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守着一个地方,守着一个人…… 可能是知道这辈子出行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小红对离开父母远去江南陪读这事并不抵触。 不但不抵触,她还非常的期待。 都说父母之爱计之深远,林之孝夫妇哪怕再不舍自己这双儿女,也知道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 只是相较于茗哥儿,林之孝夫妇更不舍小红。 茗哥儿就算走的再远,他也是林家的儿子,是要孝顺父母,撑门立户的家中男丁。将来一举高中,外放为官,他们若想儿子了,就离开京城跟着儿子去任上,怎么着一家人都能在一起,但小红不一样。 女儿大了就要嫁人,嫁了人再想回娘家就不容易了。若夫家不在一地,就像嫁到林家的贾敏一般,十几年不曾回娘家,临了生死不复相见。 父母与女儿能在一起的时间就是女儿出嫁前的这十几年,小红本就长年跟着祖母居住,与父母聚少离多,如今这一走,又不知道几年才能回来。若…说不定再回来就是待嫁之时了。 林之孝家的满心都是自己的这一双儿女,而林之孝心里除了儿女外,还有林嬷嬷。母亲到了享子孙福的年纪,却还要为了子孙千里操劳奔波,为人子女怎能不愧疚难安。 可一想到这是为了林家,到也只能压下心中万般情绪准备起出行事宜来。 …… 在准备出行事宜时,林家几口又坐在炕上商量了一回良民身契的事。这事找老太太也能办,不过找老太太办这事有利有弊。 林家此时最怕节外生枝,找老太太放籍,就会闹出一种跟赖家打擂台的局面出来。他林家子十岁出头读书就比那个赖家子强,与其让人心生嫉妒,再坏了事,还不如换个人操作。 如今府里管家的是大房的琏二.奶奶,那位别看心眼极多,但说话做事却没甚章法。投其所好,再略表一回忠心,这事未必不能成。 林家的这些决定,春纤是过了好几天后才从小红那里听说的。 有些意外,又有些意料之中。 “……祖母说林姑娘无论带了多少人来,入府时老太太也一定会安排府里的人过去侍候,她想让爹娘安排你去侍候林姑娘。你如今还是粗使丫头,调过去就能升上三等,你是府里派过去的,林姑娘又是客居的姑娘,你日常在房里侍候也不打紧。等升上二等,就名正言顺了。只是不知道你乐不乐意。” 三等丫头比粗使丫头好一些,但也不是能随便在主子屋里进出侍候的。 “不是很乐意,不过也没多不乐意。左不过比现在轻省,也是在荣庆堂当差,先干着就是了。”虽然她叫春纤,但她却不太愿意去侍候林妹妹。 一来她散漫惯了,将自己照顾好都不容易了。再照顾一个体弱多病,又敏感爱哭的小孩…没那个自信。 荣国府讲究长辈身边的阿猫阿狗,小辈都得敬着的规矩。所以从现实角度讲,成了老太太名下的丫头,只要老太太不死,她的日子就有保障。 贾府讲孝道,亏了谁也不能亏了贾母。她院里的丫头,便是凤姐儿那样彪呼呼的都不会轻易折辱打骂。 若成了林妹妹的丫头,一个自身难保的主子,能有什么省心日子可过?重要的是世人都分亲疏远近,和黛玉朝夕相处久了,以她的性子,她真能在黛玉受欺负的时候袖手旁观? 那绝对不能够呀。 “我猜你们应该会在明年开春时启程。”心中转了一回,然后看向小红,笑道,“看来,我除了要留在林姑娘身边,还要读书习字了。” 再过不久,黛玉就进府了。进府后,还得容春纤找机会和时间往黛玉跟前凑,混个脸熟,之后小红说不定还会来府里找春纤‘玩’,在黛玉那里过个明路。这样一来就到了年底,年底江河上冻,正月里出门容易犯忌讳,于是最快的出门日子就是过了二月二。 至于读书习字,自然是让黛玉知道春纤要给小红写信,一来二去的,也好方便他们上门拜访林如海。 看来,他们已经从周瑞家的或是旁处知道了黛玉便是入了府也未必会被妥善照顾了。 一早就知道春纤聪慧,但没想到她刚刚起了个头,春纤就想到了接下来的安排,心中赞了一声后,小红点头肯定了春纤的猜测,“爹娘是这个意思。”这次来,还特意带来了笔墨纸砚和家常用的宣纸。 林如海是正经科举出身的巡盐御史,不说家世人脉,就是他在江南的影响力就不是林之孝一家会放弃的关系户。 最好也最稳妥的计划是小红留在京城,借着老太太的手留在黛玉身边。有这么一分香火情在,他们完全可以借着黛玉的关系叫茗哥儿上门拜访。 但事有意外,他们并不知道林如海对黛玉到底有多深的感情,若林如海对黛玉就像大老爷对二姑娘,二老爷对三姑娘那般,那留下春纤也就足够了。 林嬷嬷等人自是没想到春纤还能自己找关系疏通门路,所以在他们看来送春纤入荣庆堂是双赢的决定。 当然了,春纤原本于林家就有恩,如今虽然是给春纤安排轻巧差事,但也不能否认林家会从中得到的益处。 他们想等春纤年纪到了,他们就认孤身一人的春纤做女儿,然后为其准备嫁妆,风风光光的发嫁,也算是圆了他们之间的纠葛。 这种安排换了旁人来说,都是极好的安排了。但在春纤这里,却洽洽相反。 包办婚姻,给自己再找个爹娘,名正言顺的管束自己…真不在她的人生规划里。 “认了干亲不好行事,只我心里跟你们亲,那些俗礼免了也无妨。”小红口齿伶俐,自是将家里的安排和许诺一五一十的转述给春纤知晓。