还作檄文助长这种不正之风。 不过想到王勃当时的年龄,好像确实对王勃要求太苛刻了一点。 王勃当年也是少年心性。 虽然天幕在为王勃叫屈,但他并不打算改变什么,觉得像王勃这种人还是不要放到皇子身边为好,容易把人带偏。 在听到天幕说他夸一个死一个时,有点怀疑他的两个优秀儿子会不会都是武则天杀的。 哪能这么巧,优秀的儿子全死了,只剩下不中用的儿子? 这个想法只出现了一瞬就被他赶出了脑海,武则天应该不至于吧,这可都是她的亲儿子。而且就算是为了权力也没有杀子的必要,武则天现在的权力就已经与皇帝无异。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