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五千年历史的史书太长,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学史,所以对历史只能知道个大概。现代学生除了历史,还要学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多种科目。 作者菌高中毕业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而找工作的时候所学的知识没有半点作用,还得是大学的知识能派上点用场。】 天幕上出现了现代学生的课本封面。 天幕下的众人终于知道了后世的学生都学些什么,一点都不比他们学的少啊。 明朝的宋应星,也就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在看到物理和化学课本封面上的图时,明白那都是十分科学的东西,学了怎么会没有用呢? 历朝历代的君臣们倒是觉得,让学生学这些不是为了在工作上派上用场,而是朝廷花大价钱在开民智,大手笔啊。 魏明帝曹叡眼红后世人人都能读书,现在他首要做的就是利用后世的科技,改进造纸术,印刷术,将纸张和书本的价格降下来,使得百姓读书的成本降低,让大家都能读的起书,民间人才多了,才能推行科举制。 现在推行科举,无非是世家大族之间的游戏罢了。 想到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在东晋变了味,变得臭名昭著,他就十分的心塞,得想个办法破局。 东晋的世家大族很不理解。 当朝的官员升迁任免大都被他们这些世家大族把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世家大族才读的起书,采用的是愚民政策。让百姓都读书可不是什么好事,不好管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他们很好奇后世是如何管理能够识文断字,不好糊弄的百姓的? 【咳咳,言归正传。刘娥能够上榜,不是因为“狸猫换太子”在后世广为流传,有很高的知名度。而是因为她的才气和治国才能不输于先前盘点的几位太后、皇后。 她是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期待,重点来了。
第130章 汉武帝刘彻看到刘娥临朝称制,觉得宋真宗不但应该杀了李宸妃,还应该将刘皇后也一起杀了。 他不允许有女人独揽大权的事情发生。 不过,这是宋朝的事情,他管不着,只能够扼腕叹息了。不过,钩弋夫人的父亲曾因为犯法获罪,钩弋夫人本身也没什么文化,掌握大权之后想要政治清明是不可能了,而榜上这些临朝称制的女性,大多都富有学识,也算是欣慰了。 大概天幕盘点的这些太后、皇后中,就数吕雉学识最低。 【刘娥是官宦人家,父亲是刺史,可惜刚出生不久就没了父母成了孤儿,家境自然也就一落千丈,但是肯学习,爱读书。毕竟是官宦人家出身,不像普通平民那样读不起书,不爱读书,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如果不是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进行全国扫盲,肯定很多农村家庭都不会让女儿去读书。 哪怕是现在,也有九漏鱼的存在,不是讽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适龄少年儿童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因为父母愚昧,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孩子不想读书就不读了,早点帮家里干活,去外面打工谋生活补贴家用。 这样的家庭太多了。 作者菌如果不是初三下学期的时候年纪太小不满十四周岁,当时直接就辍学去打工了。毕竟作者菌的父亲也是十四周岁的时候辍学,虚报两岁去挖煤的。 寒门难出贵子,在于贫民目光短浅,没有觉醒读书很重要的意识,这一步入门级的就很难了,筛除大部分人。好不容易靠一代人觉醒了这个意识,再靠一代甚至几代人积累资源,为后代铺路,更是难上加难。 寒门,现在是指贫民,古代是指落魄的贵族。】 汉武帝刘彻点头,他猜对了,刘娥果然是个有学识的人。若是钩弋夫人的出身好点,学识高点,政治眼光独到,他恐怕不会杀了钩弋夫人。 他怕的只是钩弋夫人祸国殃民。 元朝诗人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本以为造出神迹的作者菌非富即贵,原来也是贫民出身吗? 这样看来后世打破了朝代兴亡更替百姓都受苦的魔咒,后世百姓的生活是真的幸福。 不说别的,至少朝廷肯普及教育。 也有可能是富的更富,而穷的落后上千年,毕竟天幕曾展示了后世的贫民窟,那居住环境和他所在的朝代也没有什么不同,同样是住着茅草屋。 只不过在他所处的朝代,能住得起茅草屋的是一般人家,甚至家境还算殷实,而在后世是极度贫困的贫民。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看天幕异象展示,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抽水马桶,而他身在千年之后的元朝,都没有见过抽水马桶。再过几百上千年,抽水马桶才算是普及到了平民。 难以想象后世的富贵人家能够享用什么样的高科技?比普通人家领先多少年? 【《宋史》中记载,刘娥“善播鼗”。