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念经诵佛的和尚会成为幕僚帮着造反呢?这姚广孝六根不净啊。 以及,他还是高估朱允炆了。 刚登上皇位才几个月,就已经处理了几个藩王,对朱棣下手了,这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过于急躁了。 越看天幕异象,越对朱允炆失望。 【朱棣以清君侧为由,起兵造反。是建文二傻提议的削藩,朱棣就针对建文二傻,对外宣称是齐泰和黄子澄对朱允炆进献谗言,是奸臣。 他将自己的军队称为“靖难”军,也就是平乱的军队。】 【前面说道,朱元璋为了朱允炆杀了许多的开国功臣,导致军中无大将。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付朱允炆那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朱允炆派出的将领无法抵挡朱棣,关键朱允炆还有李景隆这个大宝贝。 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朱高炽只有万余人坚守的北平城,没能够攻下来。人菜,妒忌心还重,不想让其他的将领抢功,非得自己把北平城攻下来,偏偏自己又攻不破城。 眼看着开国将领瞿能要攻破城门了,李景隆立刻阻止,一致功败垂成。 朱允炆的思想也很奇葩,认为李景隆未能攻下北平城,未能击败燕军,不是因为李景隆无能,而是因为李景隆的权力不够大,给了李景隆更大的权力。 结果李景隆权力大了,非但没有奋勇杀敌,反而直接开城投降朱棣。】 天幕下的众人:“……” 他们想起之前天幕盘点的女将,稍微尝到一点甜头,封了一点官,就死心塌地的效命,以报答知遇之恩。 这李景隆连女人都不如啊。 洪武大帝朱元璋气得不轻,这朱允炆到底是什么眼光,什么逆向思维啊? 太子朱标也摇头,觉得朱允炆没救了。 【朱棣打下了江山,改元永乐,封大功臣道衍为太子少师,赐姓姚,赐名广孝。姚广孝这个名字,是朱棣给道衍和尚取的。 说到太子,朱棣在打江山的时候,承诺跟随他一起打江山的儿子为皇太子,结果打下了江山之后,还是册封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在要不要废立太子之事上犹豫不决,直到解缙一句“好圣孙”,坚定了朱棣不废太子的决心。】 汉高祖刘邦犹豫了。 他本来是想好好地培养刘如意,想看长大后的刘如意和汉文帝刘恒相比哪个更出色一些,在看到“好圣孙”三字时,想着不如直接培养刘恒算了。 刘恒这一脉,何止是出了一位好圣孙啊。 晋武帝司马炎觉得脸疼,是他看走了眼,没有想到孙子会被贾南风这个恶毒后母和傻子爹给养废了。 他也是看在“好圣孙”的份上,才将皇位传给傻儿子的啊。 好在他不是一个人,还有清朝的康熙帝和他作伴,他的儿子再傻,孙子再废,好歹没有上败家皇帝榜,康熙帝的“好圣孙”可是上了败家皇帝榜的。 乾隆皇帝禁掉《天工开物》,采取愚民政策,结果是害人害己。 唐高祖李渊想到了自己。 他也曾经想过要立战功赫赫的李世民为太子,并亲口承诺过,也曾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没有改变主意,只是最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朱棣和他在选继承人这方面是多么的相似啊。 就是不知道朱棣的儿子,是否也像他的儿子一样为了争夺皇位而发动兵变。 洪武大帝朱元璋想到了朱高炽这个小胖墩,这孩子打小就身体不好,真的是各方面都像朱标,在执政能力上、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上、甚至是身体方面,都和朱标极为相似。 身体不好,命不久矣,他能理解朱棣的顾虑。 标儿的儿子目前看来没有出色的,而朱高炽有朱瞻基啊,确实是值得托付江山重担,也难怪朱棣做出这样的选择。 【解缙是位神童,被父亲要求晚三年参加科举,以弱冠之龄得中三甲进士。他官至内阁首辅,也就是实际上的宰相,奉朱棣的命令主持纂修《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包罗万象,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道卜卦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有,被称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可不是《四库全书》那样的性质。】 秦始皇嬴政看到这里,觉得很有必要命人修书了。 为了巩固统治,先纂修类似《四库全书》的书籍,而没有编入类似《四库全书》的书籍,则写进类似《永乐大典》的书籍。 这不比他焚烧那些不利于他的书籍来得名声好? 类似《四库全书》的书籍广为发行,最好是让百姓们人手一本。而类似《永乐大典》的书籍,就交给特定的专业人士观看。 反正他们已经掌握了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些都不是难事。 洪武大帝朱元璋为有朱棣这个儿子而自豪,不管怎么说,朱棣都是他的亲生儿子,而且正被天幕异象夸奖。 【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朱棣派郑和的船队出使西洋诸国。】 天幕上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天幕下的众人惊叹明朝水师的强大,若是有这样一支船队,在海上还不得成为霸主啊? 汉武帝刘彻来了兴趣,他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西域各国,为西域各国的臣服以及纳入大汉版图打下了基础。朱棣这样的船队,出使西洋诸国,有没有将西洋诸国纳入明朝的版图? 吴大帝孙权羡慕了。 他若是有这样一支船队,绝对可以从海路出发,攻打曹魏和蜀汉,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神兵天降,到时还愁不能统一全国? 疆域沿海可以是他的优势。 唐高宗李治更加的羡慕,他若是有一支这样的船队,咳,是这样的造船技术,他就能造出足以灭亡高句丽的水军。
