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煦泽心里打定主意,便把这个想法告诉章丰钊。 章丰钊摸摸胡须,点头道:“王爷这个想法不错,应该可以一试。” 这时候云煦泽掌控高平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他拥有试错的机会,没有人会站出来质疑他。 章丰钊问道:“办学需要的书籍还好说,王爷打算去哪里找教书先生?” 云煦泽笑道:“本王既然承诺帮从书院毕业的学生安排工作,那书院便和太学大不相同,学生不需要学习太多知识,什么琴棋书画,吟诗作对,他们统统不用学,他们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识字,二是确定自己今后想做什么,然后专门去学习那项技能,等达到毕业要求,便可以申请毕业。” 他已经想开了,因为世界背景不同,云煦泽不可能在这时候实行科举制度,而且家族子弟的学识远超寻常百姓,寻常百姓和他们比没有任何优势。 如此一来,还不如另辟蹊径,办一所职业书院,有针对性地培养云煦泽需要的人才。 这些人既有能力,又对云煦泽忠心,他用起来也放心。 章丰钊听到这话,便明白这会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书院,但用来试水要合适不过,因为各大家族肯定看不上这种教学模式,他们看不上就不会重视。 那云煦泽想要在高平办学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 章丰钊看向云煦泽:“王爷总是能想到很多有意思的想法,老夫很期待看到书院开始招生的那一刻。” “希望不会让先生失望。” ...... 小福子已经调查完金旭尧,如云煦泽猜得那样,金旭尧确实出身寒门,他父母一心想要他重振家族荣耀,什么粗活都不让他做,只让他一心读书。 金旭尧向合昌郡的几个县令自荐过很多次,想给他们当幕僚,幕僚并无品级,算是官员自己雇佣的助手,但他还是被拒绝了,人家更愿意用自己人。 云煦泽了解完他的情况,知道金旭尧现在处于怀才不遇的时候。 在这种看重门第的时代,金旭尧这样的人其实不少,寒门子弟处于不上不下的地位,确实挺尴尬的。 云煦泽没有多等,见金旭尧的身份没有问题。便让人带金旭尧来见他。 半个时辰后 云煦泽处理完今日的公文,金旭尧才到,他家境不好,没钱住城里的客栈,都是在城外百姓家里借住,亲兵找他费了一些时间。 金旭尧穿着得体的常服,虽然落魄但他身板挺得笔直,目光炯炯有神,精神还不错,被拒绝这么多次还能振作,这是个很有毅力的人。 云煦泽道:“本王看了你的文章,写得很好,你为何会想到办学,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金旭尧心里泛起一丝波动,他不怕被人问,就怕对方连问都懒得问。 他整理思绪,道:“回王爷,自古以来,寻常百姓就没有读书的权利,各大家族心照不宣地封锁知识向底层人传播,王爷办学势必会让各大家族不满。” “但高平不同于其他地方,高平是王爷的封地,在这里,其他家族插不上手,高平本地家族不敢反抗王爷。” “从皇上创立太学便可看出皇上有意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但并未成功,太学终究还是被各大家族子弟垄断,但多了一项考核的步骤,这已经是很好的改变。” “高平不同于洛京,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家族敢和王爷抗衡,王爷能做得会比皇上还要多。” 云煦泽听着金旭尧侃侃而谈,道:“大康不只有本王一个藩王,其他藩王在封地同样说一不二,他们为何没有办学?” 要知道太学已经办了二十多年,但至今仍然只有一个太学,没有一个地方书院。 金旭尧正色道:“王爷说错了,真正在封地说一不二的只有王爷一人。其他藩王有的还没有站稳脚跟,有的向地方家族妥协,把军政大权交了出去,一心享乐,即便做得最好的也只是和地方家族共同管理封地,凡是重大决策都要受到封地家族掣肘。” 凡事有利有弊,高平地处偏僻,贫瘠困苦,所以这里的家族势力并不强,哪怕是三大家族在陵州都排不上号,更别提在整个大康了,云煦泽这才能在数月内掌控高平。 云煦泽又问:“你说父皇有心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那以父皇的强势为何只办了一所太学,却没有在各州办学?” 金旭尧道:“圣心难测,在下只是有些猜测。” “说说看。” “皇上应该察觉到了太学的缺陷,只有才名远扬,博学多才的才俊才能入太学,而这等人通常都出自各大家族,如此一来太学还是世家的掌中之物,即便在各州建立太学一样的书院,结果也不会有变化,还是会被各大家族垄断。” 云煦泽皱眉:“那你为何还建议本王办学?” 金旭尧正色道:“在下建议王爷办的并非像太学一般的书院,而是蒙学。” “蒙学?” “蒙学教导孩童识字明礼,这才是打破各大家族垄断的根本之法。” 凡事从娃娃抓起。 