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嫔们不敢相信皇上就这么丢下她们,带着皇孙离开了。 朱瞻基回头看了一眼妃嫔们,只见她们神色落寞、神色哀怨、神色悲伤…… “皇爷爷,你不管她们吗?” 朱棣面无表情地说道:“不用管她们。” 朱瞻基在心里轻轻地叹了口气,唉,可惜看不到争宠的戏码。 朱棣牵着朱瞻基往坤宁宫的方向走。徐皇后正在坤宁宫的院子里散步,见他们祖孙俩回来,忙迎上前来,先向朱棣行了个礼:“见过陛下。” 徐皇后说完,见朱棣对她伸出手,她盈盈一笑,随即把手放进朱棣的手心里。 朱棣一手牵着朱瞻基,一手牵着徐皇后在坤宁宫的院子散步。 朱瞻基走了一会儿就犯困了,他拉了拉朱棣的手,随即又朝他皇爷爷张开双手:“皇爷爷,我困了。” 朱棣蹲下神,伸手把朱瞻基抱了起来。 朱瞻基双手抱着朱棣的脖子,趴在他皇爷爷的肩膀上,慢慢地睡着了。 朱棣边轻拍着宝贝孙子的后背,边继续和徐皇后散步。 徐皇后轻声地跟朱棣说了说过年的安排。这是朱棣登基后第一个新年,徐皇后的意思是办的隆重些。 朱棣当然也想办的隆重热闹些,但是考虑到他刚登基,最好不要铺张浪费。他让徐皇后按照以往的规矩办就行了,不需要特意办的隆重。 徐皇后明白朱棣的顾虑,表示绝不会铺张浪费。 一阵冷风吹来,朱棣微微皱了下眉头,连忙抱着朱瞻基回到坤宁宫的偏殿。 徐皇后站在一边,见朱棣动作轻柔地给朱瞻基脱下靴子,脱下外袍。又仔细地给朱瞻基盖好被子,掖好被角。 朱棣安顿好宝贝孙子,牵着徐皇后去了另一间偏殿。 夫妻俩边喝着茶,边聊天。 朱棣跟徐皇后说了方才在琼苑见到妃嫔一事,怒斥道:“成何体统!” 徐皇后见朱棣不高兴,语气温柔地劝说道:“陛下,她们也是好久没有见到你,这才想去琼苑等你。” “一个个不安分。”朱棣很是不满地说道,“打扰到朕和瞻基散步。” 徐皇后在心里说道,陛下,原来你是在怪她们打扰到你和瞻基散步啊。 “让她们以后中午不要去琼苑散步。” “好,我会吩咐下去。”徐皇后斜了一眼朱棣,调侃道,“一定不让她们惊扰陛下和你宝贝孙子散步。” 朱棣竟然点了点头:“嗯,让她们不要打扰朕和瞻基散步消食。” 徐皇后无奈地笑道:“陛下,你还真是……” 朱棣没有再跟徐皇后说这事,转移说起明年去北平府一事。 徐皇后也想回北平府看看,但是她身为皇后,必须留在宫里,管理好后宫。 跟徐皇后说了一会儿话,朱棣这才回到乾清宫,随后下了一道旨意,设立北平府为第二个京师,并且改名为北京。 设立北平为第二个京师一事,朱棣已经和大臣们商议过了。杨士奇他们并不反对,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北平府对朱棣来说很重要。 朱高燧见北平被设立为第二个京师,心里有了一个想法。他想要去北京就番。 之前,朱棣给朱高燧安排的封地在彰德府。 朱高燧嫌弃彰德府太远,利用他女儿刚出生,加上天气寒冷,推迟起身去彰德府。 虽说北京离南京也很远,但是朱高燧心里清楚他父皇不会随随便便把北京设为第二个京师。如果他猜测的没错,父皇日后一定会长待在北京。再加上,北京与蒙古相邻。 朱高燧想了想,决定向朱棣申请去北京就番。 朱棣对于朱高燧想去北境就番一事并不意外,不过北京不需要任何人去就番,因为他日后会把京师搬到北京。 朱高燧不死心,言辞恳切地表示他想要去镇守北京,但是还是被朱棣拒绝了。 朱棣告诉朱高燧,明年春天,他会回北京,届时朱高燧要跟着他一起去北京。 朱高燧听到朱棣这么说,心里自然高兴,并且表示愿意跟随朱棣回北京。 对朱高燧来说,只要不去封地彰德府就好。 朱高炽得知朱高燧想要去北京就番,心中不由地担心,后来见朱棣没有答应朱高燧,他心里才放心。 如果朱高燧去北京就番,对太子殿下的威胁就非常大。 朱高炽在心里庆幸,幸好父皇没有同意。 朱瞻基对朱高燧申请去北京就番一事并没有在意,因为他知道朱棣不会同意的。当他得知皇爷爷要把北京设为第二个京师,他就知道皇爷爷会像历史上那样把京城搬去北京。 他猜测皇爷爷是这么打算的。先把北京设为第二个京师,然后他常年待在北京。等权力中心渐渐转移到北京,皇爷爷到时就会直接把北京设为京城。
第81章 这几日, 朱瞻基没有急着写文章,而是先看杨士奇和解缙他们等人的文章。他们几人不愧是有名的才子,不仅文章写的极为出色, 诗词歌赋也写的非常好。不仅如此,他们的书法也颇为出众。看他们写的文章或者诗词歌赋,是一种享受。 看了杨士奇和解缙他们不少文章后, 朱瞻基有了点心得, 这才开始写文章。 这是朱瞻基第一次写文章, 也是他的第一篇文章,他不想随便写写。虽然杨士奇让他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但是他想一篇有内容的文章。 朱瞻基看了杨士奇他们以前写的文章,写都是跟国家大事有关。从一件很小的事情,上升到朝廷大事, 并且写的一针见血,让人看了会不觉反省。 之前,朱棣交代过朱瞻基,让他在朝堂之事上藏拙,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他在朝堂之事上的过人聪敏, 所以, 朱瞻基不打算写朝堂之事。 朱瞻基思来思去, 决定写北京。 