春纤闻言笑了笑,“我这人性子古怪,没规矩惯了。若嬷嬷疼我,林叔和林大娘也信得过我,便想办法将我的卖身契找来吧。虽是一纸契书,于我却大有用处。等过几年我年纪再长些,出府时也少些啰嗦。” 要卖身契主要是为了她那套没还办完手续的房子,以及担心上了林家这艘船后,哪天再因为什么事情被赖家的人找理由提脚发卖。虽然卖身契在她手里,但像荣国府这样的人家,也有办法灭了她。但她拿了卖身契,就可以去衙门办良民户籍,之后…她不信真到了危机时刻,她连个逃跑的机会都找不到。只要逃出去了,躲上一阵子,户籍就能用了。 呃,除非是推出去立即杖毙那种。 当然了,她既没给主子们下毒,又没偷宝玉的玉,又怎么可能沦落到立死的地步。 其实相较于其他人,他对林之孝一家的印象非常好。但印象不当饭吃,她也得为自己多做些打算。 几年后荣国府都抄家了,林之孝一家能不被殃及池鱼就不错了。自顾不暇之时哪还顾得上她? 既然小红来传话了,那咱们就将交易细节好好的理一遍。 那些许诺即不是她想要的,也未必能拿到。什么认干亲,风光发嫁,嫁妆娘家的,她都不要。她替小红,替林家去黛玉那里玩卧底,她今年十岁,可以干到十六七岁再出府。但前提是林家必须现在就将她的卖身契给她。 “成交!”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现实一点,做老太太院子里的丫头真比跟着姑娘小爷舒心。 再说得实际一点,黛玉如今才六岁,一般穿越女主穿越过来的年纪都不大。而且百分之七十以上,曾经的年纪都是二三十岁。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别人什么样作者不知道,但作者二十来岁的时候可没耐心去照顾小孩子。自己都没长大呢,哪来那么多的母爱和善解人意以及好脾气的去长时间,长时间的体谅一个敏感又邻牙俐齿的小孩?年纪和阅历在那里摆着呢,哪怕穿越前再喜欢,估计临了那份喜欢也会打折扣。
第九章 原著中曾有一段描写贾家年节时应酬往来的文字。正月十七薛姨妈家请吃年酒,正月十八日荣府赖大家,十九日宁府赖升家,二十日就是林之孝家请主子们吃年酒…… 从这个请贾家主子们吃年酒的日子排序就可以看出林之孝家在宁荣两府的地位。比不上赖家俩兄弟,却绝对领先其他贾家管事。文中描述少,也许是林之孝俩口子谨慎低调,不像旁人那般张扬吧。 看到这段吃年酒的文字,就可以知道林嬷嬷为了她那一双孙子孙女去求贾母,有赖家放籍的旧例可循,也不是多费口舌的麻烦事。 但林嬷嬷却没选择去求贾母,而是细细考量了一番,吩咐儿子儿媳备了一份重礼后,亲自带着儿媳妇去求了凤姐儿。 良禽折木而栖,虽然凤姐儿不是一块好木头,但她却是府中名正言顺的女主人。如今她又管着家,是现官不如现管的局面。重礼托付之下,以这位管家奶奶的性子,不怕她推脱。 之所以会选择凤姐儿,主要还是因为赖家已经隐约站位二房了。 怎么看出来的? 知道宝玉喜欢漂亮丫头,还特特给老太太送了晴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过赖家一直是老太太的心腹嫡系,顺着老太太的意思倒向二房也没什么好意外的。 他们林家之前不与赖家争,有老太太的意思,也有他们家不想出头以及枪打出头鸟的顾虑,如今…退不得了。 既然赖家选择了二房,那他们就只能不动声色的往大房这边靠拢了。 说不上投靠,不过是因势所趋的选择。 其实说起来,如果大房想要保住荣国府里属于他们有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期待老太太早日归西。不然真拖到二房那双子女起势了,再想要守住原本属于他们的东西就难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太太若归了西,二老爷没爵位,还得丁忧守制。那靠着老太太才稳坐荣国府大管家,又投靠二房的赖大一家,怕也是明日黄花的命数。 林嬷嬷在心里轻叹了一声,由衷期待那一天早点到来。 凤姐儿时常说林之孝俩口子是一对天聋地哑,但实际上这俩口子的嘴巴就没一个是笨的。 这一次有林嬷嬷打头阵,林之孝家的掠阵,却是仍旧没显出林之孝家的口齿来。 先上重礼,再适合说几句两房现状,最后表一回忠心,以凤姐儿爱财舍命,不禁夸,也不禁激的性子,这事压根没费吹灰之力就办成了。 凤姐儿得了好处,又见林嬷嬷一副不欲张扬的表现,知道这事求到老太太跟前也是一样的结果。如今求到她头上,将来领她的情,就答应的更爽快了。见平儿不在,便叫了个丫头去后楼的库房取身契,要将这事不惊动任何人的悄悄办了。 反正林家那小子离参加科举还有些年头,等事到眼前了,再跟老太太,太太提一嘴也不迟。若是考上了,就当喜事哄一回老太太高兴。若一直没考上,这事就更不需要巴巴的多嘴说上一回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06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