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荫补制度自古就有,本朝沿袭使用这个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啊。”韩琦也觉得荫补制度不好,但是想要取消荫补制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直沿用荫补制度并不是对的。”赵旸微微皱眉说道,“从老祖宗开始到现在,这朝中的官员有三分之二是荫补制度出身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混吃等死之辈,于朝廷,于百姓毫无用处。不仅如此,朝廷还要花钱养他们。” “殿下所言极是。”包拯也不满荫补制度。他曾经向宋仁宗废黜荫补制度,但是被宋仁宗驳回去了。 “殿下,官家应该不会取消荫补制度。”之前,官家提出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用荫补,就遭受到大臣们的反对。好在官家这次比较强硬,那些反对的大臣们也无可奈何。 “爹爹不取消,以后我取消。”赵旸继续说道,“一视同仁,还有军营里也要取消荫补制度。” “殿下,您不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吗,如果你取消军营里的荫补制度,只怕会引起那些武将不满。” 赵旸冷声道:“他们不满就给我憋着,我是一定要取消所有荫补制度。”说完,他想起另外一件事情,“两位先生,你们好好想想官员考核一事。” “官员考核?”韩琦和包拯都面露疑惑,“殿下,官员考核怎么了?” 赵旸双手抱胸地说道:“现在的官员考核繁复,而且还官官相护,根本没有什么用。”他沉冷着一张脸,继续说道,“你们想个简单又有用的考核制度出来。” 韩琦和包拯神色一凛,连忙说道:“是,殿下。” “我会让晏相他们帮你们。”虽然赵旸只有四年前才代替宋仁宗上过一段时间的朝,但是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对宋朝的官员制度了解极为了解。不过,那个时候他还小,又没有真正的上朝,所以不好插手管政事。如今,他已上朝,可以管一些事情了。“那些混吃等死的官员可以淘汰了,让真正有能力的官员提上来。” “殿下放心,臣等一定尽心尽力修改官员考核制度。” “那就交给你们了。”赵旸说完官员一事,想到他过段时间要办免费学堂,就问包拯他们,“你们有认识的人能教小孩子读书识字的吗?” 这个问题问的包拯他们愣了愣,“殿下,您问这个做什么?” “我想要在汴京城办一个免费的学堂,收那些家里贫困无法读书的孩子,你们有认识的人可以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的吗?“ “免费学堂?!”包拯和韩琦被赵旸这句话震吓到了。 “对。”赵旸见已经到宫中了,对包拯他们说道,“我先回东宫换一身衣服,关于免费学堂一事,下了朝后,我们再说。” “是,殿下。” 赵旸正准备回东宫换朝服,就见折筠把他的朝服拿了过来。 “殿下,我把你的朝服拿了过来,你直接去福宁宫换吧。” “谢了。”赵旸拿着朝服就前往福宁宫。 东宫离垂拱殿有些远,如果赵旸真的赶回东宫去换朝服,只怕上朝会迟到。 宋仁宗见儿子回来了,忙问道:“旸旸,你早膳用了吗?” “没来得及用,我一起来就赶回宫里。” 赵旸边说,边张开手让张茂实和梁寅伺候他穿衣。 宋仁宗对张茂实吩咐道:“待会让御厨房准备早膳。” “是,官家。” “昨晚玩到几时?”宋仁宗问道,“不会玩到子时吧?” “没有,玩到戌时末。”这时,赵旸已经换好朝服,“就算我想到子时,苏伯父也不会让阿轼他们玩到子时,他们必须在亥时前回家。” 宋仁宗走上前来,伸手给赵旸整理了下衣领。 “怎么,你还真的想玩到子时啊?” 赵旸伸手拉住他爹爹的手,往福宁宫外走。 “我可不想玩到子时,我到了亥时要睡觉的。” “昨日一整天玩了什么?”宋仁宗忽然想到了什么,语气不太好地问道,“你们不会去了群芳阁吧?”别看宋仁宗整天待在宫里,但是对汴京城里一些八卦的事情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知道不少文人学子喜欢去群芳阁风流快活。昨日是解试成绩公布的日子,肯定有不少文人学子去群芳阁祝贺。 “怎么可能?”赵旸朝他爹爹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说道,“就算我想去群芳阁,阿轼他们也不愿意去啊。” 宋仁宗伸手揪了下赵旸的耳朵:“你还真想去群芳阁啊?” 赵旸一个扭身,把自己的耳朵从宋仁宗的手中救了下来。 “我什么时候说我想去群芳阁了啊,我才十岁,还是个孩子,我去群芳阁做什么。”他之前是对群芳阁好奇,不过也就好奇一时,后来就忘了去群芳阁一事。 宋仁宗伸手点了点儿子的额头,语含警告:“你现在不许去,以后长大了也不许去。” “不去。”赵旸懒得再跟他爹爹废话,“快要上朝了,我们赶快走吧。” 等父子俩赶到垂拱殿时,大臣们早已经列队站好。 宋仁宗坐在龙椅上,赵旸站在左边列队的首位。 随着张茂实一声“上朝”,今日的早朝正式开始。 每天的早朝的事情不少,但是大事情并不多。赵旸一只耳朵听大臣们上奏朝事,另一只耳朵就放飞思绪听外面的动静。 今日早上起来的太早,又听大臣们啰嗦,赵旸有些犯困了。 宋仁宗一边听大臣们说事,一边留意赵旸。