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算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影响——这赚外快赚得可比于家宝在厂子里兢兢业业上班赚得多,于家宝还真的心思浮动了起来,想要到外面单干呢。 毕竟能被人称呼一句于师傅可比被人喊着“小于”指挥来指挥去要更好受些。 沈云云:“怨不得从前总是有人因为投机倒把被举报呢,赚的钱多了,眼红的人自然就多了,这无妄之灾就来了。” “主要是政策有空子让他们钻,真要眼红什么时候不眼红呢?难道从前就没人眼红你们家吗?那还不是没能钻空子对付得了你们吗?” 祝蹊:“社会总是要发展的,就得流动起来,如果什么都靠上面来规划,那不死气沉沉的吗?” 沈云云点头,还说祝蹊:“我就说一句话,你就在那儿唠叨两三句,在嘴皮子这事儿上,你可真是一点儿都不甘示弱啊!” “没办法,谁让我就这点儿本事了呢?” 陆明雪听她们吵嘴吵到这儿,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她就对祝蹊说:“我先回去问问我爸爸的打算,如果可以的话,肯定是要把房子留给你的。” 没办法,虽然现在好像是她在养家的样子,但其实陆明雪还是从前那个妈宝、爸宝女,爸妈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意见的那种! 对祝蹊而言,当然是朋友比房子更重要了,越是看重朋友呢,现在就越是不能拿自己作为陆明雪“朋友”的身份说事儿。 “也不用特地考虑我,我爸妈在鱼儿尾这边都有房子呢,怎么着也会有我一份的,你家的房子我买不了,我还可以去别的地方买呀,这就叫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别人的父母祝蹊不知道,但是以祝大强跟李兰香一贯的作风来看,家里的房子肯定是有她那份的,所以祝蹊就是住到了外面,那也是不担心的。 陆明雪:“你放心,我明白你意思。” 不过祝蹊会不好意思,陆明雪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谁都不知道,她有多感谢祝蹊她们这些朋友,如果不是她们,她能不能见到父母都还是另外一回事了,真正需要考虑的都还是她父母能不能好好活着了。 所以,陆明雪觉得房子不说优先考虑卖给祝蹊,就是优惠卖给祝蹊,那也是应该的。 * 犒劳过了两位姐妹,很快就迎来了《明天》正式发行的日子。 肖校长收到样刊的时候,别提多满意了:“还真别说,这个小祝同学啊,真有几分本事,居然连刊号、版号都申请下来了,这弄得像模像样的。” 很多校刊、班刊这种性质的读物,其实更倾向于是学生自己自娱自乐的产物,那自然就没有这么正式了,什么刊号、版号的,自然也不会被玩闹放在眼里。 就京市大学之前文学社发行的《京市大学文学》就纯纯是个刊登学生作品的平台,没有人会把它当成是正经的读物的。 《明天》不同。 人家直接从整体感观上让人知道——我就是来真的! 第一期的封面是祝蹊找百姓报的编辑要来的京市大学第一天成立的历史影像图片,然后将这张图片跟高考恢复后第一批进入京市大学的学生入校的那张图拼合在了一起,后者甚至还是彩色照片,跟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图片传递出来的“意气风发”这个意义却是一样的。 在封面的左上角,是毛教授题字的“明天”。 祝蹊是真的很喜欢《飘》里的那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句话给明天加注的解释总是让人觉得前方有光,于是,不仅自己的小说用了这个名字,就是这个杂志,她也用了这句话注解。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而所有的京大学子,都在不断地走向全新的一天又一天。 毛教授也看到了这句注解,看到了自己的字在这样的一本杂志的封面上,年纪大了,心硬有心软,居然还有点眼眶发热:“是啊,很好,很像样。” 愿意给祝蹊题字,其中大半都是看在肖校长的面子上。 而现在看到了样刊,毛教授觉得,自己这次题字,一样值得。 跟当年给百姓报和华视台题字一样,都是很值得的事儿。 整体杂志的排版祝蹊都采取了后世的设计美学,讲究字体与字体陈列之间的艺术,跟现在市面上大多杂志跟报纸的风格都不同,明明都是一样的字体,《明天》上边的就是要更好看。 这样的排版任务当初可是让担任美工的几位同学辛苦了不少时间,好在效果出来了很好,这几位同学看了,越发佩服祝蹊。 “祝同学可真是太厉害了!怎么什么都懂!” 做美工的两位同学其实是美术专业的,她们觉得自己更专业,原本还不太想要听祝蹊的话呢,最后还是祝蹊狐假虎威,拿肖校长跟王总编这两座大山压下来,才让两人这么听话。 而真香只会迟到不会不来,两位同学现在可真是真香啊! 拿着跟艺术品一样的杂志,她们爱不释手:“等开售了,我要首先买个几本收藏着来!” 祝蹊听言,哭笑不得:“要是杂志卖不出去就等你们来吃库存了,但如果有很多同学来买,咱们还是让更多的同学能够看到咱们的杂志才行。” 意思是卖不出去的话可以让你包圆,但要是卖得好,那就得限购! 祝蹊:我也是有点资本家的天赋在身上的! 