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当初封赏之时秦国公的反对,那也是因为这是他西北的人这话只有他说最合适。至于后勤那点事?难道理国公能到处去说江南的后勤是他西北的吗?
第二十章 军方势力划分 整个大魏军方分为西北系、北方系、江南系、和京都系、其中实力最强的则是西北系,以秦国公为首。 其次是北方系以英国公为首、至于江南系以前是楚国公为首,但是自从先帝事变之后,楚国公府被满门抄斩,就由勇毅侯府为首了。 至于京都系那自然是官家说了算了,里面山头林立各系之人都有,当然势力最大的就是官家了。 当初也是存了西北势力最大,,儿子去了西北也比较安全这才安排在西北,当然也就默认了忠勤伯府西北系的身份。 每家安排子弟从军时,都是有势力划分的各家早就站好了,只有袁文殊他们家特殊,原来他们家是京都系的,但是被夺爵后又起复了就可以重新选了,这次袁维信选了西北。 本来只是想表个态这也是当时,袁文殊刚到西北的时候理国公态度冷淡的原因,毕竟一个刚刚靠上来的趋炎附势之辈,能指望西北系二号人物给什么好脸色? 这也是造成误会的原因,毕竟袁文殊刚来的时候理国公也没什么好脸色,自然袁文殊也不会往这方面想。 在加上抚州职位的问题,袁文殊现在还以为理国公跟他们家有仇呢?要不怎么会把他派到这火坑里来。 结果谁都没想到袁文殊一战成名直接就简在帝心了,要说这军方的局面永兴帝不知道吗? 他当然知道了,这也是他故意放纵的结果,因为西北和北方边境必须囤积重兵的原因,永兴帝没有办法解决。 或者说历代大魏帝王都没有办法解决,因为这是外部条件造成的,既然屯兵就必有统兵之人,时间一长自然就形成了派系。 所以先帝在位时开始扶持江南大营,重用楚国公、勇毅侯等人最后江南大营做大形成了江南系,再后来先帝开始整合京营,再然后京城就是一家独大一切都是先帝说了算。 可是后来当今官家登基后先是把楚国公满门抄斩,后来打散了京营调各系人马入京统兵,重用中立的勋贵家族,这也就形成了现在京都系的势力格局,可以说是鱼龙混杂但是,也方便官家渔翁得利。 再有整个禁军把持在官家手里,这样官家能够从容的把控全局。京城内各系人马相互制衡,这样才是官家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再也不用担心前朝之乱了。 几个地方势力不需细表单说这京都一系,说之前要先了解京都的兵力分布情况,首先是禁军十万人,这一支军队是官家独立掌握的只听官家的命令,其中将领都是中立家族出身,而指挥使正是富昌候荣喜。 然后是五城兵马司、兵丁加上帮闲每城大概是一万人合起来就是五万,看着是不少可实力最差,里面大部分都是街头的地痞流氓,根本都不算在军队势力内。 袁文殊的哥哥袁文绍现在就是南城指挥使,他这二哥哥也是个有能力的,硬是从九品干到了南城指挥使,在兵马司内也是交游广阔。 接下来就是监门卫了,京都一共有十二个城门每个城门需要三千人,再加上轮换总计五万人马也是战力不高,但好歹算得上是军方承认的势力了。 接下来就是斗争最激烈的西郊大营,西郊大营共驻扎有二十万人马共分为二十个营,每营一万人马没有固定的营号,一直都是每一任主将亲自取得然后呈报官家。 虽然麻烦但是不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非常满意,没有任何意见,之所以如此最大的原因就是,由每一任主将亲自取名会有一种私兵的感觉。 而且这些士兵在外也从不说自己是哪个营的,只说自家主将是谁家的。 在官家的有意放纵下这渐渐地成了不成文的规定,而这些执掌兵权的家族也是痛并快乐着,因为这各营的士兵都会攀比主家和待遇。 这也就导致各家的待遇是透明的,没有喝兵血的事情发生,其实之前是有的不过传开了之后,被官家撤了职。 因为西郊大营鱼龙混杂的原因事情是藏不住的,每一家势力都想扩大自己削弱对方,所以就导致一旦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都会有对手落井下石而且多是出自三大势力。 西郊大营里西北系占了五个营、北方系占了四个、江南系因为楚国公的事,当时只有一个营的位置。 后来官家因为喝兵血,而撤去了两个中立家族的职务,然后官家为了平衡势力就把这两个营都交给了江南系,至于剩下的八个营就由八家中立家族统领。 这京城的兵力分布就是这些,可以这么说当今官家不愧是上届夺嫡胜利者,这京城的一切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 而这一切我们正在返程的袁文殊是一无所知,他正走在回抚州的路上一路走的是悠哉悠哉的,这是一种逃避也是无奈。 正在想的出神的时候前方探马来报,说是前面发现一队人马正在朝他们所在的地方赶来,看装束应该是夏军的。 袁文殊一听马上来了精神大声喊道:“敌军来了,都打起精神来他们没多少人看着也就几十骑而已,我们有五百人呢这要是大人物的话我们就立了大功了,到时候拿着赏钱吃酒去。” 士兵们听了袁文殊的话之后也都是大喜过望,因为敌军只有几十人他们有五百呢,这还怕什么那还不轻松拿下,到时候拿着这些首级换赏钱。 这时候对面的敌军也发现了他们,这一行人正是逃跑的于岩和方继业,当时他们逃跑时慌不择路,就跑到了丰州和抚州中间这条路上来了。 本来他们应该走的是灵州到丰州那条路,不过也幸亏他们走的是现在这条路,要不然早就被甘崇岳派去的人堵个正着。 要不说时也命也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命该有此一劫。但是对他们来说是劫对袁文殊来说就是福。 此时袁文殊还不知道对面来的人对他意味着什么,他只是觉得可能是遇到溃兵了,顺手收拾了换点酒钱。 这可能就是有福之人不用忙,自有神仙来帮忙,这不大馅饼就落到袁文殊脑袋上了。
