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越来越多的族人不见了,这就让其他人开始警惕,也怀疑起族长来。 毕竟这些失踪的族人都是反对族长,跟族长呛声之人。 一两个不见还说是巧合,十个八个不见,那就不可能再是了。 他们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危来,一个个不敢跟族长对着干,私底下却也谋划着是不是也跑路为好,不然以后每天都要胆战心惊。 但是也有人觉得,只要换了族长,他们的日子就会好过了! 一个人这么认为,其他人也慢慢觉得这样才是最好的法子。 他们密谋了一段时间,有一个还是漠北族长的贴身护卫和心腹,自然而然就得手了。 侍卫趁着族长睡着后才动手,族长对他没防备,一刀毙命。 可是族长一死,新族长的事提上日程,漠北一族又吵了起来。 好几个人都想当新族长,带着自己的子孙和心腹就打了起来,一时十分混乱。 康熙自然趁着他们混乱的时候趁虚而入,让士兵假扮成的商人去收羊毛的买卖,趁着不注意带人进去,连夜偷袭,再派兵围剿,把漠北这一族彻底拿下了。 那么大一个部族,如果上下一条心,那要拿下实在太难了,更别说肯定伤亡巨大。 但是如今他们先是四分五裂,再是群龙无首,彼此内乱,纷争不断。 他们还对收羊毛的商人没有设防,于是就叫康熙没费什么事,直接把这一支拿下了。 士兵还带上了神机炮,漠北的人数减员了不少,又是深夜没有防备的时候,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这结果基本上没什么意外。 消息传过来后,康熙只笑笑,就跟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提了这个事。 蒙古分裂的三大族这一天居然奇迹般能彻底融合在一起,也是出乎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意料之外。 不过也是好事,以后漠北一族不会再犯边,更不会成为俄国手里的一把刀,时不时就来边境捣乱了。 俄国沙皇对大清的关注不少,收到康熙的士兵有动作的时候,还打算派人去支援一下漠北一族,别是转眼就给干翻了,那他以后手里就少了一把刀。 哪里知道他这边点兵正要出发,漠北那边就尘埃落定了,事情快得让人诧异。 沙皇的心腹认为是消息传得太慢,才让俄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漠北那边还不知道早点求救,错过了救援的时机,也是他们该死,跟俄国没有任何关系。 哪怕俄国带人去救,估计这样的烂泥也是要扶不起来的。 沙皇听后只看了一眼心腹,微微一笑道:“你忘了,他们的对手是大清的皇帝。你以为漠北一族是自己莫名其妙就开始四分五裂,大清皇帝不知道在暗地里动了多少手脚。” 心腹一听,后背的汗毛顿时竖了起来。 看来以后他们跟谁作对,都不能跟大清作对了。 沙皇也是这么想的,之前他还觉得康熙是好心,才会接了羊毛的买卖,出了不低的价钱来买羊毛。 如今他才发现,康熙这完全是阳谋。 他出钱来买羊毛,看着没什么问题,谁都察觉不出来。 等如今因为寒流的缘故,大批农作物冻死的时候,沙皇才忽然察觉到养羊的人大规模增加,种地的人却更少了。 一旦农田受灾,国内粮仓居然没有多少存货,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俄国只能跟别国买粮食,欧洲那些国家不趁火打劫才怪,要么拒绝,要么就坐地起价。 哪怕他抢了漠北一族的粮食,对俄国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沙皇低下头,哪怕康熙害得俄国的情况恶化如此,他也不得不佩服康熙这个对手。 从一两年前,从互市开始,康熙就已经挖了这个陷阱,就等着俄国什么时候往里面跳了。 哪里想到,他们跳进坑里,还不敢得罪康熙这个挖坑之人? 如今俄国的粮食减产,他们还需要银钱来买粮食,羊毛就是一笔很大的买卖。 如果康熙这时候拒绝,俄国的国库就要捉襟见肘了。 好在这时候康熙还没打算赶尽杀绝,依旧愿意做俄国的羊毛买卖。 价钱还是那个价钱,甚至都没有压低。 为此俄国不少不知情的百姓依旧觉得康熙是个大好人,这时候没有大幅度压价,也没有直接断了这个买卖,给了他们一个活路。 听见这话,沙皇就露出嘲讽的笑容来。 康熙惯会做好人,在俄国赢了好名声,以后沙皇如果想要攻打大清,光是这些百姓只怕就不会乐意。 士兵也是百姓组成的,他们要阳奉阴违,沙皇也不可能强迫他们出战。 大清皇帝完全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俄国真要动手,在道义上一开始就要输了。 康熙这手腕真是让人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对于康熙还跟俄国做这个羊毛的买卖,大臣们其实有些困惑。 毕竟这么好的时候,如果他们不做这个买卖,俄国国库支撑不了多久国内的粮灾,等于是直接减少了一个敌人。 俄国就在大清旁边,要是能除掉,顺便蚕食掉,那该多好? 