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看出来了,“他这是从外面敢回来?” “是的,我料到那些人会不服气,让他出去看看。”卫莱也没瞒他。 刘彻:“你也是吃饱了撑的。他们爱说让他们说去。他们以为嚷嚷着他们也行,朕就会派他们出征?朕这次要憋死他们!” 卫莱惊讶,“你这么想的?” “朕是那种在乎他们怎么说的人?”刘彻冷笑,“你有那个闲功夫把你那个玉佩空间整理一下,仲卿回来我们就去上林苑,好好给他补补身子。” 卫莱佩服,真没想到他压根不在乎。继而一想这才是他,否则不可能问她,司马迁都是写的什么东西。 卫莱问:“青弟何时能到?” “十一月初。”刘彻给卫青去了一封信,现在边关休整,人马精神了再回来,不着急赶路。 卫莱:“公孙贺他们不会无功而返吧?” “你还指望他们撞上匈奴?”刘彻瞥一眼他,“你该庆幸,否则就是损失惨重,按律当斩!” 卫莱猜到了,“你知道还让他们跟去?” 刘彻:“那是给仲卿掠阵。有了这次胜利,下次朕便可令仲卿为主将。”说着,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仲卿为主将其实跟这次差不多。仲卿让他们往东,绕到匈奴身侧,同他左右夹击,他们能拐到北跟匈奴硬碰硬。不说他们,一说朕就脑袋疼。婉婉呢?这么冷的天,又跑哪儿去了?” “玩累了,刚睡着。”卫莱朝她和刘彻的卧室看一下,“在那边。” “陛下,陛下——” 刘彻朝外看去,黄门看到卫莱也在下意识住口。 “说!”刘彻不耐烦的吐出一个字。 黄门忙不迭道:“便门外来了一群百姓,要求见陛下。” 刘彻奇怪:“寻常的百姓?” “是的,是的,听守卫说还有很多板车,板车上还有很多东西,也不知是什么。”黄门问,“奴婢去把他们轰走?” 2("我和汉武帝种田");
第81章 ("我和汉武帝种田"); 刘彻眉头微蹙。 黄门顿时知道说错话了, “奴婢把他们请进来?” “陛下过去看看吧。”卫莱开口劝说,“拉着东西过来左右不可能找你讨饭。” 刘彻认为她说的有道理,正好也好奇:“朕去看看。” 便门便是西安门, 刘彻出行方便之门。 乘坐马车过去,刘彻片刻就到了。 禁卫出列挡在前, 以防里面夹着居心叵测之人。 刘彻这些年没少去上林苑, 上林苑形形色色的匠人以及农妇他见过不少, 打眼一瞧就看出这些人皆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刘彻令禁卫退后,这些百姓瞬间知道眼前这位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的年轻男子便是当今陛下,慌忙跪下行礼。 刘彻道:“免了。找朕何事?” 打头的那位有五十来岁,也是这些人当中年龄最大的, 一听问话忙不迭问,“陛下还记不记得之前种的玉米?” 刘彻颔首,“记得。” “陛下可知那些玉米并没有被野兽祸害, 而是叫人摘走了?” 刘彻不光知道这点,还知道他带人种的九块地皆被周边百姓小心看护着。 看到那老翁脸上有一点点不安,刘彻还有什么不明白, “是你们?” “陛下饶命!”众人慌忙跪下。 刘彻:“朕把那些东西种在荒郊野外,便是希望有人摘了种下去。要了你们的命,谁还给朕种玉米?都起来吧。” “陛下容草民说完。草民之前不要命的摘了陛下的玉米,也是怕来年青黄不接的时候饿肚子。好在这两年没有蝗灾, 风调雨顺,家里的红薯都吃不完, 就没用着玉米。草民等人就把那些玉米发给乡民们,”指着身后,“这些都是那些玉米种出来的, 草民等人就留了些种子。” 刘彻莫名的想笑,“你们嚷嚷着要见朕,就是为这事?” “陛下,朝中大事草民不懂,但草民知道打仗离不开粮草。听说卫小将军带兵走了几千里路才找到匈奴龙城,至今还未回来,朝廷是不是还得给卫小将军送粮?陛下,这些粮食虽然不多,也,也够上百名将士吃的。” 刘彻脸上的笑容凝固,他以为这些人是怕他追究,孰料一颗拳拳爱国心。 “陛下是不是觉得少?”那老翁见年轻的天子不开口,心中越发不安。 刘彻回过神,挤出一丝笑:“不是。朝廷有粮。” “可是十万大军,有又能吃多久?”老翁一开口,其他人跟着点头。 刘彻:“你们想到的朕早已考虑到。朕令韩安国屯兵西北便是种玉米。十万士兵每人两至三亩,足够边关的将士吃的。你们都回去吧。这个玉米高产,也不能只种这个,这东西容易生虫。” 老翁还想说些什么。 刘彻抬手制止,“吃不完就留着,以备荒年。赶明儿遇到天灾,也省得朝廷赈灾。” “草民遵命!” 刘彻登上御驾,到了昭阳殿,心里还不大舒服。 他从来不是个体恤百姓的帝王,这些草民却想着他?刘彻想笑,他也不知道笑什么。笑那些人可笑,或觉得他自己可笑?刘彻不知,他只知道心中五味杂陈。 卫莱见他一个人发呆,跟鬼附身似的,小声问他的侍从,“出什么事了?” 侍从压低声音大概说一遍。 卫莱笑了,屏退左右,笑着问,“陛下这是感动,还是良心不安?” “朕有何不安?” 