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明天》和《今天》这两本杂志来看,虽然祝蹊都筹备了一段时间才推出,但无论是筹备阶段还是推出阶段,祝蹊更多时候还是想到什么做什么的状态,压根不会像安知景这样形成细节到这程度的策划书。 要不怎么《今天》一开始的时候没有个明确的主题呢?还不是祝蹊想着要做一本杂志就去做了,切切实实、实实在在地都已经推出了杂志,然后才通过反馈意识过来自己还有很重要的主题定位没有做。 惭愧,真的是惭愧。 想到自己曾经犯的蠢,祝蹊对安知景那就是越来越满意了——这不就是上天给自己安排的黄金搭档吗! 蔡颦颦也有同样的感慨:“其实我之前还嫌弃安主任做事一板一眼来的,现在想想,人家一板一眼的也有它的好处,如果只有咱俩,估计新杂志的具体策划还没有这么容易下来呢。” 说到这里,她也回味过来了:“按理来说,我这跟无头苍蝇一样很正常,你都成功办了《明天》和《今天》的,怎么也还是没有章法的样子。” 祝蹊没想到蔡颦颦这妮子居然这么敏锐,于是只好老实交代:“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你想想,这两本杂志是不是也是在摸索中前进,过了一段时间才确定下来整体的风格的?” 她对于办理杂志也是没有章法的呀,只不过有前世“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有见过猪跑”的经验,知道一本杂志需要有什么东西,这才成功地办理下来的。 也得亏是运气好,一边是因为在学校里办的,本来就没有这么繁琐的要求,另一边呢,是因为有不言这个她已经培养起来了的大杀器,纵使前期杂志的内容杂乱无章,也没有影响到销量。 “不过,咱们现在有安主任掌舵,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再发生了。” 祝蹊说完,然后站起身来,说:“走吧,准备开会去,以他的行动力,现在估计也改好策划案和通知其他人通知到位了。” 她们杂志社的行动力就是如斯恐怖,小会才刚刚开完,确定了策划案大方向没有问题之后,就立马准备召开大会,开始进一步部署新杂志的事宜。 可能这也是一种注定吧,今天在单位的人居然很齐,几个销售都在单位,没有离开。 《今天》现在的销量已经趋于平稳,应该不会再有什么大幅度的提升了,所以销售们一时之间突然就变得清闲起来了,该说不说,大家还有点不习惯,现在还在琢磨着有没有什么他们没有想到的渠道没有开发出来。 这就是目前国有单位跟私人单位最大的不同了。 公家的单位里呢,销售只要完成了自己的销售任务,那绝对不会多动脑子想别的东西的,但是,在私人的单位里,你是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领到相对应的报酬,但是呢,人都会想要多赚点的,这个时候就要看额外的工作了。 销售们为什么会去想有没有别的渠道的事儿,全然是因为,销售业绩的提高,伴随着的就是他们工资的提高——在腾飞的时代当中,大多数人都会被大环境影响,变得积极、向上,主动去获得更多。:魰斈叁4 也是,没有人是傻子,在这个大好的时代,只要你想要获得跟他更多,并且为此付出了努力,你就能获得更多——努力和收获是成正比的,这是多么激励人的一种情况啊。 销售们还在思考新渠道,没有想到,这不用思考了,虽然没有新渠道,但这有新任务啊! 与犹豫着要不要去新杂志任职的编辑们比,销售们可就自由多了,一个没有例外,全都选择了去新杂志。 笑话,留在《今天》养老吗? 养老没有什么不好,但大家伙儿都是热血方刚的年轻人,自然是有一番热血事业需要拼搏的啊! 当然,现在会上只是安知景先行介绍了一番新杂志的具体情况,还没有说人员分配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肯定还是会被提到的。 祝蹊就在安知景介绍完新杂志之后,说:“大家应该也可以看出来,安主任还是担任《得闲》的主任,而《得闲》的主编由蔡主编担任,她之后会慢慢交接掉手上《今天》的事宜,到《得闲》那边去开疆拓土。” “当然,开疆拓土总不能只让安主任和蔡主编来,所以,咱们在坐的各位,会有一定的人员分配。” 《今天》人员充足,祝蹊暂时就没有去京大招聘兼职编辑,但跟京大谈好的合作内容不会变,祝蹊就攒着留给新杂志呢。 只是,现在杂志社并不缺编辑,总不能还走上之前的老路,让兼职编辑来扛起又一本新杂志。 站在祝蹊的角度,她是更希望更多的人员分配到《得闲》去,毕竟《今天》如今章程完善,换兼职编辑也很好上手,加之工作量的不同,在《今天》上班肯定会比在《得闲》上班轻松,祝蹊还打着到时候再骗几个兼职编辑进来的主意呢,肯定要让人去更能获得幸福感的岗位上上班更合适啊。 想到这里,祝蹊的良心也不痛了,直接说:“我希望咱们更多的能兵干将能够到《得闲》去,在坐的各位对于如何办起一个《得闲》这件事也都有一定的经验了,到时候在那边也更容易上手些,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踊跃报名。” “当然,如果主动报名的人数不够,我这边也会随机抓取一些优秀的同事分过去的。” 