康熙在早朝的时候听着底下大臣议论纷纷,就好笑道:“俄国大片土地常年冰天雪地,要来做什么?而且如果断了这门买卖,就是朕不仁义了。怎么,你们还想别人来唾骂朕吗?” 大臣们连说不敢,乖乖闭嘴不再怂恿康熙去攻打俄国了。 康熙回去重华宫的时候,还跟顾凝宸吐槽了一下此事:“这些大臣的脑子都进水了,俄国能种地的田地都没多少,那么大片地方全是冰雪,也就养羊还凑合了。” 而且他们的体质跟俄国人不一样,根本不能适应那样冰天雪地的地方。 如果对战的话,其他季节还好,冬天怎么办? 士兵们根本受不住那么冷的天气,但是俄国人早就适应了。 可能其他时间他们能占上风,可是到了冬天的时候,必然要被俄国反-攻回来,很容易就变成拉锯战。 大臣是觉得国库最近填满了,所以蠢蠢欲动要打仗,不是自己兜里的钱就不心疼了,非要花掉才高兴吗? 康熙都没好气了,决定今年加开科考,提拔新的人才上来。 如今剩下这些跟索额图和明珠没有牵扯,本人也还算干净,没敢伸手。 不过他们也不是真的特别忠心和清廉,就是没什么胆子,加上可能也脑子不太够而已,连索额图和明珠的党羽都看不上的人,康熙自然就更看不上了。 加开恩科,对寒门子弟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了。 毕竟三年一次,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人一次考不上,得花费好几次。 如今加开,就等于多了一次机会,谁能不高兴呢! 加开恩科这事,还是交给礼部来负责。 历年的乡试、会事、殿试这些叫常科,都是由礼部来负责。 常科之外还有特科,就是有“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和“孝廉方正科”等名目来收有名望的才子。 不过康熙加开这次的恩科,只打算开常科,没打算开特科。 恩科如火如荼举办的时候,工坊的发展犹如康熙所料,一直非常顺利。 有了缝纫机的加入,平常人穿的棉布衣,士兵穿的棉甲都能大规模生产,进度喜人。 而且有了缝纫机,成衣缝制也更快了,对棉布的需求就更多。 也反过来促进了棉布,以及各地对棉花的种植开始扩大。 康熙未免有人只种棉花,却不种水稻、小麦、红薯和土豆这些食用的作物,还在早朝制订了律法,所有人家里的田地种植棉花不能超过三成。 违者重罚,甚至以后都不能种植棉花。 这就让很多人家想全种了棉花来卖更多钱的心思打消了,老老实实多种粮食。 毕竟如今还是人口大国,需要粮食众多,就不能让人只种棉花这种不能吃的作物。 不然如果遇上天灾,就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存,会转变成人祸了。 那就跟法兰西和俄国一样,只能跟其他国家求救,却未必有那么幸运能弄到粮食。 康熙从来都相信防范于未然,不能事到临头才仓促找别人帮忙。 愿意帮忙是情分,却不是义务了,甚至对方还可能趁虚而入,后患无穷。 还是粮食在自己手上,能自给自足,才能更叫人放心。 康熙在宫里种了几年的田地,之前发现一株特别大的稻穗,然后就留种来种。 几年下来,每次田地里总会有稍微大一点的稻穗,他都会留下来,挑选过后继续种。 反复种了好几次之后,这稻穗后来没有更大的了,但是稻穗结得相当多,沉甸甸的稻穗,看着就喜人。 康熙留种后,送去皇庄大规模种下,这次种的更多,收成的时候,一大片沉甸甸的稻穗,让人看着就心花怒放。 老农们更是热泪盈眶,说是他们这辈子见过最大的稻穗了。 顾凝宸却觉得康熙这反复种植后,反而是挑选了最优秀的水稻继续种植,培育出一种更优秀又是新的水稻来。 康熙把这种水稻起名为御稻,在皇庄再种了一次,看着水稻十分稳定,稻穗没有忽大忽小,或者长出空稻穗之类的毛病。 他就挑选了一批优秀的种子,给京城和周边的农田分发一些来种。 只自己和皇庄来种,那就太少了。 京城和周边的农田一起种,这御稻就能更多。 再远一点的地方,种子就不够了,先在京城这边试一试,是不是这种水稻更适应京城的环境。 等留种多了,再往外试一试,可以往北也可以往南,看看两边哪里更容易适应一些,就让御稻的种植逐步扩展开去。 这种水稻长得多,稻穗大且很少空壳,对农人来说是极好的品种,自然愿意种下。 康熙也不是免费送,而是让农人来买,价钱跟平常的水稻种子差不多。 为此有些大臣不太明白,毕竟国库都那么多钱了,康熙还种出了这么厉害的水稻来,怎么就不直接送给农人们种? 种了之后,这些农人自然对康熙十分感激。 顾凝宸却能理解康熙的做法,免费的东西反而让人将信将疑,而且才不会那么感激和用心。 想想免费的东西就是唾手可得的,哪里会珍惜呢? 而且这价钱原本也不贵,想要尝试的人出点钱试一试,买的也不多,就不会占用原本所有的田地,只分出一块来种下。 如果是免费的,估计很多人拿走非常多种子,不要白不要的心里,带回去却未必全部育苗后种下,这就浪费了这些优秀的种子了。 放久了,活性就不行,等于是浪费掉了,还不如让人买,起码不会浪费,也有更多的人能拿到手去尝试着种。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3 首页 上一页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