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的状态其实也不太像,更像是磨砺儿子,但是意外自己死得早了点。 原来的世界线,父子观念不太和,嬴政努力培养中。 现在的时间线,父子观念渐渐相符,但是扶苏自己又想申请出去锻炼了。 嗯,怎么不算是一种父子观念不合呢? 主要还是因为,嬴政他夸了别人,这对于满朝的嬴政推来说,是多么悲惨的经历? 怎么允许!有别的“小妖精”在他们眼前上位的。 于是啊,李斯就撺掇了扶苏,想和扶苏一起去打一下匈奴,当然,不是他去,是他的儿子们。 不是李斯不把自己儿子的命当命,实在是现在大秦只有武将的晋升是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甚至有些 缺文官。 但是,有完善的制度,没有仗打,也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实在是有些难办的。 当然,打百越也不是不能把儿子们塞进去,现在不是有个更难的了吗? 经过李斯这段时间的走访,听说就连在修阻拦匈奴的长城的人都积极了很多。 这个是从蒙恬嘴里知道的,他是修建长城的主要负责人,知道的自然也比他们多一些。 人总是有些爱民好利的,当知道未来的匈奴那么厉害之后,要不是民夫识字的少,他们都想在砌长城的青砖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了。 也不是没人刻,胆子还是有的。 对此,李斯还出了主意,在长城修好之后,立个碑,介绍一下都有哪些地方的人参与修建了。 一时之间,他的名声都好了很多。 可惜,那个主意被采纳了之后,出战匈奴的没被采纳,李斯还运用了自己长袖善舞的能力,找来了已经退休的王翦老先生参谋参谋,大家也没理出个所以然来。 对于他们的这些幺蛾子,嬴政了解地一清二楚,虽然他不说,但是他还是觉得冲动上头的战斗不可取。 先押着后议,不过,元朝的案例也是可以给大家学习学习的。 “元朝明明那么能打,就算国内有叛乱,难道他打不过吗?” 嬴政像是闲谈一样,猛不丁地问了扶苏,扶苏迅速发挥了自己从年少被培养出来的答题能力。 “内乱,天书有说有内乱,如果是自己先乱起来的话,那么即使再强都会被别人趁虚而入的吧?” 扶苏不确定,实际上他觉得只单是内乱,就把那个占据世界五分之四的大帝国给折腾没了,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又或者说是,孟子说的,民水,水能覆舟?”扶苏想了想,补充了这点。 嬴政耶没有个正确答案,元朝究竟怎么灭亡的,就跟大秦是怎么灭亡的,没经历过的说出来的怎么能算是正确答案。 但是扶苏说的这两点,嬴政都很认同。 “大秦在我手上,保证不内乱还是能做到的,现在民心向着大秦的应该也有,你保持仁德的话,收拢民心不成问题。” 嬴政像是在上一对一的辅导班,他这个话让扶苏眼前一亮。 “那父皇,我能带兵去打匈奴吗?” “不行。” 答了题还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糖果”的扶苏,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样,垂头丧气的,又听到了天书说的三岁熟读《三字经》。 “是和李大人编著的《仓颉篇》相似的东西吧?”扶苏没说赵高,倒不是捧一踩一,赵高现在在大秦的状态就是这样的,连扶苏这个有些中立善良的人,都不怎么搭理他的状态。 大秦这么大容易吗?都是陛下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居然有人拖后腿?孤立他! 这也是赵高最近只能找胡亥一起“阴暗爬行”的原因。!
第103章 物理(八) 扶苏没有打仗的机会,实际上他们还有釜底抽薪的手段,就是让嬴政自己去打仗,扶苏留家里看家。 不过,自从知道嬴政活不过刘邦之后,他们就有些抗拒嬴政出行的事情了。 毕竟,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要是没了,这群人是真的会发疯。 李斯对嬴政是忠心的,这种忠心建立在嬴政活着的时候,在他心里的排行,差不多会是嬴政第一,他第二,儿子那些都得靠后排了,但是嬴政死了,他自己就顺位上去了。 像李斯这样的人,在大秦不在少数。 其实也能理解,毕竟七国各有特色,但是秦国在里面,就像是一个纯血战士闯进了文人、剑客的交流圈子,最初甚至有人觉得秦国是蛮夷之邦。 就连李斯也说过“士不产于秦”,意思就是那些文人墨客、谋臣学者,不是本土的秦国人。 这是他在《谏逐客书》中所言,写这份谏言的背景,是我们都熟知的“郑国渠事件”。 郑国给秦修郑国渠,他是个有真材实料的治水能人,郑国渠本身也修的很好,虽然郑国渠现在已经被废弃了。 当然,这不怪郑国渠,实在是黄河母亲的脾气比较莫测,在刘彻时期就又泥沙堵塞问题了,白公提出在郑国渠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再修一条水渠,就是现在的白渠。就连白渠也经过了废弃、重建、废弃、重建这个步骤,现在应该是废弃了。 不过这条曾经是“嬴政、刘彻史诗级合作项目之一”的郑国渠,在秦朝也是给大家伙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毕竟旱灾、洪涝在古代堪比核武器,百姓存活率基地,优秀的水利工程是极佳的利民措施。 如果,郑国没被秦国发现他的动机不纯的话。那么甚至会是个君臣相和的故事,但是被发现了,这位水利专家甚至一度遇见了职场危机。 