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很小、普遍很小。那能有多少个、小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大都很小的? 这问题没难倒李晓诗,这一课课本后边就附带的有一张“东汉后期十个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的表格。 她翻到那一页,说:“就比如汉殇帝吧,继位的时候才一岁,然后两岁的时候死掉了。” 刘秀:呃。 那是挺小的。 “还有汉冲帝,两岁继位,三岁死掉。” 刘秀:。 “汉质帝,八岁登基,九岁死掉。” “汉少帝,十四岁登基,十四岁死掉。” 刘秀:? 都是一年去世的就已经够短了,怎么还有不到一年就崩了的? 李晓诗:“这些是年纪小在位时间也短的,还有其他的年纪小但是比他们活的稍微长一点的。比如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汉灵帝汉献帝,他们登基时候的年纪是十岁、十三岁、十一岁、十二岁和九岁。” “还有一个汉桓帝,比汉少帝要大一岁,十五岁登基,是这些皇帝里登基年纪最大的一个。” 刘秀:…… ?? 十五岁就最大了的? 其实,严格意义来说,十四十五岁登基的也不少,比他们还年幼就登基了的也不是没有,就比如秦始皇,即位的时候才十三岁。 而要论起秦国那个时候的局面,比起东汉这会儿也未必要好上多少,那些权利的斗争一样很复杂,可他还是一步步走过来,并且成为了千古第一的始皇帝。 这么来看的话,东汉这些十四十五的小皇帝们也算不得多小。 但,不是人人都是嬴政啊。 他们生长的环境也完全不同。 像嬴政这样自小就在外颠沛流离的,他的成长轨迹和这些小皇帝们就是不一样的。 抛开心性、能力等不谈,只说这些小皇帝们,他们从少时起,能接触到的、陪伴的,就只有一种人——宦官。 那些陪着他们成长,和他们一样、毫无所依的宦官。 那小皇帝们长大,想要从外戚手中夺权,该怎么办? 只能利用宦官。 因为他们只信任一起长大的宦官。 于是宦官们权利越来越大,开始代替外戚把持朝政。 但等到下一位皇帝继位,他又会带来新的外戚集团、然后替换上新的宦官集团,再次慢慢壮大。 如此循环往复。 虽然李晓诗只说了皇帝们的年龄,但西汉几个人精皇帝显然已经想明白了,刘秀也很快就明白了。 可明白归明白,这种局面,他们这些人又能说什么呢? 说白了,本质上还是皇帝能力的问题。年纪小,阅历不够,很有可能少时受到的教育也不够,威信更不足,压不住那么多人,做不到在隐忍之后慢慢把权利攥到自己手中,又没有一个能够在灭杀外戚后明辨是非清明政治的脑子,就只能任由王朝越来越乱。 如果这时候换一个有魄力有手腕的皇帝来,未必不能在这种局面中找出一条集权之路。 就比如对于制衡权利的宦官,或许会有皇帝能够用好这一柄剑呢?让它沾上政敌的血,再将这好用的武器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让它翻起浪花—— 但那也只是“可能”。 毕竟世事无常,谁也说不准会怎么样,但肯定会比这么小就登基来得好。 而且更要命的是,如果这些势力只顾内斗争权,眼光只放在这一亩三分地、无视朝堂之外的话,那恐怕会有一些意料之外又预料之中的东西……将在他们短浅的目光看不到的地方慢慢发展、然后成为庞然大物。 事实上也和他们推断的差不多,李晓诗念了一下课本上“皇帝借助宦官除掉外戚、再一轮又轮换”的局面,然后把课文旁边的“相关史事”说了一下。 “当时的一个外戚、叫做梁冀的,他先后立了三个皇帝起来,独自一个人掌管了朝政二十多年。他全家都很嚣张,对皇帝和对百姓很霸道。他们家把数千名百姓弄来当了自己的奴婢,就连全国各地给皇帝的朝贡,都得先到他家。” “当时汉质帝九岁,他对此有点不满,就说了一句梁冀是跋扈将军。结果梁冀直接命人在饭里下毒,毒死了汉质帝!——汉质帝可是梁冀的外甥啊!”说到最后一句,李晓诗只觉得那种听说王莽逼死自己儿子的感觉又来了。 这些人真的太冷血了,为了权利,简直是什么都可以不要。 汉代的皇帝们已经默默无言了。 百姓们听了皇家的这种事,却也都觉得触目惊心。 那可是皇帝老爷啊,他们这些当官的敢毒死皇帝?可真是太胆大包天了。 而且那还是甥舅关系吧,这么嚣张,真的不会遭天谴吗? 李晓诗对着课本总结:“在这种轮流把控朝政、随意诛杀异己,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的情况中,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要严格地说起来,一个王朝的兴起是多么困难啊。 但如果它要走向衰败,那真的很简单。 也就三言两语能概括而已。 观看天幕的老百姓们心生感慨。 社会混乱,人民遭殃,百姓遭难——谁说不是呢,不管那些人谁当皇帝,受苦受难的都是他们这些无辜的人啊。 观众们还在叹息,李晓诗已经熟练地承上启下,拉着话题进入下一个篇章:“东汉后期朝□□败,时局动荡,百姓们流离失所。在这种局面下,社会上下民不聊生。就好比是秦末、新朝末年那样,自然而然会爆发一种反抗——起义。” “农民大起义。” “当时有一拨人,经过十年的默默发展和传教,信徒人群已经扩大到了数十万人的规模,他们的教派名字叫太平道。