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又给了他们一人两匹缎子,还叫来了扬州最大的绣坊里的绣娘,给他们量体裁衣。 当然了,他们只是顺带的,贾敏的主要目的,还是给黛玉做几身今年时兴的衣裳。 如今她已经确定了,这辈子只有黛玉这一个亲生的,自然是什么好东西都往黛玉身上花。往年一季做四身的衣裳,今年她决定给黛玉做八身。 另外,她自己也要多做些新衣裳,多打些新首饰。 黛玉重生后这些日子,对贾敏最大的影响,就是让她懂得对自己好了。 忙忙碌碌到了三月半,京城那边的消息终于传了过来。 跟黛玉说得毫无出入:太子造反落败,杀死全家之后,在东宫引火自焚了。 临死之前,他割破手指以血代墨,给圣人上了最后一道奏折。 在那份奏折里,他言辞恳切、声泪俱下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又打感情牌忆往昔,最后才求圣人不要过于牵连自己的党羽。 由于他死得实在太过惨烈,死前又把所有可以接收他政治资源的人一波带走了,他的党羽本就无所依着。 圣人又想起了这个儿子的好,不但追封他为“端敬太子”,还答应了他最后的请求。 除了直接参与谋反的那些,其余太子的党羽都只是削官罢职,轻轻放过了。 即便是直接参与的那些,圣人也只诛首恶,将其家人流放了。 林如海有些叹息,腹诽圣人可真是儿子多了,折腾起来不心疼。端敬太子活着的最后那几年,圣人恨不得对方去死。 如今人家真的去死了,他又作出这番姿态来,也不知道是给谁看呢? 或许,端敬太子就是足够了解自己的父亲,早已料到了他这些反应,才会干脆利落地用自己全家,去换曾经支持自己的那些党羽吧?
第159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林如海叹了口气,拿着京城寄过来的信件去了正院。 “夫人,敬大哥哥出家了。”他把已经拆开的信递给了贾敏。 “什么?”贾敏吃了一惊,忙接过来一目十行地看完。黛玉正窝在母亲怀里,也借机把那封信扫了一遍。 看完之后,贾敏沉默了半晌,叹息道:“这个时候出家躲躲也好,反正珍儿也那么大了,不指望他能支撑门户,只要能守成就好。” 此时的贾珍已经三十多岁了,儿子贾蓉十岁出头。贾敬给他精心挑选的原配妻子半年前刚过世,物色好的继夫人如今还没进门。 但贾敏估计,贾敬自己都知道出家避祸,当然也明白贾家这个时候需要低调。原来挑的继夫人家世还是太高了,双方又没正式下聘,估计往后谁都不会再提,男女双方就各自嫁娶了。 想到这里,贾敏干脆低头问女儿:“玉儿,你后来这位珍大嫂子,是哪家的女儿?” 林黛玉道:“珍大嫂子姓尤,其父是个四品官。她本人生得秀美多姿,又颇具管家的才干。 只可惜她父亲早逝,因家世薄弱,本身性子又软,被珍大哥哥压得抬不起头来,只能一味顺从保全自身。” 虽然和她关系好的惜春很不喜欢这个大嫂,但站在黛玉的角度上,她对尤夫人非但不讨厌,反而十分同情。 在她看来,以尤夫人的品貌才干,但凡换个讲理的规矩人家,必然一辈子安安稳稳的,绝对强过在贾家受气。 以贾珍的烂透的人品,无论哪个姑娘嫁给他,都是进了虎狼窝。 在自己亲生父母面前,林黛玉是半点都没有掩饰,言辞神情都中对贾珍的鄙薄一览无余。 夫妻二人对视了一眼,贾敏试探道:“照你这么说,你珍大□□后十分胡闹了?” “娘亲真是太会给人留面子了。”林黛玉不自觉就学了徐茂行的口吻,阴阳怪气得格外不同。 不过贾敏却没有在意,只是看向了林如海,忧心忡忡地说:“不管怎么说,咱们和贾家都是姻亲。如果他们闹得太过分,必然是会牵连到咱们的。” 两个家族联姻,虽然说不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外人面前却也是绑在一起了。 一家富贵另一家跟着沾光,一家出了问题,另一家自然也要跟着遭殃。 林如海想了想说:“我给敬兄写封信,旁敲侧击一番。” 论理人家给儿子娶媳妇,他作为亲戚不该多嘴。可若是分明早知道了结果,却也不提醒一番,任由事情顺着既定的轨迹朝深渊滑去,林如海也做不到。 见父母已经作出了决定,林黛玉也没多说什么,等他们说完正事,便拉着父母出去散步了。 前世她已经尝到了多活动的好处,重生之后又一直担忧父母的身体,自然要把这好处分享给他们。 虽说夫妻二人都是喜静不喜动的性子,但女儿的一片孝心,他们也不好辜负。 不过,这样活动了一个月多月,身子骨的确是轻松了许多,就连饭量也上涨了。两人感受到了实打实的好处,自然也比从前积极了。 等到圣人禅位,新帝登基之后,贾敬的书信又一次传到了林如海手上。 他在信里先是详细写了京城最近的形势,嘱咐林如海低调做人,不要参与到二圣争斗中去。 在信的末尾处,他就贾珍的婚事感谢了林如海的关心,只是说替贾珍找了个武将家的女儿,不但身强体健,而且性子泼辣,家里有六个长成的兄弟,必然能接替他管束贾珍。 最后的最后,他又顺便给林如海报了个喜:他的夫人吕氏老蚌生珠,如今已有了三个月的身孕。想来过不了多久,他就又有一个孩子了。 相比于荣国府的人丁兴旺,宁国府的子息实在单薄。如今后院再传喜讯,又是相伴多年的嫡妻,贾敬自然喜不自胜,给妹夫写信的时候都忍不住炫耀了一下。 