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的学子们也在学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他们的先生还让他们把四书五经都用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标出来。 每次学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太学的学子们都觉得这两样东西真的太好用,并且太伟大了。 因为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赵旸这个皇太子又狠狠地出了一次名。 对了,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学好汉语拼音,赵旸还把汉语拼音做成了一首民谣,朗朗上口。就算是没有读过书的人,现在也能唱汉语拼音的歌。就连群芳阁的姑娘们也会唱汉语拼音歌。 此刻,赵旸正在翰林院和苏轼他们一起看书。 翰林院是国家图书馆,赵旸经常来翰林院拿书。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进入翰林院后,犹如老鼠掉进了米缸里。他们每天在翰林院看书,看的非常开心。 “福慧,你是怎么想出来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的?”苏轼和苏辙跟欧阳修他们一样,教了一遍就学会了。然后,他们的先生欧阳修交给他们一个任务,让他们为诗词歌赋标注拼音和标点符号。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要知道从古至今流传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不过,他们标注都是常见的一些诗词歌赋。 除了他们,翰林院里的其他人也要为其他书标注。 晏殊和欧阳修他们教会大臣们后,就开始编撰字典。 之前,赵旸就提出编撰大宋字典一事。不过,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写好标注拼音和标点符号的《论语》,就没有编撰。 如今,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推广开来,那么字典可以开始编撰了。 赵旸详细地告诉晏殊他们怎么编写字典,晏殊他们觉得不难,认为很快就能编写好。 等晏殊他们编写好《大宋字典》后,朝廷会出面刊印。赵旸向宋仁宗建议,压低字典的价格,让绝大数的人都能买得起字典。 除了朝廷,太阳书局也能刊印字典。当然,会封为好几个等级。精美版的,价格自然贵。普通版的,价格和朝廷的价格差不多。太阳书局还会刊印最差版本的字典。这个最差,并不是说字典的内容差,而是说字典的用纸差,这样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买得起字典。 当然,太阳学堂里的孩子们不需要特意去买《大宋字典》,因为学堂会免费发放给他们。 “做梦梦到的。”赵旸只能扯谎,总不能说说实话。“我经常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 苏轼失笑道:“你这不是奇奇怪怪的梦吧,你这是好梦啊。” 苏辙开玩笑道:“福慧,文曲星是不是经常托梦见你,然后让你写出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 赵旸手指了下苏辙:“被你说中了。” 苏轼他们闻言,不由地笑了起来。 私底下,苏辙他们还是叫赵旸“福慧”,当然明面上还是称呼他为“太子殿下”。 自从得知赵旸的真实身份后,沈括他们三人并没有因为跟赵旸疏远。 每日,赵旸都会来翰林院找苏轼他们,和他们说会话,然后再去工部找沈括。不过,沈括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皇城司的工匠部。 皇城司的工匠比工部的工匠厉害,沈括去了皇城司的工匠部学到了不少东西。他现在完全沉迷于搞“杂学”。如果可以,他恨不得天天住在皇城司里。 沈括之前还问过赵旸,能不能把他调到皇城司的工匠部。 赵旸理解沈括的心情,但是他不能把沈括调入皇城司,毕竟皇城司是特务机构,一直以来被人看不起,也被人恐惧。总之,皇城司的名声非常不好。如果让沈括去皇城司,那就等于毁了他的名声。 沈括不在乎名声,但是赵旸说他不能不顾及他的家人。沈括想想也是,就弃了加入皇城司的想法。 虽然不能住在皇城司里,但是他每天还是能去学习,也能去做实验。 赵旸特意让皇城司给沈括单独弄了一间屋子,让他做实验。其实,就是给沈括专门设置了一间实验室。 有了这间实验室,沈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不过,他这段时日还是对算术感兴趣。他去翰林院找遍了所有有关算术方面的书籍。 赵旸一有空就来找他,陪他一起研究算术。 虽然上辈子赵旸考的是戏剧学院,但是他的文化课非常好,尤其是数学。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都参加奥数竞赛,并且一直以来都获得是冠军。 因为奥数竞赛获得冠军一事,他被保送到北大或者清华。不过,由于他忽然对演戏感兴趣,就拒绝了报送,跑去考戏剧学院。 当年,他考戏剧学院的时候,让他的老师们和家人们都感到痛心,但是他坚决要上戏剧学院,老师们和家人们也只能含泪支持他。 虽然上戏剧学院不用学高数,但是他在高中的时候,就提前把高数学了,而且学的还不错。在数学上面,他完全能指导沈括。 