那位同学有什么不可以的,跟着祝蹊这有肉还有汤,加入杂志社可真是最好的决定:“好好好,我听祝同学的,我们要让我们的《明天》出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祝蹊笑着,没说——你这野心还是小了点。 这份杂志既然她都已经做了,那就要趁自己在学校的这四年,把它发扬光大——出现在京大校园的每个角落算什么?她要让《明天》在将来出现在全国各大高校的校园每个角落! 祝蹊这个愿景没跟任何人说,但大家伙儿看完了杂志,都对这本杂志能够风靡京大校园充满了信心。 因为杂志只印刷了两千本,她们杂志社内部号召自己的舍友同学们消化了上百本后,其余的就全都堆在了她们的社团活动室,等人过来购买。 第一天坐班收钱的是祝蹊和蔡颦颦,还有主动过来帮忙的王亚男,她说是祝蹊在她竞选的时候给她帮了这么大的忙,现在正是回报的时候,让祝蹊千万不要客气。 祝蹊就没客气,让她负责了一个窗口。 在活动室的三个人都没有想到,第一个过来订购杂志的居然是文学社的社长刘志强。 《明天》杂志社轰轰烈烈搞了不少大事儿,其实并不缺客源,祝蹊一点儿都不担心两千本杂志会卖不出去,甚至很自信它们能卖得很不错。 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正值年轻人意识形态正在发生巨大转变的时候,拥有丰富的思想内容的读物,是很容易被大家伙儿欣赏的。 就是文学社吧,多少跟她们杂志社关系复杂了些,祝蹊可一点儿都不指望文学社的人能对杂志社有什么好脸色,路过的时候双方不互相翻白眼都是很体面的了。 “刘部长,您这边需要多少呢?” 但是,关系是关系,体面是体面,祝蹊很体面的。 她面带笑容,可比一些百货大楼的柜员还更彬彬有礼。 刘志强倒是很想居高临下地点评一下祝蹊这杂志,但话到嘴边了,还是咽了回去。 他说:“先定一百本吧,如果你们这边没办法卖完,我们学生会还可以帮忙定一些。” 学生会人多,需要的可不只是一百本,估计他们也是抱着看看水平的态度来定的杂志。 祝蹊没有一点儿不高兴,直接就让蔡颦颦她们数出了一百本给刘志强。 在人走之前,还十分热情地招呼:“刘部长,也欢迎文学社的前辈们来投稿啊,我们的杂志社是有稿费的,绝对不会亏待了咱们学校的笔杆子们的!” 刘志强:你闭嘴也没有人说你。 送走了他,祝蹊三个人也一点儿都没有歇着,因为接下来,陆陆续续的就有以班级为代表的人过来定杂志,他们有的是真心要买杂志看的,也有的是因为班导知道校长在上面发表了作品特地讨好校长要求买的。 不过,不管他们购买的由头是什么,对祝蹊来说结局就是好的。 干完活儿带着蔡颦颦和王亚男去附近一家国营饭店吃了一顿饭后,当晚三个人都睡得贼拉香。 与她们截然相反。 刘志强已经在宿舍里翻来覆去老半天睡不着了。 不仅他睡不着,宿舍里好几个哥们儿都睡不着呢。 他们脑子里都一个问题——李越到底是怎么躲过老知青们的算计的? 第116章 好几倍 [李越刚下乡没多久就赶上了秋收。 每每到这个时候都是村里人和知青最辛苦的时候,老知青们就等着这一批的两个新人好好吃点苦头,然后正式融入他们知青的“大家庭”中,俗称,变得听话。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村里给李越安排的却是记分员的工作。 谁不知道做记分员轻松呀? 老知青、新知青都眼红得很,甚至村里不少初中生也眼红呢。 李越隐约察觉到不对劲,一直提防着村里的人,生怕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带毒。但她没想到的是,还没等村里的人出手,知青大院的人就先坐不住了。 老知青认为得让李越吃个教训,最好是能让她把记分员的工作换给他们,于是提议让李越来做饭,借口也是现成的——其他人都在忙抢收,回来基本都筋疲力尽了,而李越的工作轻松,她现在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来。 知青大院本来就是互助得多,并且若不是一开始老知青们让她跟另外一个新来的知青一起吃饭,没有带什么口粮过来的李越就要饿肚子了。 她应下了这件事。 可后面,就逐渐发生了老知青们阴阳怪气指责她私吞了大家的粮食的事儿。] 这就是刘志强他们宿舍的人看到的桥段部分了。 祝蹊把剧情卡在的地方呢,就是李越忍受了几天老知青们明里暗里说她私吞的日子,在一天大家都在的晚饭时间,直接挑破了这件事。 卡在这里,足以见得祝蹊这人的人心险恶了。 刘志强本人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他舍友当中也有三个人是汉语言文学的,而这三个舍友,也都纷纷买了一份《明天》。 毕竟有百姓报和百姓文艺报背书的杂志,他们作为这个专业的人,也很想看看这份杂志到底是个什么水平的......也想看看自己的水平跟这些考上来的师弟师妹们相差多少。 刘志强是文学社的社长,舍友们当然也是搭上了顺风车,一起加入了文学社。 就跟杂志社的人有心想要跟文学社对比一样,文学社的人也免不了拿自己跟对方对比。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3 首页 上一页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