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他们没有再计较,和其他人聊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鹿鸣宴结束,大臣们和新晋的进士们离开了宫里。 鹿鸣宴上这个小插曲,很快就传到宋仁宗和赵旸的耳朵。 赵旸早就猜到会有有人这么说,所以并不觉得意外,懒得跟这些人计较。 宋仁宗听了这话也没有在意。 哪怕是皇太子也不能徇私舞弊,说出这样话的人纯粹是嫉妒。 赵旸如果真的要徇私舞弊的话,早就告诉苏轼他们,他亲自出的那几道策论题。再者,殿试的其他考题并不是他出的,他就算想看考题也看不了。 科举考试的考题,除了出卷人知道,就只有宋仁宗知道,其他人是不知道的,也是没有资格查看的,哪怕是皇太子。 还有一点,宋朝的科举考试非常严格,一旦被发现徇私舞弊,受到的处罚也非常严重。所以,在北宋时期,很少会发生科举舞弊案。 第二日早朝,赵旸就提出科举改革一事。 这件事情之前就议论过。如果殿试已经结束,是时候推行新的科举考试。 晏殊和文彦博他们立马支持推行新的科举考试。 宋仁宗立马下旨改革科举制度。 关于新的科举制度,之前赵旸就跟晏殊他们仔细地讨论完了,不需要再次商议。再者,赵旸提出来的新的科举制度非常完美,根本不需要再改进。 早朝除了新科举一事,并没有什么事情,很快就下朝了。 下了朝,赵旸就带着曹许和褚越前往苏轼他们家。 苏洵夫妻俩从苏轼他们那里听说了赵旸的身份,着实吓了一跳。 苏辙他们再三叮嘱苏洵他们,让他们从前是怎么对待赵旸的,现在还是怎么对待赵旸。不要因为赵旸现在是太子殿下,就跟他疏远,这样赵旸会伤心难过。 赵旸见苏洵他们还是像以前一样对待他,心里很是感动。 苏洵他们就当做不知道赵旸的身份,继续把他当做福慧对待。 此刻,赵旸、苏轼、苏辙、沈括四人坐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边吃点心,边喝茶。 “福慧,你是太子殿下,怎么会去相国寺当记名弟子?”苏轼和沈括他们第一次见赵旸,就是在相国寺。 赵旸拿起一块点心说道:“这事说来话长,你们应该知道在我出生之前,我爹爹一直没有儿子,还从宗室领养一个孩子,这件事情都知道吧?“ 沈括他们轻点了下头:“知道。”这件事情,他们多多少少听说过。 “然后我爹爹和我嬢嬢就生了下我,但是你们也知道在我之前,我爹爹曾经有过两个儿子,但是两个儿子,一个刚出生就夭折,另一个三岁夭折。”赵旸轻描淡写地说道,“我爹爹和我嬢嬢,包括我都担心自己活不过三岁。为了能让我平安长大,我爹爹就去了相国寺,请空净大师代佛祖菩萨收我为弟子。我是佛祖的弟子,阎王爷就不会收我,这就是我去相国寺做记名弟子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这样啊。” “成为佛祖的记名弟子后,我每个月都要到相国寺学习佛法。”赵旸继续说道,“当然学习佛法还有一个原因。” 苏辙好奇地问道:“还有什么原因?” “师兄,也就是空净大师说我以后会杀戮重,所以必须从小就学习佛法。” 苏轼他们被赵旸这话吓到了:“杀戮重,你?”他们不敢相信如此可爱的福慧会杀人。 “忘了跟你们说,等过几年,我长大了,就要亲自带兵去收复燕云十六州。”他现在终于可以把这件事情跟阿轼他们说了,“因为这事,师兄觉得我以后会有很重的杀戮。” 沈括他们再次被惊到了:“收复燕云十六州?” “对啊,这件事情还是秘密,你们可不要说出去啊。”赵旸伸出食指放在唇边,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满朝的大臣们宁愿花钱从西夏和辽国买太平,也不愿意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 “福慧,你以后真的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赵旸肯定点头:“真的。”说完,他深深地看了看苏轼他们,“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 “当然支持。”苏轼很是激动地说道,“朝廷早就该派兵收复燕云十六州,驱逐西夏和辽国。” 苏辙对赵旸竖起大拇指:“福慧,我支持你。” 沈括连连点头说:“我也支持你。” 赵旸早就猜到苏轼他们会支持他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前,他曾试探过他们三人,他们三个也对朝廷每年送给西夏和辽国几十万的钱和绢不满意。 “我就知道你们会支持我。” “福慧,到时候我们和你一起去收复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原本就该属于大宋的,早就该收回来了。
第101章 赵旸跟苏轼他们说了不少关于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情, 听得他们目瞪口呆。 这些年来,他们忙着读书, 忙着考科举,对军事不太了解。如今,听赵旸说了不少关于西夏和辽国的事情,才发现大宋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平安无事。 赵旸又跟苏辙他们说了不少关于西夏和辽国在北境做的残忍事情,听得他们火冒三丈,让赵旸务必要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 跟他们说完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赵旸又跟他们说起科举改革一事。 今日的早朝上, 宋仁宗已经下旨改革科举制度, 赵旸现在告诉苏轼他们, 不算是泄露朝中机密。 赵旸非常详细地跟沈括他们说了说新科举的流程和规则。沈括他们听了后, 第一反应就是庆幸他们今年殿试考中了进士。