沈括在赵旸的教导下,对算术了解的越来越透,渐渐地也有了些灵感。 赵旸听到沈括说的灵感,就知道沈括要把会圆术弄出来了。 中午,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来皇城司找沈括一起吃饭。 别人对皇城司避之不及,但是苏轼他们兄弟俩却不怕。在他们看来,皇城司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可怕。 沈括在皇城司有一件单独的实验室,苏辙他们来找他一起吃过饭后,就会在实验室里午睡。 在这里午睡,不用担心被别人看见,更不用担心被上司知道。 在沈括的实验室里午睡一会儿后,苏轼他们这才回到翰林院。 等到下午,赵旸会派元松和元柏给苏轼和沈括他们送点心和茶。 因为宫中的点心好吃,茶好喝,苏轼和苏辙他们兄弟俩完全不想去外地任职。他们想一辈子留在汴京城里,哪怕一辈子留在翰林院,他们也愿意。 狄青来到汴京城后,就整日闭门不见客,也不去拜访其他人。每天从宫里回来后,就窝在家里。 文臣们想要寻他的错处,一时半会儿还寻不到,就把主意打到狄青的家眷上或者家仆上。 赵旸曾经跟狄青说过,让他约束他家里的每个人,千万不能让文臣们抓到他家里人把柄,不然他就会被文臣们群攻。 狄青心里清楚,对家里人的要求非常严格,决不允许他们做错事。 文臣们见狄青的家仆也老老实实,一时间很气,只能以后再寻。 早朝上,狄青就摆出一副虚心听讲的模样。下了朝,去了御书院,他就和包拯跟韩琦来往。至于其他人,他的态度非常客气,但是也非常疏离。 多亏了包拯和韩琦帮忙,不然狄青还不知道被文臣们坑多少次。 天气渐渐转冷,朝中最近没有什么大事情,朝堂上一片祥和。 赵旸最近在忙着修定永河的事情。虽然他不能亲自去现场勘察,但是宋仁宗派去的人,把定永河的情况调查的一清二楚。 如今,秋收已经结束。冬天快要来了,定永河很快就会结冰。 赵旸决定在定永河结冰前治水。虽说河水冻住了好修理,但是同时土也被冻住了。冻住的土,可不好挖,所以要在结冰前治水。 定永河的情况和后世的永定河的情况一样。赵旸把高斌的治水方式和后世的治水方式结合在一起,然后派人去修建定永河。 深秋的定永河的河水水位很低,这个时候修建它最为合适。不过,治水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赵旸在早朝上提出修河的时候,不少大臣反对。后来,赵旸就跟大臣们仔细地说了说,每次定永河出事的损失有多少。 定永河出事的损失可比修建定永河的费用高,而且还高好几倍。大臣们听到这个数据,就不再反对修理定永河。 修建定永河一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赵旸派了皇城司的工匠和工部的工匠一起去修建。有皇城司的人在,工部的人是不敢偷懒的。 安排好修建定永河一事后,赵旸又搞起了火炕。 身为北方人,冬天不能睡在炕上真的太难受了。 因为宫中有火地,其实就是地暖。赵旸这些年也没有想到炕。 前几日,他去太阳学堂教书。柳七问他能不能弄些炭火来。他年纪大了,晚上一个人睡觉会很冷。如果有炭火的话,他晚上能睡一个好觉。当然,学堂里也得有炭火,这样孩子们就冻不着。 听到柳七这么说,赵旸这才发现大宋还没有炕,决定把炕弄出来。 炕,其实很好弄。 他跟皇城司的工匠说了炕怎么弄了后,没过几天就被成功地弄了出来。 弄出炕后,不管是皇宫,还是平民老百姓家里都在盖建炕。 炕还便宜,就算是普通人家也能建。 柳七得知是太子殿下弄出来的炕,他嘴里一直夸赞太子殿下仁德。 因为炕一事,赵旸又在民间火了。现在,老百姓提到太子殿下都会说太子殿下聪明,还称赞太子殿下仁德。有的更夸张,直接说赵旸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对于这些夸张的赞扬,赵旸听了后就笑笑,并没有当真。 因为有了炕,整个汴京城,甚至其他地方的人都能在冬天睡一个暖和的觉。 赵旸还派人给救济院弄了炕,这样救济院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就不冷了。 这两日,汴京城里下起了大雪,气温陡然下降了很多。冷风吹在脸上,就像是被刀割一样。 坤宁宫里,曹皇后、苗昭容、折筠、福康公主四人坐在炕上,边喝茶,边点心,非常的惬意。而,窗外大雪纷飞,冷风呼啸。 炕上非常暖和,曹皇后她们穿的衣服并不厚。即使这样,她们还觉得有点热。 折筠和福康公主的脸都热红了。 苗昭容喝完茶说道:“太子殿下弄出来的炕真是好东西。” 折筠赞同地点了点头:“每年冬天,我祖母就不能好好睡觉,哪怕家里有火地,但是她的被窝里是冷的。现在有了炕,祖母每天晚上都能睡一个暖个觉,而且祖母的腿也不疼了。”太子殿下真的是太聪明,太厉害了,竟然想出炕这么好的东西。 “我以前晚上睡觉睡到下半夜就冷,现在一觉睡到天亮也不会冷。”苗昭容她们睡觉前,宫女们都会用汤婆子暖床。她们睡得时候就不会冷,但是汤婆子不可能一整晚都是暖和的,等到下半夜汤婆子就变成了冷婆子。冷的她们直蜷缩。 福康公主笑着说:“我现在恨不得每个时辰都在炕上。” 曹皇后笑道:“可不是么。”说完,她感叹道,“有了炕,冬日里,老百姓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苗昭容说道:“太子殿下又做了一件造福老百姓的事情。” 福康公主吃完点心,拍拍手说:“嬢嬢,我们打牌吧。”外面下大雪,她们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不如打牌打发时间。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4 首页 上一页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