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承慧眨着星星闪烁般的眼睛,问他:“你是因为什么才没去钢铁一厂啊?我听说他们开的待遇特别好,还找你爸妈他们了。” 魏秉年闻言,手一顿,黑沉沉的眼眸觑一眼对象,片刻后又垂下继续奋笔疾书:“我不在乎那些,金钱啊,待遇啊,还有安排亲戚进厂,都不重要。我更看重一个更尊重知识和技术,能让我有完全自主权的地方。” 顾承慧听着默默点头,很有道理的样子,可她眼巴巴等着,等啊等,见对象说完了,漂亮的柳叶眉蹙起:“就…就没了吗?你不离开这里的理由只有那一个?” 魏秉年抬头看她一眼,勾了勾唇:“我不离开这里的理由只有一个。” “哦。”顾承慧转了身,背对着他,心里头有些难受,那个理由是很重要,可是居然没有自己的关系吗?哪怕只是小小的半个理由。 “我不想离开这里的理由只有一个,尊重知识和技术的地方还能找到,这个不是理由,唯一的理由是有一个我很在乎的人在这里,我不想离开。” 蹭地一声,原本有些蔫的顾承慧又转过身来,衣裳擦着桌面发出蹭响声。眼里像是燃起火苗,亮晶晶般闪着光,樱唇一抿,笑得露出洁白的贝齿。 “那个你很在乎的人是谁啊?”她笑盈盈地问。 魏秉年随手拿起一旁的草稿纸,在空白地方刷刷写字,将草稿递过去。 ——你。 顾承慧盯着那俊秀飘逸的字迹半晌,悄悄红了脸。 原来那迷魂汤真是自己。(///▽///) 魏秉年看着素白的脸上一片绯红的对象,喉结一滚,绕是平时再冷静自持,这会儿也浑身一热似的。 他默默取下鼻梁上架着的金丝边眼镜,慢条斯理地叠上镜腿,规矩地放到桌面。 顾承慧疑惑地看着对象的动作,不知道他怎么突然就取下了仿佛生长在脸上的眼镜,正疑惑间,魏秉年突然凑近,一张俊脸瞬间放大在她眼前。 男人喃喃低语:“现在可以。” 顾承慧漂亮的凤眼里蕴着淡淡疑惑,还没反应过来什么叫现在可以,唇上却被人突然贴了一下,伴着温热的气息袭来。 就一下。 魏秉年迅速退开了去,又慢条斯理地拿起桌上的金丝边眼镜戴上,继续埋头写报告,最后一段报告。 男人乍一看仿佛端正认真,唯有悄悄泛红的耳廓散发着热意。 办公桌前,被人亲了的顾承慧心底冒出甜丝丝的蜜水,裹得人小脸绯红一片,双手捧着脸,感觉到脸颊滚滚的热意,又轻轻抿唇,好似那唇瓣上还残留着男人的气息。 是下雪后松木的清冷气息,此刻却带着灼热的温度。 顾承慧含羞带怯悄悄昵一眼一旁认真工作的男人,盯着他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心里默默嘀咕,什么时候能把他的眼镜扔了才好… = 中秋过后,时间如风般流逝,转眼来到1978年年底,正备战期末考试的苏茵看着新鲜出炉的报纸,盯着上头对于政策开放的新闻目不转睛。 图书馆里人山人海,坐满了学生,大家或是握着笔不断演算记录,或是小声讨论着习题,也有人惊讶于报纸上的大新闻。 苏茵盯着京市日报上头版头条的标题,怔愣片刻,改革开放了。 她知道国家和众多个人命运的齿轮从这一刻起将要飞速转动。 房管局办公室里,顾承安听着耳边同事们针砭时弊,激烈讨论着报纸上的新闻,却是难得的沉默,将那数百字的新闻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这才喃喃一句:“开放了…” 当然,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那页新闻远不如明年猪肉和粮食价格定价多少更有吸引力,有那看新闻的功夫不如关心关心今年春节的特供食品有什么。 苏建强捏着新鲜出炉的报纸,看着上头一串密密麻麻的春节特供食品,算着要去分批买食品的日子。 家里已经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红底黑字的春联,看着喜庆极了。 这是他时隔多年后过的第一个春节,熟悉的年味扑面而来,欢天喜地的氛围差些让他红了眼。 年前,父女俩关起门来偷摸给苏家老爷子老太太烧了纸,顾承安最后将灰烬处理好,没留下半分痕迹。 大年二十八,苏茵带着父亲和丈夫去百货大楼添置年货。 如今家里的经济大权全在她手上,顾承安的工资上交,父亲的积蓄也给了她,她这辈子没管过这么多钱,看着存折上一串零,总觉得不真实,花起钱来也比以前舍得许多,不过她只买必需的,倒也没有大手大脚花钱。 只是马上过年,这种一年中最大的日子,这钱得花,大家都得穿新衣裳,毕竟,新年新气象。 给父亲和丈夫以及自己都挑了一身新衣服,再给顾家长辈买了年礼,给顾家老爷子老太太买的是营养品,从港城来的西洋参,给顾承安父亲备的一瓶五粮液,给顾承安母亲买了一条红色的丝巾,给吴婶准备的是一双黑色布鞋,苏茵对顾承慧父母不太熟悉,还是顾承安出的主意,买的烟酒和糖果。 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吃了年夜饭,守岁到零点集体出动去放鞭炮。 噼里啪啦的声音再次炸响开来,家属院里红通通的鞭炮在各家门口此起彼伏,争先恐后般展现着威力。 鞭炮炸开时晃起瞬间的亮光,照着苏茵脸上甜甜的笑容,她一手挽着父亲,一手挽着丈夫,一年又一岁,岁岁皆团圆。
