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限制出海……还真是完全算得上“严防死守”的范畴,甚至连沿海百姓全内迁都给用上了,是太恐怖了。 ……努力努错方向了吧? 但对于开放一些地方,大家反而觉得能理解了。 宝岛毕竟是个岛屿,严禁所有对外交流彻底封闭的话那宝岛也其实会算在其中。 但无论如何,清王朝的这个限制听起来都过于严格了点。 真的不会适得其反吗? 李晓诗继续捋课文知识点:“后来,英国的商船前后几次到达宁波进行贸易,试图在这里建立长期的商业贸易据点,这让清王朝对此深感疑虑和不安,所以,清王朝在1757年下令关闭了所有的港口,只剩下了广州这一处,作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还规定了必须要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全权管理对外的贸易,统一经营。其中的职能大概包括:承销外商进口的货物商品、代替外商进行在华夏内部的出口商品的购买,以及管理外国商人等。” 这种概念对于古代的观众们来说并不难理解,就像是“皇商”那种的是吧?一个朝廷任命准许的经商机构…… 只是,只给这么一个机构的话,如果这个广州十三行内部出了什么问题,那岂不是整个对外的贸易系统都会出问题? 不管结果影响的是内部还是外部,都不大好吧? 而这一些近乎苛刻的要求和命令,在清代的皇帝们听来,却觉得很正常。 不就是不让对外做生意吗,能有什么恶劣影响?这反而保护了统治啊。 为什么要把这个闭关锁国放到“清朝衰败”来讲?又有什么关系呢? 看人家明代,也海禁啊,还被后世的小孩儿指摘到了那种地步,可结果呢?明朝的灭亡跟海禁也没关系啊。 所以,李晓诗这会不会又是一次的夸张其词?故弄玄虚? 李晓诗对这种弹幕只是很平静地摊摊手,捧起课本念道:“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有将近两百年,当时世界上正处于一个大的动荡时期,各国都在进步、革命,进行大的改变中。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在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时,固然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王朝的故步自封,闭关自守,毫无疑问使整个华夏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她放下课本,抬头直视镜头,一字一顿,“在这段课文的旁边,有一个问题思考,内容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是否真的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这一政策对华夏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这里老师特地给了答案,我们课堂上每个人都做了笔记,想到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认为确实可以抵挡、清王朝没有做错的,那么我来给大家念一念我们老师给出的分析吧——”她在空白的地方蹭了蹭指头蹭上的铅笔痕迹,这一部分是用铅笔写的,刚刚一时没留意,“——答案是不能。” 顺治皱眉。难道非要让平民百姓无所顾忌地接受一切新的东西、给统治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朝廷动荡,才是正确的做法吗? 李晓诗念道:“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方与政策,它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避免受到外来冲击,但是这对西方的殖民入侵来说它起不到任何的防御作用,并且它还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华夏逐渐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也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不利于华夏掌握世界上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知识,使华夏落伍、落后。” 听习惯了的少女声音依旧脆生生的,但也好像是第一次,她这么严肃地、平淡地陈述着这种放在往常会让她情绪产生波动的内容。 弹幕上,一些以清为前缀的观众出现,每句每句都是质疑。 同样的,也有另一些以清为前缀的观众出现,每句每句都是血泪。 溥仪也在看,他不知道在他之后还有没有人能够看到这个天幕,但如果按照朝代歌来说的话,那应该这个“直播”,是到他为止的。 此刻,听着李晓诗那些官方式的分析,再看着天幕上那些飘过的、大清先人们的质疑,他只有苦笑。 是啊,是啊……确实拦不住。 他见过的,他经历过的,他都知道的。 他用亲身见证了,这确实是错的。 那些洋枪大炮,那些闻所未闻、让人恐惧的东西,还有那些…… 他脸上划过痛色,却没有出声回应弹幕上那些还不明所以反而一直在据理力争的先人们。 溥仪始终沉默着。 面对这样的弹幕,李晓诗也在摇头:“不是你封闭自我,别有用心的人就找不到入侵的方式的。” 其他朝代的观众们下意识跟着点头。 是啊,电影电视剧里不都看到了吗,那种大大的火炮,那些炸弹,那些飞机战舰,哪个是咱们自家现在的水平能比的? 人家要是带着打上门,那不就跟当初成吉思汗带人去西亚一样,直接摧枯拉朽,甚至被那些人认为是天神降临打都没打就丢盔弃甲了? 李晓诗道:“强硬的手段,对方会用炮火,用武力——一个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国家是没有办法做出抵抗的。而软手段……”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郑重地道:“我借过课本来看,八年级的历史会告诉我们这个答案。” “等下学期到了,我们再来一起学习吧!”!
