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不解,知道张泽若既然问了那自有其用意,便想了想答道:“有些本事。七年时间,能带人收服附近的土人,带他们耕种水稻,将这里营造得勉强能住,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张泽若微微摇头,觉得她家大王其实还是更适合做将军,不过不要紧,大王看不到的,不正需要她这样的谋士来弥补吗。 “大王,丁不息出身渔夫,在船上时不过一操桨之人。船上有秦卒秦将,有工匠,有文士,偏偏到了岛上,七年后我们来此,众人都以他为首。大王不觉得,他实在能干得不同一般吗?” 韩信一惊,坐直了身体,他也回过味来了。 他说得能干,是丁不息有做事的才能,能将流落于海岛的落难者们组织起来,七年间开创了一番小小的事业。 张泽若说得能干,却是说在一众披甲精卒和少数文吏之间,丁不息这么一个普通的水手竟然能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的首领。他要是没出海,秦末大乱的时候,说不定也能成一方之雄呢。 韩信则是想到,不要说秦将了,就是秦卒之中,难道就没有雄壮暴烈之人吗,难道就人人都服气一个操桨渔夫的统领吗? 上岸之初,说了算的应该是那些人吧。丁不息后来居上,他们肯吗?他们对抗过吗? 他们……还在吗?这小小的岛上,究竟有过什么样的故事,丁不息他们不说,也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两人眼神一碰,张泽若忽地又绽开了笑:“没出海也无用,就是他能胜得过田氏,也不是大王对手。如今他所思所想,不过是舍不下这一点基业,宁肯不回家,也要拿住熟悉土人的这一点优势,在大王面前显一显本事,搏一个功名。” 原来如此,韩信恍然大悟。他刚还对丁不息有些歉意,只因岛上一时还真离不开他们,不可能把他们一次都放走。所以丁不息愿意留下,他确实打算给予厚待。 现在嘛……厚待自然还是要厚待的,但想法就有所不同了。非为可怜补偿,而为赏功。人家连多年未回的家乡、多年未见的亲人都舍下了,就是为了能传诸子孙的爵赏,他又怎么能吝啬呢。 见过丁不息,张泽若也告退了。他们都需要好好休息一天。 只有五百齐军轮班值守,枕戈待旦。他们是军中精选出的人,出海之前都拉出来选拔过,才选出五百既机灵又精壮还不晕船的人出来。虽然远航疲累,但以岛上的情况,他们足以应付了。 其实若非韩信亲来,五百人的军队还得缩减,减成两百人。岛上的土人连青铜器都不多,只有当年漂流至此的秦卒所携兵甲,尽管他们精心保养,七年来也损耗了不少,能用的不多。更别说还有些铁甲都被拆掉做成了农具。 当初说这种地方,百人披甲持戈可平,现在韩信亲来,再谨慎些,顶多两百精兵就足以控制局势。 岛上水稻的种子也是船队携带过来播种,土人也是因此非常膜拜他们。岛上土人原本还是刀耕火种的阶段呢,船队带来了韩川推广的先进农耕技术、农具和早期那些稻种,把产量提高了一大截。然而以土人落后的工具根本不足以再扩大生产了,韩信若是带太多人前来,粮食根本不够吃。 现在,他们专门用船载了粮食,又带了新的稻种,休息一晚后,能爬起来的人不分职业,大部分都要去开荒抢种,以使粮食尽量能够自给。 韩信当然不用亲自下地,第二天,他们就从港口出发,踩着一条明显是今年刚修整出来的路,又走了几乎一天,才到达丁不息他们真正的住所——昨天那是为了迎接船队特意修建的临时营地,丁不息也说了,要不是去年齐国船队留下了工具,他们根本没办法做到。 这片村社就热闹多了,韩信举目望去,心下愕然,脱口而出:“这些土人竟然这样矮小吗?” 丁不息在旁应声答道:“是,此处土人个个生得不高。臣原以为是吃得太差,后来有人娶了他们的女人,生下孩子看着也要矮小些,才知道这是土人天生矮小的缘故。”——今天出发前,韩信已经按先前朝中的商议,封他为黄侯,所以昨天他还自称小人,今天便以臣自称了。 其实去年的船队回来就禀报过,还因此将这些土人称为倭人。韩信去过南越,去过辽东,知道南越土人普遍偏矮而北人偏高,对倭人的想象也大抵是南越那边的模样。而且东州地方偏北,在他想来总不能比南越土人还矮吧。 哪知道今日一看,还真是倭人。 单个人还不觉得,到田里看一群土人在一块,顿时自己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韩信自己身量偏高,他也从异士们那里知道一些关于身高的统计情况。富贵人家大抵是要高些的,因为吃得好,能长到身高的上限。而贵族家庭更是普遍偏高,尤其是那世代为将的将门之家,应该跟遗传有关。 平民百姓整体就要矮一点了。按现在的计量来算,男子平均身高大概在一米六,韩信自己有一米八,可能是因为这辈子没饿过,比他记忆里长得更高。项羽更是超过一米九,铁塔一样的汉子,全副武装骑着乌骓冲刺时,简直像一座山朝人撞过来似的,胆小的这个时候就心胆俱裂,拨马逃跑了。 