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安葬费不多,而且到官府领钱也需要登记。 姓甚名谁,跟带走的尸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有没有第三个人作证等等,都避免有人冒领或者错领。 几个小吏还在门口贴了告示,不识字的百姓也会反复告诉他们如何登记,如何领回亲人的尸身。 如果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推不动尸身,差役还能帮忙推车送回家去。 差役实在腾不出手来,同村的老乡也能帮忙一二。 很快尸身就认领得差不多,余下没人认领的,官府也会出钱给他们安葬好,免得他们曝尸荒野。 安葬费又是一大笔钱出去,王谈看着账单,愁得头发都要掉了。 偏偏这还是不能不给的支出,后续还得帮着百姓重建住宅,总不能让他们一直在棚子里暂住。 如今还是夏天,在外头住着还好。 等入秋了,甚至入冬的时候就太冷了,人在外头容易冻着,如今得了伤寒是相当致命的。 别是好不容易从大地震里逃生,最后还死在风寒里面,那就太冤了。 重建住宅又是一大笔钱,王谈感觉这样下去,国库再厉害都要撑不住的。 顾凝宸倒是给康熙出了个主意:“皇上,南边这次受灾不严重,何不动员乡绅给百姓做点善事?事成之后,也能刻在路边的石碑上,成为后人楷模。” 也就是鼓励乡绅出钱给百姓重建家园,然后康熙就不必出这笔钱,只需要把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 乡绅出了钱,得来了名声和面子。 康熙完全不需要出钱,只给了一块石碑让人刻名字而已,简直是无本买卖! 不过顾凝宸提出后也有些忐忑,毕竟她一个现代人,其实对荣誉这个没有古人那么注重,要是康熙觉得这个办法不妥当呢? 哪怕如此,她还是先说出来,看看对康熙有没用处。 康熙看见顾凝宸忐忑的小眼神,不由笑着道:“这个法子不错,名字刻在石碑上,以前也是有的,只是有限制了高度。” 石碑太高是不行的,如果矮一点,宽一点,倒是可以。 放在路边,人人经过的时候都能看见,后边再写明这是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的事迹那就更好了。 让人一目了然,一看就明白这些人为何被刻在石碑上。 估计这主意一出,那些乡绅巴不得将所有财产都捐出来,只求在石碑上能有一个位置! 康熙对着顾凝宸眨眨眼道:“按照捐钱的多少来放,到底有些不好,不如就按照先后顺序。谁第一个来,必然要放在最上头。” 顾凝宸松口气,看来这个法子,他接受度良好。 就是说腹黑还是康熙才够黑,估计里边外边都是黑的。 按照顺序来,那后边哪怕捐得再多,都不可能排到前头去。 这不逼着那些乡绅抱着家产第一时间冲过来,生怕慢一步就落在人后了? 别人可不知道是按照前后顺序,只以为是捐的多少来排序,能排在前面,怎么都比在后头的更显眼一些!
第66章 三更合一 顾凝宸这个建议,康熙回头跟内阁大臣商议的时候也提了。 大臣们纷纷赞同,还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既维护了朝廷的体面,还给灾民送去温暖,捐钱的乡绅们又得了刻在石碑上的体面,简直是一石三鸟了。 听闻又是定贵妃的主意,索额图都麻木了。 不过这个法子是真的好,如果朝廷直接跟这些人要钱来帮补一二,那就太掉价了。 但是石碑刻字这个光荣的事拿出来,既体面,又不必朝廷多说什么,多的是一窝蜂来的人。 谁家没几个拐着弯的远房亲戚,大臣们一时心里都盘算了起来,是不是该稍微提前通风报信一下? 顾凝宸知道后就好奇道:“皇上既是知道大人们会去给自家亲朋好友通风报信,不打算阻拦一二,以示公平?” 康熙握着她的手,让人坐在自己的身边,慢慢解释道:“你想想,这件事要直接公布天下,那一下子来的人就太多了。不知情的还以为朝廷在大肆敛财,有心人一宣扬,这好事就变成坏事了。” 她一听,顿时明白了。 这事不好明面上直接到处说,不然确实让人心里犯嘀咕,这朝廷究竟差多少钱,他们这是得去捐一点还是把家产全捐了才行? 别是捐一点不满意,回头吃挂落,他们就是送钱找罪受了。 但是大臣这些亲朋好友,以前自然得过这些大臣的小道消息,深信不疑,相信必然是好事,当然直接就带着钱来了。 而且他们也有其他亲朋戚友,这都不需要朝廷多宣传,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这些人的数目不多,钱财却不少,最不缺这个,就缺名声,简直是目标客户了。 完全不需要多筛选,精准就找到这个目标客户出来,顾凝宸看着康熙,也想知道他这脑瓜子究竟怎么做的,怎么那么厉害? 见她盯着自己,康熙就笑着问道:“怎么这样看朕,如此有什么不对吗?” 顾凝宸就摇头道:“不是不对,而是太对了。