第147章 洪武大帝朱元璋十分的开心,看来大明在朱棣的治理下十分的强大,看这船队就知道了。 他存了和汉武帝一样的心思。 不知道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有没有令西洋诸国臣服大明,开疆拓土? 【郑和七次下西洋,途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比西方的远洋航行早了一百多年。 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和各国发展贸易,引进了新的主食——玉米。 我们知道,大米,小麦都是淀粉类的主食,玉米也是富含淀粉的食物,可以作为主食。】 天幕上出现了人们熟悉的玉米。 天幕下的众人有点明白为什么后世能够养得起那么多的人了,因为主食的种类丰富啊。因为有了足够的食物,才能养育那么多的人。 洪武大帝朱元璋看到玉米两眼放光。 如果他现在就派人下西洋,是不是现在就能够引进玉米,让百姓能吃上饱饭?虽然郑和下西洋没能征服四海,但是带来了新品种的粮食,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现在他看朱棣十分顺眼了。 【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也就是公元1409年,朱棣开始第一次北伐。 这次北伐朱棣大胜,击败了北元的太师阿鲁台,只是因为北方干旱,朱棣的军队缺粮缺水,不得以只能够撤军。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往今来,缺粮一直是古人行军打仗的大问题。 这一问题在古代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不过,现在就不用再害怕远征军缺粮了,直接一个洲际导弹发射过去,都不需要士兵长途跋涉地跑过去。】 天幕上出现了现代化的武器,射程不说十万八千里那么的夸张,三四万里还是有的。 天幕下的人都惊呆了。 各朝各代的明君们无不拍手称快,为后世能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而高兴。就连那些昏君们,也惊叹不已。 后世之人,当真不是生活在仙境之中? 秦始皇嬴政:想要拥有后世那样的军事实力,想要拥有后世的新品种主食…… 他想要的似乎有点多。 现在就看天幕异象能不能多教点后世的科技了,他可不是乾隆皇帝那个傻子。 掌握先进的科技有什么不好? 唐太宗李世民:“……”若是能够拥有后世的武器,那还讲究什么战术?什么阵法?直接一力降十会,将敌军轰炸成齑粉。 就是怕这种打法有伤天和。 历朝历代的名将们集体沉默了,看来后世不需要什么兵法韬略了,直接用武器对轰就行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丢炮弹炸。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413年,朱棣亲征瓦剌,第二次北伐。 我们知道,朱棣的曾孙,叫门天子朱祁镇就是在亲征瓦剌时被瓦剌俘虏的,丢了他太爷爷朱棣和父亲朱瞻基的脸。 这一次,朱棣是带着孙子朱瞻基北伐的。 虽然明军重创了瓦剌军,可以说是胜利了,但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朱棣得胜之后想要乘胜追击,被朱瞻基给劝住了,班师回朝。 虽然胜了,但是自身损失也不小,确实不宜再追。 朱棣亲征,指挥军队调度有方,而不是像朱祁镇那样胡乱指挥,两军作战时还去一个太监的老家看看,给了敌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可惜了那些跟随朱祁镇出征的将士们,死的冤枉。】 洪武大帝朱元璋、永乐大帝朱棣、宣德皇帝朱瞻基都沉默了,没有想到盘点朱棣,还能被天幕给踹一脚,提到朱祁镇这个败家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朱祁镇也丢了他这个当爷爷的脸,天幕怎么不提? 因为他没有跟着父亲、儿子去打仗?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421年,朱棣第三次北伐,再征阿鲁台,展开了一场他逃他追他插翅难飞的较量,咳咳,阿鲁台还是逃走了。 这次阿鲁台并没有和朱棣正面交战,而是在打听到朱棣要来了之后就一直在逃窜。 朱棣的这次北伐,只是消灭了鞑靼的小股兵力,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役。朱棣此番北伐,可以说是无功无过,眼看着敌人逃走,没有取得较大的胜利就班师回朝了。】 汉武帝刘彻有点佩服朱棣了,身为皇帝,能把自己当成北伐将军亲征,骨子里就是将魂啊。 这点,和李二凤十分的相似。 该说李世民和朱棣不愧是开国皇帝的儿子,在争夺天下时,有过领兵历练的机会,所以能够领兵亲征。 有点子羡慕是怎么回事? 【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423年,朱棣因阿鲁台再次南下侵犯明朝的边境,开始了第四次北伐。 这次北伐,直接就没有打仗。 当朱棣率领大军赶到的时候,阿鲁台的军队已经被瓦剌军给击败了。 朱棣班师回朝。】 天幕下的众人看到这里,越加觉得朱棣就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