见儿子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就知道他又走神了。 解试的成绩已经公布,那么接下来就是省试。 大臣们在为接下来的省试议事。 说到省试,赵旸觉得宋朝的科举制度不够好。虽说明清科举考八股文很迂腐,但是不可否认明清的科举制度是历朝历代最好的。赵旸觉得可以借鉴下明清的科举制度,不过考八股文就算了。 科举考试,不能只考经史子集和策论,也得考理工科一些的东西。他认为可以参考后世的高考。 看来,得跟爹爹说说改革科举考试一事。 要是改革科举考试,只怕大臣们又要啰里啰嗦。 随他们啰嗦,看看能不能在两三年里把科举考试给改革了。 说到科举考试,赵旸又想到了办免费学堂一事,等会下了朝,得好好跟包拯他们商议。对了,还得跟爹爹说一声,毕竟办免费学堂不是一件小事。 想到那些贫困却无法读书的孩子,赵旸又想到了那些无儿无女沦落乞丐的老人们。 无父无母没有家人的孩子们可以去举子仓,但是无儿无女的老人们却无处可去。他记得明清时期有专门赡养无儿无女的地方,好像叫救济院。如今朝廷有能力,也有钱,倒是可以设立救济院,救助赡养这些孤苦无依的老人们。 等等,举子仓。 每年,赵旸都会派人去举子仓□□,然后送去杀破狼军。如今,举子仓里的孩子并不多,空出了不少房间,倒是可以让那些可怜孤苦的老人们住进去。 把举子仓和救济院合并在一起,专门收助这些可怜人。再者,老人们有孩子们陪伴也不会孤单,孩子们有老人们陪伴也好。 赵旸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很不错,决定待会下朝后就跟宋仁宗说说。 “太子!太子!太子!”宋仁宗连叫了三声,这才把赵旸叫回神来。 “怎么了?”赵旸回过神来,茫然地望向宋仁宗。 宋仁宗颇为无奈地看向儿子:“朝堂之上,你在想什么?” 赵旸思索了下,决定不如直接在朝堂上禀告。 “我刚刚在想汴京城里有不少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在街上乞讨的老人们。” 宋仁宗问道:“这些老人们怎么了?” “爹爹,这些老人们没有人照顾,基本上不是病死,就是饿死。”赵旸一脸认真地说道,“我刚刚在想无父无母的孩子可以送去举子仓,但是这些孤苦的老人们却只能乞讨,病死在街头。孟子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有一句俗话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们不该惨死在街头。“ 他这话一说,宋仁宗和大臣们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宋仁宗又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我刚刚在想由朝廷出面建一所救助院,专门救助孤儿和孤苦伶仃的老人。”赵旸说道,“其实就是把举子仓改建一下,这样不仅能收养孤儿,也还能赡养那些无儿无女的可怜老人。” 晏殊率先说道:“官家,臣认为太子殿下这个提议非常好。” 庞籍和文彦博他们立马附和,范仲淹和韩琦他们也非常赞成。 宋仁宗也觉得儿子这个提议好,就让赵旸具体写个章程呈给他。
第83章 下了朝后, 赵旸先去福宁宫用早膳。 早膳是折筠不久前送来的,并且是她亲手做的。 上朝的时候,赵旸还不觉得饿,但是下了朝后就立感饥肠辘辘, 饿得都能吃下一头牛。 御书房里, 宋仁宗跟晏殊他们一众大臣在等赵旸。 赵旸在早朝上提出来收助孤儿和孤苦老人一事, 让宋仁宗他们非常在意。刚才,赵旸只是说了一点, 具体怎么做并没有详说。 用完早膳后,赵旸就去了御书房,详细地跟宋仁宗他们说了说如何修建救济院一事。 “其实,救助老人跟收留孤儿一样。”赵旸刚刚用早膳的时候,又想到一些事情, “可以让富贵人家把他们不穿的旧衣物捐给救济院,还可以让富贵人家捐助一些粮食或者钱给救济院。” “殿下, 让富贵人家偶尔捐助是可以的,但是经常让富贵人家捐助是不太可能。”虽然富贵人家有钱,捐一些小钱给救济院并没有什么,但是经常捐助的话, 富贵人家肯定不乐意, 毕竟谁也不想做冤大头。 赵旸意味深长地笑道:“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每个月捐款。” 听到赵旸这么说,宋仁宗和文彦博他们纷纷好奇地望向他:“什么办法?” “名声。”赵旸一脸深意地笑道, “富贵人家最喜欢、最在意的就是名声。” 晏殊他们几个反应非常快,瞬间明白赵旸的意思。 “殿下, 您是想拿名声让富贵人家捐款?” 宋仁宗问道:“你要怎么做?” “很简单啊, 把每个月捐款人家的姓名刊登在报纸上, 让全汴京城的人知道。”赵旸一脸狡黠地说道, “每年年末的时候统计下谁捐款的比较多,然后给与褒奖,再刊登在报纸上,给他头版头条。这样的好事,你们说他们会不会动心?“ 晏殊笑着说:“自然会动心。” “不止如此,每年年末的时候,让救济院办一场感谢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感谢一直以来捐助的人。”赵旸笑眯眯地说道,“届时再派朝廷官员去做客见证。”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4 首页 上一页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