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十分不满,他觉得自己制定的很合理啊,既有周汉的风骨,又有唐宋的韵味。 “就是,后世怎么不自称明人,都过了多少年了,叫什么汉人!叫唐人也行啊。” 朱樉跟着自家老爹一起不满,他还是会祸水东引的,顺便拉踩了一下唐。 就是如果被朱樉知道现实大概会更加失望,因为真的有自称唐人的,但是鲜少有自称明人的。 除了明人不说暗话。 宋朝后期,被扭曲的理学思想侵 入脑髓的不少老学究,看这那些大庭广众之下,露胳膊、露腿的女子,正要说点封建语录的时候,就听到天书上那新的女声在讲。 【“瑶瑶啊,你首先呢得先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汉服是什么的通称?” “汉朝人的服饰,然后经过后世微调或者大改?”这是往常天书的声音。 “错,汉服呢,是汉族人的服饰的统称。”】 刘邦的笑容差点就僵化在脸上了,怎么,怎么不是天书说的那个意思呢?难道这汉和我们大汉没关系?那我岂不是笑嬴政笑早了? 刘邦没那么讨厌嬴政,事实上,没有哪个皇帝会否认嬴政的功绩,即使是再不堪的皇帝,面对开疆拓土的时候,也会动心。 只不过,嬴政采取的是最帅的方式,打过去,战胜了就是我们的。 而废物皇帝会商量,兄弟,这块地反正离你也远,便宜卖给我?贵点也行。 但是吧,后世的人受到汉影响更大的话,显得他刘邦比嬴政更厉害唉! 这也太牛了,我刘季也有比嬴政厉害的时刻。 现在被天书一解释,“啪”地一下,刘邦感觉自己从云端跌入谷底了。 好在,天书还有解释。 【“当然,你的理解也不是没有沾边的地方,毕竟咱汉族就是受了汉朝的影响,汉族自称汉人,也受了唐朝的影响对外自称唐人。” 闺蜜穿着的是宋制汉服,还是红色官服样式,手捏一块玉板,做科普倒有些像模像样的。 “汉族的服饰,故而是汉服,但是咱汉族自然不是从汉代开始的,上面还有秦,还有周,还有夏商呢!” “所以啊,咱这汉服,除了汉服之外,还有魏晋制、宋制、明制等等。你穿的明制的,我身上是宋制。”】 刘邦又好了,他像只招蜂引蝶的妖艳花朵一样,肆意舒展着自己的身躯,连不小心路过的狐狸都得被他绊一脚。 “老萧啊,咱大汉是不是厉害,你真有眼光,支持了我!” “是是是,还没忙完,陛下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一起批奏折吧。” 天书给萧何带来的改变有很多,首当其冲的便是要处理的政务变多了。 可不?事情变多了 ,要处理的事情就会变多。 以前处理种子种下去了,但是不怎么长粮食的问题,萧何,一纯正政治家。 他通晓秦律,这不通晓,问题就大佬,秦律条条框框很多,普通人尚且不知道自己会因为触犯什么法律被审判,他一个当官的,虽然是小官,但是不知道显然会更加严重。 精通法,但是主张无为而治。 似法非法,似道非道,但是不管怎么说,都和农家八竿子打不着,让他处理这种事情,就跟让梵高讲汉语一样。 隔行如隔山,除了祝福成功,也没有别的路了。 那个时候,萧何就不擅长处理跟农田相关的事情,硬啃农书了解了一些,至少是知道时令了,然后天书来了。 于是又有了新问题,比如什么,隔壁村的长势更加喜人,是不是种子是更新换代的新版本,给我们村也用上吧。 天书催成果催的急,大部分朝代都是一边研究一边推广成果,小范围慢慢扩大,一个品种能推广下去了,就多推广一点。 刚开始的时候,愿意支持的农民并不是很多。 毕竟啊,这年头,读书人可以读书自荐走仕途,武夫可以当兵入伍开始刷军功,农民是靠天吃饭的。 这田地说脆弱,每年都能刨出点食儿,不是大灾大难,也能活着。 说坚强,可真不是随便什么种子都行的。 农民们自己也会了解,谁家的长势好,就要点种子来,明年自己也种点。 但是国家要发种子。 “那些官老爷们,自己种过地吗?” 真种过的确实是少数,这就很难推广下去。 虽然请来协助实验的也都是有经验的老农了,但是哪怕是把人带到自己土地里去,也会有人不信的。 不过,已经一两年了,现在大家都很信任上面了。 萧何在处理内政上确实厉害的,一开始是因为农民不信,所以推广的少,成果显著的时候,萧何将此变成了特色,农民们趋之若鹜,拥护这特色的“试点”农业。 管中窥豹,不外乎是。 萧何每天处理公文要到深夜,实际上刘邦也是,不过刘邦比萧何好了一点。 在于刘邦 会选择性放弃,今天做不了的事情,明天可以继续做,就和他任命人一样,这个人做不了的事情,另一个人可以做那就让另一个人干。 萧何不会,萧何任劳任怨,今天做不了?今天怎么会做不了,通宵也得做完。 刘邦从萧何手里接过一沓新的奏折,沉重的竹简压垮了他的手。 批奏折的时候,刘邦状似无意地说,“萧相国忙于国事,人都清瘦了。” 如果是以前,萧何一定能听出来这是刘邦对自己有所怀疑。 