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黎太后也留了个心眼儿,是向宋朝投降,请他们保证交趾全境不受占城国的杀戮。 对此,韩世忠面上没说什么,但当即就找到战成国使者交涉,这次大军出征,他们也出了力,但是领土要求他韩元帅一个也不会答应,因为这是我中国天子、大宋官家才能做主的事,倒是大罗城内的金银聚器,如果你们想补偿大军。进军的损耗可以商量。 占城国国虽然畏惧于大宋的实力,但到底没有正面打过交道,还是有些不服。但韩世忠是什么人啊,不服就先干两场,打到你服为止。还放狠话说,反正以前在汉朝的时候,你也是中原王朝的领土,不然等爷爷休息够了,再调三万军马来,也能给你灭了。 于是乎,没用在大罗城墙下的黑火药,倒是让占城国的大军被炸成了肉酱。再也不敢起什么花样心眼。 大军修整三日之后,为了安全和快速,韩世忠做出决定,王贵和郭浩带领着陆军从谅山方向撤军,进入大宋境内。先留下一万驻军,协助吕祉和赵士诚。接收整个交趾的城池。他自己则加急给密格写了信。请官家和宰执们们赶紧派大批基层官员来。 至于韩世忠,他自己和大量亲卫,当然是跟着李宝的船队押送李天祚等人前往东京。亲自交给官家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灭其国,执其酋长于君前。” 他韩世忠从军三十余年余年,作为军人的最高成就,终于在这一刻达到成。自此了无遗憾。 因为海路比较快,而且李宝熟知洋流,三月初六,韩世忠率领。众人到达东京,赵官家非常给面子的出城三十里里迎接。 三月初十,赵官家很给面子的再次来到太庙,穿着棉服向列祖列宗报告,在韩世忠等大宋将士的努力下,自己又灭了一国,为八十年前的西南子民之冤魂报了仇。 而他也没有在难为交趾国末代君主李天祚,和宋太祖时的亡国之君一样,在汴水河畔赐了个宅子。还有一份产业,给个闲散爵位过日子罢了。 然后就是大量奖赏,有功将士和大量选派官员。不仅是红氏小郎君这种正经科举进士,就是一些比较出色的恩荫子弟,只要愿意,也可以去交趾某个官职。 不过,以后就不能再叫交趾了,赵官家为它赐名为安南路。 可以想象,今年的科举又要增加人数了。 韩世忠封无可封,就把他的两个儿子拎出来加封了爵位。除了梁红玉以外的两个妾室都加封了诰命。御营左军这次跟随他南征的将士全部加官进爵。 最典型的王世雄。以统领的身份被封为广源侯。 然后李宝王贵郭浩全部加封郡王,也算是了结了他们没赶上北伐那一波的遗憾。 岳云实在是太年轻,赵官家虽然不想打压他的功绩,也不能给人升的太快,就先晋升御营右军统制吧。不过,他的祖母之孝还在,先得跟泰山大人告假,回老家守孝。 对此事,内阁争议不大,毕竟现在多了这么些国土,还养不起几个郡王吗?何况这玩意儿又不世袭。 然后比较典型的就是邵隆深入敌后,戴罪立功。不仅免除了之前所有的罪过,而且重新回到了运营体系。同样打丛林战的梁兴也是如此,他们一洗白,马扩终于不会再有后顾之忧。 余者文官如赵士诚,武将如陆游等各自加封就不一一陈列了。 还有个小插曲,一班官员晋封,是会增加其母诰命的。赵官家看到李秀之列出来赵士诚的妻子居然还真是唐婉,不由不感叹一声命运之神奇,从此没有再多问。 建炎三年那一科的右榜眼李毅,这次被选派为安南经略使。同年的胡铨、虞允文和晁公武等几个仅剩在东京的同年来为他送行,一晃十二年年过去,换了人间,大家各自的际遇不同,虽然政治观点时常不合,但到了今天,反而有种一笑泯恩仇的感觉。谁也没有说扫兴的话,只祝李易一路平安。好好治理民生。 胡铨还主动和晁公武说,“邦衡(晁公武字)你是修史书的,不知将来为我朝修史,后人会如何评价官家和我等?” “官家实乃日月星辰。至少小弟是不敢评价的。”晁公武喝了一口酒,也没有了以往的牢骚。 他因为家里族中长辈土地被没收的事,曾经也对官家很有意见,但到了今天,终于明白了官家的格局和功业不再是他们这些人可以评价的。 他只能庆幸,自己生在当代。 虞允文也端起酒杯,提议一起贺官家万寿。 人间四月天,他们做的雅间外,有歌女弹唱着《乐府诗》,几人说了几句话,曲终人散,都去奔赴着各自的岗位。 白马过隙的时光不会等任何人。尤其是对于一些老人建炎十五年八月,燕京急报,大宋枢密副使陈规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他临终之际,终于完成了《攻守录》八卷。 无独有偶,仅仅过了半个月。退休的宰相许景衡就在老家温州柯然长逝,享年六十八岁。 和他关系最好的前公相吕好问听闻之后病了一场,弄得赵官家无比紧张,这位可是要比他们都要大,今年已经七十有四了。 不过同时,他也在感伤。当年陪他走过最艰难岁月的老臣们,终于逃不过自然规律。开始要先他而去了,尘归尘,土归土,而他能做的,不过是一些身后的的哀荣和对其后人的照顾。 ——小剧场番外—— 宋朝相公的死后生活 建炎天子的宰相又下来两位让相公镇里增加了不少活力。吕蒙正甚至张罗着要给他们摆接风酒。 大家都没什么意见,这两位都是大名鼎鼎的抗金功臣,在最艰难的时候和大宋同生共死,陪伴官家走过艰苦岁月的。 但是有人就有意见了,比如说王安石的女儿蔡卞的夫人就道:“爹爹,官人,你们每次要摆酒,都是我和母亲她们操劳。这两位怎么说也是我们的后辈,你们要请就干脆自己来做好了。” 按说古代男尊女卑,敢这么发言的女子实在是少之又少,但这位蔡夫人王氏众不同的。史书都记载,“蔡卞妻王夫人,舒王女,蔡每有国事,先谋之床第,然后宣之庙堂,伶人扬言曰:‘右丞今日裙带,都是夫人裙带。’中外传以为笑。” 陈规和许景衡都是听说过她大名的,忙道不敢劳烦,没想到王安石怒道:“不懂礼数,仗着有几分才学,就在相公们面前大言不惭,敢情你丈夫和你商议国事,真能与两位相公救国救民相比吗?你不做是不是,滚开我去做?” 蔡卞赶紧跟着老丈人去打下手,结果。大家就吃了死后第一顿黑暗料理,纷纷后悔。