金旭尧把重点放在蒙学上,确实是很好的突破点,寻常百姓和家族子弟的区别就是学习条件。 创办蒙学,便意味着给予普通百姓学习条件,哪怕比不得家族子弟,但只要启蒙便能明智,这么多百姓总能出几个媲美家族子弟的人才。 更何况,即便出不了什么人才,能增加高平百姓的识字率也是极好的。 与此同时,云煦泽也明白了金旭尧为何说只有他能办学。 因为比起他想办的职业书院,金旭尧提议的蒙学才是在挖各大家族的根基,世家肯定不会同意,只有彻底掌控高平的云煦泽才能强制推行。 云煦泽揉揉额头:“高平有五县数十个村庄,既然要启蒙孩童,蒙学的数量不能少,哪怕每个蒙学只有一个教书先生,本王去哪儿找这么多的教书先生?” 金旭尧早就想过这个问题:“王爷,蒙学的教书先生不需要有多大学问,只要熟读启蒙书籍便可,相对来说,启蒙书籍更重要,因为每个孩童都要有一份启蒙书籍。” 他的话已经很明显了,得烧钱。 大康主要的启蒙书籍有两本,分别是《千字文》和《蒙求》。 听着不多,也就两本而已。 但要知道即便是最便宜的麻纸也不是寻常百姓用得起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康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只能靠人工抄书,读书人的抄书费用可不便宜。 真要给每个孩童配一套启蒙书籍,云煦泽肯定得大出血。 云煦泽倒是不介意出钱,但他不想花没必要的钱,在他看来,如果使用印刷术,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 不过这显然不是一下子就能研究成功的,他道:“蒙学的事暂时不急,即便是本王,也不可能什么征兆都没有,便在高平推行蒙学。” 金旭尧听言有些失望。 “不过,办学的事可以考虑,本王打算在高平城建一个书院,这个书院不教四书五经,只培养一些高平需要的人才,比如工匠,大夫,农夫等等。” 金旭尧大概听懂了,疑惑道:“农夫也需要培养?” 云煦泽道:“本王需要的是熟读各种农书,能够改良粮食种子的农夫。” 金旭尧愕然:“改良粮种?这恐怕要花费很长时间吧。” 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不管需要多久,总要有人去做,司农寺不也专门研究粮种的公署吗?只要能改良粮种,到时候造福的会是大康所有的百姓。” “但王爷,改良粮种需要肥沃的土地不停实验吧,高平似乎不合适。” 高平就和肥沃两个人不沾边。 云煦泽道:“此事你不用管,本王自有分寸。” 听到这话,金旭尧没再问,只是顺着云煦泽的思路道:“既然是培养高平需要的人才,那收的学生年龄便要有限制,同时还应该设置一些入学考试,不需要识字,只要懂一些基础即可。” 金旭尧显然是个做实事的人,他已经在完善书院规则。 云煦泽颔首:“办学的事由你提出,书院的一切事宜也交给你负责,可有信心?” 金旭尧愣了下,连忙道:“在下有信心。” 他自荐了这么次,没想到那些县城的县令都嫌弃他出身太低,反而是高高在上。谨王不嫌弃他的出身,愿意用他。 金旭尧感激道:“在下定不辜负王爷的信任。” “认真做事便好。” ...... 因为启蒙书籍的事,云煦泽吩咐小福子去找几个雕刻印章的老手到王府,顿了下,又道:“再查查高平城有几家造纸的工坊。” 麻纸的质感不好,而且造价不算廉价,不适合普及,还是竹纸更适合些,因为多峰山最不缺的就是竹子,原材料随处可见。 但大康并没有竹纸,云煦泽需要人把竹纸研究出来,他前世在某站看到过竹纸的制作过程,大致过程不算难,看起来仿佛是有手就会,但云煦泽知道这得经过不断尝试才能把握好那个度。 云煦泽当然不可能自己亲自动手,他也没有那些造纸的熟练,术业有专攻,这种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比较好。 托九年义务教育的福,云煦泽虽然毕业多年,但他还是记得印刷术有两种,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这两者的区别通俗点说,就是一个死板,一个灵活。 就像云煦泽这次需要印的两本启蒙书籍,用雕版印刷术正合适,因为内容固定。 但如果是印报纸,那肯定是活字印刷术合适,因为每期的报纸内容肯定不同,排版不一样,字迹大小也不同。 不过这两种印刷术异曲同工,都是先雕刻好需要的字版,而这和印章又很相似,所以云煦泽才会让小福子去找雕刻印章的老师傅。 很多东西都不会是凭空出现的,肯定有发展过程,之所以这其中经历了数百年,不过是没有人想到那一点罢了。 字版用木头就可以,在雕刻印章的老师傅来之前,云煦泽便让人准备好木板,并且让人裁成书籍纸张大小。 等小福子把人带来时,云煦泽已经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 几个老师傅最小的都已经四旬,这种手艺人一般都是越老经验越丰富。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0 首页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