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殿试不似乡试会试,殿试时间紧迫,再考最难的文章和策论,燕明荞一想就觉得腿软。 不过也有好处,那便是若是答得好,皇上肯定对这人高看一眼。 而且听闻说殿试不淘汰考生,只是按答卷优劣排名,一甲前三名第一名是状元,第二榜眼,第三为探花。 燕明荞还听闻,自古以来,探花郎是最好看的,而且放榜那日,有不少富商和大臣去帮下捉婿。 也是极其热闹的。 殿试一试就是一日,皇帝出考题,日暮考完收卷,三日后,皇上钦点一甲三人。 顾言赫然在其中,是第三名,为尧桢十三的探花郎。 状元是外省的考生,今年二十多岁,第二名是柳尚书之子,不过殿试不仅看答得如何,也和考生的字迹、文章行文风格有关,而自古以来,探花郎相貌都是最好的那个,顾言考第三名,也不差就是了。 而想着榜下捉婿的那些人,也捉了个空,状元二十多岁早已娶妻,孩子都有两个了。榜眼亦是,唯一一个年纪小的探花郎亲事已经定下了,他们只能把目光放在二甲、三甲上头。 不过,当初燕明荞好奇的事也有了定论,就是顾言这个年纪能不能为官。一甲三人皇上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职位,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三人直接进了翰林。 顾言能做官,且官职还不低呢。 虽然说顾太傅不能明面上帮什么,但有一个做太傅的父亲,一个在六部的兄长,日后前途肯定光明。 而其他人,燕明诚在三甲之中,而燕明泽为二甲进士出身。 这些人想要为官,还要再进保和殿经朝考次,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而燕明泽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事一直忙到了四月底,寄往萧阳的信也回来了。 信是宁氏写的,信中只是称赞燕明诚考得不错,又让燕明烨、燕明栩不要灰心,好好读书,至于其他的事,并未提到。 燕明荞想兴许父亲提到了,只是祖母没写在信里。 作为女儿,她该是盼着父亲回来的,可是,燕明荞也觉得父亲不在府中的日子更自在。 信中还说,让明荞趁早把亲事定下来,也不必等着燕国公孝期到了。 沈氏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这顾言考中,还是探花郎,她们上赶着去商量,总有讨好之嫌。好在,安阳侯夫人登门报喜,带着陈氏的意思,跟沈氏商量定亲的事来了。 安阳侯夫人见沈氏连道了几声喜,“前几日我去了太傅府,我那堂嫂说选个好日子纳吉,这日子也选好了几个,亲家母你快挑一个吧。这可正好了,凑个双喜临门!” 盛京这天,五月份就开始热了,安阳侯夫人觉得得趁早把亲事定了,但是四月是寡妇月,五月又是恶月,虽然两个孩子哪儿哪儿都好,但避讳着些没差。 最近的就是六月了,到时天是热一点,不过日子好就行。 纳吉的日子选了三个,一个是六月初一,一个是六月初三,还有一个六月初六。 沈氏挺高兴的,看了看几个日子,最后纳吉的日子就定在了六月初三,初九纳征,送彩礼定亲,请两家亲朋贺喜吃饭。 这样两人的亲事就算彻底定下来了。
第124章 纳吉 纳吉没有燕明荞什么事, 是顾家去合二人的八字,要么去祠堂,要么去祖上之地的山水之处, 来测两人八字有没有相克相冲。不过燕明荞和顾言的八字早就合过,所以这上头肯定是没问题的。 纳吉之后,再把聘书送过来,就等着纳征那日过大礼了。 沈氏心中微微松了口气,顾家急点, 面子上好看。 顾家是挺急的, 不然纳吉的事就放在四五月份了, 陈氏也是一放榜就找安阳侯夫人商量, 态度也谦和, 并没有因为顾言考中了探花就拿乔。因为陈氏明白, 结亲是为了结好, 顾言考中, 两家都高兴, 何必做让人不高兴的事呢。 而且放榜之后, 是顾言主动和她说的这件事。 顾言早就想过。 早在顾绵没有说燕明荞要议亲之前, 顾言就打算等考完试之后和母亲说,想要求娶燕家五娘子。 他想有功名在身了, 再求娶。若是会试考中了,就等殿试结束, 若是没中, 那就考完会试直说,不可能再等三年的。 虽然已经提过亲了, 可是该说的还是说, 还有纳吉纳征, 顾言比较急,他想把这件事早点定下来。 不过这四五两个月的月份不好,只能等到六月,六月份顾言估计都进翰林院任职了。 左右成亲得后年,晚两个月就晚两个月。 从古传下来的习俗,顾言也没办法,他自然是希望日后能和明荞婚姻美满,白头到老,虽然他不信鬼神之说,但凡事都有个万一。在这上头他比任何人都谨慎小心,六月份就六月份,那就选最近的黄道吉日,初一初三和初六。 推三日纳征。 能在上旬,绝对等不到中旬去。 陈氏没什么意见,反正早完事早省心,她也能安心给顾绵议亲。 绵绵也十三岁了,早些定下来,她也就不必忧心了。 日子定了下来,两家都没有意见。 燕明荞算算,离六月初六还有一个月零十几天,过得应该也快。忙也是顾家忙,用不着国公府做什么,安心等着婚书便是。 四月底燕明荞和顾言见过一次面,两人在小馆子里吃了一顿饭,这回带了顾绵。