毕竟吗,下属比自己更加上心企业的发展,这是想干嘛?是想接手这个企业吗? 能听出来便能想个进退得当的话术。 但是现在,脑子里全是“批完了这本,下一本”的萧何,别说听明白了,能听进去都是仰仗了刘邦是皇帝的福。 但凡还是泗水亭长那段时候,萧何鸟都不鸟,忙着呢。 “知道忙你就多做点,别把事情留到第二天。”语气还是很和善的,如果忽略话的话。 萧何这话,给刘邦都噎着了,同场合下,张良在认认真真地看着咸阳宫里残存的典籍,也被这话吓得手停了一瞬。 两人不约而同看了萧何一眼。 只看到一个头也不抬,在政务的海洋里面显然快要遨游死掉了的萧何。 这难道是想卖个错,让陛下有借口处理自己吗? 张良心想,他脸色不变,依旧是那副淡定如水的模样。 我要不要也找个机会犯个错呢? 啊,我是不是应该多做点事情了。 刘邦看着萧何眼底下的黑眼圈,僵化的心难得有些许沉痛,死掉的良心像是被他这几秒钟的时间,看了视频复活了一样。 但是这大汉建国初期,事情本来就多,天书好死不死还是这个时候来的,我要是认真负责起来,岂不是每天忙到星星都没几颗的人要变成我了吗? 刘邦有良心吗?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把自己亲爹、亲儿女都放弃的人,就算是有,估计也没有多大。 所以他没有像张良预想的那样,因为这“大不敬”的话当场发作,而是假装自己没听到,开始处理手上的活了。 张良的心都沉了,秋后算账 ,指挥更加严格,难道这么快刘季已经看不上他们了吗? 但是,心眼子堆积起来能绕地球八圈的张子房也并没有变脸,依旧是风度翩翩的向学模样。 一时之间殿内只有来来往往的宫人搬奏折的声音,还有三人各忙各的身影。 该说不说,有种同床异梦的味道了。 而并不在意这汉服的名字的赵匡胤,没想到还有大宋出场的时候。 “宋制汉服,这后世的小姑娘看来是很喜欢我们大宋的,挺好的。” 赵匡义不像他哥,赵匡胤反正已经对后世喜不喜欢大宋这件事不抱有期待了。 因为如果他是个局外人,也不会喜欢一个,遇事只会送钱求和的朝代,知道的是朝代,不知道的是哪里来的冤大头。 果不其然,下一秒天书解释了。 【“一般来说,穿宋制是因为日常,穿明制是因为华贵有气质。” 闺蜜把手上的玉板给江思瑶一看,笑得一脸狐狸样。 “我就不一样了,我穿是因为我喜欢苏轼!”】 天书也坏的很,把玉板放大了。 这玉板一般是宋代大臣们上朝之时手上拿着的笏板,会记录点重要的事情。 而这块笏板上记录着。 被喜欢的苏轼本人,看完眉头皱地死紧。 “弟弟,菜菜,捞捞?”!
第61章 化学(二十五) 还没有踏入仕途的苏轼对这句话十分不满,他把满脸写着好奇的弟弟按回书桌。 “别看了,跟兄长一起学习。” 苏辙没好气地看了自己这不着调的大哥一眼,把已经伸到自己脑袋上,开始撸自己头发的手挪开。 “没事做你就去多读几本书?别干扰我。 以及,我看见了,菜菜的哥哥,会捞你的。” 说实话,就是苏家这俩兄弟的脑子,一时半会儿也没立刻明白过来这笏板上的意思,不过弟弟,苏轼这俩关键词就够代入的了。 苏轼还想有几个弟弟啊? 有苏辙一个还不够吗? 那显然是够够的了,苏轼生无可恋地转过头去,看着天书上那块笏板还明晃晃地怼着。 这东西会被多少人看到啊? 就算是苏轼,也没有想过在全国人民面前以这种方式出名! 苏轼急得开始揉自己的头发,甚至不小心扯断了几根,给他自己疼得“嘶”了一声。 苏轼这个当事人还没怎么样,苏辙先后退了几步,“你别赖我啊,这事儿和我没关系。” 作为弟弟,苏辙真的从小被自家这个哥哥给坑到大。 两人的年岁实际上差距不大,仅仅相差两岁,但是苏辙在这段兄弟关系里却是饱经风霜,被揠苗助长了。 当然,苏轼没有,苏轼还没长大。 兄弟俩的关系一直很好,奈何苏轼喜欢做点无伤大雅的小恶作剧。 比如说忽悠弟弟今天需要上课,然后两兄弟一起洗漱完成,背着行囊,走到关闭的学堂外面。 苏轼快乐地拉着弟弟翻墙进去,照顾学堂里养着的孤单流浪猫。 那可是狸奴,流浪的小狸奴! 而且有整整三只。 然后苏辙就和他照顾了一天的猫,为了功课不落下,还是拉着哥哥一起背书一起给狸奴们布置了更加温暖的窝,甚至做了木工活,制作了仨饭盆和仨水盆。 甚至给猫猫们常常攀爬的树,做了一些装饰。 至于老槐树自己有什么意见,那就不得而知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苏轼会一拍 脑袋就带着弟弟一起去做什么事情,比如夜爬山看日出,夜游船赏星夜,都是苏轼做的出来的事情。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7 首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