也就是擅长演奏小鼓这一乐器,在后世人们的眼中就成了擅长摇拨浪鼓的歌女。不管是乐器还是身份,档次一下子就下去了。 刘娥再怎么样也是刺史的女儿,身份不低。 《宋史》中记载,以锻银为业的龚美“摧之入京师,后年十五入襄邸。”“摧”是折断、毁坏的意思,不知道在古代是个什么意思,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带人入京。在司马光的笔下,刘娥直接就成了龚美的妻子,怎么看都很牵强。 刘娥到了京城,等到十五岁才进入襄王府邸,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的府邸。 虚岁十五,周岁十四,也就是说,刘娥进京时,周岁只有十二三岁。 这年龄即使是在古代,嫁做人妇也太早了些。】 天幕下的众人:“……”十五岁以前嫁作人妇正当时,不早,一点都不早。毕竟女子到了豆蔻年华,天癸差不多都来了,都能生孩子了,嫁人哪里早了? 众人想到女人能生孩子和能够顺利生下孩子是两回事,又觉得十五岁以前成婚早了。 毕竟天幕曾血淋淋地提醒着他们,他们想要女子早婚,是想让女子早点生下孩子,但是难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高的惊人,和女子过早生育有关,得不偿失。 看来是该调高女子的婚育年龄了。 【宋真宗赵恒念着刘娥是一介孤女,没有家人,便让龚美改姓刘,认作刘娥的义兄,当成刘娥的家人。也就是说,刘娥厚葬李宸妃,想要保全的娘家人其实是和龚美有着血缘关系的家人,可见这对义兄妹之间关系不错。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直接写刘娥是倡妇,嫁给龚美为妻,之后又被龚美给卖了。 若是真的如此,刘娥不可能为娘家人着想。】 宋仁宗赵祯有点同情太后了,惨,太惨了,后世之人怎么这样啊? 太后刘娥暗骂:好个司马光! 宋仁宗朝。 赵祯对司马光怒目而视,这写的什么鬼东西?敢骂刘太后是倡妇? 他早就下了旨意,不得妄加议论刘太后临朝称制的事情,结果反倒编排起了刘太后,胆子大得很啊。 好,真是好啊!赵祯差点气疯。 司马光:“……”不,《涑水记闻》中的故事可不是他胡编乱造的,那都是记录别人所说的故事,每一条都有记录讲述其故事的人,和他有什么关系? 想知道历史,看《资治通鉴》也比看《涑水记闻》好啊。 【宋真宗赵恒和唐高宗李治一样身体不好,在他疾病缠身的时候,政务是由皇后刘娥处理的。前面说到,刘娥爱读书,她爱读史书,拥有政治才能,将朝政处理的不错。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宋真宗赵恒天禧四年,也就是公元1020年,丞相寇准,就是订立“澶渊之盟”的那个寇准,奏请皇太子监国,被赵恒罢相,换成了丁谓顶上丞相空缺。 丁谓,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奸臣啊。 当时还是皇后的刘娥就对丁谓愚弄皇帝,鼓动皇帝大兴土木十分的不满,在宋真宗赵恒驾崩后不久,就将丁谓给放逐了。 据说现在有剧在洗白丁谓。】 【宋真宗赵恒临终时,宋仁宗赵祯只有十三岁,周岁十二,于是立下遗诏,军国大事都由升级成皇太后的刘娥裁决。 刘娥和宋仁宗赵祯每隔五日,在承明殿上朝。刘娥在皇帝的右侧垂帘听政。 刘娥执政期间,和之前盘点过的临朝称制的太后一样,吏治清明,重视农田水利。除此之外,她还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并且结束了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的“天书”运动,也就是泰山封禅运动。 我们都知道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交子”是皇太后刘娥发行的。】 天幕上出现了小范围的黑屏,且出现了几个白色的字:“自行脑补……” 天幕下的众人不难想到这是在有意抹去女性的功绩,又觉得不至于,毕竟“四大发明”的发明者是谁也不是广为人知的事情。 【纸币就不多说了,我们现在还在用纸币,且成了主要货币,金银铜铁都不再作为货币流通了。 泰山封禅运动是十分盛大的祭祀、讲述功绩的仪式,在宋真宗赵恒时期过于频繁,且编造祥瑞,自身功绩不够封禅,成为了闹剧,劳民伤财,朝政混乱,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以至于,后面来泰山的君王只祭祀,不封禅。】 天幕上出现了宋朝的交子。 宋朝以前的君臣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纸张还能当钱币使用? 秦朝没有纸,汉朝有纸但是很贵。 三国时期,正为缺钱而烦恼的刘备、曹丕、孙权在认真考虑发行纸币的可行性,就怕百姓们不买账啊。 也不知道刘娥是怎么做到的? 她不但做到了,还使得纸币流行了上千年,一直沿用到作者菌所处的时代。 宋真宗赵恒脸上青白交加,面子挂不住。他的功绩不够封禅?他编造祥瑞?后世历代君王不再封禅?这天幕怎么又在骂人呢? 仗着他找不到人问罪是吧? 【宋仁宗天圣二年,也就是公元1024年,刘娥死了老公两年后,身穿帝王才能穿的龙袍,接受皇太后的尊号册封。大权在握,龙袍也穿了,距离称帝也就一步之遥了,但是这一步却是千难万难。 刘娥终其一生都未曾称帝。】 太后刘娥心中叹息,她倒是想称帝,但是多次试探之后发现朝臣不许啊。 她称帝后要改朝换代吧?可是她又没有亲生儿子,即便在有生之年称帝了,死后也不能像武则天那样,有亲儿子维护她的帝位。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