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贾敏所言,水路上京可比陆路上京要好得多,并不劳累,再加上太医给的安神药,足够让贾敏舒舒服服的睡到京城,至于到京城之后吗…… 老太医坦言,“就只能熬日子了!能熬多久的日子,也就看夫人的运气了。” 他治了一辈子的病,着实没见过像贾敏这么古怪的病,找不出病缘,也缓解不了病状,老太医也只能开些安神药让贾敏能够休息的略好些罢了。 听到贾敏隐隐透露出想死在老家的意思,黛玉哭的不能自己,倒是贾环有几分赞同。 “姑姑回去也好,太医院里有不少医术高明的太医,让太医院里的太医给姑姑瞧瞧也好。” 贾环赞同贾敏回京,一则是圣命难违,圣上既然开口叫林家一家子回京了,贾敏做为林如海之妻,怎么也没有单独待在苏州的理;再则,京城总归是天子脚下,与旁的地方终究不同。 按着覃拓和乌彦所言,他身上的功德虽然缓住了林家福运流失的速度,但也只是暂缓,时间一长,终究还是不够的,不过京城仍是龙兴之地,在京城一地,他的龙气浓度少说再增加一倍,可以将林家福运流失的速度拖住。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林家自身的功德,可惜林如海虽然为官多年,办的却是收盐税之事,虽然处事算得上是公正,但要说有多少功德吗,也不过尔尔,贾环少不得得想些办法 贾环原先想让林如海将地瓜井一事推出,不过地瓜井一事在北方是极重要的,在南方可就没多大意义了。况且在南方推行用于北方的地瓜井,效果不大,也只能罢了。 贾环思前想后,便从林如海的老本行做起,那便是盐。
第59章 晒盐 盐之一物在古代可说是晨利!人人需要,无论贫富贵贱都离不得它,偏生盐又全让官府控制,这一层层剥削下来,盐价在古代可说是居高不下,盐商赚得流油。 就连清朝时的乾隆都羡慕起扬州盐商之富,几次下江南的一应开销都是由盐商所供应,可见得盐之一物的暴利了。 因为地点不同,这盐价差距也极大,在沿海地带一斤盐莫约五六文可得,贵一点时十四、十五文也可得;可到了内陆,同样的盐甚至可以贵到四十来文,好些人家根本就吃不起盐,数月不知盐味。 除了因为交通运输不便,盐价越往内陆越贵,还有官吏盐商剥削以致于盐价高涨之外,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制盐的成本本就极高,即使想便宜,也着实便宜不下来。 在这时候制盐还是煎盐法为主,而非后世所常见的晒盐法,而且因为盐会腐蚀铁锅,铁锅损耗极凶,这便是一大成本,而且前盐法需要大量的柴火,于是乎成本降不下来,自然盐价高昂,相较之下,晒盐法制作出来的盐就便宜的多。 不过晒盐得看天气,天气好时产量便大,天气一个不好,前几日的辛苦便全都白废了,碰到雨季时更是制不了盐,标准的靠天吃饭,产量并不稳定,是以虽然早在前朝时期已经有了晒盐法,但晒监并不普及,产出来的盐还远不如煎盐法产出来的盐来的稳定。 碍于缺乏动力来源,好些现代工艺的晒盐法是没法子照搬的,不过贾环曾经参观过盐厂,对于现代晒盐的方法知之甚详,其中有部份细节可以加快。 第一件事便是生产流水线化,先前的盐池都是东一处西一处,时时要挑卤水到另一处晒盐,贾环将盐场按着地形重整,简化生产流程。 以往挑上来的海水都要靠盐工一担担的挑进蒸发池之中,之后再看卤水浓度再分批挑到小蒸发池中,再进行蒸发,最后再送到结晶池里暴晒成盐。 贾环直接按地形重整盐场,并在每个盐池中间增加匣门,到时只需开匣门,卤水即可流到下一个蒸发池中,无需再人工挑卤水,便省下了人力,有些地势较高处实在无法加装简易匣门的,便只好用水车运送卤水。 不过这些水车也不是靠人力踩的,而是直接加装风车,以海边的海风为动力,更加节省人力,妙的是贾环不客气的直接抄了后世的风车设计,叶片做成活动式,可随时拆卸不说,就连支架都能三百六十度转动,可跟据风向调整位置。 当然,像这样的风车绝对不是仅仅只靠一些精巧的木匠就能做成,不少关键处都使用起了铁,好在林如海贵为巡盐御史,这点子权力还是有的。 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增加晒盐的速度,同时也可以增加产量,总的来说比先前靠天吃饭的情况要稳定的多。 林如海和贾环细细商量,甚至还做了模型,再三确认之后,这才拨了一处官府的盐场试试,没想到这产量竟然足足增加了三成,喜的林如海直乎贾环为福星。 别小看这三成,要知道林如海让人试试的盐场可是一处极成熟的盐场,每年能产多少盐量几乎已经固定了,但如今只不过是略试一试便增加了三成,要是所有的盐场都导入新法,这增加的盐更是海了去。 此行上京,林如海少不得得将这事告之一声,老实讲,对永正帝这么突然的召他上京,林如海多少也有几分郁气,这官位已经没了,可不能连功劳都没了。 苏培成得知之后也起了好奇之心,“大人若不介意,可否让咱家去那盐场一瞧?咱家着实好奇,是什么法子能将盐产量增加如此之多。” 