他作为一个韩派来的,试图用修水渠的政策“疲秦”从而无力攻打韩的这么一位水工,原本是会被叛国罪处死的,正是李斯用这些话劝了下来。 李斯说,大秦没有这样的人才,但是这样的人才来到大秦之后,会忠于王上。 嬴政听了李斯的劝,没有把来秦国的他国能人都赶出去,李斯这个楚国人也得以留在大秦,最终 成为大秦的丞相。 大秦没有人才,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培养人才的良好渠道,缺乏底蕴一回事,本身也不注重是另一回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七国的实力都不俗,如果不是大秦专注武力值上的发育,也没机会打败六国。 而李斯这些外来的能人,对大秦的归属感,最初建立的点,应当也是有雄才大略的嬴政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宏大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而这个平台,在嬴政并没有因为韩的“间谍”而耿耿于怀,而是从谏如流,依旧愿意相信他们这些“外国”的能臣,也没有穿小鞋之类的,一视同仁地对待。 这让愿意留下来的人不说是愿意为了嬴政肝脑涂地吧,怎么也是是忠诚度极高,虽然是特定接收人是嬴政的忠诚。 原本也没有这么强烈的和匈奴一决高下的心,实在是,在他们知道嬴政有很大概率会早死的时候,就很想找出来是什么原因。 经过严密的分析,有可能是吃丹药吃过头了,导致身体的亏空,于是身体强健如嬴政也短寿了。 这就是他们在睁眼说瞎话了,毕竟战国时期的人均寿命只有31岁,嬴政十二岁即位,差不多是现在刚上初中的水准,到了二十二岁,我们大学毕业的年纪,他就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大事业。 政哥虽然死的仓促了些,但是五十岁已经不短了,就是如果真的能长生,就再好不过了。 从政哥这个业绩来看,十年统一六国,再多给一段时间,未必不能比元朝更生猛。 好消息是,现在的政哥还算年轻,二十多岁,也算风华正茂,想做什么都还来得及。 大臣们分析出来了丹药这方面的问题,自然也不会放任自流。他们已经再次去踩了一下徐福,保证这个人以后即使科研搞好了,也没有机会到嬴政的面前妖言惑众了。 那赵高更是,就算嬴政可以原谅他,其他人都原谅不了了。 李斯手里还捏着赵高想扶持胡亥,插手皇室继承权的时期,他准备这次如果陛下同意去攻打匈奴,花点心思也得把这个人从宫殿内弄出去。 以大战的名义,实则把这个大秦的祸害给处理掉。 而除了丹药,另一个问题也不可忽视,那就 是刺客。 六国余孽直到现在都没有死心,一直在派刺客来谋害陛下。 而陛下又有巡视疆土的习惯,不巡视也不行,国土面积变大,除了藏在暗处的、试图复国的六国余孽,还有很多心思浮动的,想要惹起动乱,乘机浑水摸鱼的人。 嬴政的巡视,一方面是安心,安了想要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大秦人们的心,另一方面则是需要他来镇压宵小。 当然,纵观历史,也很少有被困在皇宫的皇帝,大家都会去避暑、去东游、去南巡,去各种地方,呆在皇宫的时间并不算多。 但是皇宫确实比外面安全很多,像是荆轲这种,所以大家都猜测,如果出什么意外的话,会是在路上丧生。 嬴政本人十分无语,他什么风浪没见过? 这些人怎么就这么不把他当大王,像是会悄悄死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一样。 如果他真的这么容易死掉,早在赵国当质子的时候,就活不下来了。 真是小题大做。 要嬴政说,也就是那个自己吃丹药吃过头了,碰见个小病就没了,他现在什么都不吃,还活不过那个嬴政? “行了行了,别在我面前刷宝了,有时间还是看看天书讲的,大秦很需要。” 嬴政把扶苏的脑袋转向天上,天书讲的内容比他们研究出来的有用多了。 说实话,比他们研究出来的要更加实用多了。 不光是秦,其他的地方也缺个正经选拔人的渠道。 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演变到了东周成了求贤纳士,用各种渠道养门客。 就像是刘邦想要去投信陵君一样,信陵君广招门客,就像是现在发招聘广告一样。 而这些制度到了秦国,实际上是被商鞅优化了,优化成了军功制度,但是有武官也得有文官。 后来啊,秦朝官员的选任变成了荐举制。 这也是刘邦为什么要和萧何商量的原因,他想当合法合规的泗水亭长,是需要经过保举之后,才能任职。 不过,保举和被保举的人是不能有太过紧密的关联的,如果被保举的人有罪,那么也会连累到保举的人。 还有李斯,一开始是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 门客二千倒也不完全是吹嘘,里面有真材实料的也有,吕不韦也是个比较给力的“hr”,之后举荐李斯当了嬴政的郎官。 而吕不韦这位“hr”举荐过的人也不止这一位,还有大名鼎鼎的“嫪毐”,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来了吕不韦门客的“包罗万象”。 但是推荐也不是个长久之计,作为辅助倒还好,主要靠推荐的手段,一方面会造成官场上的“结党营私”,另一方面认识的人再多,也没办法一一了解他们的真实实力,总有谬误的时候。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7 首页 上一页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