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闭上眼,他开始怀疑到底是什么让他昏了头。 【这次坑杀的绝大多数是方士,还有一部分应该是公开嘲笑始皇帝的人。说实话,清溪觉得始皇帝还杀少了,要是换成朱八八,不杀个血流成河不会罢手。这位皇帝,杀人是以万计,从这里也能看出,始皇帝还是克制了。杀这些人还是小事,主要大事是另一件。】 朱元璋颔首:“若此事上骂始皇暴戾,天下皇帝无一清白。” 世人说始皇帝暴戾,不过是将其子胡亥罪过强加于他身上。 不过,朱八八是谁?他朱家人? 【在此次大规模坑杀术士的一年前还发生了一件历史大事,这年宫殿宴会上,仆射周青臣拍始皇帝马屁,说他功德远超上古先贤,还重点夸赞了始皇帝的郡县制。宴会嘛,对皇帝夸夸夸,皇帝高兴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可有一个人这时候开口了,一上来就质问周朝因为子弟封王而长久治安,秦国如今子弟无权,秦国万一出了问题谁来救国?】 秦王政皱眉,秦如今采用的就是郡县制,实际上战国七雄除了齐国都使用郡县制,就是为了遏制地方势力,这里就不用拿周天子举例了,就说说被赵魏韩瓜分的晋国,晋国当年分封卿族,结果等到晋王室势弱,卿大夫直接干掉晋王室后就瓜分了晋国,这就是分封制的弊端。 齐国没被自己人干掉,是因为齐桓公遗泽,当初田齐代姜齐后分封自家儿子亲戚朋友,发展到现在变成五都制,也就是五个军事大区各有一个都城。 然后就变成了一个情况,五都相互制约,谁都不听谁的,齐王建摆烂也有这方面原因。 分封制的危害诸侯王心照不宣,提什么分封制,将军权政权归于地方自治,简直是居心叵测! 【大家这里应该能看出淳于越这人也有点眼光,秦国最后不就是因为始皇帝将儿女都拘在咸阳,不给权力,被胡亥一口气全嚯嚯了,秦灭后,还真没人来救国。】 秦王政眉头皱得更深,这确实是个问题,孩子全集中在一个地方,容易被人一锅端了。 秦王政早年在赵国过过一段无依无靠的日子,父亲丢下他跑回了秦国,母亲出门长时间不归家,外家对他也不怎么样。 那段日子练就了秦王政早熟心理,好不容易回到秦国,父亲又有了儿子,这个 幼子还是在秦国长大,更受到宗亲青睐。 秦王政之所以能继位,其一是因为父亲承认了母亲正室身份,其二也有吕不韦的原因。 回到父亲身边没几年,父亲就去世,秦王政对于亲情看得很深,母亲后来背叛无疑令他充满恨意,所以他对待自己的孩子非常好,仿佛在弥补幼年的自己。 他将孩子留在咸阳绝对不是因为忌惮不给权力。 战国老传统,除了出国的质子,其他孩子都留在都城。也没说哪国把公子分封出去。 【这一点刘邦做得就比较鸡贼,保留郡县制的同时也封了一大帮异姓王,在他死前,这帮异姓王也全被他处理了,留了个盟约“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时肉再烂,也是烂自己家锅里,没便宜外姓人。】 秦王政抿嘴,田齐当年也是这样想的,如今呢,齐王指挥不动另外四都。 若真奔着秦传万世,他不会采用这个办法后世皇帝留麻烦。 可若秦国命短,只能选择这个办法为秦续命。 【不过老刘家比较争气,连抽四位明君,到刘邦重孙这一代,汉武帝刘彻削藩套路层出不穷,一道“推恩令”让分封制终结。】 【大家知道削藩这事有风险,弄不好很建文帝一样被叔叔朱棣来个靖难翻车,刘家削藩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顺利,刘彻削藩成功是因为他爹给他蹚过深浅,汉景帝当年听晁错的要削藩,结果弄出个“七王之乱”,七国联军兵临城下,汉景帝吓出一身冷汗,只好杀晁错平息众怒。不过人家汉景帝也不是被吓一下就会收手,等平息“七王之乱”就撤了藩王封地的大量官员,变相收回封地行政权和司法权。】 【刘彻就充分吸收了他爹错误经验,咱不搞武的,咱搞文的,一道“推恩令”,凡是诸侯子嗣都能分封,好家伙,大藩国裂变成了多个小诸侯国,要知道古代为了保护家族传承,那时遵循嫡长子制,嫡长子能分大半家产,这下变成了不管嫡子庶子只要是儿子就能分老爹的地盘,生得多,分出去的地盘就多,直接将分封制的危害化于无形。】 秦王政眼睛亮了,还有这等好办法? 岂不是说鼓励生子,到下一代就不用烦恼藩王危害,同时还能保证血脉分散。 他实 在是被自己未来断子绝孙的预言给整怕了。 【始皇帝肯定是支持郡县制,他还想着秦传万世,中央集权才能压制地方,分封制绝对不在他考虑范围内。可惜他不知道不管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要真到那个时候其实都一样,一旦地方强过中央,哪怕郡县制也有唐朝安史之乱的例子,区别在于自家人打自家人,还是外人打自家人。】 李世民扼腕,他将儿子分出去也是这么考虑,可惜雉奴不争气,拦不住媳妇,将李姓诸王全都干掉了。 不然,留在外面的藩王也能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挽救大唐国运。 永乐皇帝翻看史书,哎,大明虽然顺利将藩王留到了最后,可都变相养猪了,也就云南沐家还算像话,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 【周分封,春秋战国五百年战乱近在眼前,始皇帝刚结束战乱统一六国,满脑子都是不重复周的命运,你就让他回头采用分封制,这怎么可能?】 