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叫做“字”的东西,可以学习; 天幕上那些人打仗用的武器,可以学习; 天幕上出现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学习。 下次不知道还会不会能够看到天幕,更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继续学习,所以、要抓紧时间,抓紧一切时间,去理解、去体会,去尽可能地记住、去学习去模仿,这上天恩赐、能从后世流露出的东西。 巨大的商字过后,再出现的是和【牧野之战】【鸣条之战】一样的字体排版。 【牧野之战】 【武王克商,商朝灭亡。】 然而画面再变,却不是什么王朝什么战役,是两行占据着屏幕正中的小字。 以兽骨龟甲做背景,小字虽小,对于观看天幕的人来说,依旧很大。 【甲骨文。是华夏已发现的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 【华夏最早文字可查的历史,自此而始。】 所有文化峥嵘的朝代,所有意识到这行小字对文化和史学意味着什么的观众们都再忍不住,唰地站起,脸色涨红。 甲骨文、甲骨文—— 华夏最早可以研究的历史,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些龟甲兽骨可以从哪里得到?好想弄来一观! 和妻儿一起观看天幕的王懿荣嘴唇颤抖,伸手遥遥抓向天幕,眼眶在一瞬就红了起来。 这是那些“龙骨”,这是他收藏研究的“文字”,这很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被后世铭记的事…… 它们出现在了华夏五千年的概要中,以一个文化的形式,冲进了被王朝和战争统治的概要中。 这就是文明啊—— 这就是文明啊! 王懿荣伏掌而泣。 天幕之上,鼓声叠叠,巨大的【西周】破跃重重刀兵应然出现,为仁义开国暴虐亡国的夏商画上了句号。 金戈声消,鼓点渐急。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而随着画面的转变,和【西周】一样的【春秋】两个大字出现,所有鼓声刹那便被筝声取缔,一瞬间,仿佛面前被展开了一副全新的画卷一般。 【春秋】 【约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姬发颓然而坐。 东周。 原本在听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的时候还在疑惑。 虽然知道了周被分为了东周和西周,在想或许这个“分两半”是指东西周的两半,但又觉得无论如何东西周也该合在一起说,比如“一统秦两汉”,放在一句里才是,怎么会是一半跟夏商,一半单独说呢? 而现在,看到这个以朝代名称模式出现的、大大的“春秋”二字,他终于懂了。 原来“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半”并不是为了顺口而改的“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半”而是真的、字面含义的,东周被分成了两半。 东周甚至都不配拥有一个像“西周”一样的出场。 在这浩浩长河中,属于东周的年岁里,“东周”或许将永远地成为一个背景,一个陪衬,一个明明存在、却完全无足轻重、不被任何人放在眼里的朝代。 而更为辉煌的、被全部人所铭记的,或许只有“春秋”、以及那个还没来得及出现的另一半了。 乐声铮铮,春秋二字消失,天幕上再次出现了和“甲骨文”出现时同样的一行小字。 【公元前722年,史书《春秋》编年始于此】 所有史官纷纷肃容,双目却炯炯,紧紧盯着天幕之上的这一行字。 《春秋》,一本不过万字的史书,竟能与“甲骨文”这种发现放在同样的位置,以同样的方式,挤进“华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在被战争支配的王朝更替中,占据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后世之人竟从未轻视过它们、甚至将它们与王朝放到了同等的地位。 许多史官和修史者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为这份敬重,为这份传承。 铮铮乐声宛如流水,悦耳却不平和,步入佳境。 天幕之上——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称霸】 【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 齐桓公抚掌大笑。 那几个称霸的比他都要晚,但“齐桓公称霸”五个字是最大的,占据着这一画面的主导位置。 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好名字! 乐声逐渐急促、音转激昂,节拍也越发明显。简笔的舆图之上,一道红线蜿蜒勾住联合了晋楚二地,为这春秋史上的第一次弭兵之盟勾勒出了形状。 【公元前579年】 【晋楚盟和】 周灵王二十六年,第二次弭兵会盟前夕。 十四国的士大夫齐聚商丘,正待会盟,谁知天幕于此时出现。 此刻,所有代表本国君主的士大夫们都肃穆地仰视着天幕,对那一行小字进行了庄重的注目礼。 