第二十一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袁文殊让士兵们把马车组成车阵然后让二百士兵进入,剩余的三百士兵,则由他亲自率领等在车阵外. 要说于岩他们也不是没想过转身逃跑,可是后面的追兵可比前面这些,要厉害多了这些一看就是辎重兵。 这种兵在他们夏国都是,等同于民夫的可以说毫无战斗力可言,所以于岩决定正面冲过去。 他们直接绕过枪阵直奔袁文殊来了,可于岩不知道袁文殊就是故意的,自从威宁堡之战结束以后,袁文殊尝到了大杀器得甜头。 所以他到任后就组织人去准备了石灰和面粉,而他自己亲自去买香料最后研磨成粉,混在一起人手一包。 只见敌方骑兵绕过枪阵冲了过来,袁文殊直接让士兵们做好准备大喝一声:“扔。”只见满天的小布包(基本一碰就碎)如下雨一样当头砸了下去,而后方枪阵内的士兵也是如此。 而袁文殊早有准备让士兵们做好了防护,等了大概半刻钟袁文殊得士兵杀出。 如砍瓜切菜一般,把这些犹如瞎子一般的人和马匹屠杀殆尽,只留了于岩和方继业,或者说是两具尸体。 之前于岩和方继业疼痛难忍同时也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所以拔剑自刎。等袁文殊查看时已经死了有一会儿了。 通过查看印信袁文殊才知道,自己这回抓了两条大鱼居然是两个侯爷,袁文殊顿时被这个消息砸晕了,过了好一会才缓过劲来。 这时候袁文殊心想:“我还回个屁的抚州,这两个侯爷必须马上运往灵州。” “这一看就是夏军攻打灵州的那两个统兵之人,看样子是被理国公击败了,逃窜的时候慌不择路撞到了我袁某人这里。” “这回怎么也得是个从三品吧,要不说不过去” 随后袁文殊大声冲着麾下们喊道:“弟兄们我们这次立了大功这两个是夏国的侯爵,把战利品都装车我们不回抚州了,去灵州报捷去。” 袁文殊麾下的士兵们一听都是一脸的喜色,毕竟这次这功劳就跟白捡的一样。 唯一受伤的还是收拾战利品时被马给踢伤了两个,而现在这两个倒霉蛋。 将作为这次大捷,唯二的两个伤兵呈报上去。就这样袁文殊一行,就压着战利品转道去了灵州。 这大魏西北边境和北方边境因为常年驻扎有兵马,所以自开国以来就设有监军。 而这些监军都来自大内监军司,当年太祖皇帝高瞻远瞩,亲自下令设立了这监军司。 这监军司的成员都是皇室收养的烈士遗孤,且都是从小培养这些孩子洗脑的课程,和各类兵书战册,可以说这是一支最忠诚于皇室的队伍。 一直也是大魏皇室掌握边军情报的秘密武器,当然了后来就不是秘密了。 因为高祖时期发生了几次叛乱,都是以为收买了监军可其实一切,早被告知了高祖皇帝,最后落得个抄家灭门的下场。 后来军方将领们就知道这监军不可收买,或者说不知道成不成功,这成功了还好,万一不成就是抄家灭门的下场。 风险太大所以在那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打这些监军的注意了,要想造反第一件事杀监军。 而在西北的监军有一百人之多,此时理国公正在和西北军监军统领王乐(官居正五品)聊着天,因为打了胜仗所以这二人心情都不错。 理国公正聊着呢外面传来一声奏报,叫进来一看原来是抚州镇守孙程上的奏报。 辎重营主将袁文殊,于五日前押送物资去丰州至今未归,按时间算今天已经是第六天了,按照正常情况4天时间足以。 理国公皱了皱眉没有说话,因为他瞬间想到了一个可能,这袁文殊应该是闲极无聊去哪里游山玩水去了。 但是因为监军在这他又不能这么说,所以直接对报信的人道:“你回去告诉孙程,就说我已知晓让他,先把辎重营的事物打理妥当。” 这时那王乐说话了:“公爷这袁文殊就是上次威宁堡那位吧?” “王统领说的没错正是此人,我一会差人去丰州问问,估计这小子有什么事在丰州耽误了,这都是小事就不劳王统领费心了。” 甘崇岳一看王乐开口了,就赶紧堵住他的嘴这种事情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叫擅离职守,往小了说无非就是跟老兄弟,叙叙旧情而已不打紧。 正说着呢外面又进来一人单膝跪地后就对理国公道:“公爷、大喜呀你快出去看看吧,那袁将军把敌军那两个侯爵带回来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13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