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房是一问三不知,他就是个传话的,还是个瞎了一只眼的鳏夫,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听闻是洪水逃难的时候遇上还是书生的东家。 东家上京赴考带着他,后来中举后在京郊买了个很小的院子。却要外放,只偶尔回来,就每次述职的时候回来住上一段时间。 门房就留在这里一直守着院子,因为口音太重,跟别人也不大来往。 但是这门房说是之前手头紧,就接了个小差事,帮人转达口信,说几句拗口的诗,他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意思。 门房不识字,但是记性还算不错,就背下来转头告诉了那个来接话的太监。 官差问了门房,后者却说当时背着还记得,说完后就忘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诗句,死记硬背,也就能记个几天,转头就忘记了。 至于给门房背诗的人,说是带着兜帽,人长得跟他差不多高,又有点瘦,说话是京腔,是个男人,再多就不知道了。 这话放在京城,谁都能符合,简直犹如大海捞针。 顾凝宸却感觉这门房没说实话,是真的不记得了,还是故意不记得? “门房只见过那人几次,太监传话也就三次而已。就打了一个照面的人,传上几句话,心思都在背诵上,哪里还记得对方穿什么,身高多少,说话是什么腔调?” 门房要说什么都不记得,那就正常多了,一年见了几次的人,最多说差不多高,再多的细节必然不会记得。 但是他一会说不记得背了什么,一会又记得对方的穿着,这就很奇怪了。 康熙笑着道:“果然爱妃就该给刑部的人请教一二,这比刑部那些饭桶要敏锐得多了。” 顾凝宸笑着道:“我也就在皇上面前瞎猜,误打误撞猜中了而已。” 她回过神来,忍不住问道:“皇上,我真猜着了?” 康熙笑着点头道:“是,确实猜着了,这门房说了谎,后来送去慎刑司,这才愿意说实话。教他传话的就是他那个东家,是个八品的芝麻官。来京城述职后一直等着补缺,也就接了这活。” 他的指尖点了点桌面,眼神渐渐冷了下来:“正巧朕收到于成龙送来的密折,里头给朕说了点有趣的事。” 说是有趣,顾凝宸看康熙的脸色,显然有趣不到哪里去。 于成龙如今跟着靳辅学习治理河道,靳辅此人在河道上颇有见地,但是在交际上就很不行了。 每次到一段河道的地方,需要当地父母官帮忙,靳辅压根就不愿意跟当地官员打交道,直接派人过去告知需要帮什么忙,做什么,这就算了。 这就十分公事公办,当地官员照着做就算了,却没那么积极。 材料和人手上就没那么痛快,还得靳辅这边派人接手,反正累得很。 于成龙在交际上十分八面玲珑,不然也不会跟康熙见一面,就给这位帝王留下了好印象。 他在治理河道上确实不如靳辅,但是在这上面就要擅长得多,于是就接过靳辅跟当地官员接触的事。 靳辅巴不得有人接手这个,他就一股脑全交给于成龙去了。 于成龙对靳辅如此信任自己,又是高兴又是无奈,不过也尽心尽力跟当地官员结交,好把河道这个差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有他在前跟当地官员打交道,修缮河道的事就进行得异常顺利。 不会这个材料少了,那个人手不够了,反而周到又妥当。 靳辅见状,才明白以前那些当地官员说是配合,也就随便配合。 材料是按照靳辅提出的数目给了,有耗损或者材料不够好,那就跟当地官员没什么关系。 毕竟给的材料是好的,就是杂质比较多,用起来非常麻烦。 人手也给了,但是靳辅没说具体人数,当地官员就按照最少的给,反正也是给了,要是靳辅跟康熙抗议,也挑不出毛病来。 靳辅才明白以前的官员有多难缠,也是因为有于成龙在,才会变得如此顺利。 他在写给康熙的折子里头也提起此事来,感慨自己因为不是长袖善舞的性子,反倒让河道修缮的事被耽搁了不少时间。 康熙见了,之前还跟顾凝宸提起过:“靳辅是个实诚人,就是太不会跟人打交道,吃了不少暗亏。” 顾凝宸听着,却觉得这位靳大人就是个社恐啊。 不过技术过硬的人大多都是社恐,毕竟人无完人,擅长技术不擅长跟人打交道也没什么。 当然技术员里也有社交达人,顾凝宸以前在研究院的时候就遇到过,应该叫社交牛人才对,跟第一次见面的人很快就能打成一片,转眼就能称兄道弟了。 于成龙就是这一款的,技术不错,交际技能又点亮,给靳辅分担了不少。 他显然也是个有心人,会给康熙送密折来打小报告,估计在跟当地官员打交道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果不其然,于成龙给康熙写来的密折,居然是密报有人卖官,卖得还不少。 虽说于成龙当官后,基本上都在跟河道死磕,没怎么在京城的官员圈混过,不算是混得特别好的。 但他也是走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从科举当中脱颖而出,已经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所以于成龙跟当地官员打交道的时候,很快就察觉出不对来了。 