第157章 :玉米来了 老臣们的离开,固然令赵玖很伤感,但是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人生规律,只能尽力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然后对待其他的老臣更加好一些。 比如说吏部尚书陈公辅,一年里已经有三个月在请病假了。他自己虽然雄心壮志,但也明白岁月不饶人。于是,赵官家在与之恳切谈过之后,升任其为都省副相公,稍后让他以副国级领导人的身份退休。 同时,他的好友李光则调回东京,任吏部尚书,不久之后也进入都省为副相,分担赵鼎的工作压力。 枢密院那边情况更加紧急,工部尚书马扩也晋封枢密院同知,给张浚打下手——别说韩世忠干不了枢密院具体工作,就是干得了,征南这一仗下来,他和张浚也水火不容了。 后又以礼部尚书赵元显为东南使相。以国子监祭酒陈康伯为礼部尚书,工部侍郎张九成为尚书。 至于吕祉,也和万俟卨一样,前事既往不咎,重新当了河东路经略使,鉴于太原城的重要定位,绝对美差。 剩下的人员地步不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这次人员调动有点大,但是大家也都理解,毕竟老臣凋零无可奈何。而靖康耻造成的中生代断代现象又十分严重。更重要的是,官家开疆拓土之后,大量官员空缺。偏偏又不能以次充好,因为地方官直接决定着一县甚至一州百姓的生死。 于是,赵官家只好再做了一次他十分鄙视的行为,那就是以大量大员子弟充任地方官。毕竟这些官宦公子道德底线总体来说还是要高一些的,而且从小跟着父亲,照着葫芦画瓢,应该也不会太差。 比如赵鼎的长子赵汾就连升成两级为池州知州。 再比如李光的长子,已经被胡寅调到燕京去任职权燕京府尹,再三夸奖他的建设才能。 不过,这两位不仅是高官公子,也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不寒颤。 君不见连杨万里这种小萝卜头都已经被派出去当知县了吗? 因为宰执接连去世,此次科举虽然仍在东京举行,但是推迟了一个月。中秋过后的第一次大朝上,赵官家正式宣布明年迁都。 从此之后,大宋以燕京为首都,东京为中都,长安为西都,杭州为南都。 都省副相刘汲提前去了燕京,准备各种事宜。 虽然并不设六部,但是一应府牙设备均按照开封府当年设置。 这也成为本次科举的一大热门话题。还有很多文科举子甚至在讨论,会不会以四都制度来考点,又说,这是不是学习辽国的制度? 武举学子们则有点儿闹腾的过分,因为东京并不是燕京,民风比较彪悍,空旷地带也多。大家比武也好,讨论也好,已经闹出不少动静来了,正店都被他们砸了几张桌子。搞得开封府胡宏百忙之中还得维稳。黑着脸明确告诉闹腾的武学举子,这又不是在交趾战场上,你们就是想建功立业,也给我消停一点儿以后到战场上去建,不然本官就通告武学记过。 另外对于个别有背景不大服气的,还放黑话,你们难道不知道我哥哥(胡寅)和韩秦王的关系很好吗? 如此,这一届科举总算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和平发展,虽然说赵官家确定原学为大宋学派主流,但是各个文人士大夫都有自己的观点,精英们也在不断研究,包括武学里的大师,兵法上的见解也不尽相同,但这些也是赵官家愿意看到的,毕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总是好的。 前提是不要反大宋,当然也没人那么想,不开就是了,大家都是建制派,在体制里看着国家蒸蒸日上不好吗? 于是,稍微清闲了一点的赵官家又把包办婚姻的魔爪伸向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二皇子赵阳和三皇子赵旦,分别给他们定下了齐王张俊和鲁王张荣的女儿做正妻。 是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开眼,张荣的夫人在几年前老蚌怀珠,终于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激动的鲁王泪流满面。同时也放弃了给三姑娘招赘的计划,这次科举正磨刀霍霍,准备再招个进士女婿回来。结果,赵官家一提出结亲计划,他当即大喜,也顾不上什么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男儿啦。再是好男儿也比不上皇子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7 首页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