太平道的创始人是张角,在公元184年的时候,张角他们发起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头上都系着黄颜色的头巾,开始打东汉王朝了。” 对于张角,李晓诗还是知道一点的。 或者说不止张角,而是三国,她都稍微知道一些人名。因为她哥大学还没开学的时候、那个长达三个月的暑假里,天天窝在家里打游戏,她耳濡目染,跟着知道了一些。 什么“天宝盛世、安史之乱”,什么“吾乃天命之子”的,她都没少听,全是从她哥的游戏那里知道的。 张角嘛,那个能改判定、还能雷劈人的,有一台词就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提到了这个,还把李晓诗不知道的后半句也给补上了。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张角他们当时起义的口号。” 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那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口号就是苍天已经死了。 所以我们要立另一个天。 “面对这样有组织有预谋的黄巾军,东汉统治者连忙召集军队去镇压,而且还暂时调和起了内部矛盾,没有再争斗得那么厉害,统一战线大家一致对付起了农民起义。后来张角因为生病去世了,黄巾军大起义无奈被镇压了。” 李晓诗摊摊手,“不过他们的主力虽然失败了,残余的人倒是斗争了二十多年。虽然他们失败了,但是东汉王朝也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那些人的统治从这里开始再也起不来了。” 东汉的衰微已经讲完,接下来就是三国的事情了,也就不归这一课了。 李晓诗停下声音,两汉的这些皇帝们才逐渐回过神来。 还真不能怪东汉为什么被后世弄成了一课。 因为这个衰败实在是太容易了,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必然。 但理解归理解,身为老刘家的皇帝,对老刘家的江山末路还是有点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秦朝的早就把天幕当个画外音、一边处理自己的政务一边随便听一耳朵了。 连自家王朝灭了都听过了,也没什么能牵动他们的了。 李晓诗把课本翻到这一课的最后一页,看了眼知识拓展的内容,也决定稍微讲一下。 “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地方上很混乱,东汉为了加强统治,就把为了监察而设置的刺史改成了州牧,然后派心腹重臣去地方做州牧,地位比郡守还高。” 嬴政这才一抬眼。 是分封和西汉那些藩王给的教训还不够吗,这样改,与异姓藩王又有什么区别。 还是这样一个形同虚设的朝廷。 把监察刺史改成凌驾于郡守之上,给了原来的虚职兵权。那不等同于告诉这些“州牧”们,送你们出去发展了,去吧、么? 李晓诗:“那从这里以后呢,州牧们就不听朝廷的话了,势力越来越壮大,成为了割据地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这种局面,让东汉王朝的毁灭来得更快了。” 刘恒:哪个雄才大略之辈想出来的这种法子。 因为担心地方不听话,挨个给他们送点老大过去? 这是姓刘的想出来的主意吗?不能吧,不是被外戚宦官掌管了吗,是他们创造的吧? 刘彻:……啧。 只见过嫌权利太分散的,没见过嫌权利太集中的啊。 这是谁家的天才?怎么还能这么厉害的? 李晓诗也不知道是哪个天才想出的这个法子,但这也不在她的思考范围内,毕竟初中历史还是很浅显的,不会详细到这样的内容也来讲一讲。 彻底完成这节课之后,李晓诗合上课本,例行抽奖流程。 这节课她读了好些个人的发言,从他们那里对王莽这个人有了一定的了解,知识量充足了不少,但由于发言人数较多,她也不知道会抽到谁,只好和观众们一起等结果。 “宋理宗……”李晓诗不认识这个皇帝,但想了想,那些发言里确实有不少是“宋”开头的前缀,估计是这个皇帝手下的人被判定为第一了吧? 把奖品盲盒送过去,看到对方抽了一包辣椒种子后,李晓诗才关闭直播。 熟练地导出视频上传投稿,完成后却听脑中系统滴了一声。 “检测进度:即将开启《中国历史》丝绸之路课程。特邀主播试参与《丝绸之路》特色课程,请问是否参加?” 特色课程? 李晓诗一愣。 那是什么? 平台会有什么特色课,让她来准备教案吗……她不会啊!
第54章 第五十四课 造纸 等李晓诗第三次为了给自己写“教案”而愁眉苦脸的时候, 她无比后悔起了当时为什么要答应系统的“特色课”体验邀请。 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初中生啊,为什么要来写教案这种东西!! 但苦兮兮归苦兮兮,还是要好好准备的, 不然到时候怕是就要出丑。 周六又上线和大家说了一下这个特色课的事情, 让他们自行准备。 然后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李晓诗除了上课吃饭睡觉, 就都在为下一节的“特色课”做准备。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9 首页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