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在战场上擂鼓,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勇气,可似乎也不能够说明什么。 是否是将领,在于其能不能够单独领兵作战。天幕异象前面提到的晋朝荀灌,前秦毛皇后,唐朝平阳公主,都是名副其实的女将,都曾领兵作战。 后世有关梁红玉的故事写的天花乱坠,立过多少战功,但史书上没有记载啊。 说梁红玉是女将,其实是有点牵强的。 【不管怎么说,梁氏上了战场,和丈夫协同作战是可以肯定的,毕竟是首位以臣子妻子的身份领取俸禄的人啊。 没有点战功,怎么会让她白白吃公粮呢? 俸禄一说出自碑文,应该是可靠的。】 众人看到这里,疑虑消除了,确实是有几分道理。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不代表梁氏没有领过兵,杀过敌,有句话叫做“无功不受禄”。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宋太祖赵匡胤早在看到宋朝有三位败家皇帝上榜的时候,就将自己不争气的弟弟给处理了。如果顺利的话,待他驾崩之后,不会有兄终弟及的事情发生,继承皇位的会是他的儿子,将来不会有那三个败家皇帝。 现在看到天幕提起赵构,还是气不打一处来。 宋哲宗赵煦和赵匡胤一样在看到宋朝三位败家皇帝时早有准备,也是早早地剥夺了弟弟赵佶继承皇位的权力,将赵佶给过继了出去,在看到天幕提及赵构的时候,也是十分的窒息。 宋高宗赵构强撑着看完天幕盘点自闭了。 宋朝的君臣们十分的郁闷,其他朝代的君臣们就不一样了,在了解女将梁红玉的同时,看宋朝的笑话,十分的轻松惬意。 秦朝在加紧玻璃烧瓶的研制,急于制作出火器。 汉朝在验证了骡子确实很好用之后,大批量地培育出骡子,一时间驴的身价都提高了不少。 魏晋则是加紧制作书籍,进行全国的扫盲行动,想要早点达成科举取士的愿望,摆脱世家的挟制。 唐朝则是盯上了明朝的科技书《天工开物》,研究天幕中透露出的科技。 各朝各代在看了天幕盘点之后,都抓住当前最需要的方向研究。
第125章 第二天一早,天幕异像如期而至。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六大名医系列》。 众人纷纷猜测这次上榜的会是谁?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视频开始前先感谢各位观众,上期视频点赞和投币都超出了预期,作者菌非常开心。 这期视频,我们来盘点“六大名医系列”,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天幕上出现了三个大字:李时珍。 【“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仲景”是字,“时珍”是名。 古代取单名还是双名很有讲究。 西汉时期王莽篡汉,成了皇帝之后改制度,取消双名。王莽的儿子本来是双名,叫王会宗,因为王莽当皇帝后定的制度,改成了单名王宗。后来王宗犯了法,王莽又恢复了王宗的双名,改回了王会宗。 这就给了众人一个信号,取双名是代表违法犯罪的人。 虽然王莽建立的新朝很快就被东汉给推翻了,但是王莽改制还是深入人心,一直影响到了三国魏晋时期,没人愿意取双名。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他的字虽然比名出名,但是名并没有变成不详。 与他同时代的戏志才,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直接名不详,只有字流传至今。曹操曾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曹操评价郭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曹操评价自己的谋士称字不称名。郭嘉是接替戏志才的,应该和戏志才是同等待遇,都是称字。托曹操的福,戏志才能字留青史,但名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后世人不知道戏志才的名是什么,也就只能称呼其字了,就比如东晋“史学三裴”之一的裴松之,评论“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 【咳咳,扯远了,自魏晋之后,五胡乱华,少数民族的名字巴拉巴拉一长串,改为汉姓之后取双名就已经是十分克制了。 魏晋之后,王莽改制对名字这方面的影响才淡去。 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爸爸李渊也是给他取的双名,取名字又自由了起来。单名双名随便取,没有限制。 李时珍,名时珍,字东璧。】 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君臣对名字的疑惑得到了解决,就说嘛,同为医者,张机、华佗都是单名,李时珍怎么就是双名? 唐太宗李世民:“……”佛了。 洪武大帝朱元璋迫切地想知道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有生之年能不能见着? 【李时珍的生卒年也不详,大约是出生于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18年,比唐伯虎小个五十岁左右。】 