这些官员的才学造诣实在太低了,低得让人咂舌。 如今除了科举外,还有推举的方式来当官,却是祖先争气给子孙后代留下的名额,这样的人不会太多,免得坏了朝堂的平衡,这样的人投胎投得好,才学差一点的人当官也没什么。 可是实际情况是,这些官员的才学实在太差了。一个人就算了,这还是一群人,瞎子都能看出问题来。 于成龙担心自己猜错了,还是其中一个官员邀请他去府上喝酒,醉后才透露出一二,就听得他目瞪口呆,赶紧给康熙写密折送来了。 他表示了极为震惊,密折开头第一句话就是:皇上,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 明珠身为朝廷重臣,又是内阁肱股之臣,已经把于成龙震撼得不行。 他已经位高权重,何必卖官来坏了自己的名声? 而且结党营私,明珠就直接摆在明面上来了,简直是肆无忌惮! 卖官后的银钱更是一笔庞大的数目,明珠根本不缺钱,为何如此疯狂敛财? 于成龙光是想想,就感觉后背发毛,他敛了这么多钱想做什么! 然而比起明珠,余国柱卖官就更让于成龙震惊了。 哪怕顾凝宸也听说过这位余国柱,只因他是寒门子弟里头名声最为响当当的一位。 寒门子弟要出头实在太难了,余国柱从小家贫不说,父母还早逝,是被舅舅带到家里养大的。 可以说他是寒门之中的寒门,能出头就更难了。 舅舅待余国柱不错,让他去学堂识几个字字,以后也能找个好营生养活自己。 哪里知道他去学堂后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来,还过目不忘,把先生都惊住了。 先生跟他舅舅一说,舅舅二话不说就愿意供余国柱继续读书。 然后余国柱就一路考上来,更是在顺治的时候一举中了状元,震惊所有人。 这么一个从小家贫还自幼丧父丧母的寒门子弟,竟然能够靠自己成为状元,实在叫人震惊之余,也成为很多寒门子弟的仰望之人。 听闻余国柱有一年途径一家书院的时候,还慷慨赠送了不少书籍和礼器,成了一段佳话。 怎么转眼之间,他就跟着明珠去卖官了? 别说于成龙,就是顾凝宸听后都有点懵了。 难不成从小家贫,一直缺钱,让余国柱心里还是很遗憾,于是等他位高权重,站在高处的时候,也就开始利用权力去敛财了? 都说小时候缺了什么,长大后就会拼命弥补回去,难道他也是这样? 不管如何,他跟明珠卖官之事是铁板钉钉了。 康熙从门房那边也得到新的线索,那位八品芝麻小官,竟然也是通过明珠底下人牵线才当官的。 不用说,这也是个买官之人,暗地里会帮着明珠办事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得知此事后,康熙不寒而栗。 想想这朝堂当中,除了站在前排的人是康熙一手提拔起来的,中层或者中下层的官员,又有多少是通过明珠和余国柱的手买官上来的? 难怪底下官员越发不会办事,原来根源在此处。 康熙真是想不到,明珠的胆子竟能这么大! 顾凝宸抚着康熙的后背,真怕他气得要背过气去了。 康熙叹了一口气道:“余国柱也是可惜了,朕还以为他可用,打算让他入阁。” 还好,他只动了念头,暂时没把人直接送进内阁,不然明珠和余国柱都在内阁,这私下卖官只怕要更疯狂了! 也罢,因为后宫的事,倒是看清楚这两人的真面目,也不算为时已晚。 康熙握着顾凝宸的手,一时庆幸她没事,一时又觉得因为有她在,自己的运气不错,一下子就揪出了朝廷中的两个大蛀虫来! 人证俱在,两人都无法抵赖了! 康熙直接就派人把明珠和余国柱抓起来,押入大理寺。 此事一出,朝廷大臣议论纷纷,不少人还在早朝的时候为两人跟康熙求情。 康熙直接让帘子后的小吏记录下来,谁帮明珠和余国柱说话的,通通都记下! 然后他就发现,朝堂上过半数的人都为两人求情,这就叫人触目惊心了。 明珠的势力究竟渗透到什么地步,毕竟朝廷上站着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大臣。 半数都支持明珠的话,底下的官员又有多少? 光是想想,康熙就更为愤怒,派人查找这些官员跟明珠来往的证据。 如果彼此之间果真有猫腻,那么就直接罢官,送去大理寺候审! 这一查,半个早朝上的人都不干净,被扭送去大理寺,余下的人也是胆战心惊,不知道什么时间就被送去跟同僚团聚了。 官员一少,干活的人就少了,康熙只能让余下的人帮忙分担。 王谈兼任了吏部尚书,李天馥则是兼任了刑部尚书,两人顿时忙得不可开交,恨不能把自己劈开一半来用。 王谈要管着户部那些账单,还得开始着手整理吏部这个烂摊子。 可以说,这些跟明珠交好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吏部的。 吏部大部分人都撤掉了,连吏部尚书都不能例外。 所有的官员宗卷得重新整理出一份交给康熙,王谈还得把吏部整顿一二。 不说整理这些宗卷的数目多庞大,就是吏部这些卖官的人多猖狂。 这些卖官之人也得找出来整理,王谈恨不得能长八只手,最后实在受不了,就跟康熙请示,把好友拖尔弼拖下水来帮忙。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3 首页 上一页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