如果没有考中, 明年就要考新科举。 新科举这么严,又这么难, 他们不一定能考中。 不过, 话说回来, 新科举真的非常好。 苏轼抬手轻轻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心有余悸地说道:“幸好我今年考中了殿试的状元,不然明年参加新科举, 只怕我连秀才都考不中。” 苏辙也是一副“劫后余生”的模样:“幸好我今年考中了殿试的榜眼。” 沈括也非常庆幸:“幸好我今年殿试考中了进士。” 赵旸被他们三人这副庆幸的模样逗乐了:“你们就算参加明年的新科举, 还是会考中进士, ” “那可不一定。”苏轼想到什么, 疑惑地问道,“朝廷为什么要改革科举, 毕竟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现在的科举制度相对而言有些简单了, 而且每年录取的人数实在是太多。”据说, 宋朝科举录取的人数是唐朝的好几十倍,甚至几百几千倍。“这就导致出现了冗官的情况,也给朝廷带了很大的负担。这些官员中,浑说摸鱼或者混吃等死的人非常多,他们完全不干实事,不造福百姓,所以科举必须改革,录取的人数必须减少。“ 苏辙他们觉得赵旸说的很对,点点头说道:“福慧,你说的很对。” 沈括反应很快:“这就是前段时间取消荫补制度的原因么。” 赵旸没想到沈括想到了荫补制度,送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没错。冗官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每年的科举考试录取人数太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荫补制度。靠父辈的荫补进入仕途的人非常多,这些人绝大数都游手好闲。再者,荫补制度对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来说不公平。” “如果想要推行新的科举考试,那么首先要取消荫补制度,这样才公平。” 苏辙他们一脸恍然:“原来是这样啊。” “对了,阿轼和阿辙你们被分到翰林院了。”赵旸笑着说,“状元、榜眼、探花一直以来都是被分到翰林院。虽然你们的官职很小,但是翰林院有很多藏书,还有很多孤本,你们可不要错过啊。” 一听这话,苏轼和苏辙的双眼顿时冒起绿光来。 “那真是太好了。” “不过,你们平日的工作会很无聊,甚至枯燥,你们可得熬住啊。”赵旸认真地交代,“你们只要在翰林院熬个两三年就会升职,不过那个时候你们会被派到其他地方任职,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苏轼兄弟俩笑道:“我们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说实话,他们兄弟俩倒不是太想去翰林院,而想直接去外地任职,为百姓做实事。 “沈大哥,我安排你去工部了。”赵旸说道,“我知道你想学一些技术,工部适合你。” 这个安排安到沈括的心坎里了,他一脸感激地说道:“福慧,谢谢你。” “沈大哥,其实我觉得皇城司的工匠部更适合你,不过你正儿八经地考中进士,如果安排你去皇城司,就太对不起你了,所以我就安排你去了工部。”其实,工部的工匠们不如皇城司的。“不过,你可以去皇城司的工匠部学习,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我愿意,我非常愿意!”沈括是知道皇城司是做什么的,但是他并不在意。他相信赵旸的判断。 赵旸从怀里掏出一枚令牌递给沈括,“这是皇城司的令牌,你拿着它就可以进入皇城司,但是你只能去皇城司的工匠部,去不了其他地方。” 沈括如获至宝地收下令牌。他低头仔细地看了看手中的令牌,发现非常普通,正反两面雕刻着“皇城司”三个字。在这三个字旁边,雕刻着藤蔓。是什么藤蔓,他没有看出来。 “你放心,我会收好这枚令牌。” “皇城司的工匠们样样精通,不会让你失望的。” 沈括听到这话,心里登时充满了期待。 “那我一定要和他们多学习学习。” 接下来,赵旸跟沈括说了说工部的情况。 工部是六部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个部。跟其他部相比,工部可以说是没钱没权没势,还经常被看不起,被欺负。不过,工部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勾心斗角少一些。工部的人绝大数都是搞技术的,相当于后世的工科男。他们大多数把心思扑在技术上,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个脑子去争权夺利。 沈括也是一个工科男,让他去工部不仅合适,而且还能保护他。 说完工部,赵旸又跟苏轼他们说起翰林院。 翰林院不小,而且很多高官都出自翰林院,比如说欧阳修和晏殊他们。曾经,他们也在翰林院做过事。 比起工部,翰林院的情况就有些复杂,里面的弯弯绕绕很多,也存在勾心斗角。 赵旸详细地给苏辙他们介绍了翰林院的情况,包括他们两人的上司们。 苏轼他们把赵旸说的话记在了心里。同时,也对翰林院的情况有了一定的认知。 赵旸端起茶盏,优雅地呷了几口茶:“丑话说前头,官场和你们想象中肯定完全不一样。”说着,他的面上露出一抹嫌弃的神色来,“朝中大臣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正直的,一半都是小人。” 苏轼他们听得这话,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福慧,你这么说朝中大臣好吗?”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4 首页 上一页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