第168章 第一百六十八课 接下来的内容是什么呢?是漫长而屈辱的那段历史,是披荆斩棘从苦难中浴火的历史,是可歌可泣可敬的新华夏历史。 那是之后的课本上才会讲到的内容,李晓诗现在一个七年级学生,当然还学不到。 跟观众们对下学期的课简单做了个预告,李晓诗照例开抽奖、关直播,录屏投稿发布,退出平台。 之后的学习平淡无波。 时空远端的观众们会有什么反应、她的直播每次会带去什么变化,对她而言都不是必须要知道要关心的事。 尽自己所能把知道的一切中肯地告知,就是她能够做到的最好的事情了。 另一边的天翻地覆、创新改变又或者是顽固不化,都与她无关。 她不会去打听,也不会去强行灌输什么。 直播之外的地方,李晓诗很坦荡且快乐地过着她的校园生活,扮演着二十一世纪新华夏新一代中学生的身份,高高兴兴,无忧无虑。 只不过在看到一些新奇好玩的东西时,她还是下意识多存一份下来,随手给她的观众们分享过去。 学习的时间飞快流逝,李晓诗每周一次的直播依然在继续,但她只陪着大家玩玩策略模拟游戏或者打打斗地主一起看看电视剧电影啊之类的——她一直没有把之前说过的“这是倒数第二课了”之后的那最后一节课给拿出来讲。 开始时大家还会觉得疑惑,也会问她原因,对此李晓诗很诚实地解释:现在才不到六月份,虽然教科书差不多学完了,但是离放假还有很久呢,这最后一节课,她打算留到放假前再讲。 后来,观众们也习以为常了。 既然这最后一节课迟迟不讲,那看来应该是跟前边的清代没什么关系,和她一直在捋的“主脉络”也没什么关系,多半又是个什么文化什么的课。 时间的□□再次来到周日,李晓诗却没有如约出现,这让诸天万朝中等待了一整周的观众们不由地得心生不解。 之后是周一、周二……一直等到周三时,李晓诗终于出现了。 在众人心脏终于放回胸膛的轻松中,李晓诗身着汉时制式的直裾,束发簪花,出现在了天幕的画面里。 她带着点薄妆的小脸上带着歉意的笑:“不好意思啊大家,我来晚了。前几天学校有事临时拉了训练营,我连手机都没带,没办法上来跟你们讲一声。” 刘彻一看到她穿汉服心情就很好,尤其是纯“汉”服,这会儿很给面子:“无妨!大家都不是闲人,你有空再播就是。” 好像之前担心李晓诗是不是出事的人不是他一样。 霍去病不动声色白了他们陛下一眼,自己很直接地发问:“什么训练营?很累吗?有什么我们可以帮忙的吗?” “没关系啦,就是一个集中学习的,学校过完暑假打算拉个尖子班出来,就临时把人凑一起封闭学习了几天,又考了个试而已,不影响什么的!我现在已经放假啦,来把最后一次的直播补上~总之还是很不好意思啦……让大家久等了。” 李晓诗挠挠脸颊,又是抿嘴一笑,“不过还好,没彻底耽误这次的直播……” 她把镜头调到后置,举起手机四周转了一圈,给直播间的观众们展示了一遍周遭的环境。 这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上人潮拥挤,来来往往的都是人,但似乎没人对穿着汉服举着手机自言自语的李晓诗多投注任何一分疑惑的目光—— 因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着各式各样汉服的男男女女数之不尽,一抓一大把,其中晋制唐制宋制明制等五花八门,衣饰的艳丽花哨程度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如果不是这广场铺着的地板、这广场另一端的现代建筑,倒真能让李晓诗直播间的观众们心生恍惚——恍惚是不是时空错乱,李晓诗来到了他们所处的时代。 李晓诗把镜头调了回来,面对弹幕上一串串的惊叹和疑问,她笑道:“穿汉服是很正常的啦,这叫什么呢,嗯……不忘传统文化!这是属于我们的东西,都会被传承下来的。” 乾隆嘀咕:传统,为什么看了这么多人没见到一个穿大清女子服饰的?这也能叫传承华夏传统? 朱棣:呵呵,到底是为什么你自己心里没点数? 李晓诗把手机收起来,换上之前用过的小毛球固定到手腕的镯子上整了整,但似乎是觉得不满意,最终她还是拿了下来,朝身边道:“哥,你帮我拍!” 而这时,通过那晃荡不已的镜头,不少人才发现,许久不见的李珉竟然也在——他同样一身汉制的服饰,短发利落清爽,跟在李晓诗身边。 闻言,李珉十分配合地就点了点头,接过了李晓诗递过来的毛球,别到了胸前衣襟处。 他个子高,别在胸口的地方差不多正好能拍到李晓诗的脑袋。 “我们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呢,是一节活动课,叫做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李晓诗这才满意,一身轻快地抬脚往一个方向走去:“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而且重要的节日,在华夏悠远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日都是一点点演变而来的,其中有很多次的调整和改变,但最终还是流传了下来。这也反映了华夏民族一定的习俗和文化观念,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感受一下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9 首页 上一页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