林如海欣然同意,苏培成又道:“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林大人何不带环哥儿过去,也让环哥儿学习学习民生呢?” 这话让他这么一个老太监说,着实有些过了,不过他这也是没办法了,圣上要他尽快确认环哥儿脚下是否脚踏七星,可好端端的他怎么去看环哥儿的脚底板呢? 原先他也想跟环哥儿凑近乎,再去瞧一瞧他的脚底板,结果他一露出凑近乎的态度,便把环哥儿给吓到了,不只如此,就连林如海也若有意似无意的阻挡他跟环哥儿亲近。 那副防着他的模样,好似把他当成了洪水猛兽一般,几乎都快把苏培成给郁闷坏了,他知道宫里有些不良嗜好的太监喜欢玩变童,但他真的不好此味啊。 自己不成,苏培成只能让别人去瞧了,偏生环哥儿又是个简朴之人,平时的起居全都自己来,别说让丫环近身了,就连小厮都不怎么使唤,他想买通人去瞧一瞧环哥儿的脚底板都不成。 他想着盐场就在海边,趁这机会到盐场,再寻机让环哥儿湿了脚,这不就能趁机瞧一瞧环哥儿的脚底板了吗?一想到此处,苏培成就忍不住给自己的机智点赞。 林如海虽觉得苏培成对环哥儿也太过注意了,但想着环哥儿的身份特殊,倒也自以为明白了几分,于是便带上贾环一同去盐场一瞧。 说起来,他们先前在重整盐场盐池之时,环哥儿便去过好几趟了,不过建造完成之后,尤于贾敏重病,他们也有一些时日未去,趁着这次去跳上一跳也好,待他们回京之后,也不知道何时才会再来了。 因林家福运大多被用于供养绛珠草之故,是以林如海这些年来一直走着衰运,这倒楣的事一多,倒是养成了林如海小心谨慎的性子。 虽说贾环已经将方法仔细说明,还做了模型,但林如海性子谨慎,不敢冒然将整个盐场尽数投入新法,只挑了一处盐池导入新法,也因为如此,看着左右两个盐池差距甚多的产量,苏培成整个人都惊呆了。 一时间他几乎忘了皇子之事,摸摸左边又摸摸右边,还好奇的亲自在盐池里拉划了好几下,瞧着白花花的盐一个接着一个出来,苏培成忍不住向林如海一躬身道: "林公大善。" 苏培成也是苦过的,要不是这日子过不下去了,谁会连祖宗后代都不要了,进言当太监呢,光是眼前这增加的盐产量,他便知道林如海此举能造福不少贫苦人,这一声谢也是真心诚意的。 林如海笑道:“其实这非如海一人之功,要不是环哥儿听闻西洋人的晒盐之法了,如海也想不到这流传多年的晒盐法还能改善。” 这么多年来,他都一直致力于盐税,只想着要怎么让底下的官吏少录削削一些,让盐价再平一些,倒是没想过直接从制盐之法下手。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要是这盐一多,价格自然就平了,吃的起盐的人也就多了。 贾环有心向盐下手,不过以他的年纪,要说知道什么精进制盐技术云云,林如海想息不信,这才假托西洋人晒盐之法。其实这年代欧洲制盐之法也不见得比华夏先进上多少,贾环所说的法子大多还是来自于后世的。 苏培成看着贾环的眼神极为柔和,"环哥儿果然是个好的。" 他做为永正帝的贴身太监,永正帝很多事情都不会瞒着他,除了环哥儿极有可能是皇子之外,他也听闻了永正帝和太上皇所谈及的天下粮仓,也知道士豆的背后有着环哥儿的功劳,倘若大幻仙人所言是真,有了环哥儿,大晋少说可再保数十年的平安。 苏培成好似对盐起了兴趣,拉着林如海与环哥儿在盐场走动,两人少不得做陪,这一趟走下来,三人的鞋袜全都湿的不能再湿了,苏培成趁机让安排好的小太监伺候二人换鞋袜。 说实话,无论是林如海还是贾环都觉得苏培成有些太过殷勤了,不过是换个鞋袜,何必让小太监同候着,但这湿掉的鞋袜穿在脚上也极不舒服,当下也就同意了,脱了湿掉的鞋袜不说,还在苏培成的邀请之下烤了火。 看着贾环脚底板的那七颗黑痣,苏培成心下狂喜,果然是脚踏七星! 与此同时,甄娘娘也总算悄悄地进了宫,和和嫔见了面。 这些年来,和嫔的日子过的极不如意。 她本就不受永正帝宠爱,唯一的儿子一出生就没了,自己也因为难产而坏了身子,不能再育,年氏又将小公主的死怪罪到她头上,时不时让她院子里的人来找麻烦,再加上有永正帝这么一个偏心眼的夫君,她的日子可想而知。 更叫她难受的,是甄家因为一心帮着八皇子夺嫡,甚至还断了她的供给,要不是她后来投到了李氏那儿,靠着李氏的余萌护上一护,这日子只怕是更难挨,饶是如此,因为长年生活上的不如意,甄氏虽然还不到三十,但已经有了几丝白发了。 虽是如此,但永正帝后宫空虚,和嫔也算得上是高位妃嫔了,和嫔略说了说,内侍监便安排了让甄娘娘入宫跟和嫔说话。 看着不过才二十来岁,望之却如同三十妇人般的和嫔,甄娘娘好生心疼,忍不住抹泪道:“娘娘受苦了。” 和嫔酷着清减的甄娘嬷,也心下难受,她每每让小青去探望甄娘娘,甄娘娘总说自己一切都好,都瞧着甄婉嬷身上那一身过了季的衣裳,还有头上冒淡无光的金钗,和嫔那会不知道甄嬷嬷这日子并不如意呢。 她不由得抹泪叹道:“这段时日也委曲嬷嬷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9 首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