林黛玉知道,这个就是惜春了,心下不免有些感慨。 ——若是贾家没有参与那些皇权争斗,贾敬就不会想着出家避祸,吕夫人也不会因孕期受惊,生下女儿没多久便撒手人寰。 而惜春有了亲生父母在身边看护,自然也不必到荣国府去寄人篱下。分明是宁府独女,份例待遇却和荣国府几个姐妹等同。 这一次珍大嫂子换了个性格强势的,也不知惜春这个还未出世的小姑子,是否会有不同于前世的境遇? 不过京城路远,就算林黛玉有心为惜春做些什么,也是鞭长莫及。 这次林家管贾珍娶妻之事,已经算是出格的举动了。如果再管人家对女儿如何教养,也未免太过讨人嫌。 新帝登基之后,朝堂之上看似平稳,其实却像是水位极深的湖面,表面水平如镜,底下却是静水深流。 过了大约有半年,新帝逐渐坐稳了皇位之后,就开始慢慢替换各方官员。 有愿意投诚的,新帝也乐意接收;觉得太上皇还能翻盘,不愿意为新帝招揽的,自然就受到了新帝派系的排挤和打压。 幸好贾敬躲得快,贾家除了他之外,又无人在朝堂中占领要职。新帝为人不算刻薄,就把他们家当成个屁,轻轻放过去了。 冬月下旬,现任的扬州知府被人弹劾,天子着其立刻回京自辩。 林如海是早就知道,这位一走就回不来了。其余扬州官员弄不清二圣临朝的形势,不管是支持哪一个日头的,都尽量不得罪另一方的人。 因而,扬州知府离京那日,以江南布政使为首的一众官员,在城外十里亭处为他设宴践行。 果然,这位一走就再没回来。刚过完年就传来风声,说是那位底子不干净,被圣人下旨申饬了一番,下放到山西去做县令了。 新的扬州知府徐甘是裕安三十六年的进士,原是在礼部任郎中,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 如今猛然得了提拔,想也知道他是直接向新帝投诚了。 接替林如海的盐运使刘吉是太上皇的死忠,对徐甘这个投入新皇门下的自然看不顺眼。 于是,等徐家正式入驻了知府官邸,广撒请柬宴请扬州一众官员时,刘吉非但自己称病不去,还闹得大张旗鼓,摆明了就是逼迫一众官员站队。 他的本意是想借此机会辨清谁忠谁奸,也是让江南一带的官员看看,他们太上皇一系威势依旧。 却不想原本还在犹豫的江南布政使皇甫端见他如此拿大,不和自己这个封疆大吏提前打个招呼,就敢玩威慑这一套,心中恼怒,直接大张旗鼓地去参加了徐家的宴会。 许多属官是两方都不想得罪,原本刘吉不闹这一出的话,他们就可以装糊涂,你好我好大家好。 刘吉这个一闹,直接断了他们左右逢源的路子,不知道多少人暗地里骂他呢。 等到皇甫端站了出来和刘吉打对台,左右为难的众人松了口气,个个都不声不响地去了徐家。 虽说盐运使是正二品,布政使是正三品。可盐运使固然是地方重臣,布政使也是封疆大吏呀。 就算刘吉要问责,他们也有话说:布政使可是掌管着江南一地所有官员的奏折收发,若是想整治谁,根本不用动什么大手脚,只需要在两个官员有分歧时,把其中一个的奏折晚两天送上去,就足够人喝一壶了。 县官不如现管,这样的大佬,他们可得罪不起。 事后,刘吉也意识到自己操之过急了,反思过后,行事都低调了许多。 林如海看在眼里,不由暗暗摇了摇头,推测这刘吉的结局不会好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反正林如海是借着皇甫端的东风,和其他官员一样,非常低调地去赴了宴,趁机和徐甘示好。 徐甘初来乍到,正是需要摸清本地形势的时候。林如海这个扬州老牌官员主动示好,他虽然心里还存着防备,却也不会把人往外推。 而林如海之所以要和徐甘交好,除了早知道徐甘次子是自己未来女婿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借着徐甘跳到新帝的船上去。 他本就不是个迂腐愚忠的书生,既然已经知道了新帝不是省油的灯,老圣人终究要变成圣人刷孝心值的工具,自然是要趁着圣人根基还不深的时候雪中送炭了。 林如海是个心智极为坚定的人,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向圣人投诚,他自然不会再藏着掖着。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如海对徐甘几乎是倾囊相授。他不敢给徐甘仔细讲解了扬州大小官员之间的关系网,还给他普及了当地豪绅大族之间的枝节,乃至盐帮漕运里头的猫腻。 盐运使这个位置太过重要,所有担任的人不但得是天子的心腹,任期还特别短,一年一换。 可林如海做得实在出色,在兼顾了国库利益的基础上,还让大小盐商都有得赚,并且没有造成盐价哄抬的现象。 这样的能吏,老圣人实在看重,一连让他在这个位置上待了五年。 若是按照前世的轨迹,林如海没有称病请辞,为了在和新帝的争斗中占据上风,老圣人还会继续让他在这个位置上待下去,直到榨干他所有的价值,林家只留下林黛玉一介孤女。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8 首页 上一页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