也是因为平日里,男女出门还是得注意些,顾绵算是幌子,有她在,就算外人看见了,也不会胡乱说什么。 不过,有顾言,就轮不到燕明荞花钱了,平日跟顾绵,都是有来有往的,但上次就是顾言花的银子,这次依然。 燕明荞仔细想了想,这花钱总得有一个人花,顾言能自己赚,她花也就花了,毕竟都提亲了,那么贵重的步摇都收了,何必在乎这些小钱。 于是就安心地吃饭了。 等到快吃完的时候,顾言说道:“过两日我要回书院收拾东西,把书院的行李、书册都带回来,以后就不去书院了,五月下旬要入翰林,但具体是哪一日还没定下来,到时候我再告诉你。” 他们在书院的东西可不少,书册基本都是放在书院里,放假回来就带一两本书,顾言估计,得拉一马车的东西回来。 燕明荞知道这事儿,行李好说,但书册贵重,必须要带回来的。 燕明烨昨日回书院拉的东西,马车里塞得满满的,书、衣物、行李……乱七八糟的一堆,好多带回来的直接给扔了,好些书还是新的呢,被二嫂骂了一顿。 也不知道顾言的书都是什么样的。 燕明荞点了点头,“那这半个多月你要做什么,你刚考完,书本什么的可以先放放,去走走转转散散心。” 虽然顾言比别人少读几年书,可功夫没少下,终于考完了,二哥还睡了好几天,听二嫂说,还擦了擦他的蝈蝈笼子,不过没玩就是了。 现在燕明荞才明白那句诗的含义——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这会儿书院的学生还在上课,而不管考上的还是没考上的,都收拾行李离开书院,更有年纪小的学生搬进去,学生是一直换的,但三年后要考试的该用功的还得用功。 就像她几个弟弟们,今年都是八九岁,读书的日子还长着呢。 顾言看了燕明荞一眼,“嗯,想去庄子骑马,你最近要去庄子吗?” 燕明荞小声道:“上回抓兔子去的那个庄子,其实是我二姐姐的。” 跟二姐姐约好一起去还行,但是如果是她自己去二姐姐庄子,那就不太好了。别的庄子,周边也没有姓顾的,为了跟顾言出去再买个庄子,这事燕明荞可干不出来。 顾绵插了一嘴道:“而且上个月我和明荞刚去过,你散心还是一个人散比较好。” 顾言:“……” 明明两人都长了一岁,明明年纪越来越大,明明也快要定亲了,可是还要循规守礼。 亲事还没定下,顾言就盼着成亲了。 顾绵嘿嘿一笑,那有什么办法,不过不是她说,兄长能经常见到明荞,就该烧高香吧。 就算不能同游,但是明荞还能时常去太傅府,别人就算定亲了,也只是七夕中秋出去转转,平常哪里会一直见面。 所以说,多亏有她这个好妹妹,两人不偷着乐才怪。 燕明荞看向顾言,抿唇笑了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嘛。她也想和顾言待在一块,可是不行呀。 马上就五月份了,还得送婶母和堂兄回去。 从四月底到五月份,天气越来越热,下个月要过端午,再等到六月份七月份,真就回不去了,所以于氏打算端午之后就回萧阳了。 这还是沈氏留了又留,不让他们在路上过节的缘故。 燕明诚不走,他要留在盛京,等上面发任职文书,他是三甲的同进士出身,上回保和殿再试,也没有进翰林院,所以只能外放到下面县城做个县令,慢慢熬资历。但对他来说考中进士就很不错了,慢慢来就是。 于氏还庆幸,这回也不用考虑在盛京城买宅子的事了,这是几年后要考虑的。在盛京这一个多月,也给沈氏她们添了不少麻烦,虽然五月份天热,但还是趁早回去得好。 燕明栩年纪不算大,打算回萧阳再读两年书,若是能走动得开也会先为官。 进士难考,若是做官之后把书本放下,想考就更难了。 燕明烨年纪不小了,而且燕国公府的人脉不错,尽管燕国公不在朝中任职,可有宫中的太妃,他还有两个妹夫,一个是镇北侯,一个虽还未成亲,但是太傅府的公子。 这些外人都看在眼里,所以沈氏拿了两千两银子稍微走动了一下,就给燕明烨找了一个好一点的地方,去做县令了,五月中旬赴任,五年的任期。 燕明诚那边也搭了银子,但沈氏肯定以儿子为先。 章辛媛这次就不跟着去了,儿子刚两岁,算着刚出生才半年,年纪太小,说话走路都不会。而且这天马上就热了,坐车又累又热,还不捂出一身痱子来,她可不想折腾。 再说,大嫂许静姝现在不在燕国公府,一个儿媳出门也就罢了,她们两个儿媳妇不能都跟着夫君去赴任,只留明荞在家。 所以夫妻俩商量了一番,章辛媛就留在府中管理琐事,照顾婆婆妹妹。 五月份事情不少,但都是送人出远门,行李有下人打点,她们看样子收拾些就好。 初五是端午节,太阳当头,晒得人发晕。 不过还是得管各院的节礼,以及送给亲戚朋友的礼物,今年是章辛媛管这些事,除了从前的几十家,和去年犯事被贬不必送的,今年多了太傅府。 顾家是正月提的亲,去年两家并不算是亲戚,上元节虽然是节日,但越朝人在这日并不走动,毕竟过年刚送了东西,总不好过了半个月又送。所以说,上半年就端午节需要送节礼,下半年有中秋、春节两个节日。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17 首页 上一页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