这样一来,灾民重建宅子的钱想必很快就够了。” 毕竟石碑上只写了名字,又是按照先后顺序排。 这样一来还有个好处,就是彼此之间大部分是不知道对方究竟捐了多少钱。 要是按照捐款数目排序,那么上下之间的人如果不认识,打听一下也能知道。 但是打乱了顺序,上边的人可能就是先了一步,未必比自己捐的多。 他们要去打听,得知上边或者上上边的人捐的比自己少很多,估计就要郁闷了。 还不如不打听,按照顺序来,毕竟后边的人也可能捐的比自己多,却在后头呢! 又因为打乱,没写数目,这些人哪怕彼此稍微打听,也不可能估算最后朝廷得到的捐款总数究竟多少。 只要户部不泄露消息,除了康熙就没多少人知晓,也避免有心人得知这个数目十分庞大而开始指指点点。 捐款多了少了没人知道,这时候朝廷也不会讲究账目透明这种事。 当然,这所谓透明是不对外公开,却不等于真的完全不透明让人胡来。 钱到手了,必然要落在实处,确确实实用在灾民身上,而不是被官员们中饱私囊,挥霍掉了。 就跟康熙预测的那样,来的人不算少,却也不多,捐的钱款彼此之间都不大清楚。 一个个到顺天府那边登记,把名字和户籍都写上了,免得跟别人重名了,地方又含糊,名声落在别人头上,那就白捐了。 前面一人登记名字和户籍,后边一人收钱,点算后登记在册。 一人一页,后边的人想看前面的,也不可能偷看得了。 院子还是前面一人进,人却是从后边另外一个门出去,然后另外一个人才进去,可以说是秘密守得严严实实,前后人根本碰不上面,也就不可能互相打听了。 捐钱的人也乖觉,明白这时候带金子银子太不方便,直接就换成银票送来。 捐的银钱点算后就转到户部那边再核算一遍,没问题后,王谈就把总的账目送到康熙手里。 康熙看后微微颔首,吩咐工匠按照捐钱的顺序把人刻上去。 这些捐款自然不可能直接就分到灾民手上,毕竟要有人全花掉了,却没用在重建房子上,回头还来闹腾想多要一份怎么办? 又或是家中一人偷偷拿走了,余下的人又怎么办? 再就是如果灾民们拿着钱,也得买各种木材来重建房子,买的人一多,木材的价格肯定会上升,到了他们手上原本够用的钱就会不够用了。 毕竟供不应求,木材不够卖,价格肯定会上去。 倒不如户部统一把这笔钱一起去大批量买木材,一次性买,反而价格还能往下压一点,比灾民自个买要划算得多了。 买下这些木材一次性用船只从大运河送上来,虽然路上有花费,但是数量大,船只一次也能装载很多。 比起灾民单买几根木材的价钱,运输费用平摊之后反而要划算。 王谈真是省钱小能手,小算盘在手,哪个商人都别想在他这里占便宜! 当然王谈也不会占商人的便宜,该给多少就给多少,但是当自己是冤大头,那就不可能了! 这价格被王谈杀了下去,商人都要苦笑了。 不过这价格其实商人也没有亏,只是赚得没有平日多。 但是量大,积少成多,他还是有赚头的。 王谈看不过商人那苦哈哈的表情,瞥了他一眼道:“这些木材要好,别给我送什么乱七八糟的坏木头来。要你这次办得好,回头宫里有采买木头的差事也能先考虑你。” 商人一听立刻不苦着脸,点头哈腰一个劲夸赞王谈杀价杀得好杀得妙,王谈听得都快要翻白眼了。 不管如何,价钱谈好了,商人又盼着办好这差事,以后也能做宫里木材的供应商之一,麻溜就派船队送木材上京。 灾民抓紧时间重建房子,免得秋天或者冬天的时候要冷了,他们还没建好房子,就得挨冻受累。 顺天府还派差役四处巡逻,免得有小偷小摸抢了各家建房子的木材。 那都是命根子,但是四周都热火朝天在建房子,也就很容易疏忽,被人钻了空子偷去木材。 之前就曾发生过一次,好在那家人警惕,立刻大声喝住,正好有巡逻差役经过,联手一起把几个偷木头的无赖扭送去大牢。 康熙知道后大怒,让顺天府之后都派差役分开几队,日夜巡逻,才杜绝了此事。 要是巡逻的时候遇上家里只有老弱妇孺,建房子不太利索,差役还会帮把手。 百姓很是感激这些差役之前还帮着救人,他们经过的时候,看差役热得满头大汗,都会让得空的小孩子打几碗水送过去。 差役们受宠若惊,倒是更加认真巡逻,彼此的关系就比以往更亲近了一些。 康熙还另外下旨,家中有兵丁曾参与平三藩的,还格外关照。 平定三藩后,有些兵丁直接留下驻守,并没有回京来,有的就已经葬身在沙场,再也不能回来。 京城这些外地驻守和已经去世的士兵,在京城里住着的就只有年轻的妻儿和老迈的父母。 另外还有从战场回来,却落下残疾的士兵,顺天府都会特意派几个差役时不时过去帮忙建房子。 几个高大的差役帮忙,这建的房子就比其他人要快得多。 不过邻里倒也不嫉妒,毕竟这家男丁去当士兵到前线,也是九死一生。 有的在外地驻守,有的虽然活着回来却落下残疾,有的已经葬身沙场。 如今这特别的照应就是兵丁用命拼回来的,朝廷感激这些兵丁在平三藩时候的奉献和牺牲,所以多照顾点又怎么不对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3 首页 上一页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