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了一下之后,徒景辰忽然想到办法了!说白了,大家之所以在这种事情上掺杂不清,无非就是没有别的事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徒景辰干脆利索地将甩出了一个问题那个,朕瞧着如今大家伙日子都过得挺不错,朕琢磨着,前些年诸位在国库或多或少都借了些银子,如今也该还了吧!有了这笔钱,朕也可以在民生上投入更多,比如说,修建常平仓,储存更多的粮食,用于应对将来可能的天灾。另外就是,朕还打算促成移民,不像是之前移民全靠强制,如今就是朝廷花钱,让百姓移民,方向就是西北、东北还有南方那边,只要百姓肯移民,朝廷负责护送,还给一笔安家银子,到了地头就分地,官府再提供一笔无息贷款,让他们可以迅速安顿下来。 徒景辰这话一说,许多人就不吭声了。对于底层百姓来说,欠钱不还,那哪怕是倾家荡产,卖儿鬻女,债主也是会逼着对方还的,但是,对于中上层来说,情况就没这么简单了,大家都是要脸的人,若是借给阶级地位相当的人,你好意思没事就上门要债吗?何况,这回还不是借的什么亲朋同僚,而是借的国库。朝廷这些年来一直国库充盈,所以,上头谁也没想起来这事,下面的人自然是心安理得,毕竟,朝廷的钱,不借白不借啊!哪知道,就因为两伙人在朝堂上吵架,圣上听得心烦,居然就准备要债了呢? 别以为借钱的多半是勋贵,其实文官借的也不少。不是所有的文官都家资丰厚的,官场上迎来送往,哪一样不需要钱财,除非你就打算咸鱼摆烂一辈子,否则的话,光是靠着俸禄,是很难过上体面的官员生活的。毕竟,你当了官,将老家的父母亲人接过来不为过吧,纳两房小妾不为过吧,每顿饭多加两个菜不为过吧,人口多了,扩建一下房子不为过吧……这些看着不多,加起来就很可观,又不是什么职位都能贪赃枉法,另外就是各种人生大事、人情往来,这些都是花钱的大头。有的时候,一个钱财不凑手,只能想办法去借,毕竟,很多时候,面子比天大,你要是不花这个钱,影响的就是你的名声,别人要说你不孝不慈,那还能如何,问亲朋好友借,人家借不借是一回事,借多少又是另一回事,那么最简单的,也就是向朝廷借,毕竟,朝廷有钱,也不会天天追着你要债。一开始还有人想着,有钱了我就还,但是一看,其他借了的人都没还,我就还了,那我不是傻子吗? 也亏得这些年朝廷岁入颇丰,也没遇上什么花大钱的地方,要不然的话,就朝廷这些官员借钱的数额和频率,但凡有点什么大事,朝廷都要拿不出钱来了。 这会儿徒景辰也就是说了一句还钱,其实也没想到这事会有多大,等到他找来了户部的人,让他们统计一下,国库这些年到底借出去了多少钱,户部那边一帮人花费了两天时间才算是将帐给盘出来了,最后得出的数字叫一群人都难以置信。 这几十年来,国库足足借出去了三千多万两银子,这里头,多的借了大几十万,少的也有只借了几百上千两的,这种有的是真的遇上了急事,不得不借,有的完全是随大流,身边的人都借了,你不借,就显得不合群,因此,借个几百两银子意思一下,将来要还了,随便就能拿出来。 徒景辰一开始以为也就是几百万两银子的事情,这点钱财对徒景辰来说算不得什么,这些年来内帑入账还是很丰厚的,他自个随随便便都能拿个几百万两银子出来,结果,几千万两,这都是朝廷一年多的税赋了,一想到这么多银子借出去了,徒景辰觉得自己心肝都疼了起来。 不光是徒景辰心肝疼,那些借了钱的官员一个个回去之后,也觉得心肝疼啊!原本大家都要忘了这回事了,结果圣上突然提起来,大家就不能装傻了。 对于那些只借了几百上千两银子的人家来说,还上这么一笔钱,并不会伤筋动骨,还就还了,但是对于那些借得比较多的人来说,这就很坑了,谁家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啊,至于说变卖产业什么的,那些产业都是下蛋的金鸡,谁舍得就这么卖了啊!何况,仓促出手,也卖不出好价钱,那可就亏大了! 也有人家家里一直准备着这么一笔钱,就等着朝廷什么时候要账,好还回去,比如说荣国府。 荣国府借的钱其实是真的有了年头了,最开始还是贾源在的时候,那会儿为了安置一些受伤残疾的亲兵,贾源求了当时的太宗皇帝,借了一笔钱,买了不少地,将那些伤残的亲兵部下给安置了,其实这算是为朝廷花的钱,毕竟,伤残的人都是为了大齐而受伤残疾的。只是那些年连年战乱,朝廷手里也没有太多钱财,要是开了这个头,朝廷有多少钱都不够花的。所以,太宗皇帝那时候跟手下那些亲信约定,他会拿出一些土地,由这些亲信将领自个安置那些伤残的士卒。说白了,其实就是皇帝耍无赖,空手套白狼,一笔钱都没出,给了这些亲信部将许多田庄,名义上是这些亲信部将借了皇帝的钱买下来的。 那会儿,大家也没想过要还的事情,起码太宗皇帝在世的时候,没这回事,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宗皇帝认这事,不代表下面的皇帝还认,反正你当初是签了借条的,甭管你到底有没有拿到这笔钱,但是户部留了你的借条,你就得还! 所以,贾代善知道这事之后,根本没奢望人死债消,而是老老实实地从每年的收益里头取了一部分银子留出来,专门用于日后还这一笔钱。这些年来,这笔钱就一直藏在老库之中,除了贾赦和贾瑚知道,连史氏都不知道老库里还有这么一大笔银子在。 