前段时日, 朱棣刚下旨设立北平府为第二个京师,并且北平府改为北京。 朱瞻基决定写一篇有关北京的文章,但是他不打算写北京的风土人情, 或者写北京重要地理位置。这些事情, 很多人都知道, 也都能从书上看到。他打算写几年前的北平守卫战。 那一年, 李景隆攻打北平府,战况非常激烈,北平府差点失守。但是,这其中的艰险和不易,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其中的详情。 朱瞻基打算写他眼中的北平府守卫战,他要让大臣们都知道当年这场战事非常凶险艰难,完全不输给任何一场战役。最重要的是,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爹爹并不是不会带兵打仗的“废物”。 他二叔和三叔一直跟着皇爷爷打仗,立下了不少战功,这让武将们对他们很服气,但是武将们却不信服他爹爹。 朱高炽因为身子和腿脚不方便的缘故,并不能跟在朱棣身边带兵打仗,他只能留在北平府,管理和守护北平府。这就让很多人以为朱高炽在朱棣出兵过程中没有起到一点作用,觉得朱高炽占了嫡长子的便宜才会被立为太子。 别看朱高炽已被立为太子,但是朝中是有很多人不服气他这个太子殿下。当然,文臣们是支持朱高炽。一是,朱高炽是嫡长子,他理所当然被立为太子,这也是儒家一直以来遵守的规矩。二是,朱高炽性情宽厚,又精通推崇儒学,这是文臣们乐意见到的。 但是,武将们对朱高炽这个太子就不太服气,毕竟朱高炽并没有与他们并肩作战过。而一直以来跟他们出生入死的人是朱高煦和朱高燧。 在朱棣出兵过程中,朱高煦和朱高燧不仅带着武将们立下战功,还数次救了他们的性命。再说,朱高煦和朱高燧平日里对他们武将不错,经常和他们一起喝酒吃肉。再加上,朱高煦之前有意的拉拢,让他们更加偏向汉王殿下。 朱棣手下的武将们,有一部分是支持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剩下的一部分没有明确的立场,他们表示只效忠朱棣,不效忠任何皇子,这些人中包括张玉和朱能。 张玉和朱能他们没有被朱高煦他们收买,但是他们暗地里是支持朱高炽。不对,准确来说,他们暗地里是支持朱瞻基的。 朱瞻基虽然还没有被册封为皇太孙,但是他深受朱棣的宠爱,又加上他是神仙下凡,又是真龙。张玉和朱能他们坚信朱瞻基日后会继承大统。 但是,朱瞻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他太小了。心急的大臣们可不想等到他长大在投靠,所以他们现在提前投靠汉王殿下。 朱瞻基虽然没有上朝,也没有从他皇爷爷和爹爹那里听说朝堂的局势,但是他能猜到朝堂上的局势是什么样的,也能猜测到他爹爹的境况。 他想写北平守卫战,就是想告诉众人他爹爹并不输给二叔和三叔。 朱瞻基心里有了决定,就动笔认真地写了起来。当然,他不会全篇只写他爹爹的功劳,他还要写皇祖母和他娘亲,以及每个老百姓在守卫北平府战役中的表现。 这篇文章不是短短几百字就能写好的,朱瞻基觉得他最少要写几千字。 杨士奇得知朱瞻基已经在写文章,并没有催促他写快点,而是让他慢慢写,他这个做先生的非常期待他的文章。 朱棣和徐皇后很好奇朱瞻基写的文章,想知道他写了什么,但是朱瞻基却没有告诉他们,并且表示等写好后再给他们看。 是夜,朱瞻基的梦里。 他把他刚写好的一部分内容拿给朱标过目。 朱标看得非常认真,时不时用朱砂笔把朱瞻基写得不好的地方圈了出来。 朱瞻基安静地坐在一旁看书练字。 他这两年一直在努力练字,字写的越来越好了。 朱标看完朱瞻基写好的部分内容,毫不吝啬地夸赞了一番。 “瞻基,你写非常好。” 当年的北平守卫战,朱瞻基因为小,并没有亲眼目睹到激烈的战况,但是他从士兵和百姓口中,还有他听到的厮杀声中得知了一切。 他在文章里并没有写自己亲眼目睹,而是通过士兵和百姓口述,把北平守卫战的激烈状况写了下来。 看着他描写的内容,就好像北平守卫战发生在眼前。朱标看得热血沸腾的同时又非常沉重。 朱瞻基因为年幼,再加上读的书并不是很多,用词有些稚嫩和青涩,但是他的描写却非常有氛围,能把看他文章的人拉入他的文字里。 朱标指出朱瞻基文章里的几个错处,但是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用什么词来写好,他让朱瞻基自己想。 朱瞻基一点就通,瞬间明白朱标的意思,立马修改了过来。 朱标看了修改后的文章,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这让朱瞻基非常高兴。 第一次写文章能得到大爷爷的夸赞,对朱瞻基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或者荣幸的事情。 “瞻基,你以后可以多写写民生。” 朱瞻基小脸上浮现一抹疑惑:“民生?”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10 首页 上一页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