【对于始皇帝来说,分封制已经是落后制度!】 秦王政现在满脑子都是推恩令,对天音所言有些心不在焉,他要仔细想想。 推恩令实在是太诱人了。 【打个比方,电子支付大家已经习惯了不带钱,虽然电信诈骗也因为这暴增,但是大家能因为这一点弃用便利的电子支付重新回到纸币支付吗?对于刚从战国走到统一的人来说,郡县制大概没有分封制那么深入人心,不是所有人都为了理想,大家打生打死不就是为了封块地自己做个土皇帝,让后世子孙也能享受荣华富贵吗?】 【皇帝儿子不带这个头,大家又怎么好意思主动提出?所以淳于越提出分封制背后肯定有人支持。】 【淳于越将周封诸侯旧事重提,倒不是真为秦未来担忧,主要是提出郡县制的李斯是法家学说代表人物,淳于越是儒家人,鼓吹分封制也是基于学说之争。】 【始皇帝也没有亲自下场反驳,将这件事交给众臣商谈。】 【本来嘛,这也没什么好讨论的,关键是秦施行郡县制都真不知道多少年了,怎么可能突然改弦易张?可问题是有大臣心动了。】 秦王政环视殿内,除了少数文臣,大多数都不由低下头。 他心一沉,因为他看到了不少武将低 头。 【李斯见自己的郡县制被诋毁自然不高兴,反问当年采用分封制的周天子何在?如今天下已定,学古不学今,鼓吹分封制,祸乱黔首。还说儒家批评郡县制是怀有私心,对朝廷政策不负责。】 【批评完了儒家还没完,李斯再接再厉说民间私学猖獗,学的都是鼓吹六国先王,上的并不是大秦的官学,极容易出现别有用心之人误导黔首,从而结党营私欺上瞒下。】 【结党营私对于始皇帝来说无疑是大忌,李斯就是指着儒家的鼻子骂他们结党营私。】 李斯一点不害怕,反而很高兴,骂得越狠,说明他对大王越有用! 只有孤臣用着才能放心。 【李斯为何对儒家下手这般狠,这不得不提到学说之争,始皇帝虽然倾向于法家,但对其他学说也不是禁止,法家和儒家都是显学,天然对立。】 【儒家自创立就想宣传自己政治主张,可惜不合时宜,孔子周游列国,没人吃他那“仁政”一套,春秋时期你跟人讲“仁”,人家还是奴隶制讲弱肉强食,你提倡周礼,晋反手就被三家瓜分了。这就讽刺了,孔子最后回鲁国著书,死后门徒八分。】 【到了战国儒家又出了一位亚圣——孟子,孟子提倡“仁政无敌”“民贵君轻”,可惜战国说到底还是奴隶制,你让尊贵的大王们对奴隶黔首仁爱,做梦来得更快,对于这些人来说血统论才是主流,贵族的儿子是贵族,黔首的儿子不一定是黔首,很可能是奴隶。】 【孟子的主张显然不受这个时代国君青睐,周游列国后跟孔子一样回老家著书了。直到后来又出了一位荀子,这位吸收了法家学说思想,主张礼法并施。】 【显然荀子的思想更加先进,但是吧,这个荀子却不是纯粹的儒家,因为弟子李斯和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所以被后世儒家人抨击比较多。】 【与其说荀子是儒家,不如说又吸收百家之长融汇儒家的仁政创立的属于自己的学说。】 【荀子推崇孔子的仁政,是因为他十五岁起便周游列国,很显然这个时代的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战乱不断,他所看到的是吃人的时代,清溪想稍微对同类怀有同情心的人都会希望推行仁政,给黔首一点生存空间吧。】 【荀子的 思想在这个时代儒家眼里显然是异端,与其说是儒家,不如说是披着儒家皮的法家。】 李斯瞪大眼睛,竟然提到了老师? 【但你不还得不说荀子是真厉害,教了八个入室弟子,一门两子两家,两相两帝师。】 秦王政睁大了眼睛,李斯除了公子非还有其他师兄弟? 【除了李斯和韩非比较出名,还有一位大家应该听说过,就是计相张苍,他算术高超,在汉初担任宰相,一百零四岁去世,牛逼的是这家伙逃过了刘家皇帝的清算。】 【老刘家对于功臣什么态度?还诞生了一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名言,张苍却能屡次逃脱刘家人清算,最惊险的一次他要给刘邦腰斩了,因为肤白臀翘被放了。】 李斯羡慕,他可没有小师弟这么好运气。 始皇帝缓缓看向李斯。 李斯垂头:“臣这就写信给师弟。” 始皇帝颔首,他绝对不是好奇李斯师弟臀有多翘。 【荀子入秦时还是很认同秦国的治国政策,不过他很不认同秦国重用刑法吏治。不过始皇帝虽然重用法家,却不排斥百家,在秦设立博士,百家都可以出任博士,这对于一直被诸国排斥郁郁不得志的儒家来说很有吸引力。】 【儒家来到秦国很快扎根,最大的成就就是长公子扶苏成为淳于越的学生,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秦王政目光一凝,所以这个儿子后来为何会自杀? 【对于儒家来说,这是个好消息,若公子扶苏上位,儒家说不定就能大放光彩,替代法家成为显学也不是不行。这可是自孔子后儒家学者一直致力达成的愿望!】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1 首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