虽然说讲考核更公平,但祝蹊想了下,现在还在创业初期,没有必要在编辑业务上搞什么考核——编辑的业务能力很难量化,单纯考核也说不明白的。 一视同仁,能在这种时期陪着一起冲锋陷阵的,都是优秀的同事,所以就用更公平的随机的方式来决定各自的命运了。 编辑们各有打算,但其实有想要去《得闲》想法的人并不少。 就比如李雪和李小妹。 比起从兼职编辑转身份加入《今天》的赵默、陈彩荷和黄师诗三个人,她们两个最开始的正式员工,反而没有人家这么元老级。 她们才是真正的从一开始奋斗做出《今天》的人。 也是因为有这么一个时间差,她们之间对《今天》的感情并不相同。 不是说李雪和李小妹对《今天》就没有归属感了,只是说,她们两个人不会跟前三者一样,看《今天》就跟看自己的崽子一样,而是把杂志社当作了自己的家。 既然是把杂志社当作了自己的家,那《今天》是家,《得闲》也是家,所以,对于去哪边的杂志社上班,对她们而言并没有什么差别。 甚至,她们还更乐意去《得闲》呢,没有其他功利的想法,只是祝蹊也说了,现在《得闲》更需要她们。 所以,会后,两个人义不容辞就找祝蹊报名去《得闲》了。 祝蹊对于她们俩的选择并不意外,唯一意外的是,黄师诗也选择了去新杂志。 黄师诗却表示这很正常:“抛去我个人的喜好不说,祝总办的杂志,那还能差到哪里去吗?” 她对祝蹊就是这么自信,尤其是在参与了李奋斗一事之后,黄师诗更是佩服祝蹊了。 爱恨分明,有脑子有执行力,但对自己人却特别好的领导,哪里能不佩服? 反正黄师诗就表示了,她要跟祝蹊混! 既然祝蹊想要有人去《得闲》,那这个人,势必有自己一份! 第196章 工作室 祝蹊既然在会上说过了之后事态可能发展到强制分流的程度,那就说明对于《得闲》的人员安排,她一开始是抱着最坏的打算的。 但是么,现在反馈回来的情况,比她想的好太多了。 编辑方面,有黄师诗打头,居然连赵默和陈彩荷都有意愿到《得闲》来,还是祝蹊综合考虑过了几个人擅长的领域后,最后定下了黄师诗、李小妹还有陈彩荷三个人开始接手《得闲》的事务。 黄师诗的确是人如其名,是个很诗情画意的女同志,本人的文章风格也偏向于雅致派别,审美上自然也是往这个方向靠了,的确很适合《得闲》的风格。 李小妹是可塑性比较高,而且比较吃苦耐劳,愿意学习,把她放在一个安逸的环境当中,还真的不如派人去开疆拓土。 至于陈彩荷,选她还真的就是因为她的优秀了。 杂志社现在的编辑,除了祝蹊和蔡颦颦这两个同时也担任着主编名号的编辑,综合能力最高的就是陈彩荷。 编辑的能力是很难去量化,但是在日常工作当中,或多或少地都会有体现,就比如陈彩荷每次过稿的内容在市场调查当中都能得到比较高的评分,又比如,每次她都能在被别人筛过一次的废稿当中发掘出可用的文章,经过再一次编辑,让它变得有亮点起来。 最后呢,就是编辑跟作者的关系了。 这一点呢,注意到的人不多,但祝蹊这个又是编辑又是作者的人却很关注。 她有注意到,陈彩荷手里一直保持联络并且关系都比较良好的作者数量简直可以对杂志社其他人带来碾压的效果,可见她平时的编辑工作有多么得作者的心。 一本杂志的内容输出百分之八十都是依靠作者,所以,祝蹊认为自己偏重于考量这一块的因素也无可厚非,一个跟作者关系的编辑总比一个跟作者相处得不太愉快的编辑更有利于杂志社的良性发展的。 综合以上几个因素,祝蹊觉得,陈彩荷能被自己认定为是编辑团队当中素质最高的,那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这件事儿祝蹊自己心里有数就得了,她也没有打算宣扬出去——现在杂志社走的风格还是家庭、温暖、归属感,让大家干活有一种在为自己干活的感觉,真要靠这种绩效排序,那就别指望能延续现有的风格了。 以业绩论高低也有其好处,但是呢,祝蹊认为,搞文学,输出内容的,她们杂志社还是维持其乐融融的氛围比较合适,工作起来的幸福感还是很重要的。 她们三个被选到了《得闲》,其他人没什么异议,只有李雪,十分不解,问祝蹊:“祝总,怎么把我给落下了啊?” 难道不是她跟李小妹两个人比较适合去《得闲》吗? 祝蹊就说:“你的风格比较适合在《今天》。” 李雪的写作风格可以参照《包子婶儿》,是很有烟火气的文字,整个作品都十分接地气,在市场上也有不低的人气,可见老百姓多喜欢看这样的作品。 她的审美也可以通过她本人的写作风格窥见一二。 《得闲》走的是传统风格,要的是古风,古风这东西,虽然也有接地气的作品,但大多时候,还是走一个“雅致”的路线的,所以祝蹊认为李雪不太适合。 但《今天》就不同了哇,这本杂志,祝蹊和宣传部的目标都是,将其打造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阅读刊物。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3 首页 上一页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