弭兵会盟,停战协议。他们身负重任,为了一时的安和,来代表国君向晋、楚示弱,奉晋楚两国共为霸主,大家一起上贡,以求和平。 但这次和上次完全不同,这次前来,剑拔弩张、危险重重。能否成功暂且不论,但参会过程一定是在凛然的杀意之中。 士大夫们俨然长叹,又都暗定了决心。 此次大会若成,他们也会和天幕上显示的一样,被史书铭记。 且看成败! 西周君臣已然颓丧。 春秋,春秋。 这还能算是周的天下吗? 周天子之下,这么多国在纷争、联合、夺掠。 大周国君全无威势。 他们此刻才清楚地意识到,李晓诗先前读课文时所提到的:周天子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是个什么意思。 竟是如此慽慽。 天幕再转,士兵列队的画面不见,一尊巨大的方鼎出现在天幕之上,鼎身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公元前536年】 【子产铸刑于鼎,法理成文】 看到这一幕的子产却并没有激动兴奋,他正在晋国的宾馆中,袖手而立,身旁落着一地的院墙。 他目光凛凛,姿态谦和却不谦卑,对冷脸责备他的晋国臣子解释着拆墙的缘由。 他原本陪着国君来到晋国上缴贡品,却不想晋国国君竟不接待。就算是小国,也有小国的尊严,国君都在此,晋怎能这么侮辱他们的国君?他便命人把晋国宾馆的围墙给拆了,才让带着贡品的车马入内。 拆墙之前就已经打好了解释的腹稿。谁知天幕出现。 但这也不影响,还是要先把眼前的事情解决再说。 子产侃侃而谈,哪知对方却没有分心来听他长篇大论,只是抬头看着天幕上一闪而过的“郑国子产”,而后愣愣转向面前的子产。 天幕画面又变,浩浩平原,旅人行走于天地之间。路绿田,过黄土,登山林,渡河川。山云变幻,这一行人却脚步不停、踏过了许多个春冬。 【公元前498年】 【孔子开始周游列国】 “先生!是您!” 由布衣学者们围成的团体中,许许多多的弟子面露激动,看向早已显出年老的孔子。 孔子捻着胡须,双眼凝视着天幕上的场景,神态安和,面庞慈宁。 他不急不躁,微微一笑。 史上留名,终究是能令人开心的。 旅人隐入山间,乐声陡然高昂,舆图再现,兵戈起。 【吴越之战】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向吴称臣。】 见天幕把这一载入史册的功绩展现给全天下人共看,夫差哈哈大笑。周围臣子纷纷恭贺。 然而笑声未完,画面却已然改变。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除了脸色刹那难看起来的吴王夫差,在此之前的朝代,所有人都骇然瞠目,不可置信地望着这一幕。 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73年,一共只有二十年。 二十年的时间,一个亡国之君、称臣拜服的亡国之君,竟然能够亲手向敌人复仇,一举反败为胜、兴复旧国。 勾践、越王勾践,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是真的能够做到的事情吗? 后世之人却皆心态各异。 刘彻冷哼,毫不留情地点评:“愚蠢。” 勾践有没有才都是虚的,吴那么强大,灭越后更是国力雄厚。那还留着勾践做什么,直接拉去杀了不就行了,一了百了啊。 非要留着勾践,这不就是在给自己养心头患吗? 就好比匈奴—— 算了,不提也罢,提起这些就生气。 吴。 勾践匆忙收拾东西,回头深深看了一眼他挂起来的苦胆,匆匆离去。 天幕能够记得他、能够把他成功了的消息告诉他,他是很感激的。 但是…… 夫差一定会来杀了他的! 越的残民也不再注意头顶的天幕,纷纷帮忙帮助勾践逃离,哪怕叠上自己的性命。 天幕可是说了,他们的王成功了。 那么只要王还活着,他们无论生死,都是值得的。 越迟早会大败吴。 他们迟早能够回去。 即便是死,他们也坚信,天幕之上的事情绝对能够成真。 天幕说了: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千越甲可吞吴啊!! 春秋终于滚滚而过。 【战国】两个大字跃然幕中,乐声已然达到了又一个**,然后顿然休止。 厚重的大门如同历史,被缓缓拉开。 流水高山,琴音缈缈。 层层书卷、斑斑墨痕之间,白须老者手握竹简,溘然长逝。 【公元前479年】 【孔子逝世】 孔子的学生们都愣在了当场,直到画面再转,【《左传》本春秋编年记事停止】出现,他们才懵懂回神,泪流满面。 “先生!” “老师!” 孔子微笑着,缓缓摇了摇头。 逝者如斯夫,流水长年,人世变化。 生死之事,全待天定,没什么好伤心的。 琴声携筝,拨点婉转,悠然如轻。竹制的书简缓缓铺开。 【李悝变法】 【公元前445年,李悝变法,著《法经》。】 魏国。 身为孔子弟子的弟子,李悝正在为天幕提到的孔子逝去而感慨,却不想下一刻就轮到了自己。 他惊讶地看向手边正在整理的各国刑典汇总。 难道他的计划真的成功了吗? 这还未编撰成功的《法经》、以成文的律法来保护变法的成果,竟真的成功了。 正待他欲再度提笔,却听天幕上的乐声越来越和缓,比之孔子逝世相差无几,而后又猛然一震,瞬时再度激烈起来,甚至伴有马蹄踏踏。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9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