卫莱:“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刘彻的呼吸停顿片刻,“……朕不是圣人。” “你知道‘圣人’的本意。”卫莱道,“被刍狗教做人的滋味是不是很不好?” 刘彻瞪着她,“别等朕把你嘴缝上。” “不说就不说,我还——” “陛下……?” 刘彻循声看去,又是之前那个黄门,“那些人还没走?” “不是的,陛下,边关急奏。” 刘彻连忙接过去,看到上面熟悉的字迹,松了口气。 “不是青弟?”卫莱忙问。 刘彻令黄门退下才说:“东方朔。也不知什么事。”看清信件内容,脸上不由地露出些许发自内心的笑意。 卫莱好奇,刘彻便把信给她。卫莱仔仔细细看一遍,也忍不住笑了,“还真让他们找到种水稻的地儿。” 卫莱告诉刘彻辽东可以种水稻,辽东的将士一开始没种,一来不会,二来他们要烧水泥要种玉米还要晒盐,太忙太忙了。 东方朔开春过去,刘彻就令他带了一些懂水稻的人一同前往,结果第一年就种出来了。 卫莱道:“就是产量太低,白瞎了那么好的地。” “亩产四百斤还少?用的还不是你玉佩空间里的稻种。” 卫莱:“真不是我嫌弃,你这四百斤用我们那儿的称称只是两百斤。我们那儿最厉害的人,搞的水稻最高亩产将近两千三百斤。换成汉朝的称,就是四千六百斤。” 刘彻倒抽一口气,反应过来就说:“你可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我只说我们那儿人多,没说多少吧?十四亿。”看到刘彻已呆住,卫莱笑道,“要不是粮食产量这么高,我们拿什么养活这么多人?” 刘彻吞口口水,忙问:“你认识那人?” “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你就别想了,他的那个稻老百姓自己没法留种。我玉佩里的稻可以留种,就是在他之前我们种的稻,亩产比他搞的那个少一半,有的时候还不止一半。” 一千斤,换成汉朝斤两就是两千斤,其实也很多了。谁让刘彻听到了更多的。很是不甘心,“你怎么就没学种水稻?” “我学种水稻,每天晚上睡,早上起来就下地,能大半夜里被坍塌的大桥砸死,能来到这儿?你就知足吧。”卫莱打开玉佩,“我这些天担心卫青,没心情打理空间,好在那些稻我还没收拾,回头我割掉你令人把稻谷打下来给东方朔送去。用我玉佩里的系统加工,给你直接脱壳,没法作种子。” 刘彻叹气,“如今也只能这样。” “东方朔还问你玉米收的多,要不要送过来。” 刘彻:“不用。在那边建些粮仓。哪天齐鲁之地再闹灾荒,也可以直接从那边调粮。”忽然想起一件事,边关还有很多玉米,听韩安国的意思将士们吃不完,“拿笔墨,朕给东方朔回信。” 卫莱把文房四宝都给他,“让他多建一些粮仓,明年水稻一定会迎来大丰收。提醒他别死种地,没事就带人下田研究研究那边的土地,最好能成为国家的粮仓。” “你说的对。那边人少,郡守也没多少活儿,他是有不少时间。不让他下地,他也是跟人唠嗑喝酒。” 卫莱看他写完才说,“这边是不是也得盖些粮仓?刚刚那些百姓给你送玉米说明他们家还有存粮,今年是个丰收年,是不是趁着便宜再买一些?” “有了辽东和西北粮食,还买?”刘彻诧异,“你们那儿有那么厉害的人,你上辈子不可能挨过饿,怎么跟八辈子没吃过一顿饱饭似的?” 卫莱没好气道:“你才饿了八辈子!我是怕商人垄断。知道什么是垄断?他们把各大粮铺买空,造成粮食短缺的假象,哄抬物价,牟取暴利。 “你不能指望商人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对付他们最好办法就是他们买多少,你往市场上投放多少。他们希望店里没粮,你要做的是店里有很多粮,他们不但赚不到钱,还得赔的要放血割肉,一辈子都不敢再这么搞。” “这么损的招?”刘彻皱眉。 卫莱:“你不信?” “旁人朕不信,投机倒把的商人,朕信!”刘彻道,“听你的。你那个玉佩空间是不是又存了不少粮?” 卫莱点头,“你在上林苑附近再修几个。最好离军校近一点,没人敢往那边去。” 刘彻:“朕明日就命人下去收粮,正好让那些人误以为是给即将班师回朝的将士们准备的。” 实则朝廷要养的士兵并不多。先前随韩安国回来的那些将士,其中五万人都回家了。哪日朝廷征兵,他们再回来。 战时为兵,平时为民,便是这个意思。 随卫青出击匈奴的那些骑兵朝廷养着,李息他们带的兵都要回家。刘彻觉得辽东、西北的粮食足够朝廷用的,正是因为大战结束,朝廷并不需要养很多人。 卫莱说的情况前世刘彻没发现,不等于没有,可能是还没传到他这里,地方官吏就解决了。今生和前世虽不一样,一样的是他会令商人迁往茂陵,届时那些人会折腾出什么事,还真说不准。再说了,每年天灾那么多,多屯些粮食也是有好处的。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6 首页 上一页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