贾赦也是鸡贼,他也不说这笔钱的存在,而是表示,这笔钱是一定要还的,要从公中出,也就是说,以后公中能分的家产一下子缩水了一大截,这让史氏很郁闷。张氏持家有道,年年都有不少的盈余,只是按照朝廷律法,贾政将来分家只能分到三成,原本史氏是想要趁着没分家,就将公中掏空了,结果当初才做了个开头,就被贾赦捅给了贾代善,这事自然没做成,如今史氏一听贾政本来能分到的三成还得再缩水,愈发不乐意起来。 贾赦见史氏不乐意,当下表示,要不干脆现在就让一房滚蛋,以后别再沾荣国府的光,要不,就老老实实听他的,用公中存银还债。贾赦这般硬气,史氏也没办法,只得答应了下来。 贾赦从公库里头提了银子,还装模作样地变卖了一些东西,其实就是左手换右手倒了两手,摆出自家变卖祖产也要还钱的决心,然后就带着一大车银子去还债了,为此还得了徒景辰的褒奖,额外赏了贾赦一个国子监的贡生名额。结果没几日,甄家那边就哭天抹泪地上门卖惨来了。
第247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118 若论欠钱,甄家是欠得最多的,他们家四次接驾,虽说太上皇让他们主持盐政好还清亏空,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仗着太上皇还在,甄家就算是吃了一回教训,也没收敛多少。既然没有实职,想要享受,怎么办?自然是要从国库借钱的。像是甄氏嫁给贾珠,嫁妆那么丰厚,压箱银就有两万两,难道这是甄家家底子厚吗?无非就是要攀附贾家,打肿脸充胖子罢了。 开了个头之后,甄家一帮大老爷们那是只要前不凑手,就去衙门,去户部打欠条,连给花魁赎身都不例外,以至于这些年来,竟是陆陆续续欠下了国库近百万两银子。 徒景辰有些头大,当初养过徒景钰一阵,他登基之后,徒景钰因为残疾的缘故,性子有些孤拐,但是,对他这个兄长一直是极为忠心恭顺的,私底下帮他做了不少阴私的事情,徒景辰也是投桃报李,徒景钰乃至徒景福兄弟两个都是亲王,一个是顺亲王,一个是延亲王。如今还用着人家外孙呢,就拿人家母族开刀,是不是不太好。 另外就是,太上皇已经是够长寿的了,结果轮到那位奉圣夫人,据说几年前就老糊涂,不认识人了,但是依旧还活着。太上皇年纪越大,越是顾念旧情,年年都有恩赏,也正因为如此,甄家才能在没有实职的情况下,依旧在官场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要不然,你以为谁都能从国库借钱的?像是京中那等小官,你能在户部借个几百两,都算你找对了门路,说不定这里头还得分润负责这事的主官几成。而甄家呢,这些年来就没有哪年没借过钱,大家都怀疑甄家还钱的能力,但是既然太上皇还在,甄家的靠山也还在,那么,以后上头追责起来,甄家是卖房卖地还是怎么回事,那就得看上头想怎么做了! 徒景辰这些年来跟太上皇一直父慈子孝,着实不愿意在这种事情上伤了太上皇的颜面,因此干脆拿着单子去找太上皇。 太上皇真正顾念的其实是奉圣夫人,珍太妃早就人老珠黄,而且也不像是年轻时候那般善解人意了,或者说,年纪大了之后,珍太妃也没太多精力来侍奉太上皇,她长子残疾,幼子体弱,性子都不算好,长子对她乃至甄家心中都有怨,次子又因为身体不好的缘故,从小被惯坏了,骄纵得很。徒景辰登基,徒景福一开始就是封了郡王,他年龄小,身体不好,注定沾不到什么权力,因此,娶的妻子家世也很一般,对方家里就算是出了个王妃,也凑不出太多嫁妆。徒景福从小见惯了富贵,见妻子容貌不算特别出挑,嫁妆也不丰厚,顿时就觉得是岳家看不起自己,因此,对王妃一直很冷淡。又听说这门婚事其实是珍太妃跟太上皇商议之后定下来的,顿时觉得是珍太妃不想自己越过哥哥去……总之,这位早就左了性子。 珍太妃被两个儿子搞得够呛,儿媳妇进宫请安,难免又要诉苦,珍太妃再好的性子也好不起来了。对于太上皇来说,他身边女人多的是,即便这些年修身养性,徒景辰选秀遇上什么符合太上皇审美和性情的,也会留下来献给太上皇,这辈子太上皇身边又不是只有珍太妃一个宠妃,人家身边可心人多着呢,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显不出珍太妃的特别来。所以,珍太妃在太上皇那里,虽说是故人,但是也渐渐叫他觉得乏味了。 如今甄家搞出这样的事情来,太上皇也觉得有些厌烦,他皱了皱眉,说道:“奉圣夫人终究还在,甄家那边,叫他们进京,赐一点产业,让他们奉养奉圣夫人,江南那边的产业,都让他们折价还钱!”有人越老越糊涂,太上皇却活得很清醒,他都这个年纪了,没必要为了一个甄家跟儿子闹得不痛快,何况,甄家当年搞出来的事情,要不是顾念奉圣夫人的面子,就该满门抄斩。太上皇自觉已经给了甄家许多次机会,结果甄家还是不知悔改,太上皇也懒得再管了! 太上皇都不管了,甄家哪里还有什么好果子吃!因此,甄家被头一个拎出来开刀。他们过惯了好日子,自然不希望一下子回到以前那种只能算是衣食无忧的日子。因此,这些日子以来,甄家一直在到处跑关系,实际上就是藏匿一些财产,贾家自然也是他们的一个人选。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08 首页 上一页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