所以一个普通人站在韩信面前,可能要比他矮半头,特别矮的甚至能矮一个头。但因为这只是平均身高,一般人也不至于比着下限长,所以韩信平时也就觉得一般人比他矮一点,朝堂上众臣个头都不算矮,就更没感觉了。 到了这一看,好嘛,个个比着他下巴甚至胸口长,要不是脸长得比较沧桑,他还以为是一群半大孩子在干活呢。 他有一米八的话,这些人就一米五,好多女子都在一米五以下。 这让他脸上都带出了一点苦色,对一同前来的李由道:“这些土人生得太矮了,恐怕不方便与齐人婚配啊。” 李由心里比他还苦,不过李由四十多岁做过郡守又做过俘虏,人生的大起大落都经历过了,面色还是如常,宽慰道:“或许是吃得太差。臣昨天多问了几句,他们平时连猪都不养,肉食全靠捕猎,吃得很少,稻米产量也不高。长不高或许是后天所致。大王既然开拓东州,十数年后,他们的子女或许就不一样了。” 真能不一样吗?不是说流落至此的秦人与土人生下的孩子也矮?而且渔猎的话吃肉应该不少,不至于矮成这样。韩信深表怀疑,但没说出来,同样自我安慰着:或许确实是吃得太差才如此,吃好了兴许还是矮,但不至于这么矮。 不是他们特别关心土人的身高,而是因为齐国既然准备开拓东州,那么东州的土人就已经被视为将来的齐人。只要他们服王化,习齐礼,用齐字,那便是齐国辖下的百姓。 船队来往到底有限制,来到东州的人仍然是以男性为主,这些人多半是要在东州扎根,成家立业的。一部分可能会由家里帮着找一门亲事,回家成亲后再来。但肯定还会有不少人就在此地找土人做妻子,就像辽东人娶胡女一样。 本来大家完全没觉得这一步有什么问题,直到亲眼看到这些倭人,这……这要真是胎里带来的身高,以后齐国还能在东州征兵吗? 李由迅速在脑中调整了政策,寻思着回去就给临淄写信说明情况,跟大王商议,以后驻东州的军队三年一换,让他们回家娶妻吧。至于原本说三年之后开始征本地土人为兵的事,还……还是先放一放。 盔甲兵器都要给他们重新打造,还担心他们穿上了走不动道。 不过看了一会,韩信又觉得除此之外别的还好。这些土人已经被丁不息等人教导训练过,做农活还挺利索,虽然个头不高,但做事肯下力气,速度不算慢。 他叫过丁不息又详细地问了问,得知土人这种态度首先是因为他们确实比当地人高一头,尤其是当初还有一个秦军中的千夫长随船流落至此,穿的是全套的铁甲,生得又高大魁梧。他们与土人接触时,土人直接丢了手上镶石刃的长矛朝他跪拜不已,用自己部落里供奉的真□□号来称呼他。 他们以为天神降临了。 后来仗着这个千夫长威风,他们在岛上跟土人要了地方定居,开地种田,收水稻的时候更使土人坚定了对他们的信仰,从此说一不二,特别顺服。但是岛上还有其他部落,他们只收服了这一带的几个。丁不息原来打算等当初的童男童女都成人生儿育女之后,再率人远征。这项事业还没开始,齐国的船队就来了。 怎么说呢,别看丁不息想着建功立业,想着回去做个朝不保夕的平民还不如在这里当个土人头儿,但当初刚看到船队来人的时候,他眼泪都下来了,第一反应就是“终于能回家了!” 现在知道齐国要占领这里,丁不息反而特别高兴。他一个渔夫能成为首领少不得腥风血雨勾心斗角,但是忙忙碌碌,最后也只能在土人中住木屋,吃糙米饭和咸鱼干,哪里比得上做齐国的士大夫呢,那是他一个渔民原本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什么土人国君,滚蛋吧,老子要做齐国大夫去了! 丁不息不算很贪心,甚至都没想到,齐王来此竟然给他封了“黄侯”,令他喜出望外。他原本只想着能做个富贵人家,也不枉流落海外这几年吃的苦头了。能赏个千金,他都打算得了赏给齐王办过事,就回家买地享福去。后来也不过是想当个普通的士大夫而已,可大王封的可是侯!是黄侯,他家乡黄县给他做了封地!他打算给大王办过事后就请求回家一趟。 家乡还有族人在,他封侯了不回家乡,那不是白封了! 韩信没有在意他的心思变化,离开农垦区,又去看了看作坊区。丁不息办事很卖力,去年船队离开后,他按照齐人留下的要求,发动土人辟出了一大片空地,又建好了木屋。现在齐人从船上将手摇式的机床和打造好的铁器零件搬下来,立刻就可以开工。就昨天休息之前,张肥抽调了一些士卒去伐树,工匠们不顾疲劳,已经加工出百多把锄头和锹。 加上现成的小型曲辕犁,今天开荒才能有足够的工具使用。 制砖的匠人也已经找到地方取土烧窑,很快能把砖瓦房盖起来。韩信微微吐出口气,心中也安定下来了。回转时他想起一事,问一直陪在身边,偶尔还给他做翻译的丁不息:“那位秦军千夫长在何处?” 丁不息微微一滞,低眉顺眼地答道:“他上岛不久便死了,只留了那身盔甲,可惜没别人穿得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52 首页 上一页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