明朝的君臣们从天幕上得知了皇帝的名字,方便站队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太子又是高危职业,最后能当上皇帝的还不知道是哪个皇子,最怕的就是站错队。 天幕直接给他们点明了下一任皇帝是谁。 洪武大帝朱元璋得知李时珍是明朝的,还没有来得及高兴便得知李时珍是后世之人,不能将人召进宫中了。 现在就期待天幕能再透露一点养生的方子。 【李时珍出生于医药世家,往上数三代都是医生。 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游方郎中,走街串巷为百姓行医看病。郎中手中有个铃铛,摇摇晃晃,也就被称作铃医。 在我们的印象中,算命的、算卦的、看风水的以及捉妖的道士,手上都有一个铃铛,摇摇晃晃。 在当时,医生属于贱籍,和江湖骗子,咳,江湖术士的地位等同。 李时珍的父亲是太医院吏目,虽然职位低微,但好歹也是个有品级的官。 祖上三代都是行医的,李时珍很可能是医户。 元朝时期,不但将人分成了四等,还将人的职业规定了户籍,为户计制度,一旦确定职业就是世代承袭,不能随意变更。 李时珍的父亲生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的年龄差距应该是有些大。 医户,每代至少要有一个学医。 李时珍从小耳濡目染,对行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他父亲不想他再从事贱籍,要让他考科举。可见李时珍的兄长要比他大的多,大到李时珍对医学产生兴趣之前,李时珍的父亲就迫于规定,让长子学医了。】 明世宗朱厚熜对李时珍没有印象,别说李时珍了,对在太医院任职的李时珍的父亲也没有半点印象。 既然李时珍上了天幕盘点,可以把人召进太医院。 太医院内,李时珍的父亲摇头:这倒不是,而是向来都是由长子继承家业,而不是看谁对医学有兴趣。 不过倒是没想到李时珍读书不行,学医倒是出名了。 【据说李时珍十四岁考中秀才,可以说是非常出色了。有人头发花白还只是童生。 作者菌在博物馆看到过古代的科举试题。嗯,连题目都看不懂。状元的卷子可以说是标准答案了,上面可圈可点的地方有很多,精彩的地方都被考官圈出来了,也看不懂…… 大概是不习惯看没有标点符号的文字吧,感觉读起来要断气了,最主要的还是没有完整地读过四书五经,不知道该在哪里断句,也就不解其意。】 各朝各代的君臣们好奇几百上千年之前的学子学些什么?不学四书五经,专门背别人作的诗?不学如何作诗,光背诗有什么用?欺世盗名? 宋神宗赵顼很好奇后世经历了什么样的变法。 王安石一整个震惊了,继后世之人不学作诗之后,得知后世之人连四书五经都不学了。 【不过呢,科举这条路很难,历朝历代的状元没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也就是说,古代那些家喻户晓的名人,即便官至丞相,当初都没能考上状元。 李时珍乡试屡次不中,也就放弃了,专心学医。】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551年,李时珍治好了某个王爷的儿子,医名远扬,几年后被推荐入太医院。 李时珍在太医院干了几年,便辞官归乡,在家乡开了间东璧堂,坐堂行医。】 【仅仅只是这样的履历,李时珍还不足以出名,让几百年后的人家喻户晓。 好比与他同时期的名医万密斋,原名万全,号密斋,也是祖孙三代世代行医,被清朝的康熙帝封为“医圣”。但他在后世的名气远不如世人尊称的“医圣”张仲景,更是不如当时与他齐名的李时珍。 李时珍出名,因为他历时三十年写出了一本畅销书——《本草纲目》。】 天幕上出现了《本草纲目》节选。 天幕下的众人终于等来了名医的医学著作,看得十分认真,默默地记下。 就是可惜只是节选。 【万密斋的方子用药少而疗效高,也曾著书立说,比如《养生四要》、《保命歌括》、《万氏女科》、《万密斋医学全书》等等。但是吧,不出名,在四百多年后的今天并不是像李时珍那样家喻户晓。 别说是普通百姓了,就连中医专业的医学生,很多也没有听过他的大名。】 天幕上出现了万密斋的《养生四要》。 各朝各代太医院的太医们琢磨着《养生四要》,纷纷点头,说的确实是有几分道理。 【在古代,炼丹的道士往往通晓医术,比如东晋的葛洪,南朝的陶弘景等等,会炼丹,更会医术。 “神农尝百草”,医家《本草》原本只有三百多种药,南朝时期炼丹的道士陶弘景亦通晓医术,为医家《本草》增添了一百多种药,后经历唐、宋,医学家们为医家《本草》增添了一千多种药,只是杂乱无章。 李时珍历时三十年,博览医书,走遍各地,亲自考察收集,分门别类,著成《本草纲目》,增添三百多种药。 “纲目”常用作著作的名称,分类。 李时珍故去之后,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下诏修国史,购买天下各类书籍,李时珍的儿子就将《本草纲目》上交了。 明神宗朱翊钧对李时珍的儿子十分嘉奖,下令将《本草纲目》刊行天下,十分畅销,士大夫也就是读书人,人手一本。】 【《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修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在十六世纪是最完善的一部医药书籍,也是当时最先进、最科学的医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于海外,可以说是西医的启蒙书。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