第123章 三年后,1982年1月。 时隔十年再恢复的第一批高考考生经过春秋冬夏的辗转反复,终于在这一年初冬毕业。 这年头的大学包分配工作,在校表现优秀的学生提前一年多就有单位来要人,毕竟大学生是稀罕的,珍贵的,代表着知识和文化水平的最高峰。 自打三年前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各大工厂也开始谋求更多元的出路,面对先进的设备技术,也更加需要人才加持。 大学毕业生,一部分人等学校分配,被输送往各大国营厂和机关单位,一部分人主动联系了工作,向学校提交了报告。 今年1月的京市似乎不如往年寒冷,前阵子呼呼的风雪渐小,在地面积下浅浅的积雪,由环卫工人每日清扫路面,留下车辆与行人通行的道路。青石路面似乎换上雪白的新衣,一串二八杠的车轱辘压过,滚过松软的白雪,留下浅浅车辙印。 “小苏,你跑一趟杨家胡同,把采访稿交去给王老爷子看看,确认没问题就交上去等刊印了。” “好,我这会儿就出发。” 女人穿着翻领白色毛衣,领口两条白色绸带系着蝴蝶结,干净白皙,下身着黑色铅笔长裤,外头披着一件杏色羊绒大衣,脚踩黑色半跟皮靴,肩上跨着一个蓝色小包,蹬着二八杠形色匆匆穿梭在街巷中。 过去的两条麻花辫在半个月前大学毕业当天拆了,上理发店将头发剪短打理,此时正柔顺地披散开来,正好过肩,最上头别着黑色发夹,整个人透着些温柔利落的美。 冬日沉沉,京市日报的记者苏茵将二八杠停在杨家胡同口,手中捏着稿子迈步往里去。 “王爷,您看看我们编辑的采访稿,都是根据您口述整理的内容。” 杨家胡同三十一号四合院里住着位抗战退伍的老兵,参与过大大小小不下几十场战役,因为浴血奋战,左腿截肢,现在退伍在家休息。 “嗯,写得还行吧。比上回来的记者好,我说的跟他写出来的压根儿不一样,哼。” 苏茵笑呵呵收起采访稿,立马应下:“您放心,我们肯定尊重被采访者的意见,不会乱写瞎报道。” 得了准话,苏茵便骑着二八杠回到报社。 京市日报坐落在北门街口,是一栋独栋二层小楼,红砖白墙,门口墙上刷着红漆,上书——京市日报四个大字。 报社总共有百来号人,除开报社主编,副主编,下头便是各大记者,校对编辑,林林总总分了各大部门和小组。 苏茵在大学寒暑假期间便来实习过,跟着记者蒋薇做事,今年大学毕业后便正式分配过来,一个月的实习期后才能转正成为正式员工。 她现在在民生要闻一组实习,跟着报社的老资历编辑何国强跑新闻。 “何哥,王老爷子看过新闻稿了,没问题。” 退伍老兵王奋进是个传奇人物,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因伤截肢退伍,脾气暴躁,又和一众开国功臣是老战友,满满一身荣光。 今年年初他被京市日报民生要闻二组采访过,可最后刊登的文章内容经过不少润色后,对比王奋进口述的回忆内容有所出入,被老爷子直接上门投诉,最后还是主编亲自道歉,这才平息了怒火。 上个月,何国强接到任务要重新采访王奋进,务必平稳顺利发表文稿,何国强便带着来实习的苏茵上门采访,如今得了王奋进的准话,拍板定稿。 “好,你把稿子送校对编辑那儿去,没问题就定终稿。” 何国强今年四十二,国字脸,大块头,做事干净利落,直来直往,挥挥手便让实习生跑去。 原本他顶顶不愿意带实习生,大伙儿都觉得大学毕业生好,可他嫌麻烦,带新人还不如自己跑新闻轻松,只是主编分配下达的任务,谁都得受着。 索性这个叫苏茵的女娃办事还算过得去,何国强稍微好受些。 苏茵点头应下,将包扔到自己办公位的椅子上,带着文稿匆匆赶去编辑室。 “李姐,我们组下星期一二三,三天的稿子搞定了,劳烦您看看。” 民生要闻组每星期要为下星期的稿子定稿,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既要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又得提前准备好,几乎每天都在战斗。 “好,放那儿吧。”李编辑三十五六的年纪,圆脸微胖,留着齐耳短发,她看了一眼苏茵送来的稿子,提醒一句,“二组可不太得劲哦,你当心点,宋进民心眼儿最小。” 苏茵自然明白,二组采访王老爷子出了岔子,还被投诉,现在一组顺利出稿,二组自然觉得面上无光。 而二组组长宋进民又是出了名的心眼儿小,和何国强不对付。 “谢谢您提醒一句,不过我们也就是听主编安排的。”苏茵从摸出兜里两块奶糖,递给李编辑,“给你们家小花甜甜嘴。” “你这人,这么客气干啥。”李编辑乐呵呵替闺女收下糖果,又念一句,“你抓紧下班吧,要是稿子有什么错字我给你改了,不耽误你时间。” “谢谢李姐。”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8 首页 上一页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下一页 尾页
|